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在高控制父母面前重建自我?

如何在高控制父母面前重建自我?

與父母的關係,已成為很多孩子心中的痛

「我媽總是一句話就能讓我想死」

「不能跟我媽說話,一說就吵」

「我媽是個控制狂,我快被她逼瘋了」

「跟父母說什麼都沒用,他們完全不理解你在說什麼,除了指責,就是說教……」

「我都三十歲了,我媽依然會控制我的生活,一不順心就威脅要打我。雖然我知道她只是說說,但聽到這種話我依然會恐懼……」

伴隨著子女的上學、長大、獨立、成家立業、養兒育女,無法成長的父母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重壓下的孩子,要麼減少跟父母的接觸,要麼逐漸喪失自我,陷入某種心理困境。

這些問題,集中表現為父母界限感缺乏和孩子自我的迷失。

作為孩子,成年後如何在不激化與父母關係衝突的情況下,成功找到自我,並樹立界限感?給大家分享一個發生了有益改變的典型案例——主人公A的故事。

40多歲的A有著令人艷羨的生活——成功的事業,財富,學習超棒的兒子、美貌和令人艷羨的苗條身材。但她有焦慮症,每晚幾乎都會以恐慌狀態夜醒好幾次。白天有時她會躲起來偷偷哭泣,總感覺在窒息邊緣。醫生給她開了抗焦慮劑和抗抑鬱劑。

感覺藥物無法有效幫助自己後,A開始做心理諮詢。前幾次諮詢效果甚微,光環籠罩下的A述說著自己美好的生活,彷彿沒有任何誘因能導致現在的問題。但幾次之後,當傾訴涉及到母親時,轉機出現了——A童年遭受過母親體罰,但非常孝順,不想違逆母親,或讓母親傷心。目前,她的母親與她和丈夫一起生活。但多年來,母親的習慣始終未變,每天都會攻擊、控制A,彷彿干預她的生活就是母親主要的事情。即便已經70多歲,母親依然威脅要體罰她。在家裡,母親掌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她需要被照顧,否則就一個人生悶氣,最後讓所有人都不開心。日常最多的行為,就是批評、挑剔A。可以說,在家裡,A每天無法避免母親的言語和情感暴力。

問題越來越清晰:A的孝順,母親的攻擊、控制,A被壓抑的自我以及個人和家庭需求,這些都是A陷入心理困境的核心誘因。

問題找到了,但既不能讓母親傷心,不能讓母親獨居,而又要解決A的困境,那麼該怎麼做呢?A在諮詢師的幫助下,制定了一套針對性的溝通計劃。首先,明確自己和媽媽的需求:媽媽的需求是什麼?哪些是自己能承受的,哪些是自己不能承受的;自己和家庭的需求是什麼?哪些是不能觸碰、需要媽媽尊重的需要?

在需求明確的基礎上,諮詢師與A做了幾次場景模擬,讓A練慣用語言向媽媽表達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請求:親愛的媽媽,您知道我真的希望您在我家裡過得開心,也知道我想做個好女兒。可是現在我需要你的幫助,這樣我們更容易愉快相處。您的行為,有幾點給我造成了困擾,我需要跟您溝通下:(1)每天早晨7點,您就會來打擾我。這樣我就沒辦法做任何事情了。那是我計劃一天工作的時段,所以我希望早晨7點到8點能獨處一個小時。(2)每天晚上我老公一回來,您就會加入我們,以至於我都沒有和他獨處聊天的時間。所以我希望在他回家後,您能讓我們單獨相處一小時。(3)當您威脅要揍我時,雖然我知道您不會真的打我,但我依然會感到恐懼,這讓我非常不開心。我需要在家裡感到安全,需要確保家裡沒有暴力。

在需求表達的基礎上,A又在諮詢師的幫助下,確立了一些與母親相處的行為規則,以及相應的懲罰措施。

這種練習持續了幾次後,A認為自己能夠應對媽媽的壓力後,她選擇了一個合適的時間,與媽媽做了一次交流。

這次交流並不順利,說了沒多久媽媽就感覺受到了攻擊。好在A和諮詢師已經針對性的練習了如何應對母親的反擊。雖然過程磕磕絆絆,但A將積壓在心裡的需求明確的傳遞給了母親。

這之後的兩周,A和母親的日子過的非常艱難。母親會抓住各種時機挑戰她的底線,她每天都會與諮詢師溝通,雖然感受不好甚至惡化,但終於堅持住了。同時,面對母親的憤怒,A傾聽式的對話模式開始發揮作用:母親一生中,可能從未得到親人的這種接納,她打開了封閉的內心,開始面的女兒講述自己不幸的人生故事。在這一過程中,A重複使用幾個簡單的問題,比如「這讓你有什麼感覺?」「你最痛苦的是什麼?」「這真是太難了」……等等。艱難的1個月後,家裡的氣氛緩和了很多,母女間從未有如此親密的感覺,A的悲傷、抑鬱、焦慮等問題開始減輕。

值得一提的是,A母親的性格依然沒有改變,依然很難控制情緒,愛抱怨,想控制A,但A卻通過溝通方式的轉變擺脫了困境:她再次擁有了對生活的控制感!更重要的是,她能明顯感受到母親的親近,以及對她看法的變化。

很多時候,面對父母帶來的痛苦,我們可能無法改變經歷,無法改變父母的表現,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有效的傾聽表達練習,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更好地解決彌補橫亘在自己與父母間的情感鴻溝!


推薦閱讀:

結構化思維教你如何極簡溝通
請不要逼我暴力溝通
如何理解「教練是一面鏡子」
做到這6條,別人想不幫你都難!
能不能好好說話,要看能不能看透背後的「關係」

TAG:溝通 | 抑鬱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