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回聲》:一個有關生命中的悔恨與遺憾的故事

《寂靜回聲》:一個有關生命中的悔恨與遺憾的故事

來自專欄 林書彤

「你的靈魂太空曠了。寂靜得只剩下回聲。」

在海邊,吹著海風,靜聽浪花拍打沙灘的聲音,抬頭是廣闊無垠的天空,腳下是鬆軟細膩的沙子,在這樣美的場景里,身體和靈魂會不會得到一絲放鬆和安歇?

《寂靜回聲》里的女主人公梅芙就住在風景旖旎的海邊,她經營著一座海景旅店,長達半個世紀之久,但這不是一座普通的旅店,在這裡打工的人,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殘障人士。

梅芙有一個雙胞胎妹妹,叫伊迪,她純真,可愛,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她天籟般的聲音帶給家人很多慰藉,只可惜的是,她是一個唐氏綜合征患者,智力低下,只擁有最低的語言表達能力。

但儘管如此,家人仍然把「伊迪」當做手上的掌上明珠一樣照顧,給予她悉心的關心和愛,她從家人身上獲得的愛並不比任何一個正常的孩子少,從這一點來說,她是幸運的,她出生在了一個沒有偏見和歧視、充滿愛與包容的家庭,正如《奇蹟男孩》里的奧吉、《姐姐的守護者》里的凱特一樣。

因為一次意外的事故,姐姐梅芙為了尋找搭配衣服上的一枚胸針,忘記了還在浴室里無法獨自洗澡的妹妹,等到她聽到浴室里巨大的聲響轉去挽救伊迪時,伊迪已經嗆水嚴重,最終導致伊迪的癲癇症劇烈發作,自此伊迪不僅喪失了行走能力,連最低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喪失了。梅芙當著父母的面,選擇撒謊,隱瞞了自己的過失。

這既是妹妹伊迪悲劇的開始,也同樣是梅芙身負愧疚的導火索。

母親因為照顧生病的伊迪身心疲累,不久後去世,父親身心過度受損,認為伊迪在修道院會得到更加專業的護理,於是伊迪被送往看似一切都很美好的修道院,也許是沒有了家的溫暖,也許是身體、智力、精神的三重摺磨,伊迪入院不久後就病逝,至此,梅芙的餘下人生幾乎都活在愧疚與遺憾中。

梅芙一家從小就生活在海景旅店,那時她有一個深愛的男友叫弗蘭克,他是一個風流倜儻的男子,喜歡音樂,和梅芙一家相處愉悅,後來兩人訂婚,劇情反轉的是,弗蘭克最終出軌悔婚,給梅芙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但正如每一部小說里的女主人公都有一個真心愛她、珍惜她的男主人公一樣。文森特在小說里一直就是梅芙的守護天使,無論家裡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文森特一直守護在她的身邊,對她不離不棄、耐心開導和鼓勵,他們一起探討《包法利夫人》、一起喝酒、唱歌,但這樣的藍顏知己在妹妹伊迪去世之前,都只做到了「發乎情止乎禮」。

後來文森特向梅芙求婚,失戀後的梅芙過於心碎,沒有接受新的感情,兩個人就此錯過,文森特後來成立了自己的家庭,而梅芙在妹妹伊迪病逝後,選擇堅守這座海景旅店,並以贖罪的方式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殘障人士經營這家旅店。

這一做就是半個世紀之久,此時的梅芙已經變成了一個行動不便,白髮蒼蒼的老人,這樣平靜的生活被打破,是直到文森特闊別多年之後,再次回到這個曾經無比熟悉、有著無數抑或美好、抑或悲傷的回憶地,小說的序幕也正式拉開。

《寂靜回聲》這部小說的作者叫艾瑪·克萊爾,據悉,她有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妹妹盧,這本書的創作靈感也是來源於她。

小說直接以海景酒店和文森特的歸來而展開,梅芙見到曾經的「舊情人」文森特,過往的一切都慢慢浮現在她的面前。

而所有的回憶,

均通過意識流的方式來展現,作者時而穿越回過去,時而回到現在,時而講述妹妹,時而講述愛情,時而又講述旅店裡發生的種種,這種閃回式的敘事手法像高速切換的鏡頭,讓人感到新鮮,但同時也會感到些許迷惑。

尤其是在回憶初始,作者做了大量的鋪墊,略顯繁瑣,猶如日出前的漫長等待。

也許是梅芙年紀八十,所以這團迷霧散的比較慢,直到小說講了大概四分之一,情節才漸漸清晰,讀者逐漸能夠明確分辨作者在以誰的口吻、在何時何地講述誰的故事,故而讀這本小說需要一定的耐心,以及一定的分辨力,作者的思路像袋鼠一樣盡情跳躍,讓人在現實和過去、多重人物身份之間來回切換。

讀完這個小說,讓人百感交集,被血濃於水的親情所感動,被文森特和梅芙錯過半個世紀的愛情所惋惜,為梅芙無盡的遺憾和愧疚而心痛,也為梅芙最終對自己的寬恕所動容。

小說的最後,梅芙在旅店員工舉行的婚禮上,留下了眼淚,這個眼淚是幸福的眼淚,一切都放下了,而且文森特就在她的身邊,並且她知道,他終將不會離去,不管剩下還有多少日子,他們都將在一起。結局,看似還是美好的,但是等待這樣的一個結局卻耗費了半個世紀,想到這兒,又不禁讓人心生傷感。

如果文森特提早二十年、三十年回來,結局會不會更美好一點?埋藏在內心裡的遺憾和愧疚會不會因為文森特早些的到來而消逝地快一些?

當人們犯下連自己都無法原諒的「彌天大錯」,究竟要怎樣救贖自己?究竟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走出這段傷痕?一年、五年、十年,還是像梅芙這樣用了漫長的半個世紀?人只有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懲罰」自己才能跨過去這道坎兒?如果文森特沒有回來,梅芙是否要一直這樣帶著遺憾和愧疚走完剩下的日子?能夠消融人的傷口的還是愛和相信?

就像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里的男主角李·錢德勒,因為他的一個疏忽,致使三個親生兒女死於大火,從此他的人生就背上了重重的道德與精神枷鎖。

也許,人生的無奈就在於此。也許,時間就是最好的贖罪方式。但所謂的愛,是不是既包括愛別人,也包括放過自己?

《寂靜回聲》這部小說同時也給讀者這樣一個思考,當家裡有一個有缺陷的孩子的時候,我們到底要如何正確地和他相處?我們可以設想,即使沒有梅芙那次偶然的失誤,隨著妹妹伊迪逐漸長大,伊迪的病會不會越來越嚴重?那麼梅芙或者家人犯錯的概率會不會日益增多?遺憾會不會是在所難免的?不是梅芙就是父母?伊迪對整個家庭來說,從出生開始是不是就是一個終生的「愛的負擔」?

不管怎樣,梅芙最終還是選擇了原諒自己,雖然在普通人看來,太過長久了。也許在梅芙將內心的傷口消融的時候,她聽到了靈魂在寂靜中的回想,只不過這次的回想和以往不一樣,這次回想是平和而幸福的。

正如泰戈爾在《生如夏花》里所說的:「我聽見回聲,來自山谷和心間,以寂寞的鐮刀收割空曠的靈魂,不斷地重複決絕,又重複幸福,終有綠洲搖曳在沙漠。」


推薦閱讀:

對於癌痛 有什麼有效止痛的藥物 求各位積極分享 ?

TAG:悔恨電影 | 遺憾 | 病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