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當教師的困惑

我當教師的困惑

來自專欄 初中教育教學

前註:我03年畢業參加工作(一民辦中學數學教師兼班主任),這是我大概參加工作第六年寫的吧,裡面不乏有偏激之處,憤青之語,對比我前一段時間寫的《我的老師夢》,可以說十多年的職業教學,自己的理想和價值取向逐漸和諧了,自己的職業幸福感也越來越強了。

轉眼已經六年了,眼看我的第一屆學生都即將要參加高考了。當年我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師範院校,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畢業後更是渾身的力量,滿腔的熱情,努力工作,積極認真地完成學校的各項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成為了骨幹,成為了學校重點培養的青年教師。可是當我越來越多地深入教育這一特殊行業,認識教師這一特殊職業,看到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教育制度,著想孩子的未來時,卻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困惑,工作成績也出現了下滑。下面我就我的困惑列舉一二,為了尋求共鳴,更是想問:何以解憂?

一. 理想與現實。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秘……;小時候,我以為你很有力……;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不怕奉獻,也做好了奉獻的準備,樹立了理想,並努力讓理想變成了現實。結果卻沒有發現「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說句話就驚天動地……」,尊師愛生,我在努力付出所有的愛,卻很難得到所有學生的尊重,弄不好,偶爾還會得到「你不尊重我」「你傷了我的自尊心」等等這樣的評論。看到了吧,學生的自尊心極易受到傷害,倒不見哪個老師說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但又有哪個老師敢說他的自尊心沒有受到過學生或者家長的傷害呢?或者真是老師老矣,真如學生所說「現在的學生和你們上中學時的學生不一樣了,現在的中學生什麼都知道」。

二. 奉獻與金錢

從想當老師的那一刻起就沒想過要發財,就做好了奉獻的準備。但我要說,老師再高尚也不是神,是人,甚至實際上是很普通的人,他們同樣離不開很俗的錢,甚至有時候也會像其他人一樣,在特殊時候會很需要,但看看吧,只要當老師的敢提錢,那立馬就不是好老師了,只要老師在任何方面做得有一點不當之處,立馬就會招至一句:「你還是老師呢!」,就連感動中國的石老師拍了個廣告不也招來了那麼多非議嗎?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奉獻,就連直接受益的學生也不是真正理解呀!看過一篇文章,說是一位老教師對自己的學生做諄諄教誨時,學生卻不耐煩地說:「別說了老師,你不就是為了那點獎金嗎?」老師鄂然,無語。是呀,當今的學生真的「什麼都知道!」。也是,父母對自己子女無私地奉獻,甚至溺愛,甚至得不到子女的理解也無怨無誨,但那是他們自己的骨肉,他們有理由心甘情願,但你老師為何這樣做呢?在學生或家長看來,那就一個字:錢!

三. 真實與謊言

這個矛盾幾乎每天都在出現。我們老師每天都在教學生們說話要誠實,待人要真誠,做事要坦蕩,但天天都有學生因各種各樣的事情撒謊:為了掩蓋錯誤,逃避責任;為了偷懶;為違紀準備機會;為了某場惡作劇……老師這邊,為了管理的需要,有一招也是大多老師不可或缺的:哄。哄與騙又相差多少呢? 也只能說老師的哄騙,其出發點和目的是好的吧!無論如何,這不是真,也不誠。更有的學生,為了自己一時的衝動想法,把家長,老師的關心當成了障礙,從而要想一切辦法去克服,說謊自然是最常用的一種手段了。但謊言造成的結果或者說影響卻是不同,學生,家長甚至社會自然會說學生的撒謊不都是老師的言行造成的不利影響嗎?而若是學生的謊言造成了嚴重影響,只需一句「他不是孩子嘛,啥事都不懂,童言無忌嘛!」就什麼事都沒了。中學生了,錯了就是「啥事都不懂了」?出錯了就都成童言了?看看吧,只要出現師生矛盾,小的如咱們身邊的,大的如對簿公堂的,老師都落個沒理兒。我親見一事:學校政教處調查發現某同學與其他同學發生矛盾打架後,意欲招集他人打群架,學校於是通知其家長,調查事件,學生否認,家長也無理取鬧,說學校要負責任,他孩子絕不是那樣的人,學校讓家長來,影響他們聲譽,隨著學校調查證據的一一證實,學生情緒激動,在和家長的拉扯中,衣袖裡一把匕首甩了出來。家長先是一欏,接著就是一句:孩子小,不懂事,你們再給他一次機會吧!對比一下,家長起初認為老師說謊是什麼態度,發現是學生說謊又是什麼態度?近年來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原因當然很多,家長社會對他們的過度寬容,學生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片面認識甚至是誤解也是兩點吧。同時也說明了,中學生的話也不能都認為是『童言』。

四. 個別與集體

這個話題我覺得是沒有結論的爭論。我們經常聽到各種教育的成功案例:某老師通過各種方法,深入了解,諄諄教誨,或者苦口婆心,或者動用智慧的力量,採用極其巧妙的方法,或潤物細無聲,或激將,成功地改變了某學生的學習,生活態度甚至一生。我也有過很是成功的教育案例,但無論何種方法,有一點是必須的,那就是老師要把大量時間與精力放到這一個學生身上。對這一個學生的教育成功了(有的也未必成功),那對其他學生公平嗎?教育資源是有限的,老師的精力和時間也是有限的。有老師選擇放棄認為個別『無可救藥』的學生,把有限的精力轉移到了其他大部分學生,也有的老師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不讓一個學生丟隊(那會很有可能使整個隊伍的進程變慢),無論何種選擇,我覺得都很痛苦,也很無奈。至於『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樣的論調,我想應該是某些大學教授提出來的,至少肯定不是一線中學老師提出來的,我一直認為那在理論上是成立的,只在理論上。

五. 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

可能是考試製度的決定作用,市場競爭的殘酷,使得學校也好,老師也好大都在追求顯性教育,學校要生存,家長要成績,又有幾人真正搞改革?嘗試新方法?那冒險,學校經不起失敗,對家長也無從交待,最關鍵的是,老師不必非要去改革呀!都說我們的填鴨式教學不好,老師不能唱獨角戲,要讓學生快樂地學習,社會不要書獃子,不能讓學生機械地學習,不要高分低能,就連大學教授也站出來說,中學教育是給學生的腦袋帶上了鐵箍,大學裡他們要努力再把鐵箍砸碎,多麻煩,但不一直都在這們樣嘛?那幾所全國名校每天都接待那麼多參觀學習的教育單位,又有多少啟動了他們自己的改革步伐?想想甚是痛苦,不少老師都為自己的孩子設計著將來,不能這樣學,都學傻了,但為什麼自己不停下來對別人的孩子這樣做呢?原因很簡單,也很無奈,短期內不出成績,領導不願意,家長更是不願意。畢竟大多數家長不是教育專家,他們只看數據。

Z??????

推薦閱讀:

「旅行青蛙」一夜刷屏,養蛙=養娃?
和西方相比,中國的應試教育真的輸了嗎?
讓人嫉妒的芭蕾女神—— Polina semionova
我是鄉村教師代言人
少兒AI教育的真偽

TAG:教育 | 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