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心毒的解藥在哪裡?——評復旦林森浩投毒案

【轉載】心毒的解藥在哪裡?——評復旦林森浩投毒案

作者:王敏俐、沈穎 來源:《境界》微信號

兩個突然被擊碎的家庭

2014年12月8日,引發全國關注的復旦投毒案,在上海市高院二審開庭審理。在庭審中,對於投毒動機, 據檢察機關起訴,林森浩因瑣事與室友黃洋不合,懷恨在心。林森浩仍否認故意殺人,堅稱只是一個「愚人節的玩笑」——

「3月30日晚,聽說黃洋在聊天中想到了一個整人的方法,等人睡著時,把腳泡在熱水裡,會尿褲子。聽到這個後,因平時和黃洋時常也會開玩笑,會走到對方身後『嚇唬』對方,所以有了整人的念頭。」這一點使黃洋父母覺得實在難以接受,「太傷人了」。他們也一直不能接受林家的道歉,堅持「殺人償命」。

一審中,林森浩說,「黃洋聰明、優秀,但有些自以為是,和自己的性格、價值觀有較大差異,但兩人並沒有太大矛盾,只是對他有點看不慣。」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故意殺害室友黃洋判處林森浩死刑。一審庭審查明,2013年3月31日,林從實驗室偷取二甲基亞硝胺,在宿舍的飲水機中投放了二甲基亞硝胺,最終導致黃洋中毒,多器官損傷死亡。

一審宣判之後有一張大照片,兩位老人在哭,投毒者林森浩的父親在哭,受害者黃洋的母親在哭。兩個被擊碎的家庭。

黃洋,復旦大學2010級碩士研究生,剛獲得直博機會,死時方27歲。林森浩也同樣出色,風華正茂,曾5次獲得獎學金,其中1次是國家級獎學金,還發表過8篇學術論文。

據檢察機關起訴,林森浩因瑣事與室友黃洋不合,懷恨在心。

事發後的4月5日,林森浩在微博中談及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並稱「帶種的就來真的」,「出來混,就不要怕死」。黃洋患病後,表現冷靜的林森浩還給同處一室的他做了胃和肝臟的B超檢查,並且告知檢查結果均沒有問題,「當時還特彆強調了一句肝是沒有問題的,是因為心虛。」

在黃洋被送進重症監護室後,林森浩說,「自己還懷著僥倖心理,估計他不會死的,和同學一起去看望了他,但出於心虛,不敢和他說話。」

一審判決林森浩死刑之後,由復旦大學一教授發起、177名學生自聯合簽名發出請求信,「大家覺得黃洋已經走了,如果林森浩再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損失太大了。我們覺得應該呼籲一下,沒有別的目的和想法。」

「我們認為他不是多次殺人傷人的極為兇殘的人」,177名同學懇切表示,「讓全社會從中汲取教訓,絕對不能再發生此事」。

投毒者心靈早已被幽暗劇毒吞蝕

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林森浩在一審庭審中提到,他曾看過報紙報道朱令案,但沒有破案!這給了他一個直接刺激!

的確,如果不是林森浩投毒黃洋,讓人自然聯想到清華的朱令,她幾乎已被遺忘。

1994年和1995年,清華92級化學系女生朱令因鉈中毒落下嚴重後遺症,癱瘓在床。幾近完美的朱令從小就學習鋼琴,15歲時開始學習古琴。1992年,朱令考取清華大學化學系。過去的同學回憶:「她(朱令)的優秀是自外及內的,是全方位的,迄今為止,我還未曾見過如此完美的人。天生麗質的她有著明亮的雙眸、白皙的面龐,加上高挑的身材、高雅的舉止,舉手投足間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輔導員甚至曾經建議她參加禮儀大賽。」

朱令,當年的美麗少女,今日卻變成一個臃腫超重的40歲重度殘疾人,心智似乎只有六七歲,生活無法自理,整天坐在輪椅上。大多數時候,朱令總是獨自靜坐,彷若陷入沉思,每隔一段時間,母親就會細心地為朱令擦去嘴邊的涎水。「19年來,支撐我們的力量是:令令還活著。只要我們還有一口氣,我們就要讓令令有質量有尊嚴地活著。希望通過加強鍛煉,令令能夠慢慢好起來,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希望。」

朱令被投毒案疑點重重,以無解結案,兇手仍逍遙法外。近20年後的黃洋案,令網路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又一輪朱令案全民總動員追兇,到如今仍是不了了之,令人嘆息。

20年過去,兩宗相似的名校同學間投毒案,對於投毒者和被害者,青春竟瀰漫著死亡的氣息。那要命的青春年華。

不論是今日的黃洋案,或是當年朱令謎團,嫉妒與仇恨把花樣年華的青年男女一步步推上亡命之路,中毒的不只是受害者,而是整個青春的世代,一個投毒者本身,他/她的心靈早已被幽暗劇毒所吞蝕。

我們無可奈何的將我們心靈的狀態,反映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身體上,人際關係里:一顆溫暖而幸福的心,帶出充滿愛意的人我關係,一個強烈自卑又自傲的心,帶出玉石俱焚的人間悲劇。

一種疾病的後面往往隱藏著另一種疾病,人類心靈世界破碎背後的關鍵因素:我們背離創造我們的上帝,我們擺脫不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罪行:自我為中心使得人類的理性、意志與情感都被扭曲,我們不當笑而笑,我們在罪惡中找快樂、無視自私行動對自己與他人身心靈所可能產生的巨大傷害。

