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交易常用的分析方法(下篇)

外匯交易常用的分析方法(下篇)

接上篇:

第三節 趨勢分析原理

趨勢分析原理是外匯交易技術分析的重要內容。外匯市場的價格走勢總是呈現趨勢運動,因此,了解和把握外匯交易的趨勢分析原理,對於準確地分析和預測外匯價格的走勢具有重要意義。

一、趨勢分析原理經典理論之一—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 移動平均線,是指利用統計的平均原理來消除價格波動的規則變動因素,形成描述整個外匯市場交易價格變化的趨勢線。其最大的優點在於通過某一期間平均收盤價的移動走勢,更準確、更全面地反映匯率的變動趨向,避免人為製造的「市場陷阱」。從操作角度看,其優點還在於他能夠自動發出買賣的信號,能夠使運用者根據平均線走勢,確定自己的風險水平,並把損失降到最低點,把收益提高到最高點。其主要缺點是,它所指示的匯率水平與實際匯率水平在時間上有先有後,難於通過它來確定匯價最高點和最低點,因此,移動平均線很難提供一個事前的明確的標記,難以確定準確的買入賣出時機。移動平均法是時間序列分析中的一種,本質上屬於一種高級外推法。通過對歷史數據求平均,消除其中的極端值,將預測建立在經過平滑處理後的中間值上。這樣一來,在影響價格的眾多因素中,偶然性因素就被剔除,系統性因素得到保留。通過求取移動平均數,人們能更好地把握原始變數的變動方向,進一步提高預測的準確度。

(一) 不同的移動平均線的含義 統計學上的移動平均線是把移動平均數反映到直角坐標上的,而移動平均數的類型主要有三類,即簡單移動平均數、加權移動平均數和指數平滑移動平均數。移動平均線圖的製作比較簡單。先在一個平面直角坐標上標明時間(以橫軸代表)和匯率(以眾軸代表),然後將計算得出移動平均數一一對應地繪在坐標系內相應的點上,把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就構成一條移動平均線。平均值的採樣,一般有3天線、6天線、12天線、25天線、73天線(還有5日,10日,20日,60日。後面這個我比較喜歡),天數越少,畫出的曲線越陡。按照移動平均線時間周期的長短,通常可分為短期移動平均線、中期移動平均線和長期移動平均線。短期移動平均線是指周期在10個單位時間內,長期移動平均線是指周期在20個單位時間以上。移動平均線的周期越短,其表現的匯價波動越劇烈,周期越長,反映的走勢越平穩。

(二) 移動平均線的應用 移動平均線圖形有單一型和複合型兩種: 1.單一移動平均線單一移動平均線是只畫一條移動平均線的圖形,它經常用於確定買入信號和賣出信號。當每日的價格曲線穿透移動平均線上升,居於平均線上方,意味著匯率將向下方時,是賣出的信號;當移動平均線發生轉向時,顯示市場匯價將進入另一個波動趨勢。 美國投資專家葛蘭維先生對價位與移動平均線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細緻的分析,歸納成八條法則,其中四個買進信號是:

(1)移動平均線從下降逐漸轉為水平或上升,價格從移動平均線的下方突破平均線,交錯向上,是買進信號。這裡尤其要注意的是移動平均線一定要出現有向上抬頭的跡象,說明整個市場開始逐漸進入了上漲的市場,此時買入信號才是比較確切。

(2)移動平均線在穩步上升,價格跌至移動平均線之下,又立刻回升到移動平均線的上方,仍為買進信號,因為移動平均仍然持續上升,表明市場仍處於漲勢之中。

(3)價格曲線在移動平均線之上,匯價下跌,但在移動平均線附近的上方遇到支撐,沒有跌破移動平均線而是反轉上升,為買入的信號。

(4)價格突然暴跌,跌破了移動平均線,而且繼續很快下行,在圖形上,匯價曲線很陡下行,遠離了移動平均線,則有反彈上升回復到移動平均線附近的趨勢

所以在遠離移動平均線時,是買入的信號。 四個賣出信號是:

(1)移動平均線從上升趨勢逐漸轉為水平線或開始有低頭向下的跡象,而價格從移動平均線的上方跌破移動平均線時,表明賣壓漸重,此為賣出信號。

(2)移動平均線緩緩下降,價格在移動平均線下,突然上漲,突破了移動平均線,又跌回到移動平均線之下,而移動平均線繼續下跌,此為賣出信號,行情將會繼續下跌。

(3)移動平均線緩緩下降,價格曲線在移動平均線下行走,回升至移動平均線附近,受到賣壓阻力,未能超越移動平均線,又繼續下跌,此為賣出信號。

(4)移動平均線呈下降趨勢,匯價突然暴漲,突破且遠離了移動平均線,則有可能回檔下跌。因為暴漲遠離了移動平均線,說明近期內買入某種外匯者皆有利可圖,隨時會產生回吐的賣壓,此為賣出信號。 在實際應用中,當移動平均線發出買賣信號時,匯價往往已經走出很大一段距離;當移動平均線走向平緩的時候,匯價曲線頻繁穿越,無法得出正確信號;當移動平均線發生轉向時,具體的時間很難準確把握。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講,移動平均線分析方法只能幫助我們判斷市場的大致走向和轉勢的時機,對於頻繁短線炒作的交易者的指示作用不是很大。

2、複合移動平均線 複合移動平均線是畫出不同天數的兩條以上的移動平均線組合的圖形。在實際分析中,更多的是利用多移動平均線來進行分析判斷,以克服上述單條移動平均線的缺陷,使產生買賣信號的準確性大大提高。通常的使用方式為:選擇長期、中期、短期中不同周期的移動平均線,當較短時間周期的移動平均線時,顯示有價格上漲需求。 在短期移動平均線、中期移動平均線、長期移動平均線的複合圖形中,較短時間周期的平均線以較大傾斜角度向上穿越較長時間周期平均線時發出強烈的買盤信號(黃金交叉);當匯價由下向上以較大角度穿越移動平均線時也發出買盤信號。

