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儒佛和基督教導根本的共同點在於「破我執」

道儒佛和基督教導根本的共同點在於「破我執」

人是有限的,這是顯而易見的,世界和人一樣都是有限的,這也是明擺著,而恰恰是有限的人,他的心中放著永恆無限的渴望,這導致了人生的矛盾。人活著,一邊追求,一邊逃避,一邊夢想,一邊破碎,一不小心,就掉下了無底的深淵。

在這樣現實面前,如果人沒有自我意識,就會活得自然和快樂一些;然而,人又是有自我意識的,他知道自己的存在一定會走向結束,知道生存是短暫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這些自我意識使人生變得痛苦,他一面渴望永恆,一面要面對虛無,一面創造,一面被毀滅。

在這樣雙面的強烈反差之中,人們開始尋找突破,尋找永恆的價值。人們窮盡各種各樣的方法,試圖使人生擺脫虛幻和矛盾的存在,獲得永恆的生命。在這尋找的過程中,漸漸的人發現自己的有限,人們發現因為自己的有限,自己的尋找也是有限的,正是因為這樣,人生才會痛苦。因此,人就開始試圖跳出自我,把目光指向無限,尋找無限的存在作為依託。「破我執」的思想就這樣產生了,人們把它做為人獲得超越和拯救的根本,世界上幾大教派都是如此。

中國的道家,就是很講究破我執的,道家講:「無我,無欲,無爭,天人合一」,就是要破除人對於這個短暫世界以及有限自身的執著,從而讓有限的個體溶入無限的天道,使人短暫的生命能夠超越這個世界上的幻象,獲得永恆;中國的儒家也是很講究破我執的,孔子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這些思想就是主張破除人對自我的執著;佛家也是很主張破我執的,釋加牟尼在金剛經第六卷『正信希有分』中講:「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就是說,用舟把人渡到對面,連舟本身都要舍掉)」

當我讀到這些文字時,很感動,我不能不承認這些都是很不錯的思想。這些為人類尋求出路和拯救的人,他們是智者也是悟者,遠遠的走在了普通人的前頭,他們對自我有限性的認識上都走向了一致,提出了「破我執」的思想。

那些在世俗中的一些思想家和哲人也是一樣,他們在思想的過程中也是認識到了人的有限,希臘的哲人說:「認識你自己;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人是自己的牢籠」,希臘的一些哲人認為要認識真理,就要跳出自我。他們的這些思想和現代的學問的又接上軌了。近代西方文藝復興認為人的理性可以解決一切,經過文藝復興,經過了二戰,人們認識到自己是有限的,人們開始反省人的理性,並逐漸認識到人的理性也不能成為人的救贖,因此有的學者提出了:「理性不能成為人的拯救,理性的最高境界是認識到理性是有限的。」在這樣的前題下,就要求人們要謙卑,就是說由於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不能代表絕對真理,人們的一切思想和學說都要拿到現實中去檢驗,這是經驗主義的理論基礎;人們還認識到了,因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每個人可能犯錯誤,因此,人要隨時準備修正自己的觀點,不能把自己當作真理的尺度,在這基礎上,人們就提出了:「客觀」的立場。這樣的客觀的思想也是一種「破我執」,就是出於對人有限性的認識,因此不敢把自己當做絕對真理,也因此更加接近了真理。

和道儒佛以及世俗學問一樣,基督也講「破我執。」近來,我在和幾大宗教的朋友對話過程中,發現了道儒佛以及世俗學問和基督教導最大的地方在於破我執:「基督說,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就還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凡愛自己生命的必失喪生命,凡恨惡自己生命的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聖經還說:「你們信主的乃是歸入基督的死,如此好歸入他的生;你們如今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你們裡面活著。」這些都是講人要破我執,和道儒佛以及一些世俗學問的教導都很象的。只是,基督教導和道儒佛以及世界學問的差別在於:別的宗教或學問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來頓悟來破我執,他們破除了自我以後,尋求的是達到一種境界,試圖溶入這種境界,以求達到對有限之生的超越;但是基督教的破我執不是靠著人的能力,基督教導認為人都是有罪的,人沒有能力靠著自己超越自身的罪性和有限性,就象人沒有能力提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球,因此,人就需要上帝的介入才有可能離開罪惡和超越自己的有限歸入永生,否則人的任何努力都不能使人得救。

可見,基督教和道儒佛和別的宗教以及世俗各種學問是有共同點的,最根本的共同點就是破我執;也有一些不同之處:「就是怎樣的破我執,靠什麼破我執和獲得永恆?」今後,不同信仰的朋友們可以求同存異,一起切磋,不互相攻擊,只要大家真誠一點,寬容一點,這樣的過程一定會使我們越來越接近真理的實質。

和道儒佛基督以及世俗一些學問對立,世界上也有一些其它的理論和教導,這些教導認為信仰是鴉片,是麻醉人的,信仰是盲從,迷信,是對人有害的。持這樣觀點的人很多,昨天還有一個朋友跑到我的博客中說:「信仰和盲從在我看來沒什麼差別」。每每看到或聽到這樣的言論,我就更加堅信自己信仰的正確。記得摩羅曾經說過:「宗教是讓人更理性的。」以前我不認識到這些,後來,當我慢慢的和信仰以及不信仰的人打交道多了我就懂了:「那些認為宗教就是迷信、鴉片的人,他們沒有認識到人的有限性,說話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因此他們在判斷外界的時侯,失去了客觀公正的立場,把有限的自我作為了真理的尺度,這導致他們的思想系統是封閉的,不能接受和吸收別人的觀點,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而信仰能幫助一個人破除對自我得固執,讓人更客觀和謙卑,更接近正確,而且信仰還能帶出寬容、忍耐、愛和憐憫,這些有助於人克制自己的衝動,回歸於理智來面對世界,解決問題。

微博:六道玄機

公眾號:六道玄機

推薦閱讀:

何所言:"聽命"原本是指一種主動價值
孟子為什麼不去楚國遊說?
《大秦帝國》小說中曾有張儀兩罵孟子的場景,你怎麼看?
儒家有什麼自相矛盾的觀點嗎?
如何理解儒家「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TAG: | 儒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