大人和孩子之間三種主要互動方式

原創文字第110篇,字數102442

大人與孩子之間三種主要互動方式

嚴厲型——「這些是你必須遵守的規則 ;這是你違反規則會得到的懲罰。」 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 。

嬌縱型——「我們沒有規則。我相信我們會愛對方,並且會幸福 ,我相信你以後會選擇自己的規則。」

正面管教型——「我們一起來制訂對雙方有利的規則。我們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當我必需獨自做出決斷時,我會堅定而和善,維護你的尊嚴,給予你尊重。」

—摘自簡·尼爾森《正面管教》

同樣的事情,家長採用不同的方法,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結局?下面以三歲孩子小明在三個不同家庭吃早餐的故事為例,生動有趣地說明了三種方式之間的截然不同 。

1嚴厲型

在一個嚴厲型的家庭里,只有媽媽才知道什麼最好,孩子完全沒有選擇早餐的餘地 。食物A,對於一個控制型媽媽來講孩子應該多吃這樣對身體好,小明應該吃掉它。可是小明看了看食物A,卻不想吃並說:「天天吃,我都吃膩了。」媽媽為了讓他聽話,不得不走了下面這四步 :

第一步 :媽媽要說服小明他今天為什麼需要吃食物A,還記得媽媽給你說過吃食物A有什麼好處嗎?堅持吃這樣你才會很健康!」一個三歲的孩子能對這句話有太多的理解嗎?答案:「當然不會。」所以小明完全不為所動。

第二步 :媽媽會把食物A加以修飾,放點其他調料或裝飾一下。但是小明嘗了一口,還是不想吃。

第三步 :媽媽試圖給小明上一課,讓他懂得珍惜生活。「小明,你想想那些經濟家庭條件差的孩子,不是每天都有食物A吃的 !」 小明仍然不為所動 ,回答道:「那好,你給他們送去吧。」

第四步 :這時媽媽已被激怒 ,打了他一巴掌,教訓不聽話的他。並告訴他不吃早餐只能餓肚子。

結局:

媽媽對自己處理這種情形的良好感覺維持不到半小時 ,便開始覺得愧疚。我沒辦法讓我的孩子吃飯,要是別人知道了該怎麼想啊?孩子要是真的餓壞了可怎麼辦?這時小明在玩夠了來到媽媽身邊(一直等到媽媽的負疚感積累到了足夠的程度才來的)大喊:「媽媽,我的肚子餓癟了!」媽媽便開始了最可笑的說教一一「我早就告訴過你 …... 的說教。小明只能無奈地等著她嘮叨完。媽媽對自己的說教很滿意,她已經履行了自己的職責讓小明知道媽媽是多麼的正確。然後,她給了他一些餅乾,打發他再去玩會兒。

為了彌補早餐的營養損失,媽媽走進廚房開始準備午餐。猜一猜午餐會怎麼樣?

2嬌縱型

在一個嬌縱型家庭里,當小明走進廚房時,媽媽問道:「寶貝,今天的早餐你想吃點兒什麼?」由於小明已經被這樣訓練了三年,他已經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寶貝」了,並且開始用從訓練中得來的老套路操縱他的媽媽 。他先要吃食物A,媽媽把食物A做了三四遍才達到他的要求。 可是小明這時卻不想吃食物A,他想吃食物B。待食物B做好了,忽然又想吃食物C,家裡的食物C吃完了,這時媽媽又帶上他去超市買。

結局:

一頓早餐忙下來,小明無需讓媽媽負疚,就讓媽媽一天24小時團團轉。這些故事並不是誇張,而是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一位媽媽對我說,她的孩子除了炸薯片之外什麼都不吃。我問她,孩子哪來的炸薯片 。她聲稱,「他不吃其他東西!我只好買給他啊」 許多孩子就這麼被培養成了小霸王,他們覺得只有這麼指使著別人滿足他們的需要,才會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3正面管教型

在一個正面管教型的家庭里,在早餐開始之前,就有兩個非常明顯的不同 。首先,小明先自己穿好衣服、收拾好床, 然後來到廚房。第二個不同是,小明會幫著做些日常家務 ,比如擺碗筷 、端早餐等等。今天的早餐是食物A和食物B 。媽媽給了小明一個有限制的選擇 :「你是要吃食物A還是食物B呢?」 小明直接選擇吃食物A,嘗過一口之後 ,他改了主意想吃食物B。

結局:

媽媽說 :「好吧 。我們沒辦法把食物B變回食物A。那你自己去玩吧,吃午飯時再見。」

三種互動方式的區別

正面管教型媽媽省去了「控制型媽媽」的所有步驟。她既沒有試圖說服他,或者給他講其他經濟條件差的孩子想吃也吃不上 ,也沒有變著花樣的把食物做得很好吃,更沒有打孩子。她只是讓孩子體驗他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 。因為媽媽剛開始採用這種方法,小明試圖讓媽媽感到內疚。兩個小時以後,他回來告訴媽媽他餓壞了。媽媽以尊重孩子的口吻說道:「我想你肯定餓壞了。」 她沒有來那一套「我早就告訴過你」的說教 ,而是安慰道:「我相信你會挺到中午的 。」假如小明懂事而且聽話 ,這個故事到此就可以圓滿結束了;可是,這種結果不會這麼快就出現。小明還沒有習慣媽媽這種新辦法。由於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他感到了沮喪,並且發起脾氣來。

這時,大多數媽媽會很自然地認為所謂的「正面管教」也沒有什麼效果。好在小明的媽媽清楚正面管教的節奏和步驟 ,理解這是我們在剛開始採用新的管教方式時往往會遇到的正常情形 。孩子們習慣於成年人慣有的回應 。

當我們改變回應方式時,孩子們可能會以誇張的行為來試圖得到他們所習慣的回應。 這就是 「踹飲料自動售貨機效應」 。當我們把錢塞進去而飲料不出來時,我們就會又踢又打,指望機器能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把飲料送出來。

「嚴厲型」 管教的問題在於,不良行為雖然一遭到懲罰就會立即停止 ,但不久就會再次出現 ,而且是一而再 、再而三地出現 。儘管在第一次使用正面管教方法時 ,孩子的不良行為或許反而會加劇,但是,你會注意到,在孩子再次出現不良行為之前 ,會有一段平緩期 。當一個孩子體驗到自己的操縱策略不起作用之後 ,他可能會再次試探一一隻是為了確認一下是否真的不管用了。

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使用正面管教方法 ,孩子的不良行為的強度將會逐漸減弱,不良行為再次出現之前的平緩期也將會越來越長 。當我們注意維護孩子尊嚴 、尊重孩子並且態度堅定時 ,孩子很快就會明白,他們的不良行為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這會激勵他們在保持自尊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行為。一旦我們認識到這一點, 就會理解孩子的不良行為的短暫加劇與嚴厲型管教所帶來的無體止的權力之爭相比,實在算不了什麼。

當小明發脾氣時,媽媽可以用「冷靜期」 方法 ,走到另一間屋裡去 ,直到雙方感覺好起來。沒有了觀眾,發脾氣也就沒那麼好玩兒了 。媽媽也可以用 「我要抱抱法」 ,讓倆人心裡都好受些。如果孩子的年齡已經足夠大 ,可以參與問題的解決,兩人可以一起為問題找到一個解決辦法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只需要其感覺好起來 ,或者轉移一下注意力 ,往往就足以改變孩子的行為了。

小結:

這個故事以生動的事例說明了大人與孩子三種互動方式之間的區別,以及正面管教在取得長期的積極效果方面是多麼有效。然而, 對於有些父母和老師來說,要說服他們相信正面管教的長期好處,還要做許多工作 。

許多大人怎麼也不肯放棄對孩子過度控制的企圖 ,因為他們錯誤地相信,除此之外的唯 一選擇就是對大人和孩子來說都很不健康的嬌縱方法 。那些被嬌縱大的孩子總覺得這個世界欠他們的。他們從小就被訓練得要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智力去操縱和煩擾大人滿足他們的每一個願望。他們將更多的時間用來想辦法逃避責任 ,而不是培養自己的獨立和能力 。

文中部分內容摘自簡·尼爾森《正面管教》,閱讀完整書籍請在公眾號後台回復「簡」即可下載。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更多好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全職媽媽一枚」(ID:QZMMDSH)

簡介:師英暄,85後全職媽媽。分享育兒經歷、記錄生活感悟。與大家共享育兒書籍和讀後感想。歡迎大家關注,我們同孩子一起成長。

推薦閱讀:

王力宏宣布妻子懷男孩 這些判斷胎兒性別的方法可靠嗎?
孩子流鼻涕打噴嚏反覆咳嗽未必是感冒,還可能是哮喘哦~
如何才能把孩子培養得出類拔萃?這篇文章告訴你
我不完美,我只是一個孩子
寶寶到底該不該吃鹽?兒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TAG:育兒 | 母嬰 | 幼兒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