(2)多均線圖形的可靠賣點 在短期移動平均線、中期移動平均線、長期移動平均線複合圖形中,較短時間周期的平均線以較大傾斜角度向下穿越較長時間周期平均線時即發出強烈的賣盤信號。

賣點1:匯價快速向下穿越短期線,發出強烈賣盤信號。 賣點2:匯價快速向下穿越短期線、中期線、長期線,造成短期線掉頭向下穿越長期線,為強烈賣出信號。賣點3:匯價快速向下穿越短期線、長期線,並造成短期線掉頭向下穿越長期線,為強烈賣出信號。 賣點4:中期線向下穿越長期線,發出強烈賣盤信號。 賣點5:匯價快速向下穿越短期線、中期線,並造成短期線向下與中期線分離,為強烈賣盤信號。

(3)多均線圖形的經驗買賣點 多均線買賣圖形中,有一類買賣信號產生,不是由於匯價與均線或者不同時間周期均線之間的相互交叉所形成的,而是由匯價與短期均線的偏離程度所表現出來的,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當匯價偏離均線較大時,顯示出市場的一種嚴重超買或超賣狀態,有回歸的需求。此類買賣信號的判斷沒有嚴格的規定,多數情況需要投資者依靠自身的經驗判斷。而短期移動平均線時間周期的選擇以適中為好,太長的時間周期跟隨匯價波動密切無法判斷,,太短的時間周期偏離程度大易頻繁發出信號,5-7日均線效果較好。

經驗買點1:匯價向下偏離短期均線,3條均線間距越拉越大,為買入信號。 經驗買點2:匯價向下嚴重偏離短期均線,為買入信號。 經驗買點3:均線沿匯價下跌方向下行,但匯價與均線已明顯脫離,較長時間未與短期均線接觸,為買入信號。 經驗買點4:匯價向下偏離短期均線不再與短期均線相接觸,3條均線間距越拉越大,為賣出信號。 經驗賣點1:匯價向上偏離短期均線,短期均線與與中期均線間距離越拉越大,為賣出信號。經驗賣點2:匯價大幅度突破短期均線上行後與短期均線均線脫離,並明顯受阻力於中期均線,為賣出信號。經驗賣點3:匯價向上偏離短期均線,較長時間未與短期均線接觸,短期均線與中期均線間距離越拉越大,為賣出信號。 經驗賣點4:匯價向上偏離短期均線,3條均線間距越拉越大,為賣出信號

(4)多移動平均線使用總結 移動平均線的方法較適用於市場波動較大的階段,其所發出的買賣信號十分準確;當市場波動較小或者橫盤整理的階段,經常發生匯價與均線交織在一起的現象,此時所發出的買賣信號多為無用信號。由於移動平均線的計算方法問題,雖然其所發出的買賣信號滯後於市場變化,但作為判斷市場趨勢的工具還是十分有效的。

二、趨勢分析原理經典理論之二——波動理論分析法(一)波浪理論的含義 波浪理論是由愛略特(Ralph Elliott, 1871-1998)於1934年創立的,他在觀察道瓊斯工業指數的變化趨勢時,發現股票價格指數是按照有規律波浪形態發展的,並於1934年發表了《波浪理論》一文。這種早期用於分析股市價格走勢的理論,後來被推廣到期貨和外匯市場。波浪理論的基本原理是認為外匯市場價格波動的周期為波浪式的運動,每一個走起分為五個主要人類活動的非常廣泛的研究表明,實際上我們的社會經濟進程全部發展的結果遵循一條規律,這規律就是使它們在相似和不斷再現的波浪系列或確定的數字及圖形的推動下重複自己。

(二) 波浪理論的應用 1.愛略特的波浪理論的應用必須結合黃金分割規律,因為黃金分割規律不僅在每一次匯價的回吐上,而且也貫穿於匯價漲漲跌跌的波動中。其現實基礎是匯市中存在的客觀規律:市場人士為獲取贏利,買進的必將賣出,賣出的必將買回,這就造成了匯價大漲或大跌之後的回吐。很多時候這種回吐往往複合61.8%、50%、38.2%這一數列規律。 2.波浪理論的應用必須結合費波那希級數,即3、5、8、13、21、34、55、……的時間之窗的排列。這些神奇數字經常出現在外匯市場價格走勢的波浪運動中。費波那希級數是義大利數學家費波那希(Fibonacci)於1170年提出的,他在研究投資的數量增長過程中發現了費波那希級數的相關性,即在這一級數中,每個數字是相鄰的前兩個數字之和,並且任何數字是前一數字的近似的1.618倍,是後一數字的近似的0.618倍。運用費波那希級數分析外匯持長走勢可以有費波那希扇型線、費波那希回檔。費波那希時區等方法。

三、趨勢分析原理經典理論之三——道氏理論 (一)道氏理論的含義 在1897年,查爾斯道(Charles Dow)提出了兩個市場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包括12家藍籌股)和道瓊斯交通平均指數(包括29家鐵路股)。道氏理論源於1900年至1902年,查爾斯?道在華爾街雜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華爾街雜誌的另一個編輯漢米爾頓(William Hamilton)進一步發展了這個理論。它主要研究的是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的決定問題。道氏理論的一個基本的假定是市場反映全部信息,現時的外匯匯率包含了所有因素的影響和作用。道氏理論的主要內容是,它認為金融市場的走勢表現為三種不同的趨勢:主要趨勢、次級回應、細小波動。主要趨勢代表長期的走向。次級回應是對主要趨勢的修正,是走勢的中斷和反方向運動。牛市中,一個次級回應被稱為暫時的下跌;熊市中,一個次級回應被稱為暫時的上升。細小的波動是市場每日每時的變化。所有這三種趨勢同時發生,分別類似潮汐、波浪、漣漪。表示主要趨勢和次級回應。

