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PTA和他的時代風情畫

補完了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最後一部長片《私戀失調》。影迷親切的叫他pta,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美國導演之一,曾不止一次安利他的電影,因為他是我見過最好的時代風情畫描繪者。

不羈夜

27歲的PTA拍攝了首部大製作長片《不羈夜》展現了什麼叫天才,要知道馬丁斯科塞斯老爺子在1990年才拍出《好傢夥》這樣的成熟的時代群像電影,是多少年的執導經驗磨礪出來的能力,才能讓每個演員融入電影的整體,以人物為註腳勾勒出一個時代的變化和風情。

大部分人會好奇,為什麼pta的首部處女作選取的不是美國人物故事諸多的爵士黃金時代、越戰後的搖滾嬉皮年代等,而是一個色情片產業盛衰興亡的時代。翻看pta的簡介就不難理解了

「他成長的城市在70年代是色情文化工業最繁榮的地方,安德森從少年時代起就著迷於色情電影」。

紙醉金迷的70年代整個美國的社會文化處於一個荒誕和放蕩不羈的氛圍中,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導演僅僅本著對於這種文化的熱愛真的能拍出70年代的韻味來嗎?答案無疑是成功的,在劇作和運鏡方面即使你以一個新人導演的局限去看待也很難挑出問題,甚至可以說pta註定是要被寫進影史踏入傳奇之列的大師導演,所以在日後pta的每一部長片都會被人們討論和展望pta離大師的殿堂還有多遠?

《不羈夜》算是致敬pta心中一個另類的偶像吧,以著名的美國色情電影明星約翰·霍爾姆斯為原型講述了一個13寸大屌男優的成名起始,約翰·霍爾姆斯是何許人物為何能被冠以色情片皇帝之名,列舉些資料就可以了解為何pta會對此印象深刻。

1、 據說約翰·霍爾姆斯那活兒13寸,也就是大概34厘米…….

2、 一共拍攝情色影片2200部

3、 和14000個女人上過床

4、 70年代中期,約翰·霍爾姆斯染上毒癮,事業就此走下坡路;

5、 1981年,他被踢出色情電影業;

6、 1988年3月13日,他死於愛滋病併發症

整部電影以多線敘事人物眾多故事交錯,規划出一個帶著烏托邦式情懷的色情圈。pta用時間年限劃分出一個興衰盛亡的過程,以一個很有序的過程通過三個色情電影明星聯繫圈裡圈外的人,展現出來的是另類的勵志史和辛酸苦辣的圈內生活。

既然以時代為背景,難免在燈紅酒綠、物是人非後有些落寞和感傷,pta通過一個男優的奮鬥史戲劇的拉開時代帷幕又在時間的推進下感傷的閉幕,把一個時代濃縮成一個癲狂不羈的夜晚,並在黎明的曙光下慢慢的靜默讓所有人在體會筋疲力盡的狂歡之後悵然若失。

血色將至

2007年pta帶來了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影迷最為津津樂道的《血色將至》,pta已經完善了自己的影像風格,開篇的失語(影片開始的十幾分鐘幾乎零台詞)以及愛用演技強大的演員去完美刻畫人物,帶動自己理想的方式去描繪時代。提及這部電影一定格外說說Jonny Greenwood和丹尼爾戴劉易斯,前者是Radiohead的吉他手搖滾史上可以數一數二的吉他天才,後者是極富個人魅力的英國男演員。兩人給pta這部電影分別帶來具有巫術儀式感的配樂和足以被反覆觀看、寫入教科書的完美演技。

pta這個天才在過早的展現自己的天分之後,開始沉穩的奠定自己的電影風格,一刀一銼的打磨自己的影像概念,縱觀pta的長片歸結起來是宏觀時代之下的人物交錯,是凡人的生與死,同樣也是一個 尋找信仰的過程。從《血色將至》開始pta不僅看齊的是美國最偉大的導演庫布里克,也開始潛入自己的電影中破解影像,追尋著信仰方位何物的答案。《血色將至》是關於一個石油大亨普萊維在黑金年代的浮沉奮鬥史,同樣也是一個和魔鬼做交易丟失自我人性的警示故事。丹尼爾戴完美的演繹了這個人物,每一個情緒和心機都透過細小的表情和動作不刻意的展現出來,從凡人蛻變成魔鬼,在利益和權斗之中的癲狂,在報復和攫取之時的兇殘。電影的高潮戲段是那場持續燒了一整夜的大火,在油井噴薄的火焰前人類的渺小宛如重回遠古圍著篝火祈禱的年代,pta用這場極其富有儀式感的大火發出的是地獄的邀請,是普萊維在石油沐浴中墮入魔鬼之列的儀式蛻變。

關於信仰,普萊維這個人物唯一崇尚的只有金錢,對金錢和財富有著病態的追求。片中另一個由保羅.達諾扮演的傳教士桑迪和劉易斯的幾場對手戲讓人屏住呼吸,拍手叫絕,桑迪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教徒在和普萊維這個魔鬼式的人物博弈妄圖用上帝的權威讓其屈服,最終死在普萊維的手下還被逼迫說出:「我是個冒牌的先知,上帝是迷信的產物。」

和pta以往的作品不同,這一次用了一種完全黑色的處理方式給電影收尾,將人的貪婪、慾望放大直觀。也在此pta列下了一個穿插在自己電影里探索式的歷程問題,信仰。我們回看pta這部電影時回想的不僅僅是戴尼爾戴劉易斯的演技,以及當年奧斯卡和《老無所依》不分伯仲的激烈競爭,我們看到是一個37歲pta的野心和更寬廣的多維度視角,由人和事物的多線性變為思辨上的交叉。

