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能懸浮3分鐘的磁懸浮陀螺

做個能懸浮3分鐘的磁懸浮陀螺

石斧創客,只做有趣的。

本文可以學到:

1.如何製作一個懸浮3分鐘的磁懸浮陀螺

上個周末石斧創客編輯參加了上海創客嘉年華,看到一個展位上有磁懸浮燈泡和磁懸浮耳機,很喜歡。

展位上這種磁懸浮屬於有源磁懸浮,原理上應該是有一個電路反饋,檢測到物體偏離了平衡位置時,就調節電磁鐵的電流,使得物體保持在懸浮點。

沒錯,就是它

不過即使是這樣的成熟產品也不是特別抗干擾,如果有外力擾動的話會掉下來,然後還要費些力氣才能重新調整到懸浮位置,目前廠商聯繫了物理、工程屆不少專家學者在攻克這個穩定性問題。

這種有源磁懸浮相對比較複雜,今天我們先介紹一種無源的排斥磁懸浮,也被稱為磁懸浮陀螺。

市面上有不少這類磁懸浮陀螺玩具,不過穩定區域面積很小,陀螺重量必須精確調整,環境溫度變化時陀螺重量也必須隨時調整。

使用時在磁力作用下轉陀螺也是需要技巧的。即使是做好的現成玩具往往也要調近1小時才能找到竅門。

1842年英國數學家恩紹(Samuel Earnshaw)提出了恩紹定理(Earnshaw』s theorem) ,從這個定理出發可以推得,無法通過靜態磁力實現穩定的磁懸浮。

這個定理有一些「例外」情況。

雖然排斥磁懸浮非常不穩定,下方的磁鐵會對上方磁鐵產生一個力矩,讓上邊的磁鐵翻轉。

不過如果讓上面的磁鐵繞豎直的軸自轉的話,下方磁鐵產生的力矩就只會讓上面的磁鐵發生進動,而不會翻轉過來。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怎麼製作這種磁懸浮陀螺的。

材料和工具清單

  • 小木棍/木銷釘(直徑1/4英寸多, 約6.56mm)
  • 塑料碗(蓋在大磁鐵上)
  • 絕緣膠布
  • 陀螺配重用銅和膠墊圈(最終只用了一個1.3mm厚度 32mm直徑的墊圈)
  • 一塊無磁性平板,塑料板或銅板
  • 環形大磁鐵
  • 從金屬座里拆下來的、用作陀螺的磁鐵一個(碗磁鐵,也叫cup magnet)

之所以需要塑料碗,是為了把大磁鐵蓋住。因為調試配重要很多次嘗試,即使是配好重、完美平衡的陀螺最後也會落下來。

小磁鐵掉下來撞到大磁鐵上的話可能會掉渣,這樣會使得精心調整過的重量發生變化。

塑料碗的另一個作用是調整陀螺和大磁鐵之間的距離,放到塑料碗頂部的平板上後,陀螺所在高度位置應該是這樣一個點。

在這個點上大磁鐵對陀螺的斥力開始消失,引力作用開始顯現,而在塑料碗這個調好位置的點上轉陀螺,陀螺軸會保持豎直。

把小木棍穿過這個磁鐵,削掉一部分,陀螺尖用砂紙打磨成拋物線形,不要太尖也不要太澀。

用o-ring之類的固定住,我們的陀螺稱重是12.5克,稱重時磁鐵可能會使得稱重不準,可以墊個木頭稱。

底座因為沒有找到大的,用了2個環形磁鐵疊著放在一起,每個的尺寸115x45x20mm。

注意不要直接往一起扣,應該先疊放一個角,然後往一起推,如果有斥力的話,就翻個面再試。

如果有大的就直接用大的就好了。

調整底面朝向和底座高度

這裡光用文字很難解釋清楚,下面會盡量說明。

把塑料碗拿掉,手拿陀螺慢慢下降高度,應該會先感覺到斥力,再感覺到引力把陀螺拉向孔里,如果不是這個感覺的話,要把大磁鐵翻個面。

陀螺位置太高的話,就只有斥力,轉起來後會直接飛走。這個時候需要墊高大磁鐵。

陀螺位置太低,吸引力太大,陀螺迴轉力不能讓自己保持豎直。這種情況下陀螺會立即掉落並摔倒,我們需要加大陀螺和大磁鐵之間的距離,即墊高塑料碗。

最佳的位置是找到這樣一個點,即大磁鐵停止排斥陀螺,開始吸引小磁鐵,把小磁鐵放在略微低於這個點的位置。

也可以通過改變小磁鐵在陀螺桿上的位置來進行微調。

轉陀螺也有一些講究,轉速太快或太慢都會讓陀螺很快翻倒,建議先用較慢的轉速,之後慢慢加快速度直到找到合適的轉速,這個轉速大約是1000-3000rpm(每分鐘轉圈數)。

記得要在大磁鐵的中心位置開始轉陀螺。

陀螺轉起來後,就可以把平板抬起來了。

如果剛抬起一點陀螺就飛走了的話,說明陀螺重量太輕了,需要用銅或膠墊圈加重陀螺重量,或者用砂紙打磨墊圈做微調。

要是抬起平板但是無法讓陀螺離開平板面的話,說明陀螺太重,需要去掉墊圈或換輕的墊圈。

如果即使沒有配重也離不開平板的話,就得換個更強的磁鐵了。

調整配重後,我們抬起平板後再放下,陀螺就會懸在空中,如果懸停不到半秒就飛出去了的話,觀察一下飛出的方向,要是都向同一個方向飛出,說明大磁鐵的磁場方向不均勻,需要調水平。

這個時候需要墊一點東西來調整大磁鐵朝向,直到陀螺飛出的方向變為別的方向,注意大磁鐵要放在堅實的物體表面,比如桌子而不是地毯上。

實際調整過程中,陀螺重量調整和大磁鐵水平調整可能會同時進行。

這個時候陀螺已經能懸停了,不過還是不穩,可能會飛走。我們還需要進行最後的精細調整。

以0.1g為單位給陀螺增加重量,比如可以貼電工膠布,直到陀螺不再飛走。

增重到一定程度後陀螺將會轉幾秒然後落下,這時候需要減一點重量,可以揭下一塊膠布,剪成兩小塊,貼回去一小塊。

整個調整過程大概要花1到2個小時,最後你的陀螺可以在空中懸停1到2分鐘。

由於膠布的空氣動力性不太行,一旦我們確定了最終的配重,就可以把所有的膠布都換成一個墊圈,這樣將能使懸停時間達到3分鐘甚至5分鐘。

陀螺上注意不要有不穩定會晃動的部分。

都調好之後就可以叫朋友們來看了,不過速度要快,因為這種懸停狀態很不穩定,房間溫度濕度改變都會影響穩定性,以至於需要再次進行微調。

有人在附近放了剪刀等磁性物體也會造成影響。

由於穩定性很差,這種磁懸浮除了玩一下外,暫時也沒有太多實際用途。

當然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做些改進,變成更實用的懸浮。

感謝大家的觀看,今天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期見。

推薦閱讀:

對比了解磁懸浮離心式冷水機組,很實用哦!

TAG:自然科學 | 磁懸浮 | 教育 | 物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