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最可怕的不是懷念前任,而是找不到自己

《後來的我們》:最可怕的不是懷念前任,而是找不到自己

來自專欄 天天成長研習社

「錯過了前任並不可惜,遇到了正確的自己就好。」

文/七天路過(微信公號:天天成長研習社@ taocituzi77)


1

「對於後來的我們來說,或許正是曾經錯過了誰,才找到了後來自己更想要的人生。」

這是我看完《後來的我們》後發在朋友圈裡的一句話。

我毫不掩飾地跟朋友吐槽說我哭成一個傻逼了,這個故事太特么戳心,也特么現實了。

北京五環開外的地下室和小平房;半夜走在路上想打車又捨不得錢的那份糾結;想要愛一個人卻又遍體鱗傷的無力;兩個人合吃一碗面,最後把醬留給你的深情。

如果你二十來歲的時候在北京,談著一場看不到未來的戀愛,那電影上的一切,就是你的一切。

那個時候我也住著600塊的北京郊區里的小平房,當時的男朋友跟我一起走在街上,指著前面那一對提著大包小包行李走在路邊的情侶說,「你看,如果他們有錢的話,就可以直接打車了。」在我說了很多遍「或許我們可以一起吃苦呢,我相信會越來越好」之後,他還是放棄了我。

他說他從畢業後每一步都是規劃好的,剛畢業去什麼公司,跳槽去什麼樣的公司,而我畢業一年後還晃晃蕩盪沒什麼作為。那個時候的我敏感易怒,不怎麼有上進心,怎麼看都不像能跟他並肩向前走的人。

決定分手的那天好像太陽挺好的,我在租住的7平米的小房間了哭夠了走到小區樓下,打電話跟閨蜜說:「我怎麼就是放不下他呀,我怎麼就是那麼喜歡他呀!」

我閨蜜說要不要我過去陪你玩幾天,然後她又說:「你放不下他,是因為你根本找不到自己。」

我那個時候眼裡只有他呀,我不知道「自己」在哪裡,能做什麼,該做什麼。

就像見清租了一輛車帶小曉回老家過年,卻在同學會上備受打擊,回北京的路上,小曉一直在安慰他沒事沒事,見清卻很墮落,一直在說,我這麼努力不就是因為你想要的是有車有房嗎?

小曉失控地想罵醒他:「你得知道你自己想要什麼,不是因為我想要什麼,你他媽才想要什麼。」

後來見清還是沒懂小曉想要什麼,但是我想清楚了我應該要什麼。

分手後我迅速換了一個城市,更加認真地工作,更加認真地做兼職,把那段絕望的日子熬了過去並且過得風生水起。

可是如果你問我如果我遇見前任我會怎麼做?

我想了很久,我覺得哪怕我上來想扇他兩個巴掌,踢他兩腳,還是會忍不住過去擁抱他。

不是因為心裡記掛著他,不是因為有愛意殘存,是因為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我們曾經有過宿命般的溫存和依靠。

謝謝他放棄了我,沒有耽誤我去尋找自己;謝謝那些年我們都不懂愛情,不懂對方,卻又跌跌撞撞走出了一條更加開闊的路。

其實過去的哪一步,都是我們主動或被動的選擇,而勇敢的人,應該學會為選擇負責。

其實比起背著現任跟前任再見面這種三觀不正的評價,我更願意相信見清和小曉是在明知道回不去的現實中,給面前這位陪著自己走過那些艱難和心酸日子的戰友一個和解的機會。

他們終於可以在時過境遷後誠懇地看自己,看對方,承認過去過去了,也正視對方的未來已經沒有了自己。

當時的男孩都志存高遠,卻又眼高手低,從一腔壯志到天天窩在出租屋裡打遊戲,對女友冷暴力,因為工作跟路人大打一架。

當時的女孩都一身孤勇,明明是喜歡有錢有房的穩妥生活,明明想找個老實也不管愛不愛的男人就此終老,可還是為了身邊這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改變了所有原則。到頭來窮小子功成名就,站在女孩面前說:「你不就是想要在北京有個房子嗎?」