(二) 道氏理論的應用道在提出道氏理論時,主要用於觀察股價的波動,把股價的波動類比于海潮的運動。在外匯交易行情的分析中,也可以將匯率的波動依照時間的長短區分為三種不同趨勢:主要趨勢、次級回應細小波動。

1.主要趨勢。是指匯價變化的長期趨勢,可能持續幾個月,甚至數年之後才會改變波動方向。其特點是在多頭市場中,一段行情的一個高點比一個高點更高;空頭市場中,一段行情的一個低點比前一個低點更低。 2.次級回應。是指長期上漲趨勢中的下跌階段,或是長期下跌趨勢中的回升階段。在一個次級回應中,大約可持續兩個星期到一個月或更久,反轉幅度約為主要趨勢的3/8通常,在一個主要趨勢中,總會出現兩個或三個次級回應。次級回應形態的出現,其原因是由於投資大眾的樂觀或悲觀的心理預期,促進價格暴漲或暴跌,引發的技術性的回檔或反彈。 3.細小運動。是指匯價每日每時的波動,其波動快則數小時,慢則幾天內結束,適用於短線交易者參考

四、趨勢分析的一般原理

1.外匯匯率走向的趨勢(Trend)全球外匯交易市場如同永不停歇的大海一樣難以保持平靜,不同的外匯匯率總是處於不停的波動中,按照波浪理論的說法,是在波浪中前進。通常匯率的這種波動可分為上升趨勢、下跌趨勢和水平趨勢。

從事外匯交易,自由在某種貨幣匯率的上升趨勢中買入才能獲得收益在該貨幣匯率的下跌趨勢中買入可能招致虧損;在水平趨勢中難以判斷匯率的走向,因此,水平趨勢也是最考驗投資者耐心與信心的時刻。在外匯交易市場上,水平趨勢行情約佔每年交易日的70%~80%,其餘的20%~30%才屬多頭或空頭行情。

1.上升趨勢 ,上升趨勢是指由一浪比一浪高的波峰與波谷組成的形態,說明匯價呈總體上升走勢。在上升趨勢中,每一次匯價的下跌回調均為購入機會,是外匯交易最有利的時期。在技術分析過程中,把上升行情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價格最低點連接起來,形成的直線,稱為上升趨勢線。上升趨勢線又稱下跌支持線,因為連接最低點的直線把全部交易價支持在直線上方。價格的每次下跌,總跌不破這條直線。判斷上升趨勢線所指示的買賣信號的可靠性,一是要看連接趨勢的點的多少,點越多,可靠性越高。

2.下降趨勢 ,下降趨勢是指一浪比一浪低的波峰與波谷組成的形態,說明匯價呈總體向下走勢。在下跌趨勢中,每一次匯價的反彈均為賣出的機會。在技術分析過程中,把下降行情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價格最高點連接起來形成的直線,稱為下降趨勢線。下降趨勢線又稱為上升阻力線,因為這條線將全部交易價格壓在其下方。判斷下跌趨勢線所指示的買賣信號的可靠性,與上升趨勢線一樣,一是要看連接趨勢的點的多少,點越多,可靠性越高;

二是看趨勢線所跨越時間的長短,時間越長,可靠性越高。外匯交易中很多投資者經常將反彈錯誤地判斷為下降趨勢的轉變,例如歐元在2000年的大幅度貶值,每次歐元的反彈均有人被深度套牢,有的甚至至今仍未解套。因此,我們在外匯交易過程中要盡量遠離處於下跌趨勢中的幣種,不要輕易認為反彈之後就是反轉的到來,在下降趨勢的交易中保持「寧讓三分鐘不搶1秒」的原則,減少發生不必要的虧損的可能性。

3.水平趨勢,處於水平趨勢中匯價表現為橫盤調整,每次波動的波峰、波谷價位差別不大,波幅較小。水平趨勢多發生在市場缺乏消息引導時期或有重大消息即將公布之前的時期。 由於水平趨勢突破後,匯價走勢將進入上升趨勢或下跌趨勢,很多投資者害怕錯過炒底的機會,匯價上漲立刻追進,結果匯價開始下跌,投資者又害怕匯價進入下降趨勢,發生了步調錯誤。因此在匯價處於水平趨勢時期,投資者要控制自己追漲殺跌的行為,調整操作的步調,順應市場變化。

(二)支持(Support)線和阻力(Resistance)線 在外匯交易市場的價格走勢中,有時市場價格上漲之後又回落到前價格水平,有時在跌到一定水平之後由於買方力量的增加而不再下跌,這些價格波動的支持和阻力水平和形式,可稱分為支持線和阻力線。所謂支持線,即在圖中的某一區域,由於買進增多,阻止了價格的進一步下跌。相對於支持線的是阻力線,即市場在升至某一價格水平時,受賣壓影響,價格難以進一步上漲。很多時候支持與阻力是相對而言的,支持與阻力只能一段時間內發生作用。一旦支持被突破,支持會變為支持。如果支持或阻力價位被測試的次數越多,其今後所產生的支持與阻力的作用就會越強。下面具體分析支持線和阻力線 1.支持線 支持線是指在上升趨勢中連接兩個谷底並傾斜向上的一條直線。傾斜向下的連線是無效的。我們在同一個圖形中可以畫出很多條不同的支持線,它們的支持作用大小不同。通常來講,支持線所跨越的時間間隔越長,匯價波動觸及的次數越多,將起到的支持作用約有效。

