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話之浮世音

詭話之浮世音

最近喜歡聽尺八,

在聽尺八《流水》、《浮世音》時有些感觸,

便寫了此篇文章。

& 上卷

很久很久以前,在東方青州澤野有一戶人家。這戶人家主人姓路,因其鬚髮皆白,身形磊磊,洒脫風流似仙翁,是以熟人便常以路翁喚他。路翁常年離群索居於郊外一座山林中,只每月十五這一日會離開山中,前往城中建棚施粥。

路翁身邊常有一年輕俠士相伴,俠士武藝高強,但俠士的左眼在一次事故中,被歹人所刺傷,自此眼瞎。路翁與俠士皆無親眷,平日里兩人彼此作伴,隱居于山上。山腰處有一片青翠雪竹,極受路翁喜愛。他與俠士的居所也就設在這片雪竹林里。閑暇時,路翁除了溫書侍草,便就是待在屋內潑墨描畫,所畫之物,皆是雪竹。連素日所穿衣飾花紋,皆為雪竹。此外,路翁還自號曰:雪竹先生。並將其居處題名為:孤芳齋。

俠士則喜歡吹尺八。平日里,這兩人雖形影不離,但之間很少言語。

有時,路翁會和俠士來到山巔上,有時他們二人會來到山腳處不遠的泣水之畔。路翁要麼佇立望遠,要麼臨水垂釣。俠士則吹著尺八。他的尺八吹得極好,蒼涼幽深的音色,裊裊浮於空中,在山水裡,在日月下,如歲月般消流無痕。

有時音歇後,路翁會情不自禁地,狀若瘋癲般左右奔徙,放聲長笑,笑聲似喜似悲,空寂懷遠。

這日,兩人在施完粥歸來的途中,發現一邋遢瘦小的小乞丐一路跟隨,路翁悲憫心腸,於是便給了小乞丐一些銀兩,讓他度日營生。誰知走了一段路後,發現小乞丐仍然跟隨在後。路翁一時奇怪,便折回來問小乞丐:「你為何一直跟著我?」小乞丐說:「老爺菩薩心腸,贈我銀兩,只不過我無父無母,年又尚小,給我銀兩,就算我去買屋置地,也會被人誤以為是偷來的。而且要是被哪些老乞丐發現了我身懷銀兩,還會被搶掠怠盡。如此,我還不如跟著老爺,混一口安穩的口糧吃。」

路翁一時被小乞丐的伶牙俐齒驚住,看他年紀尚小,卻聰慧非常,想到自己半生崢嶸,到頭來還孑然一身,香火斷絕。於是便將小乞丐帶回了山中,收為義子,並為他取名為:路浮生。

浮生被路翁悉心教導文墨詩書,閑時,浮生也會跟俠士學習劍法。俠士亦無兒女,於是路翁便讓浮生拜其為亞父。俠士亦待浮生如親子,將自己平生所學之劍法,傾囊相授。浮生聰慧,學字習文練劍,都是過目不忘。

唯,不喜尺八音,並對路翁說:「亞父為何翻來覆去吹著一種曲調?而且這尺八音色太過蒼涼,每次聽,總是使我想起以前那些流浪乞討的日子,我總感覺我的人生也就這樣了,可我現在明明是跟著爹爹您習文斷字,我以後還想去考取功名,建功立業呢。」路翁每聽此,只是輕撫著浮生的頭,但笑不語。

如此過了五載,日子清涼如水。不料有日變故突生,浮生與俠士在山巔練完劍後,剛行到庭院路口,便見路翁仰面倒在雪竹林下,竹枝染血,胸口負傷,血流不止。面色慘白,奄奄一息。俠士與浮生見此大駭,忙上前施救,然為時已晚,路翁尚不及吩咐,便垂首逝去,雙目良久不合。俠士大嚎,大悔不該離開路翁,以致其遭此橫禍,並泣愴說:「你我崢嶸半生,竟如此下場。向來流水之音,因有高山在而不腐矣,現在高山不在,流水亦自此音絕。」說罷,撫其雙目,使其瞑目後,便揮劍自刎。

