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BIM在管線綜合中的優化目的與原則

既然用BIM技術來做管線優化,首先第一步的咱們需要了解管線優化的目的:

1.做到綜合管線初步定位及各專業之間無明顯不合理的交叉;

2.保證各類閥門及附件的安裝空間;

3.綜合管線整體布局協調合理;

4.保證合理的操作與檢修空間。

然後的咱們需要了解優化的具體原則

一、

1.1 自上而下一般順序應為電→風、水;

1.2 管線發生衝突需要調整時,以不增加工程量為原則;

1.3 對已有一次結構預留孔洞的管線,應盡量減少位置的移動;

1.4 與設備連接的管線,應減少位置的水平及標高位移;

1.5 布置時考慮預留檢修及二次施工的空間,盡量將管線提高,與吊頂間留出盡量多的空間;

1.6 在保證滿足設計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管道、管線盡量暗裝於管道井、電井內、管廊內、吊頂內

1.7 要求明裝的儘可能的將管線沿牆、梁、柱走向敷設,最好是成排、分層敷設布置。

二、

2.1. 小管讓大管:小管繞彎容易,且造價低;

2.2. 分支管讓主幹管:分支管一般管徑較小,避讓理由見第1條,另外還有一點,分支管的影響範圍和重要性不如主幹管;

2.3. 有壓管讓無壓管(壓力流管讓重力流管):無壓管(或重力流管)改變坡度和流向,對流動影響較大;

2.4. 可彎管讓不能彎的管;

2.5. 低壓管讓高壓管:高壓管造價高,且強度要求也高;

2.6. 氣體管讓水管:水流動的動力消耗大;

2.7. 金屬管讓非金屬管:金屬管易彎曲、切割和連接;

2.8. 一般管道讓通風管:通風管道體積大,繞彎困難;

2.9. 閥件小的讓閥件多的:考慮安裝、操作、維護等因素;

2.10. 檢修次數少的方便的讓檢修次數多的和不方便的:這是從後期維護方面考慮的

2.11. 常溫管讓高(低)溫管(冷水管讓熱水管、非保溫管讓保溫管):高於常溫要考慮排氣;低於常溫要考慮防結露保溫;

2.12. 熱水管道在上,冷水管道在下;

2.13. 給水管道在上,排水管道在下;

2.14. 電氣管道在上,水管道在下;風管道在中下。

2.15. 空調冷凝管、排水管對坡度有要求,應優先排布;

2.16. 空調風管、防排煙風管、空調水管、熱水管等需保溫的管道要考慮保溫空間。

2.17. 當冷、熱水管上下平行敷設時,冷水管應在熱水管下方,當垂直平行敷設時,冷水管應在熱水管右側。

2.18. 水管不能水平敷設在橋架上方

2.19. 在出入口位置盡量不安排管線,以免人流進出時給人壓抑感

2.20. 材質比較脆、不能上人的安排在頂層;如複合風管必須安排在最上面,等橋架安裝、電纜敷設、水管安裝不影響風管的成品保護

三、

3.1. 風管在綜合布置管道時應首先考慮風管的標高和走向,同時要考慮較大管徑水管的布置,避免大口徑水管和風管在同一房間內多次交叉,減少水、風管道轉彎的次數。

3.2. 室內明敷給水管道橫干管與牆、地溝壁的凈距不小於100 mm(《建築給排水及採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11.2.11 地溝內的管道安裝布置),與梁、柱凈距不小於50 mm(此處無接頭)(《建築施工手冊》第四版縮印版—26 建築給水排水及採暖工程);

3.3. 立管中心距柱表面不小於50mm;與牆面的凈距當DN<32 mm時應不小於25 mm,DN=32~50時應不小於35 mm,DN=75~100時應不小於50mm,當DN=125~150mm時應不小於60mm。

3.4. 給水引入管與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凈距不得小於1mm。室內給水與排水管

道平行敷設時,兩管間的最小水平凈距不得小於0.5m;交叉鋪設時,垂直凈距不得小於0.15m。給水管應鋪在排水管上面,若給水管必須鋪在排水管的下面時,給水管應加套管,其長度不得小於排水管管徑的3倍。

3.5. 並排排列的管道,閥門應錯開位置。

3.6. 給水管道與其他管道的平行凈距一般不應小於300mm。

3.7. 當共用一個支架敷設時,管外壁(或保溫層外壁)距牆面宜不小於100 mm,距梁、柱可減少至50mm。電線管不能與風管或水管共用支吊架。

3.8. 一般情況,管道的布置應盡量靠牆、靠柱、靠內側布置,儘可能留出較多的維護空間。但管道與管井牆面、柱面的最小距離,管道間的最小布置距離應滿足檢修和維護要求。

3.8.1管子外表面或隔熱層外表面與構築物、建築物(柱、梁、牆等)的最小凈距不應小於100mm;

3.8.2法蘭外緣與構築物、建築物的最小凈距不應小於50mm;

3.8.3閥門手輪外緣之間及手輪外緣與構築物、建築物之間的凈距不應小於100mm;

3.8.4無法蘭裸管,管外壁的凈距不應小於50mm;

3.8.5無法蘭有隔熱層管,管外壁至鄰管隔熱層外表面的凈距或隔熱層外表面至鄰管隔熱層外表面的凈距不應小於50mm;

3.8.6法蘭裸管,管外壁至鄰管法蘭外緣的凈距不應小於25mm等等。

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安利一套教程

「Revit族製作視頻教程」

第一章:Revit族簡介

第二章:Revit基礎操作命令講解

第三章:建築常用族實例講解

第四章:結構常用族實例講解

第五章: 機電常用族實例講解

第六章: 裝飾裝修常用族實例講解

第七章:族應用實例講解(一)輕鋼龍骨吊頂

第八章:族應用實例講解(二)——砌體三維排版

第九章:Revit概念體量實例講解

第十章: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

第十一章:Revit中的公式和函數應用精講

前兩章授課過程中語速過快,建議有一定基礎的直接從第三章開始學習。

網課直達鏈接:51zxw.net/list.aspx?

辛辛苦苦碼那麼多字,如果感覺對初學者有幫助的話,請動動手指點擊關注我,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推薦閱讀:

漫談系列24:理解的困境
如何了解及入門BIM?
裝BIM(十六)
BIM:作為社會的運動
沒有 i 就不是BIM

TAG:B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