2.阻力線阻力線是在下降趨勢中連接兩個波峰並傾斜向下的一條直線。傾斜向上的連線是無效的。與支持線一樣,我們在同一個圖形中可以畫出很多不同的阻力線,它們的阻力作用大小不同。通常來講,阻力線所跨越的時間間隔越長,匯價波動觸及的次數越多,將起到的阻力作用越有效。 如果阻力線被突破,在很多時候將起到支持作用。 3.支持線、阻力線在實際交易中要注意的問題在外匯交易中,往往需要參考10分鐘圖、1小時圖、4小時圖、日線圖、周線圖。在不同圖形中,支持線、阻力線是相互所產生的影響要遠遠大於短時間圖形對長時間圖形的影響。在實際交易中,往往會因短期市場的劇烈波動忘卻了長期走勢的影響。因為不能從外匯交易中獲得較高的利潤。 4.支持價位和阻力價位的計算 支持位和阻力價位的計算方法,主要有前期的成交密集區、圖形形態顯示的阻力線和支持線以及CDP逆轉操作系統。其中,逆勢操作系統作為短線的分析工具,對匯率變動的分析與預測較為實用,

(三)軌道線 在外匯交易的價格走勢中,當匯價沿著趨勢線上升或下降後,匯價的變動總是一個狹窄的帶狀區內,這被稱為軌道,構成軌道線的則是是兩條平行的趨勢線。當價格徘徊於這個軌道之間時,交易者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預測價格的變動,確定買賣行為。匯率波動的軌道,分為側向軌道、上升軌道和下降軌道三種相當,無明顯趨勢。在利多市場里,軌道總是漸趨上揚的,這被稱為上升軌道。上升軌道和下降軌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上升軌道買家力量越來越大,雖然賣家阻力不消,但力量大於買家,迫使匯價逐步下降。 一旦匯率波動的軌道形成,投資者便可以採取適當的買賣行為,一般應該在低位價時買入,在高價位時賣出。在上升軌道種,如果匯價突破上升軌道線,投資者可以追加購買;在下降軌道中,如果匯價突破下降軌道線,投資者可以追加出售。這是因為市場力量在匯價的軌道內來回波動期間,積蓄了巨大的力量,一旦突破了軌道的局限,就會向新的方向急劇發展

(四)突破 突破(跌破)是外匯匯率走勢的一種狀況和形式,外匯匯率的阻力區的上限和支持區的下線之間波動時,即市場於一個狹小的價格差距間交易了一段時間厚,形成所謂的盤局時,就形成所謂的突破走勢。 在外匯交易活動中,投資者千方百計地要賺取利潤,無論時多方還是空方總會想方設法予以突破,造成趨勢的反轉以形成對自己有利的走勢。因為盤局意味著價格波動的空間很小,賺取利潤的空間也很小。 隨著技術圖形分析方法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外匯投資者在同一時間觀看著相同的圖形,使用著相似的分析方法,由於如市心態的不同,造成不同的操作觀點,因此在趨勢線分析方法的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假突破情況也越來越多。當出現假突破的情況時,很多投資者一看到匯價突破了支持線或阻力線就立即拋出或追進,但沒有多久匯價又返回了,造成虧損。 因此,在外匯交易的技術分析中,要注意判斷突破的真實性,這可從市場外部和內部兩方面綜合分析。外部因素是知市場中是否存在能夠使多方、空方足以借題發揮的消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消息有可能是一則正式渠道公布出來的消息,也可能是一則小消息,在實際交易中我們不同討論這種消息是否屬實,也不用討論它在理論上可能會產生的影響。內部因素是指圖形上突破後的第二根或第三根K線能否保持在支持線或阻力線之外,如果有足夠的能量來進行這種突破,也就表明多空雙方勢均力敵的平衡點能夠在此被破壞。雖然這種判斷突破的方法可能會使我們減少一部分贏利,但可以確保我們的判斷是準確無誤的。第四節 形態分析原理 形態分析原理也是外匯交易技術分析的重要內容。外匯市場價格的走勢可謂千變萬化,但其在技術分析的圖表上,表現出的圖形形態卻有一定之規,可以從各種不同形態的價格走勢變化中歸納出一些常見的模式和形態,這些常見的圖形形態變化的規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對匯價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做出預測和判斷,捕捉買入和賣出的時機,從外匯交易中獲利。

一、頭肩形 頭肩形是判斷外匯市場走勢的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技術信號。這種圖形主要包括四個階段:即左肩的形成、頭的形成、右肩的形成、頸線的突破,只有當頸線突破的情形發生時,頭肩形才算完成。頭肩形可以發生在一個上升市場里,也可以發生一個下降的市場里,只是圖形相反。當匯價上升形成頭肩頂的左肩回落後,市場多方在利好消息作用下,推高匯價突破上升通道的上軌線,但上升乏力,轉而返回通道,回落至通道下軌線,形成頭部;在市場另一則利好消息的推動下,再次上行,但本次的上行僅僅觸及了通道的上軌線便掉頭返回,形成頭肩頂的右肩(此時頭肩頂形態才初見端倪)。當匯價突破頸線(支持線)後開始大幅下跌,兩肩的高度不定,但不能高於頭部。同樣,頭肩底的頭部位置要低於兩肩的高度。頭肩底形態多出現在下跌趨勢的最後階段,其形成過程與頭肩頂大致相同。 頭肩形會出現多種形式,有時可能出現兩個肩和三肩的複合體,這種形態也屬於頭肩形。一般如有兩個左肩,就可預測會有兩個右肩出現。有時出現了兩個左肩後,只出現一個右肩。但在實際的外匯價格走勢圖形中,匯率變動所形成的圖形並非是對稱的。

