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霸王別姬》 1.裡面有一句「虞姬為什麼要死」 2.程蝶衣為什麼要死?

看了電影我就在想程蝶衣為什麼要死。袁四爺說程蝶衣是「虞姬轉世」,我覺得他和虞姬很像,虞姬為了霸王不為牽掛所拖累,程蝶衣為了段小樓不再被自己拖累。

求更多解釋。

在此致敬哥哥


哥哥在香港中文大學有個演講 他闡述了這個結局 可以去看看

找到了 文字版如下

至於《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結局很弔詭,較之原著的原局相差甚多。原著是另一個「虞姬」菊仙死了,霸王段小樓「渡江」南臨香港,數十年後重遇年邁的蝶衣,洗盡鉛華的二人在澡堂里肉帛相見,只是他們都老了,一切曖昧的、似是而非的情感都淡了!電影則大刀闊斧的刪了南來香港這一筆,只交代飾演「虞姬」的程蝶衣在台上自刎,而「霸王」段小樓喊了一句這個「女子」在現實生活里的小名,而後臉上浮現一抹充滿懸疑的笑,一切就此打住。

其實電影這個結局是我跟張豐毅二人構思出來的,因為我跟他經歷了電影前部分的製作跟演繹,都有感在大時代的浪濤中,電影是難以安排霸王渡江南來的!畢竟文化da革命這部分是很沉重的戲,經歷了這段,實無必要好像小說那樣再安排他們年老的重逢,這會令「戲味」淡了。結局他倆只要憑著彼此昔日的感情和感覺憶起對方,輕輕帶過就可以。

我與張豐毅一直著眼於兩個角色之間的感情發展,尤其是蝶衣對師哥感情的變化:由起初蝶衣對師哥的傾慕;至中段師哥愛上菊仙,蝶衣仍固執的愛戀這師哥;到尾段,蝶衣年華老去,不返當年,然而與此同去的,還有他與師哥的一段感情。

所以蝶衣的死,總括而言有三個原因:一是虞姬個性執著,要死在霸王面前。故事中,蝶衣其實就是虞姬,虞姬也就是蝶衣,二人的命運是互相影疊。「霸王」既已無用武之地,與霸王演對手戲的「她」——虞姬,是再也不能苟延其情的了,故死也要死在霸王面前。第二、蝶衣想以自殺來完成故事的情節。蝶衣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他喜愛舞台上那種熱烈生動的演出,也只有舞台上與師哥合演「霸王別姬」時,他才能遂其心愿與師哥成為真正的一對。舞台是蝶衣實現其夢想的地方。所以當蝶衣發覺在現實生活里,他與師哥沒有了以往那種親密的感覺時,他寧可選擇以虞姬的角色來結束他的生命,做一場真正的「霸王別姬」。第三、年華老去,不能接受,蝶衣選擇自殺,因為他是曾經那麼芳華絕代而又顛倒眾生過。由此可見,主角二人的感情根本無法走出「霸王別姬」這個典故,是最合理和最具戲劇性的處理。

而且以程蝶衣的性情,他是怎麼也無法接受這樣的愛情:霸王已無用武之地,要在「她」鉛華盡洗之際苟延情感,是難堪的局面。現實生活里,程蝶衣是個放縱的人,卻也因此,「她」不能接受現實走到惡劣之境。

再者,在我們理解中的「虞姬」程蝶衣,是一個有夢想的「女子」,「她」嚮往舞台上那種熱烈生動的演繹,也只有在舞台上,「她」才有最真實的生命。所以,讓「她」死在舞台上,是最合理,也是最具戲劇性的處理。


虞姬為什麼要死,我覺得其一,「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被逼到絕路,還心心念念著自己的愛人,「我該把你怎麼辦呢?」虞姬為了不讓霸王為了她而自責,也可能是為了不拖累他,選擇死在他手裡,死在他面前。其二,便是貫穿整個電影的,從一而終。

而程蝶衣為什麼要死?