浮生被這連生的變故所驚駭住,直到很久才心神歸位,念及天地間又只剩下自己孤苦伶仃,便嚎然大哭。

浮生將路翁和俠士一一安葬之後,便獨自一人繼續在山林過活。平日少與人來往,只每月十五,如往常一般出山施粥。城中窮苦居民詢問得知路翁逝去,紛紛泣涕,並在家為其設立靈牌,日日供奉。

浮生每日溫書習墨,這日夜半,昏昏欲睡時,忽聽得門外有輕笑聲,稍後,有泠泠女聲傳來:「請問孤芳齋雪竹先生在嗎?」

浮生開門,見星搖月影之下,有一風流蘊藉女子,青衣散發,姿容清絕,含笑立於庭下。

浮生往日博聞廣識,亦從志怪讀物上得知,常有書生宿於人煙罕跡之地時,會有山精鬼魅,夜深化為人間窈窕女子,魅惑書生。

浮生當下心中生疑。

青衣女子似知其所想,上前坦言說:「實不相瞞,我乃此地一雪竹精,名青音,幼時得雪竹先生悉心照料,才不至於夭折,後又無意得雪竹先生之滴血,使得修習時混沌消弭,得以提前修成人形。因念先生恩情,故此今夜前來拜謝恩人。」

浮生訝異,忙說:「此處確實是孤芳齋雪竹先生居所,只不過我爹爹三年前被歹人所刺,已經故去了。」

青音聞此,不覺潸然。浮生見她清清朗朗,風姿卓絕,不會是那等害人鬼魅,於是便將她迎至屋內。二人秉燭夜談,不覺天光漸亮,青音辭去前,對浮生說:「公子是不甘寂寞之人,且山居生活清寂幽獨,公子才華橫溢,今夜相聊,我知道公子胸懷抱負,不若前去京都,考取一番功名,也算是不愧此生。公子去後,如若有需青音相助之處,便請將此青玉簪插於土上,我便可得信前來現身幫助公子。」說罷,便飄然辭去。

浮生望著杳然飄去的佳人仙蹤,神情有些惘惘,又覺此夜似夢非夢,但手握溫玉青簪,才覺此非夢境。一番愣怔之後,浮生思及青音言語,心下思動,當日便整理包袱,又前去路翁與俠士墳冢處,一番拜祭後,便擬定翌日出發,前往京都。

& 中卷

時天下初定未久,皇帝當年從相國和鎮國大將軍手中陸續收回實權後,天下安穩了不過五載,又出現了動亂。皇帝的威嚴日益不能壓制亂臣賊子,又適逢周邊小國野心重生,帝王日漸迷戀修道長生,尋求慰藉。百官之間結黨營私,爭權奪利,朝廷日漸昏庸無道,百姓亦是苦不堪言。

浮生一路跋山涉水,頗為辛苦。隨身盤纏,或散於流民乞丐,或被流寇搶掠,最後身上只剩下他為留作紀念所攜帶的路翁的一副山水雪竹畫和俠士的尺八。

因為身無分文,饑寒交迫時,浮生思及過往俠士所吹清音,便不自覺掏出尺八。由於他聰慧異常,過目不忘,所以稍微一番試音後,便也能將俠士當年所吹曲目,信手吹來。

曲聲恬靜空靈,音色低沉幽涼。引得不少路人紛紛止步,或駐足,或圍坐,凝神傾聽,漸忘生活奔波之苦,心中趨於安寧平和,仿若置身高山流水,聞清風撫葉之無痕,聆流水穿山之無塵。

一曲終了,貧賤者謝之以掌聲,家資豐厚者亦解囊贈以銀錢。

浮生一路吹奏以籌措動身錢財。不知不覺,也不再似以往排斥尺八之音。而且,一路上所見所聞,也讓他頗感良深,漸漸也能懂得音符中的深邃遼遠。

浮生來到京都後,沒多久便趕上了朝廷的開科考試,並奪下了文武舉並列第一,一時聲名大振,百官紛紛恭賀,並日日設宴行酒欲行拉攏,但浮生一一婉拒。

當時,有一名身家顯赫、也深受百姓愛戴的姓高的官員,他是當時的太子太傅,有七十高齡,還是三朝元老,輔佐過三個帝王。他一生的官場作為,很是清廉正直。他當時聞得浮生作為,很是讚賞,便也存了結交之心。