二、雙重頂和雙重底 當匯率上升到某一高峰後即下跌,下跌一段時間後又開始上升,但升至前一高峰時又開始下跌,而形成兩個明顯的頂,即所謂雙重頂(又稱M頂)。相反,當匯率下跌至某一低價時,買盤開始吸收所有的出售壓力,而價格開始上升。但上升 一段時間後又開始下跌,然而跌至前一低價時,價格又開始回升,形成兩個明顯的底部,即所謂雙重底(又稱W底),如下圖所示。雙重頂或雙重底的形成主要是由於買賣盤的介入,當市場到達前一高峰價位時,即遭到強烈的出售壓力,而買盤不足以吸收出售壓力使價格下跌;當市場價格下跌到某一低位時,買盤開始吸收所有的出售壓力,使價格開始回升。 在標準雙頂和雙底形態中,原上升通道中的阻力線在雙底形態中被稱為頸線,當頸線被突破後,匯價將沿突破方向大幅上升;同樣,原下降通道中支持線在雙頂形態中被稱為頸線,當頸線被突破後,匯價將沿突破方向大幅下降。在實際匯市分析圖形中,在下降通道中,可能形成雙底;而上升通道中,可能形成雙頂形態。當雙底或雙頂被突破後,目標價位通常為突破點價位與通道垂直高度的和。雙底和雙頂形態有時會演變為三重底或三重頂,分析方法與雙底或雙頂分析方法大致相同。在實際交易中,我們決不能輕言雙底或雙頂已經形成,有時候雙底與雙頂是能夠相互轉化的。只有當頸線被突破後,才能大膽介入以獲取不菲的贏利,但在突破不能成立之前,任何大膽的入市行為都極易招致大幅度的虧損。

三、三角形 這種圖形相當容易辨別,常見的有三種形態,即上升三角形、下降三角形和對稱三角形。 (一)對稱三角形 顧名思義是上下兩邊等長並且對稱,表示價格的高位下移,或低位上移,這時外匯市場整體市況較穩定,其突破方向很難確定。對稱三角形形態中每次價格的上升都逐步下移,每次價格的下跌都逐步上升,最終尋求突破。與上升三角形、下跌三角形不同的市對稱三角形沒有明確的突破方向,且突破後匯價走勢方向不定。三角形走勢多出現在匯價大幅度波動後多空雙方處於勢均力敵的僵持階段,具體表現就是匯價呈窄幅波動最終尋找到市場走勢的明確方向。

(二)上升三角形 是旺市的預兆,其向上突破的可能性較大。在上升三角形中,價格的每次回落都受制於相同高度價位,價格的回落一次高於一次,最終確定突破方向。通常情況下向上突破的可能較大,突破位置大約在上方壓力線1/3高度處。當上升三角形被突破後,其目標價位可估算為突破方向延長線與支持線平行線的交點。另外一種估算方法為突破點價位與三角形高度的和。一般來講,短期圖形中三角形形態的突破多為真突破(三)下降三角形是淡市的預兆,其向下突破的可能性較大。在下降三角形中,價格的每次反彈均受阻於相同價位,上升高度逐步降低,最終確定突破方向,通常向下突破可能較大,突破位置大約在下方支持線1/3位置處。當下降三角形被突破後,其目標價位也可估算為突破方向延長線與壓力線平行線的交點。 在很多情況下,三角形形態的突破能夠幫助我們尋覓贏利機會,但有些時候會發生反響突破。因此,在實際交易中遇到三角形形態時,應該盡量離場觀望,待突破方向明確後再行入市,以避免可能發生的意外損失。交易者一般應盡量在三角形形成後可作空頭。運用三角形分析價格走勢的可靠性較差,常常會出現相反的走勢,因此運用時要特別慎重。

四、振蕩擴散形 匯率有時波動幅度越來越大,將其各高點及各低點連接起來,就形成振蕩擴散形。它可分為振蕩擴散頂形和振蕩擴散底形。前者為下跌前兆,後者為上升的信號。

五、圓形 這一圖形反映交易稀少時的市況和外匯匯率的走勢。出現此圖形時,不需注意成交量的變化。圓形又可分為圓形頂和圓形底。不論是圓形還是圓形底,其後市方向總是與圖形開始時的匯率走勢相反,它們常出現在交易稀少的時期,市價波幅和成交量都較少。一旦價格到了頂部或底部,就會向著原來走勢的相反的方向急進。

六、島形 這一圖形常出現在急劇上升過程中的頂部和急劇下降中的底部,並形成島形頂和島形底。其形成的原因在於匯價上升過程中,買者不絕,匯價在上升過程中跳躍性上漲造成脫節和缺口。隨後,因賣盤湧出,匯價跌落,如此往複,造成價格跳躍總的孤島。同樣,在匯價下跌過程中,賣者不絕,恐慌性的賣盤造成向下的跳躍性缺口,隨後,因抄底湧入,匯價上升,形成價格跳躍中的島形底。

七、旗形 旗形通常出現在匯價急劇上升或下跌之後,屬於走勢之中的調整階段。旗形的走勢與匯價波動方向相反,波動方式與通道較為相似,波幅大致相同。一旦突破,匯價將沿原先的趨勢繼續大幅進行。 在實際應用中,若旗形傾斜方向與匯價走勢相反,突破方向維持原走勢的可能較大;若旗形的傾斜方向與匯價相同,突破方向較難判斷。

八、V形底和反V形頂 V形底和反V形頂多出現於圖形中,在日元的中長線圖形中經常見到,其他幣種較為少見。通常當一條重大消息公布後,市場反映不一。一些投資者為獲得更多利潤而盲目入市企圖抓頂抄底,造成匯價短時間內大幅下落或上升,但當市場真正認識到消息的影響並有所反應時,這些投資者立刻退場,造成匯價短時間內大幅上升或下跌,並回到初始價位。V形底的下跌以匯價突破阻力線來宣告結束。反V形頂的上升以匯價突破支持線來宣告結束。