首先說個題外話,《霸王別姬》原著里,程蝶衣是沒有死的,而是娶妻生了子,終「泯然眾人」。但是我個人還是喜歡電影的結局。看過原著的應該知道,程蝶衣是個很複雜的人,他在文革被批鬥的時候說過「我沒有讀過書你們不要欺負我」。不知道為什麼,電影里的程蝶衣給我感覺是絕不會這樣的,因為電影塑造出的蝶衣有一個鮮明的性格特徵:倔強,不屈,心中像是總提著一股氣兒。從小到大,都可以從程蝶衣身上看出來。比如小時候戲班子里的孩子鬧他說他是窯子里來的,然後他瞪著眼睛,在眾目睽睽之下燒了他媽媽給他的唯一信物;比如少年時期逃跑回來挨打,就算再疼,就算小石頭在一邊求他求個繞,少挨打,他不,他絕不開口;比如後來被冠漢奸罪,在法庭上,他寧死,也不要說那一句菊仙讓他說的謊。等等。在那個荒唐動亂的年代,程蝶衣的這種職業,這種性格,從某種意義上,註定了他的死亡。(不好意思扯遠了)

回到正題,我們來回顧一下電影,「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這句話算是整個電影的靈魂線索了。剛開始學戲,小豆子總是唱錯,因為他認為,自己本來就是個男孩,為啥偏說是女的?他不肯,也不懂。甚至因為這個挨了多少打,就算打到皮開肉綻,他也不說。大家都覺得這裡反應的是小豆子的倔強,其實從這裡開始,他就已經人戲不分了,他不懂戲是戲,人生是人生,也為後面做了鋪墊。他的偏執卻在小石頭拿煙斗捅他嘴巴時就放下了,為什麼放下呢?因為這是他的霸王讓他這麼做的。那怎麼放下的呢?他選擇把自己深深埋在戲裡,你說我是女嬌娥,那好,我就做一輩子女嬌娥。也就是真正的人戲不分了。都說這是一個讓程蝶衣性別錯亂的過程,我覺得並不全是這樣。他常常在下了台之後也帶著妝,就說明他活在戲裡。「領著喊的那個,唱武生倒不錯」「那個青木,他是懂戲的」「要是青木沒死,這京戲說不定就傳到日本去了」無時無刻,不管在什麼場合,不管形式怎樣動蕩,他滿腦子都是戲,他張口閉口都是戲,這也說明他活在戲裡。慢慢的,戲班子散了,大革命開始了,整個世界都在逼他面對現實,哪怕這樣,他依舊不屈服。他付出巨大代價為小樓換來那把劍,拿到小樓面前,「你認認」「又不唱戲,要劍幹什麼?」;小四替下程蝶衣和段小樓唱霸王別姬之後,小樓來道歉,蝶衣不開門,只說一句:「虞姬為什麼要死」。「你也不睜眼瞧瞧,這外頭的戲都唱到哪一出了!」這便是戲中人和戲外人的區別,這也是真虞姬和假霸王的區別。

電影最後一幕:

「我本是男兒郎」

「又不是女嬌娥」

「錯了!又錯了!」

程蝶衣這才醒過來。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這一輩子活在戲裡,活成了真虞姬,卻沒有活成程蝶衣。到頭來大夢初醒一場空,用一輩子建立起來自己的戲曲世界,自己的靈魂歸宿,一瞬間全部崩塌了。這種空虛無奈,這種百感交集,這種五味雜陳的感覺,有多絕望?可能那一刻,蝶衣就下定了死的決心,倔強的程蝶衣是一定不肯再委曲求全地活在「突如其來」的現實中了。「來,我們接著來」,他在戲裡拔刀自刎,做了一輩子虞姬,那就做到底。所謂「小樓依舊當年貌,世間已無程蝶衣」也可以理解成:段小樓還是那個段小樓,程蝶衣卻早已不是程蝶衣了。

