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與幸福

讀書與幸福

來自專欄 人生與幸福

1.

有人感嘆:讀了很多書,卻還是過不好此生的生活。

我也曾偶爾思量這個問題,但總歸沒有好的思路,只能不了了之了。

今天,有朋友再次說到這句話。感傷,默然。

2.

如果我問:「讀了很多書」跟「過好此生的生活」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繫嗎?!會不會有人要瘋掉?

然而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要我說自己的真實想法,我怕很多人會傷心。這兩者之間固然存在關聯關係,但並不是必然的關係,甚至不是強相關關係。可以說,既不是充分關係,也不是必然關係。

3.

首先,讀很多書,只是讓我們擁有了獲得較強實現幸福理想的可行能力的可能性。

我們的獲得包括知識和認識兩個方面的可能性。

掌握了很多知識,只能說我們邁出了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即「可行能力」的第一步,能不能真的轉化成功,並不具有必然性。

認識也包括認知(這可能不符合專業領域中的分類)方面就更微妙得多,我們說的認識主要指三觀以及與此有關的理念。這方面可以通過讀書來獲得,但又不完全,我們的很多觀念並不是通過讀書獲得的,而是成長過程養成的,與外部環境、家庭環境、愛與關懷等都有關係。

4.

其次,有人認為,在很多決定我們人生方向的重要關頭,最終促使我們做出抉擇的不是理性,而是能量。

「能量」是個什麼妖魔鬼怪?

如果非要理解,我們可以拿現在人常說的「正能量」、「負能量」來考量。每個人的身體裡面都有一個能量場,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無時不存在,這個場大概是我們精神世界的無形主宰,當我們遇到理性無法解決的問題時,這個能量場就會突顯作用,

或者,這個所謂的能量場一直在與理性爭奪著主宰我們精神的權利,如果理性佔了上風,就會做出較為理智的抉擇,而相反的情況下,就會做出「不可理喻」的決定。

雖然這個機理仍在探討之中,但以我們的經驗來看,讀過的書和掌握的知識確實只能發揮有限的作用,而冥冥中總有神秘的力量在促使我們做出不可思議的抉擇。

5.

最後,雖然我們可能自覺「讀了很多書」,但在面對社會這部大書的時候,我們所讀過的書實在又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了。

所以,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都不可能真正遍覽群書,無法把人生所需要的所有知識和認識都掌握。

讀了很多書,也只是相對的多,用來應對全部人生,始終還是不夠多。

6.

這實在是一個令人沮喪而憂俱的悲觀結論。因為其意義幾乎是在明示人們:讀書並不重要,或者說讀再多書也不會過好這一生。

事實上我們並不是要得出這個結論,恰好我們也並不能得出這個結論。而我們最多只能說,讀再多書也不能必然保證我們過好這一生。

7.

我們應該認識到,讀書可以使我們更多更快捷地掌握知識,從而奠定形成和提升可行能力的基礎。只要我們同時掌握了知識和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從而提升可行能力的方法。

同時,讀書可以增強或者改善我們的能量場,尤其是擁有越多知識就會在面臨問題時越多一份自信和安全感,這通常也是我們能量場的組成部分。這樣就能有效的改善我們生命的姿態以及決策的合目的性――讓我們更切近我們的幸福理想 。

8.

所以,根本問題不在於讀書能不能保證我們過好這一生,而在於如何讀書以及更多讀書才能過好這一生。

首先,讀對的書。此無需多言,但有人始終不明了此點。

其次,有效地讀書。讀書不應僅以數量計,而應以效能計,也就是要加入我們自身的轉化能力,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現我們美好生活理想的可行能力。(有人說學知識應該用來造福全人類,那麼能做到這一點,我們應該就已經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了,真能如此,還要怎樣?)

最後,讀書本身若能讓我們快樂,就不要奢求更多了,畢竟,我們不可能擁有全世界所有的快樂,即使能夠,我們更願意享有的也只不過是我們自己願意享有的快樂。換言之,我們要通過讀書了解世界,更要通過讀書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人,希望通過努力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想過怎樣的生活。如果不明白這些,即使給了我們全世界的自由和財富,仍不會有絕無缺憾和瑕疵的幸福。

9.

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

活下去是本能,活的好是理想,怎樣好(以及怎樣才算好)是理念,怎樣才能好,是我們的能力。

這些都與讀書有關係,都可以通過讀書來獲得認知和提升可行能力。所以,讀書並非無關緊要。

但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把我們放在這個世界中去考量生活,而不是置於世界之外――這是一個博弈。

(原文創建於20171127,28日重新編輯發布)


推薦閱讀:

"時間焦慮":有一天夢中驚醒,突然意識到自己今年30了...
校園戀情與剩男剩女現象有關係么?
2018,願生命不負芳華
半季花開20
張小弛:如此減負,寒門再難出貴子!

TAG:人生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