復旦大學醫學院的公布欄上,在投毒案發後貼上了曹植的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類史上的第一宗謀殺案記載在聖經的創世紀之中。當人類始祖亞當夏娃任意妄為,被趕出伊甸園之後,生下了該隱和亞伯倆兄弟。該隱因為嫉妒的緣故,在田野間起來打他的弟兄亞伯,把他殺了。

從該隱亞伯的悲劇繁衍至今,人類依然活在「你不死,我就不能活!」心靈的魔咒里,我們常常在問,這些投毒案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真相是:作為一個有罪有限的人,我們常常戰勝不了心中的嫉妒與仇恨。

我們所恨的,就是身邊最親近的人

177名請求不殺林森浩的復旦同學信中還列舉了林善良的一面,汶川大地震發生時,他從平時節約的錢中捐出800元,而他每月的生活費僅200多,是同學中捐款最多的學生之一。病人送的紅包,林森浩也堅決拒收,他還曾給農民工連續服務一周,從始至終都很熱心。

一個林森浩為何會表現出如此截然不同的兩面?林森浩的微博中有個細節說,飲用水平攤,他覺得自己喝水少不願意,造成與同學間矛盾。

其實,毒鉤早已在心中潛伏多年,不肯吃虧、爭競、恨人、計較,這些內在的看不見的罪長期累積潛伏,在他心中形成了一股黑暗勢力和黑暗王國,儘管表面他是一個嚴謹守則的優秀青年,這兩種不同的力量形成了一個極大的張力,讓他始終處於壓抑與衝突之中,直到黑暗的勢力勝過了嚮往光明的一面。

而他跟自己的戰爭反映出他一直被他個性中軟弱的一面糾纏,任何目前教育中的精英價值觀、出人頭地、學業優秀、事業有成,都不能使他勝過裡面的幽暗。

一審結束後,林森浩接受央視記者董倩採訪時說,在看守所想的最多的是怎麼改善自己的性格和思維方式,「我覺得思維方式是我能力上的弱點。」二審庭審現場,林森浩低頭痛哭說,「我是個很空的人,我沒什麼價值觀。」

出事後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2014年3月,林森浩在寫給父母的家書中說:「推薦你們去讀一本書《心理控制術》。美國的一名刑警醫生寫的,我托朋友幫忙買……我希望你們都能認真把書讀讀,然後家裡人聚在一起,定期交流,互相指出個人性格上的不是之處……這是我的一個心愿,希望你們一定要幫我實現!改變命運,並非一定要賺很多錢或給後代留下多少物質財富,我們通過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精神上富有的人……精神上的富有,至少包括良好的性格,健康的自尊與向善的心靈……」可惜的是,林森浩的這番領悟來得太遲了。

央視記者董倩曾追問林森浩關於投毒的原因和動機,他說我只是遷怒於他,因為在別的同學那裡,他覺得受了氣,他就要把這股氣撒在黃洋身上。黃洋做為朝夕相處的室友,是離他很近的人。

其實不僅是林森浩,想想我們自己。 多少做父母親的,對外笑臉相迎,在強勢者面前將委屈隱忍在心裡,回到家中將氣發泄在無法相抗衡的弱勢孩子身上。

許多時候,我們所恨的,就是身邊最親近的人,同儕、家人、室友、配偶,因他們就像一面鏡子,時時照出我們心靈的痛處,直逼我們面對內心的扭曲,更多時候,能傷我們最深的,是最懂我們的人。

與最親近的人相處的方式反射我們內心的真相和真實的自己。想想我們和同事、和配偶、和孩子吵架時所說的氣話吧!那些決裂的語句、惡毒的詛咒、蔑視的態度,我們何等容易,就在氣頭上說出「真恨不得殺了你!」、 「真該在你一出生時就把你掐死」、 「你死了倒好!」這樣的殘忍話語,憤怒之時,我們言語,我們的行為,再再顯示出,我們正如該隱一般,滿溢著殺人的毒氣。

中國的歷史,並沒有教導我們如何去面對仇恨,課堂的教材,也沒有辦法疏導我們免去嫉妒和仇恨,似乎所中的是同一味劇毒名為「心毒」。

其實,我們本身就是活在一個毒性濃厚的生活氛圍里,在私慾泛濫之下藉著污染的空氣、水與食物彼此互相殘殺。鬥爭的基因在文革時期深深注入國人的血液。

表面上沒動手殺人,但我們心中的自私依舊蔓延、恨意未曾減去,這就是為什麼聖經里說到:凡是恨自己弟兄的,就是殺人的。

投毒的林森浩曾在網上寫下這樣的一段話:「原本應該意氣風發,積極向上的年齡,我卻有著一顆擔子很重的中年人的心。我的青春被狗給吃了!」

其實,狗並不吃人的青春,我們心中的惡毒與恨意卻像吼叫的獅子,四處尋找可吞吃的人。

從朱令案到復旦投毒,提醒我們,我們常常戰勝不了心中的嫉妒與仇恨。在一個全黑的房間里,唯一驅走黑暗的方式,是讓光透進來;在我們內心揮之不去的深處陰影,唯有讓真理之光、饒恕之光照進來,我們的痛苦才得以釋懷,也唯有信仰能真正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個性軟弱,聖經說,攻克己身,強如取城。

推薦閱讀:

如何算是信仰基督教?
亞伯拉罕之約的漸進式
三位一體的概念中、有個概念叫「位格」,請問位格是什麼意思?
耶穌讓我們背負的十字架是什麼?

TAG:基督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