以上是我的理解,因為想說的太多而且旁邊室友一直打斷我搞得我可能有點語無倫次。。。。。希望能啟發到你。


因為程蝶衣只屬於舞台

生活已經讓蝶衣一次次絕望

他擁有的 想要的 生活不能再給他了

他就是戲痴 活在戲中

他寧願生活如戲 戲如人生

最後的結局 虞姬自殺在霸王面前 蝶衣 入戲太深 生活又是萬般艱難 索性隨了自己的心 在戲中結束自己的生命 和虞姬一樣 死在自己愛的人面前 也是一種解脫了


自以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心得,見沒人提到,就勉強答一發:

1,電影里的蝶衣自殺原因甚為費解,所以得從李碧華小說原著中找答案。

2,小說結尾,「蝶衣吃了一驚。他是知道的!他知道他知道他知道……」我認為,這才是蝶衣的死因。至於原來段小樓一直知道什麼(蝶衣以為他不知道),恐怕又有爭議。

3,參考李碧華另一部小說《青蛇》。小青最終認清了許仙的真面目,那種驚心動魄的絕望,恐怕與蝶衣最後的心情相彷佛。

4,原來他一直知道我對他的感情(愛意),原來他故意腳踏兩支船,原來他竟是這樣的渣男,原來我這一生如此的可悲和無價值……何聊生?!


程蝶衣是因為性別意識回歸而瞬間產生的巨大心理虛空,導致的自殺。請注意作為轉折點的那句台詞:先是: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娃,後被迫改為:我本是女嬌娃,又不是男兒郎,此處蝶衣完成了性別意識轉換,最後又還原為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娃。突然意識到自己還是男性,幾十年形成的固定意識突然陷落,巨大的虛無感使蝶衣瞬間選擇自殺。


原著中的一句話:我這輩子就是想當虞姬,可是再也不能夠了。

我覺得書版影版最終蝶衣都是想明白了一切:從《思凡》開始的性別認知障礙與迷失自我;對懦弱的段小樓和霸王的無法區分和過分寄託;華麗的情死只是表象……

但原著結局是自妖夢中醒來,繼續生活下去。而影版是選擇了符合程蝶衣性格的方式,或者說「真虞姬」的性格特徵:程蝶衣不同於段小樓的是,就算下了戲台,仍然是那個為愛痴狂的,有氣節的,不畏生死的人。比如,在法庭上不顧自己罪名說出青木在的話京劇能傳到日本這種話,且當時因為對段小樓的決絕而在法庭上崩潰的說「你們槍斃我吧」。

在他看盡殘忍的真相後,導致他選擇自殺原因可能是:1/他一輩子依託的霸王是比「兵敗」更為恐怖的「懦弱」。2/自己命運的起起伏伏不過是因自幼年而起的迷失自我,他也從未有過自我。——他必然會選擇「情死」來收場,為霸王,也為自己。


……關注的較少


很簡單啊,為了一口氣。整部電影都在講這簡簡單單的一口氣。


因為虞姬不屬於未來即將到來的時代 也始終不會融入到未來的時代

虞姬只能是霸王的虞姬

而當霸王卸甲歸田之時 虞姬也失去了她存在的依靠

也有可能是 再次登台表演的虞姬不想讓新時代的人以找樂子的眼光去聽戲 選擇了在只與霸王對戲時了結虞姬也放過自己。


程蝶衣是個倔強的人,當他對師兄失望後,他發現自己多年來愛慕的不過是個假霸王,他不願認清這個事實。於是他在霸王面前自刎,死在霸王手中。他想他終於成為虞姬了,在夢裡,霸王是真霸王,虞姬還是那個愛他的程蝶衣。


推薦閱讀:

電影《東邪西毒》的主演張國榮是一個怎樣的人?
張國榮獲得的獎項有哪些?
抑鬱症:別搞了,我明明已經絕望到一碰就會死掉,你還要我努力保持微笑?
曾經的流行文化,連「哥哥」張國榮都被它折服,如今卻少有人知
又4月1日了,想起了張國榮

TAG:張國榮 | 霸王別姬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