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過患

論過患

執取形成的特徵,就是對被執取事物作意出包含著貪愛的念頭。比如你看到一個性感美女,你想與她發生關係,就是執取的標誌。

很多人往往注重於執取形成後要怎麼處理,比如當產生性慾時,很多人往往會糾結如何處理,是放任還是忍受。其實這好比是從「活活被打死」還是「自然餓死」中選擇一樣。一般來說,只要不觸犯佛陀制定的基本戒行,那無論怎麼選都無所謂了。因為學習佛陀教法的目的並不是讓你徘徊在各種貪愛之間糾結是放任還是壓抑,而是從根本上斷貪愛本身。也就是說,最終你不會產生性慾,自然也就沒了之後的問題。


切斷貪愛唯一的辦法就是觀察五蘊的過患。

本質上,觀察過患就是基於緣起法在一切事物中觀察苦形成的鏈路。當成功的如實觀察到苦的必然出現後,想蘊會更新觀察的事物的標籤,然後在進一步引發的意行中形成沒有貪愛雜染的正念。

比如,之前你非常喜歡抽煙,這時想蘊對煙取相的結果是「樂」、「爽」等等標籤;然後當你深入了解了抽煙可能導致肺癌的因果關係後,想蘊會更新對煙取相的標籤,變成「苦」;然後在接下來的意行觸發的念頭中,由於「苦」的標籤影響,對香煙的貪愛會被抑制,因此形成的念頭不會再出現「我要抽煙」的想法。

所以,當修行者如實的觀察到了五蘊的過患後,自然就會正知、正念。觀察五蘊的過患有兩方面要注意:

首先,一切都是十二處。你必須要基於這個底層觀念,才能把一切事物都收攝到五蘊上。否則你還認為五蘊以外有什麼玩意的話,那無論如何你都不可能正確的觀察到五蘊的過患。

其次,「如實」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想蘊非我、非我所,不明根源,只憑藉意淫或者道聽途說來試圖更新想蘊的標籤,這是不可能的。


通俗的說,過患就是苦。觀察過患需要從兩方面下手:

第一方面,貪愛必然會導致苦,所以要觀察貪愛,粗重的和細微的。當你渴望吃一頓小龍蝦的時候就是貪愛的出現;當你如願以償的吃過小龍蝦後,貪愛就消失;或者是當你已經遠離食物的貪愛,面對小龍蝦厭離的時候,貪愛不會出現。

一切的貪愛不出現、出現、消失,其實都是這個結構的:當你觀察了足夠的過患,貪愛不出現;當你沒有觀察足夠的過患,貪愛出現;當你滿足了貪愛,貪愛消失。

貪愛不出現和貪愛消失,都不會有苦形成;只有貪愛出現時,苦如影隨形的展現。

另一方面,當貪愛出現時,要去觀察貪愛出現的原因。假設你能夠心想事成的滿足任何貪愛,那麼苦對你來說也就無所謂了——大不了貪愛出現的時候及時滿足就好了。可是事實是你並不能滿足任何貪愛,因為一切事物都是變易、變異的,並且不是由你來控制的——一切的集法都是滅法,這是苦的核心原因。

當你如實的完成對貪愛的觀察,最終你必然會因不執取而解脫。


貪愛分為欲貪、色貪和無色貪。

大部分的欲貪的過患都很好觀察,所以從初果到二果的過渡並不困難。然而通過觀察「貪愛導致苦」的鏈路試圖達到阿羅漢,著實有一些費勁。因為欲貪最大的過患在於欲貪會形成欲有,欲有意味著死後會繼續在欲界中投胎。這個結論如果沒有宿命智或者天眼智,做到如實觀察是極其困難的。不過從理論上說,繼續觀察「貪愛導致苦」的鏈路,也是可行的。

推薦閱讀:

總結:聽說有一種玩家叫佛系玩家
永信禪師的佛學成就?
佛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關係?
轉一篇不錯的文章,關於如何與冤親債主化解冤讎

TAG:宗教 | 佛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