「可是我想要的是和你一起,有愛有陪伴的房子。」

2

如果你把《後來的我們》看做一個成長的故事,其實它已經完結了,兩個人都在相互撕扯中明白了自己當年的無知,明白自己沒有去珍惜那份感情,即便是兩個人走到最後,也會因為其他的原因而分開,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它看似講愛情,其實說的是成長,說的是我們如何在年少時彆扭無助,面對一個不理解自己但又沒辦法放棄不愛的人跟自己廝殺磨合,我們在相愛相殺中懂得了現實的殘酷,懂得了愛情的無奈,懂得了想要跟一個在一起,要的不僅僅是勇氣和決心。

電影中有三首歌,劉若英的《後來》,陳奕迅的《我們》,田馥甄的《愛了很久的朋友》。每一首歌循環聽幾遍後,都有一些不一樣的感觸。

《我們》中陳奕迅用低沉的嗓音唱:沒有句點已經很完美了,何必誤會故事沒說完。

《後來》中劉若英唱:「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但隔了十多年的光陰再聽,我對這句更有感觸:「為什麼人年少時,一定要讓深愛的人受傷」 。

我們帶著傷痕纍纍的自己愛不動了,愛不起了,於是自己躲在歲月中偷偷舔舐傷口,偷偷自愈,再慢慢靠自己的力量恢復成那個決心按照自己節奏過生活的人。

如果你經歷了一場愛情,卻還發現不了自己的缺陷和無知,那你一定沒有像見清和小曉一樣激烈過,他們給對方以最大的誠意,卻依舊發現沒有結果,於是意識到自己有自身的局限,有自己未解的困惑。

而田馥甄的《愛了很久的朋友》,我覺得是對見清和小曉關係的點明,當再次見面時,他們不再是過去的痴情怨侶,而更像是一對曾經一起走過風雨的老友。

「因為到最後,最痛苦的分手,總有快樂的理由。」我毫不懷疑如果小曉成為見清的現任,她是不是也會成為那個面目模糊,丈夫出差時查崗,想著孩子上學的妻子,我甚至覺得這個結局是見清和小曉最好的結局。

希冀真愛的女孩依舊在兜兜轉轉地尋找,安於世俗的男孩有了穩定的家庭。

沒有誰的結局比誰的更好呀,都是自己更想要的人生。

3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覺得:其實小曉比見清更通透,也更早看清愛情的殘酷。

愛情的本質不是奉獻,但實際上處處充滿了風險。小曉在尋覓靠譜有房男人很久之後,終於決定相信自己的心,然後交付給了見清。

可是她太小看了一個男人的雄心壯志和他所處的現實不符時對他的打擊有多大,她渴望用全身心去守護見清,卻一次次地被見清忽視和傷害。

她像一個去擁抱刺蝟的人,越用力,刺就扎得她越痛,當她想放手的時候,刺蝟還會無所謂地說:「你怎麼不抱我了啊,你是不是變心了,你是不是有別的人了」,她只是太累了,她不想為別人而活了,她要去找自己的生活,最後她帶著滿身的刺走了。

最後的最後,見清靠著遊戲成功了,小曉卻始終在兜兜轉轉,但我依然覺得小曉是勇敢的,她一直都知道自己要什麼,即使是要不到,也無悔自己的付出。

見清的後來有太多幸運加持,所以才是電影而不是現實。

他一開始為了小曉而活,後來為了妻子和孩子而活,遇到前任時感慨良多,才想要舊情重演,回賓館滾一個昏天暗地。

從前他沒懂得珍惜前任,當下他也忘記了珍惜現任。

他還是沒找到自己想要什麼。找不到就找不到吧,如果大家都找到了,還有什麼遺憾呢?

愛情總要有點執念,才能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裡顯得動人,才能有了《後來的我們》和那些沒講完的故事。

時光不會倒流,人生沒有如果。

錯過了山河破碎的愛情,一定是值得慶幸的一件事情。

錯過了前任並不可惜,遇到了正確的自己就好。

「你還懷念前任嗎?」

-End-


作者:七天路過

混跡在帝都的北漂姑娘,圖書營銷喵

2個月瘦11斤的摩羯少女

微博@七天_路過

公眾號@天天成長研習社(ID:Taocituzi77)

推薦閱讀:

分手後可以做朋友嗎?也許認真你就輸了!
純純的初戀,傻X的你
再見!齊老大
紅豆清系相思
那個女孩

TAG:初戀 | 前男友 | 前女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