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乎家居鹽沙龍 -「尋找自己的家」

知乎家居鹽沙龍 -「尋找自己的家」

來自專欄 知識青年

家是居所,也是精神歸宿。

關於家這件事兒,我們一直在追尋完美,然而它的完美究竟是什麼樣子?跟隨變化的時間,閱歷的增長,生活狀態的不同,家的理想模樣也在不斷的改變。

知乎在 3 月 31 日舉辦的主題為「尋找自己的家」鹽沙龍,特別邀請資深媒體人,優秀建築師、設計師和家居達人一起來探討理想的家。

本期鹽沙龍嘉賓介紹

@倪倪: 好在家居電商副總裁 & 合伙人,《我能去你家看看嗎》作者

霍城 :人像/紀實人文/空間專業攝影師,《我能去你家看看嗎》圖片作者

@陳錦婷:在家 ZAIJIA 聯合創始人

@黑麥 :私廚掌柜,三聯專欄主筆

張清帆 @qingfan : 在造工作室主持建築師

趙斌 @里白 :房公社聯合創始人

什麼樣的家才是好的?是適合自己的家?嘉賓們這樣說:

鹽沙龍活動現場

在現場知友和嘉賓關於「理想客廳生活」的熱烈討論中,提煉了一些關於打造客廳的小心思:

1、因需求而變的可調節燈光;

2、打造家的氛圍的點光源;

3、與空間功能相關的動線關係;

4、選擇真正適合自己行為的傢具。

本次鹽沙龍中,嘉賓提出了一些經驗的思考:

@張蕾

我有的時候在想,設計一個家的時候是瞬間的完美還是現在的完美,還是三年後、五年後、十年後它依然還是完美的,或者它趨向完美。

正在討論:你希望自己的家是瞬間的完美還是三年、五年或更久趨向完美?

張清帆 @qingfan

其實我們在設計的時候還有一個東西也很重要,就是「沒用」的東西。什麼是沒用的東西呢?比如說氣氛。雖然中國建築裡面一般來說沒有冥想空間,但是人會有冥想的願望,所以家居裡面也需要有這種東西。

正在討論:

家居中有哪些具有「無用之美」的設計或產品?

你如何理解家中的「無用之物」這一概念?

知友也有自己認真的思考:

在一些不常見的戶型,我們怎麼去做一些空間上和視覺上的平衡?

如何在實踐中協調所謂的軟裝跟硬裝的關係?

如何看待當下的家裝 / 室內設計市場?

以上內容我們在站內也同時發起提問,邀請各位知友一起來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看法~

在此,衷心感謝每一位分享的嘉賓和認真的知友。


推薦閱讀:

2018,請把團隊中的「乞丐」請出局!
學會選購門,家裡「門面」輕鬆撐起來
如何有效與裝修設計師溝通?
怎樣選購一個好的廚房置物架 不鏽鋼廚房置物架壁掛
【iColor】13步走完的家可以這麼大?

TAG:鹽沙龍 | 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