這日,他進了浮生的府門後,與浮生在書齋暢聊之時,無意間看見牆上的一副墨畫後,便大驚失色。一番詢問,又求其描摹路翁和俠士的畫像,才得知浮生義父路翁和亞父俠士,實乃故交。聞得兩位故交都相繼逝去,且故人是被刺客所傷,死不瞑目,太傅一時感慨萬千,對著墨畫尺八,良久灑淚不止。

臨別時,太傅仰天喟然長嘆說:「我今天才真正明白,並也看清了相國的為人,其人真的是堪當雪竹,清俊高潔,無人比肩。大將軍忠君義膽,士為知己者死,也著實令人可敬可嘆。」又抹淚長嗟:「奸人耶?英雄耶?難辨矣。今唯有以鬼雄祭之。」說罷,便蹣跚著離去。

浮生卻一知半解,驚疑重重。

當晚深夜時分,枝搖翠霧,月移花影,有仙音渺渺,不多時,便有窈窕仙姬裙飛帶舞,不請自來。浮生凝目一看,原是舊識青音。

浮生大喜,忙迎其入內。燈光燭影下,浮生覺青音比上次更為清麗縹緲,眉目間澹澹其華,令人目眩神怡。相聊得知,原是青音無意間入得瑤池王母之眼,以瓊漿玉液為贈,並擢其為仙身,現為王母殿前十大仙姬之首。

一番互為恭賀後,青音對浮生說:「我此番不請自來,實在是有一番事要囑託公子,也是為報當年雪竹先生於我的靈血之恩。公子亦承恩於雪竹先生,如今雪竹先生心愿未了,不知公子可願與我一齊為其圓心中所願?」

浮生忙點頭稱肯,青音又說:「公子可知,雪竹先生死時未曾瞑目,死後魂魄亦久久徘徊於三生石畔,久不入輪迴之道,實乃心愿未了?」

浮生忙問,「不知爹爹還有何心愿未了,可是需要兒子為其尋找當日殺身之仇人?」

青音搖首,說:「非也非也,那件事因果已結。公子別急,你先聽我為您將雪竹先生一生事迹一一為您道來,之後,公子便知雪竹先生未了之願。」

當此之時,月遁花眠,星河遙遙,一段傳奇的往事便自此揭開來。

原來路翁真名為盧世成,乃當年權傾朝野的盧相國。而俠士,則是當年與相國聲名齊舉的鎮國大將軍武定夫。說起這兩人的一生,真的是讓人難以下定論。

盧相一生際遇坎坷,幼時被宦官收養。他亦曾如大多數時下男兒那般志存高遠。長大後通過養父手段,曾也得一官半職。然而由於當時朝廷是被宦官專權禍亂的,不少官員和百姓對此唾口相罵。盧相當年雖有正直的抱負,然而百官認為其是因裙帶而得官位,是以便常輕蔑怠慢。後來他看見朝廷實在腐朽不堪,先皇坐鎮朝堂公開賣官售爵,十分失望之下,便遠走他鄉。

盧相非常有文采,而且能言善辯。後來,他漸漸有自己的追隨者。先王自盧相遠走他鄉後,因誤食丹藥而薨逝,繼任的皇帝年幼孱弱。

當時有個奸佞大臣,和宦官勾結,妄圖學史上一位大人「狹天子以令諸侯」。皇權旁落,藩王亦野心勃勃,周邊小國也蠢蠢欲動。盧相靠著手下一些謀士的營謀,還有天下清流仕子擁躉,口誅筆伐,然後在當時還身處低位的武定夫裡應外合之下,一路攻回京都,清滅了那個奸佞大臣,並也射殺了當時參與了宦官亂權的養父。因為手刃養父這件事,盧相便落得了個狠毒的名聲。

後來他又和武定夫兩個人攜手,二人文武相攜,把那些藩王、周邊小國收拾得服服帖帖。在這過程中,和敵人交戰時,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屠戮。所以,他們的追隨者將他們奉為神,然而一些百姓卻將他們奉為狠毒的奸賊。

這其實也有一半原因是因為當時朝廷無能,皇權空存。百姓將興國安民的希望寄托在了皇帝身上,然而非常時期,皇帝孱弱幼小,皇權繼那奸佞大臣後,又是被盧相和武將這兩人架空了。