九、缺口(Gaps) 缺口即表示市場沒有交易的價位區,具體說就是每日開盤時價格比前一天價格還高,或者是比前一天的最低價格還低。產生缺口的原因是第二天開市時,市場有大量的買單或賣單,使開始價格與前一天脫節,而在全天的交易中,缺口沒有被填上,則圖形上有一個空間顯示。常見的缺口有四類,包括普通缺口(Common Cap)、突破缺口(Breakaway Gap)、逃逸缺口(Runaway Gap)和竭盡缺口(Exhaustion Gap)。每一個缺口都是指示市場利多或利空的信號。

第五節 技術指標分析 在外匯交易的技術分析過程中,通過趨勢分析原理和形態分析原理,特別是通過分析匯率波動的支持位和阻力位,能夠很容易地判斷出限制匯價走勢的關鍵價位,但當匯價到達此價位後能否會有所突破,成為一個較難把握的一個問題。因此,外匯交易的技術還需要使用各種技術指標(Indicators)來進行分析判斷,以提高對未來匯價走勢預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一般地,外匯交易的技術指標是一種外匯成交價格或成交量的數學計算值,運用這種數值可以預測匯率的走勢。當然,這些指標有些時候能夠提供恰當的買賣信號,但在另一些時段會發出錯誤的信號。所以,在使用時應予以區別對待,不能盲目迷信技術指標,技術指標只是記錄了以往匯率的變動,技術指標分析也僅僅是對未來匯價走勢的分析預測工具之一。

在外匯交易市場上,技術分析指標可以分為三個基本在類型:

一是金融指標。主要是有利率、貨幣供應量、消費者和公司債務、通脹率等,它們決定和影響外匯市場走勢的經濟環境,也就是前面介紹過的外匯交易的基本分析指標。

二是情緒指標。主要有零星交易的規模(表明最小的投資者在幹什麼)、買入賣出比率(表明多少人在買入多少人在賣出)、牛熊分析員指數等。「逆向操作」投資者常常運用情緒指標預測大多數投資者對價格的預期,然後採取相反的行為,其基本的理念是,如果每一個人都認為價格將上升,就有可能再沒有投資者推動價格進一步上升,也就是常說「在底部時,每個人都是熊;在頂部時,每個人都是牛。」

三是動向指標。主要有MACD指標、RSI指標、DMI指標等等,通過價格、成交量以及價量的相互配合等判斷外匯市場的走勢。動量模型(Momentum Models)是一種來自移動平均法的演變模型。其基本原理與移動平均法完全相同。它反映的是兩個移動平均線之間的差額或其比率。在上升行情中,短期平均線將高出長期平均線,差額動量指標此時為大於零的正值越大;相反,在下跌行情中,短期平均線低於長期平均線,差額低於長期平均線,差額動量指標將為負。低得越多,指標負值也越大。

下面主要介紹一些動量指標。

一、移動平均線趨同趨異指數(MACD) 移動平均線趨同趨異指數(MACD),是由移動平均線演化而來的,它採用一條時間周期較短的移動平均線(快移動平均線)和一條時間周期較長的移動平均線(慢移動平均線),通過計算這兩條移動平均線坐標值的差而得出來的一條曲線,稱為MACD線。MACD線與多移動平均線的分析方法基本類似,通過觀察MACD曲線上下穿越0軸時發出買入信號,但信號強弱不同。具體分析如下: 買入信號1:MACD由較小角度從下方穿越0軸,發出買入信號。 買入信號2:MACD由下方以較大角度穿越0軸,發出強烈買入信號。 賣出信號1:MACD以較小角度從上方穿越0軸,發出賣出信號。 賣出信號2:MACD由上方以較大角度穿越0軸,發出強烈賣出信號。當市場橫盤整理或波幅較小時,MACD指標均可能發出無效信號,只有當MACD以較大角度穿越0軸時,其發出的買賣信號實際變化,因此,在外匯交易技術分析中,MACD僅僅是一個用來判斷買賣信號的參考工具。

二、動向指標(DIM) DIM指標是由威爾斯·威爾德在其名著《技術交易系統的心概念》一書中提出的,主要用於分析市場中多空雙方力量的強弱,以此判斷未來匯價的變動趨勢。

運用動向指標判別匯率變化的方法是: 1.正動向向上穿越負動向時,為買入信號。此時顯示市場買方力量逐步加強。 2.正動向向下穿越負動向時,為賣出信號。此時顯示市場賣方力量逐步加強3.匯價處於持續上漲或下跌階段(單邊市),正負動向之間的距離逐步增大,且平均動向也持續上升。 4.正負動向逐步靠攏並且平均動向由上升變為向下時,顯示市場反轉行情。 5.平均動向接近或低於20時,顯示市場處於盤整階段,這時正負動向所發出的買賣信號多為無效信號。

三、相對強弱指數(RSI) (一)相對強弱指數(RSI)的含義 相對強弱指數指標由威爾德1978年在期貨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中首先提出的。相對強弱指數指標的名字可能會給人以誤解,它不是指兩種外匯的強弱走勢比較,而是一種外匯走勢的強弱分析。強弱指數的原理就是以數字計算的方法求出買賣雙方的力量對比。例如,有100個人面對一件商品,如果50個人以上要買,競相抬價,商品價格必然上漲;相反,如果50個人以上競賣,價格自然下跌。強弱指數理論認為,外匯匯率的變化和波動,均在0~100之間進行,當市場供求力量處於均衡狀態時,強弱指數多在30~70之間變動;當市場供求里力量處於均衡狀態時,強弱指數多在30~70之間變動;當市場處於超買狀態時,強弱指數多在80~90之間,此時價格將下跌;當市場處於超賣狀態時,強弱指數將在30以下,此時價格就要上漲。 相對強弱指數RSI是通過比較一定時期市場的收盤價格而計算出來的。把上升幅度作為買方力量的總和,將下跌的幅度作為賣方力量的總和,通過兩種力量對比的結果,來判斷匯率未來動向。

