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物理學家能「超越」愛因斯坦

為什麼沒有物理學家能「超越」愛因斯坦

最近讀到了一篇萬維鋼寫的關於「競爭不充分的領域才有英雄「論點的文章。

文章講到愛因斯坦、居里夫人、薛定諤、狄拉克、海森堡、泡利、普朗克...這些科學家,不管你對物理、科學感不感興趣,你都應該聽過這幾個名字。就像很多人不打籃球,但是他也知道喬丹和姚明。

這些人的名字如同恆星照耀著人類歷史,我們不但知道他們的思想成就,也知道他們的性格和趣聞。

但是從20世紀以後到現在,你還知道哪些你特別熟悉的物理學家嗎?我想如果你不是學習相關專業和從事相關行業的就不一定能脫口而出。現在活躍的物理學家的「知名度」,遠遠不能跟愛因斯坦那一帶人相提並論。

這個現象的產生有很多原因

一是因為在愛因斯坦的那個年代,物理學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科學,有很多「低垂的果實」,一個年輕人單打獨鬥就可以取得非凡的成就。而到今天,容易研究的問題都已研究完了,新的突破必須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也未必見效。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現在會搞物理研究的科學家太多了。這個領域已經是一個充分競爭、充分交流的領域了。因此會有很多高手、而且水平都差不多。

提出「希格斯機制」理論的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因為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確存在,等於驗證了他的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諾貝爾獎宣布之前,人們都不確定到底應該頒發給誰。因為1964年前後,至少6個物理學家提出了相關的理論,他們的貢獻是平等的。

這和過去完全不同,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時,是他一個人的功勞,發布後據說全世界只有2.5個人能「理解」他這個理論。

足球這個領域也是這樣。30年前,足球是一個有明顯不同風格的運動,但是隨著交流增多,再看現在的世界盃比賽,風格已經不那麼明顯了。巴西隊也追求快速推進,英格蘭也不打長傳沖吊了。當然,你也可以說巴薩的踢法與眾不同——但這個關鍵詞是「不明顯」。

這就是充分競爭、充分交流的結果。這是一個沒有英雄也沒有絕招的時代。

那這個時代難道只剩下模仿高手一條路了?

當然不是。

現在的手機正面都是一塊黑屏,樣子大同小異。關鍵在內在功能。

文中還提了兩個建議:

應該儘可能去一個新興領域,領域不成熟,競爭不激烈,你就有更大自由度。

在一個成熟領域,圈子已經同質化,創新就得往圈外看——看誰能從圈外給這個圈子輸入新元素。


以上就是文章基本內容

其實不光是科學領域,現在大部分領域都已經是充分競爭的結果了。我們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兩個能力,一個是學習模仿能力,第二個是重組事物微創新的能力。時代已然是這樣的時代,你能成為什麼樣的你?

不忘初心 勇敢前行


推薦閱讀:

不好意思,35歲以上的我們不要。
我國正式啟動藥師法立法工作,會對藥師職業產生什麼影響?
又是一年跳槽季,如何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職場live的提問注意事項,明天見~
你的天賦決定你的未來

TAG:職業發展 | 職業規劃 | 互聯網商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