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醫生的體檢日記

一個醫生的體檢日記

來自專欄 醫言醫語首先聲明,這是一個比較有歧義的標題。我的職業是醫生,但不是體檢醫生,而是作為一個被體檢者去接受體檢醫生的檢查。作為同行,寫一寫自己的感悟。

這是單位提供的每年一次體檢。可能是因為單位性質的原因,體檢內容沒有包括常見的胸部X片檢查的內容。相反,腹部B超的內容比較豐富。這一點我比較認同。相對來說,B超檢查比X片更實用一些。當然,理解這一點必須是在理解檢查只能與臨床相結合才有意義的基礎上。非專業人士,不用太糾結檢查內容,肯定是越豐富越好。

體檢中心位於高檔寫字樓內,具體位置比較難找,A座B座第一次去還需要借問樓下的物業人員。單位體檢通知上寫著需要預約,但據來過的人說,並不需要。我到了前台,直接把身份證交給工作人員,很快辦理了體檢手續,並沒有提及預約的事情。前台擺放著一張說明,沒有預約的人員需要安排到10點以後體檢,顯然並沒有實施。也許在周末人多的情況下,會如此安排吧。但10點以後,並不建議抽血檢查,所以這個安排很不科學。這也是我國預約就醫的現狀。就醫群體的預約意識、時間觀念都比較差,接受不了這個對雙方都有好處的制度,只顧自己眼前的一時之快。而醫療機構呢,面對這樣的現狀,不斷妥協,最後預約形同虛設。

辦完體檢手續,有護工阿姨模樣的人員帶領進入更衣室,換拖鞋。阿姨扔過來的拖鞋是普通的塑膠拖鞋,沒有包裝,直接扔到地上的。我自我安慰說,在這看似比較高檔的體檢中心,應該會消過毒吧。誰讓是同行呢。幸好沒有要求更換全是的衣服。

體檢第一步,抽血。護士手法不錯,沒有很痛,抽了四管血。我們單位的體檢內容還是實用為主,該查的全都勾選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不想檢查乙肝病毒相關項目,是可以簽字放棄的。我想目的應該是體現人性化,尊重隱私。但作為醫生,從專業角度講,這個選項是沒有必要的。

完成之後,還有護士帶領到下一個項目,腹部B超。B超醫生是50歲左右的女性,看起來應該是從公立醫院出來的。這種需要經驗去診斷的操作,還是需要這樣的人才。只是一般影像科收入會偏低,所以選擇這一專業的醫生相對不多,有經驗的在哪裡都是寶貝。檢查很快,期間醫生問了一個問題就是平時是不是少喝水。前面已經說過了,所有的檢查都要結合臨床才有意義,沒有主訴的檢查不會很慢,可以理解。檢查時肚子上會塗一些液體,我在擦拭的時候下一位已經被叫進來了。有點尷尬。旁邊的垃圾桶堆滿了擦拭的紙巾。公立醫院出來的醫生習慣我可以理解,但對於那一桶紙巾沒有被及時清理掉我無法理解。

測視力的時候,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視力,護士進行。遮眼睛的塑料板是一次性的,表示贊同。另一部分,觀察眼底。沒有很複雜的問題,檢查的比較順利。中間基本都可以碰到導診的護士安排下一步檢查內容。下一個項目是心電圖,需要在門口的沙發凳等一會。

我本身對公共素養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前一位心電圖檢查完成後,出來的時候帶上了門。我以為裡面要收拾一下,就等了一會。但裡面持續很久沒有動靜,推門進去沒有一個人。我發現房間有另外一扇門通往另一個走廊。走過去,發現幾個護士在說笑。我問了一句,心電圖的醫生呢。然後有一個護士笑著走過來,帶我進去,讓我躺倒床上,把衣服掀開到胸口。我有點害羞,自己把門關上了。檢查完成,她告訴我一切正常。作為醫生,我是不喜歡這種行為的。所有的檢查,應該有專業的醫生進行判斷。下診斷是要負責任的。

測血壓也是護士操作。都是電子化的設備,減輕了醫生護士的勞動量。想當年我在心內科門診實習的時候,一天不知道要測多少人的血壓,累死了。血壓比正常血壓的底線低一點,可以叫做低血壓,但平時沒有什麼明顯的癥狀,所以也不代表一定有什麼問題。因為血壓低的問題,需要測量兩次。第二次是一位懷了孕的護士,肚子挺大了。我很高興,這個體檢中心尊重孕婦工作的權利。

檢查完成,體檢中心提供早餐。饅頭麵包雞蛋粥,還有鹹菜。對於鹹菜我是比較有意見的,為健康計,要少吃。體檢中心嘛,更要提供健康飲食。吃完自己收拾碗盤。最後要走的時候,找了很久沒看到提供紙巾。

體檢結果最後會寄到單位,還是比較方便的。整個體檢過程大概在40分鐘左右。相比上次入職體檢要求的二級醫院體檢,整個過程很順利,也少有排隊。服務水平還是高出許多的。民營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代表著醫療服務的發展方向。但很明顯,國情如此,國人不懂分辨自己需要哪種服務。或者說國民素質的低下,使許多服務看起來是多次一舉。提供服務的機構管理者,還需要進一步了解服務的內涵,理解高檔的內涵。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體現的是虛榮與淺薄。


推薦閱讀:

診療規範比自信更加重要
醫院救死扶傷可免責?產婦跳樓事件不能再重演了!
直播課—你不知道的輸卵管和卵巢問題
燒灼療法、激光治療對慢性咽炎有什麼效果?
為何高血壓出新標準,瞬間多了1億「病人」?

TAG: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