(二)相對強弱指數的使用 相對強弱指數的第一個用途是,市場何時呈現超買狀態,何時呈現超賣狀態一目了然,從而使人們較好地掌握買賣時機。如果把連續的強弱指數記在直角坐標圖上,就會形成強弱指數曲線,同樣也會出現形態分析原理中的各種典型圖形。因此,相對強弱指數RSI最主要的用途在於判斷市場超買和超賣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周期為14的RSI值超過70即為超買,低於30即為超賣;周期為9的RSI值超過80即為超買,低於20即為超賣。當RSI值介於40~60之間時,顯示市場處於盤整格局,仍須採用其他分析方法。 相對強弱指數RSI的第二個用途在於判斷市場走勢。當RSI數值逐步上漲時,反映匯價處於上升趨勢:當RSI數值逐步下跌時,反映匯價處於下降趨勢。當RSI走勢與匯價走勢發生相背離的情況,即匯價上漲RSI指數下跌或者匯價下跌而RSI指數卻反而上升,顯示市場有可能即將出現反轉走勢。RSI背離可以提供如下的買賣訊號: (1)當匯價創出新高,但其上漲的幅度可能在不斷減小,這時,價格上揚而RSI並沒有創新高反而由漲而跌。漲勢背離,代表買力已逐漸減弱,此為行情轉勢的信號。在此種背離發生時,不僅不可以追買,而且應該儘快地拋售。 (2)當匯價不斷創出新低,但其下跌的幅度可能在不斷減小,代表市場已不斷有人去接盤,賣力已逐漸變弱,行情離反彈應是不太遠了,投資者可以擇機介入。 (3)當匯價上升後,RSI值也同時上升,並創新的高點,可匯價所創的高點,可匯價所創的高點比前一個高點低,此匯價曲線與RSI線發生背離,匯價必將下跌。 (4)價格走勢形成雙底形,並且後一底比前一底為高。RSI也形成雙底形,其後一底卻比前一底低,二者發生背離,是行情反彈的信號,投資者應不失時機地購入籌碼。 相對強弱指數的第三個用途是,可以利用它的典型形態來判斷匯價走勢。RSI形成底部及頂部信號時,並非一日內即發生變化,其指標的走勢亦如同K線圖一般,會產生M頭、W底、頭肩頂及頭肩底的形態等。一般地,RSI進入超買或超賣區域,僅具有警告作用而已,不是行動的時機,但是,倘若在底部附近出現W底及頭肩底走勢,或在頂部出現M頭及頭肩頂走勢,投資者便不能再錯過時機。而在位於RSI的中位附近的形態,則不具備太大的參考價值。

具體說來是: (1)下降通道:相對強弱指數首先進入一個下跌通道,在通道下軌線處形成超賣信號,提供了良好的買入指標。 (2)雙底形態:有時在匯價圖形中無法分辨這一形態,但在相對強弱指數指數圖形中雙底形態清晰可見,為我們提供了良好買入指示。 (3)雙頂:相對強弱指數如同匯價走勢一樣出現雙頂形態,亦為賣出信號。(4)阻力線:相對強弱指數前期高點與突破下降通道後形成的高點連線對相對強弱指數的後期走勢形成強大阻力,這在匯價走勢圖形中無法得以體現。 (5)頭肩底形態:匯價仍維持在下跌通道走勢,但相對強弱指數已形成一個標準頭肩底形態,為後期走勢提供買入信號。 在實際的外匯交易中,需要注意的是,當RSI指數顯示超買、超賣情況時,並不意味著匯價立刻就會出現反轉走勢,超買後,匯價繼續上漲,或超賣後,匯價繼續下跌的情況經常發生。超買、超賣信號僅僅表明市場走勢有可能發生轉向。

四、隨機指數(KD) 隨即指數KD是一個十分有效的匯市分析工具,是喬治·藍恩博士所發明的,用來推算行情漲跌的強弱勢頭,從而找出買點或賣點,在歐美金融市場深受歡迎。它通過計算一定周期內匯率最高價、最低價和當前時段的收盤價的變化,反映出市場多空雙方的爭執情況。通過觀察K線(快隨即指數)與D線(慢隨機指數)的交叉和位置變化,可以較好地預示未來匯價可能出現的變化。當K線由上向下穿越D線為賣出信號,當K線由下向上穿越D線為買入信號。 1.對於較長時期走勢買賣價位判斷。當K線低於20以下,為超賣信號;當K線在75以上由上向下穿越D線為強烈賣出信號;當K線在25以下由下向上穿越D線強烈買入信號;K線與D線在其他區域發生的交叉,對於中、長期走勢的買賣信號多數無效。 2.對於短線買賣信號的判斷。多數情況下,當K線由上向下穿越D線為賣出信號,當K線由下向上穿越D線為買入信號。由於任何技術指標都存在時間上的滯後性,因此當隨機指數發出買賣信號時,可能已經失去不少贏利空間。 3.當隨機指數與匯價走勢發生背離時,多數為較好的買入、賣出時機,投資者經常運用K線或D線與市價間出現背離現象,來判斷該買進或拋出。(1)價格曲線呈下降趨勢,但K線不但沒有創新低而是比前一個低點高,表明價格與K線發生背離,為買入信號。 (2)價格曲線呈上升趨勢,匯價創新高點,但K線並沒有創新高,而是比前一個高點低,表明價格與K線發生背離,時很好的賣點。 (3)價格曲線的高點一波比一波低,但在K線圖上卻表現出高點一波比一波高,價格曲線與K線圖形發生嚴重背離,此為賣出信號。 (4)價格曲線呈雙底形,並且一個低點比一個低點低,但K線卻是一波比一波低點低,價格曲線與K線圖形發生嚴重背離,此為買入信號。 4.當K線向上快速穿越向上快速穿越D線到達80以上隨機快速返回,並向下穿越D線,而同時D線仍滯留在30-70區間,預示匯價有大幅下跌可能;當K線向下快速穿越D線到達20以下隨機快速返回,並向上穿越D線,而同時D線仍滯留在30-70區間,預示匯價有大幅上升可能。 5.當D線逐步上升時,顯示匯價為上漲走勢;當D線逐步下降時,顯示匯價為下跌走勢。