大師

在經歷《血色將至》的大獲成功後,pta隨即帶來了極具爭議的《大師》,《大師》沒法受大眾喜愛的原因在於敘事被大大的削弱,完全成了傑昆菲利克斯和霍夫曼的雙人戲,不明所以的看了一場瘋子和大師廢話的電影。但我覺得這反而是好事,pta終於放棄顧慮的在電影里肆意的揮灑自己的探索經歷,建立一個足夠廣闊的空間聊一聊信仰,從《木蘭花》開始的宿命論到《血色將至》對信仰的質疑,《大師》的全片就是一個尋找信仰的過程。

電影的開篇依然是典型的pta式的失語,牽引出二戰海軍士兵弗雷迪,弗雷迪在戰爭的折磨中喪失了正常生活樂趣,變得怪癖暴力。在一次誤會中偶遇大師,大師是科學教的創始人,獨創了一套教義企圖幫助別人回到過去治癒內心。弗雷迪和大師相見如故,對於弗雷迪,大師是重建信仰的一個慰藉出口,那些荒唐的過去治療法給弗雷迪帶來的是信仰的寄託,所以弗雷迪願意為此維護大師的尊嚴對異端大打出手。然而大師的信仰是建立在一種洗腦灌輸式的基礎上,對於弗雷迪這種心靈受創傷的戰後士兵,不停地尋求自我的意義對這種信仰的追求是一種碰撞式的。

pta所建立的大師形象不是刻意的虛偽和詐騙,大師在建立的是一種類邪教洗腦模樣組織,在一個百廢待興的時代中,所有人對於信仰都是一種模糊的追隨,即使大師同樣也是寄託部分信仰在弗雷迪身上,二者有互相重疊的影子和共生的關係。

在大師出獄的晚餐中大師的家人都表達了對弗雷迪的厭惡,只有大師明白他建立的信仰和弗雷迪追隨的不穩定信仰是共生的,二人甚至像同一信仰分裂出來的二極。有趣的是我想到《計程車司機》,弗雷迪和特拉維斯的癥結一樣都是對信仰的喪失,而前者瘋癲後者沉默抑鬱。在特拉維斯成為一個計程車司機遊走在紐約的街頭越發迷失在信仰的追求中,所以他成為一個失語者在慢慢的在積累中爆發。而弗雷迪在受夠攝像師面對虛假文明的拍攝時主動爆發踏上找尋信仰的道路,好玩的是他上了那條船遇到了一個正在幫助別人建立信仰的大師,這就是《大師》最有趣的戲劇衝突。

《計程車司機》和《大師》都是偉大的電影,都是時代之下人物對於信仰的認識和探索。至此可以察覺出pta開始摒棄慣用的手法不再取悅觀眾,開始學會藐視和思考。《大師》是對信仰建立的思考,題外話也是pta和大師的又一次拉近。

性本惡

pta翻拍了品欽的作品,聽到這個消息讓人充滿懷疑和希望。品欽,美國後現代主義最為神秘的作家,不僅僅作品涵蓋的學識量太為廣泛且用一種極其後現代的方式讓人難以解讀,關於品欽本人也是神秘十足沒有照片沒有任何一點採訪相關。翻拍品欽的作品不禁讓人想起柯南伯格早年翻拍《裸體午餐》,對於一部個人風格強烈且難解讀的作品必須要導演本身有很深的解讀力和重新構架的能力,柯南伯格之於裸體午餐就是這樣的一種成功。《性本惡》在品欽的作品中算是易讀的且字裡行間充滿浪漫、曖昧、迷幻的氣息,pta拿出的成品幾乎完美復刻了品欽的風格。

《大師》後pta已經決意不再討好觀眾也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過度解讀,這同樣造成了《性本惡》不受大眾喜愛的原因之一。《性本惡》是一部充滿大麻味的浪漫電影,以一個嬉皮偵探帶出的偵探外殼故事重新回到的是pta善於展現的時代風情,重回一個復古怪誕70年代。電影受到最大的非議在於劇作,這真的是一部毫無線性、散漫的電影,且人物眾多、線索繁雜,如果你當一部偵探片去看不到十分鐘估計就要罵街了。

《性本惡》是一個被pta改造好的迷宮讓你暈頭轉向又欲罷不能,俗氣的說貌似在電影里找到了嗑藥的感覺,看完電影回味無窮,腦海里浮現的不僅是加州夢的紙醉金迷,還有一種詩意的、迷幻的朦朧感。pta完美的利用電影把人牽引進品欽文字構造的世界。

pta

pta出片的速度很慢,也沒有一部是讓人失望的。作為一個影迷轉變的導演,我們慶幸沒有錯失這個天才,一個帥氣才華兼備的導演,在由才華橫溢到平穩厚重的大師道路上可以說pta保持這樣的電影創作力,足以寫進影史。

很多人好奇pta的感情生活,符合想像忠於愛情,在拍完《大師》之後有多事的影迷說艾米和pta很般配啊,是的成熟的男人永遠適合精靈古怪的女人。六部長片,已經深深陶醉在pta的影像之中,從時代的敘事者開始到潛入電影尋找信仰,再到親手締造迷宮,pta就是這樣一步步建立起自己成熟完善的電影世界。之前和飛弟聊如果拍電影,處女作能像pta的《不羈夜》一樣那才是真的拍電影,毫不青澀、敘事宏大、涵蓋時代該多好,畢竟我們都傾慕天才,27歲一鳴驚人,37歲拍出《血色將至》這樣史詩級別的電影。


推薦閱讀:

電影大逃殺有沒有導演、劇本與演員的一些小八卦?
國產電影垃圾?那就看看這些導演們的作品。
《特勤精英》的導演還執導過哪些作品?
蘇有朋導演《嫌疑人X的獻身》拍得很爛 嗎?
怎麼看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大家想看嗎?

TAG:電影 | 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