五、動量指數(MOMENTUM) 動量指數主要用來計算市場匯價走勢的速度,以判斷市場價格向上或向下的可能。 動量指數的應用要把握以下幾點: 1、 當動量指數由0軸上方向上穿越時,發出賣出信號; 2、 當動量指數由0軸下方向上穿越時,發出買入信號;3、 當匯價上升,動量指數為正,顯示上升趨勢有加速可能; 4、 當匯價下跌,動量指數為負,顯示下跌趨勢有加速可能; 5、 當動量指數由上方向0軸接近時,顯示上升動力不足; 6、 當動量指數由下方穿0軸接近時,顯示下跌動力不足; 7、 動量指數下穿0軸後,匯價與動量指數同向運行,為加速下跌趨勢; 8、 動量指數上穿0軸後,匯價與動量指數同向運行,為加速上升趨勢。

六、停損點轉向操作系統(SAR) 停損點轉向操作系統又被稱為拋物線指標(Stop and Reverse)。該指標的計算方法和計算原則較為複雜,以下將主要介紹該指標的應用方法:1、當拋物線指標從下向上與匯價發生交叉時,為買進信號。 2、當拋物線指標由上向下與匯價發生交叉時,為賣出信號。 拋物線指標當用於判斷市場波動較大的行情時比較有效,但相對有所滯後,當市場變化較為平緩時,知道作用不強。

七、乖離線(RIAS) 乖離線時通過計算價格偏離移動平均線的程度,判斷買進或拋售的信號。 乖離率的運用 1.一般來講,對於日線乖離率(BIAS),如確定移動平均線的基期為10天,當BIAS值在+5之上時,為超買現象,可作為賣出信號;當RIAS在-4.5以下時,為超賣現象,可作為買入的信號。需注意的是,如果所用的移動平均線的基期參數的不同,會使乖離率不同,基期越長,則所計算的乖離率(BIAS)值會越大,反之則反。同時,如行情由於突發消息的刺激,行情出現較大起伏,快速上漲或快速下跌時,乖離率有時會發出假信號。2.當匯價連創新高,而乖離率反而比前一高點低,這時匯價與乖離率發生背離,是賣出的信號。當匯價連創新低,而乖離率反而比前一點高,這時也說明匯價與乖離率發生背離,是買進的信號。 當匯價為創新高,而乖離率卻創新高,這是賣出信號。當匯價未創新低,而乖離率卻創新低,匯價與乖離率發生嚴重背離,此為買入外匯的信號。

八、成交量凈額(OBV) (一)成交量凈額的含義 在外匯交易的技術分析中,成交量凈額(On Balance Volume)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該指標是葛南維(Joe Granville)在《股市獲利的新戰略》一書中提出的。OBV是一種累積的量,表明在某種外匯的流入或流出的量。投資者買賣外匯的信念與行為直接影響每日成交數量,當投資者價值觀念趨於一致時,外匯交易的規模較小,成交量愈趨於平穩;當投資者對於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匯價漲跌看法不一致時,買賣交易就會變得活躍,市場人氣旺盛,成交量就會放大。因此,成交量是預測匯率走勢的溫度計,其增加或減少的速度可以推斷出買賣雙方力量的大小以及匯價漲跌的幅度。正如美國投資專家葛南維所說,成交量是匯市的元氣,而匯價只不過是他的表面特徵而已,所以成交量通常比匯價先行。 OBV的計算非常簡單,需要的資料為收市價及當日成交量。當日收市價較昨日收市價高,今日的成交量為正數累積滾存;當日收市價較昨日收市價低,今日成交量即成負數累積滾存。OBV數值相加即成為今日新的OBV數值。將每日的OBV數值連成一條平滑的曲線,即形成OBV曲線。 (二)OBV的應用 一般地,市場價格的波動或多或少與成交量有關,因此,可以運用OBV的變化預測價格的變化,當一些先知先覺的資金(smart money)開始買入某種外匯時,OBV指標就會上升,隨後當大眾開始買入時,OBV指標會振蕩上行。當OBV曲線與價格的走勢出現背離時(OBV曲線與匯價的波動出現失調,OBV上升或下降減弱時,實際價格反而迅速上升或下降),往往是匯市變化的前兆。 1. OBV線下降而此時匯價上升,是賣出信號。因為買方購買能力已經減速,匯價雖仍然上漲,但「量」的配合不足將使匯價上升受限制或就此下跌。 2. OBV線上升而此時匯價下跌,是買進信號。因為由於匯價較低,所以買方力量加隨著「量」的注入,即將產生能量,發動一段看漲行情。 3. OBV線從上升轉為下降,是賣出信號;從下降轉為上升,是買進信號。 4. OBV線暴漲時,是賣出信號。因為買方已全力買進,能力不可能長久地維持大成交量。OBV線暴跌時,是買進信號。因為隨之將出現賣方回補現象。 5. 如果OBV線隨著匯價趨勢同步上揚,量價相互配合將會使匯價不斷出現新高峰。反之,如果當匯價上升時OBV線無力上升,成交量萎縮,則跌勢不可避免。 6. OBV僅涉及量和價的技術因素,與基本因素不相關,因此它是斷線操作的重要判斷方法,而不宜用於長線投資。

以上的一些指標 並不適用於所有人。指標選幾個自己認為好用的就行。太多反而會誤導自己的判斷。

如有錯誤請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2018-02-10
均線(移動平均線)的應用
2018-2-28消息已出匯市應聲而動,最新匯市交易看這裡
交易日誌(20161027-1)

TAG:外匯投資 | 外匯交易 | 外匯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