當年,朝廷為儘快平內亂,驅外賊,便將兩人授官為一國之相,及鎮國大將軍。後來天下初定,皇帝漸漸年長,心下憂懼,恐天下只知盧相武將軍,而不知廟堂之高還坐有帝王。

這時,盧相與武將軍也因各自勢大,也已經有了自己的龐大朋黨。因朋黨之爭,兩人之間也漸漸有齟齬,盧相認為天下安定是功於自己文來提筆安天下,但武將軍則認為盧相也只是帶著一群文人扯嘴皮子,功勞還是靠自己馬上定下了乾坤。

皇帝一方面為制衡兩人,經常暗下給他們製造矛盾,比如當年追隨盧相的清流仕子,又倒戈相罵盧相乃前奸佞小人第二,與武將軍將皇權一分為二,藐視天子。另一方面皇帝為收回皇權,私下策劃如何覆滅二人。

在皇帝憂心忡忡之際,不曾想,有個近侍來報告說,有個機會來了。

& 下卷

這日,武將軍在街上喝酒時,遇見一賣唱女。賣唱女不僅餘音裊裊,而且尤其吹得一手好尺八。武將軍當時便感音色蒼涼幽遠,於那一線音曲中,參透生機。

賣唱女也覺得多年漂泊,鮮少有人能懂其音,便將武將引為知己。武將將賣唱女迎入府中,雖傾慕其姿,然而卻是拜其以師尊之,日日隨賣唱女習尺八音奏。

一日,武將朝罷回到府邸時,不見賣唱女,一問才得知,皇帝因盧相薦言,說賣唱女姿容絕色,堪入宮為妃,近伴帝王。皇帝便著人將賣唱女接到宮中去了。

武將一聽,便急得立即去追趕。哪知道他趕到宮門口時,便看見了抬著賣唱女屍體出來的宮中侍衛。侍衛說賣唱女不識好歹,拒絕侍奉天子,實在是藐視帝王,便將她賜死了。

武將當即如覺身受雷擊,痛極暈倒。

武將醒來後,閉門三日,謝絕任何門客相見。三日後,武將開門現身,並召集手下諸將說:「我雖然現在官拜大將軍,然而原來是一江湖草莽的出身,一直刀口舔血,後來一番際遇,成了這鎮國大將軍。卻也並非有頭無腦啊。若不是這三日清醒自持,我恐怕就真提刀去暗刺了盧世成那廝了。」

眾人都摸不出頭腦,面面相覷,不知其所言。

武將繼續說:「我已經得知,師傅(賣唱女)之死這件事與盧相無關。而是皇帝想收回實權,故意設計為之。我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了,現在天下安定,我這個大將軍也沒了用武之地,還是早早歸去吧,省得讓帝王夜寢難寐。」說罷,便不顧眾人挽留,當日便散盡家財,留下將軍印璽,決然辭去,再次回歸前身,成為了漂泊江湖的俠士。

盧相得知這件事時後,也是無限感慨。於是在第二日朝堂上時,也呈上官印,請辭而歸。帝王心下竊喜,當即贈黃金萬兩,允其歸鄉。

然而歸鄉途中,盧相遭遇盜匪,妻妾子女,全都罹難,無一倖免。幸而武將前來相救,盧相才得以保下一條命。遇此變故,盧相悲痛異常,想起自己半生營謀,最後竟然香火斷絕,錢財散盡,聲名盡毀。

愴然間,痛極,雖然才二五年華,卻瞬間烏髮皆白。

爾後,盧相隱姓埋名,更名為路。見過他的人,看他鬚髮皆白,以為他年過花甲,便喚他為路翁。俠士為救盧相瞎了一隻眼,兩人便自此惺惺相惜,隱居在青州郊野山林。俠士依然喜歡吹尺八,尺八有曲《流水》,盧相如同當初俠士初遇賣唱女那般,醉於尺八之音。二人由相鬥至相知相伴,實在讓人唏噓。

說到這裡時,東方漸白。

浮生在這過程中,幾度憤懣感嘆。

青音說:「公子聰慧異於常人,現在該知道了路翁的未了心愿吧?」

浮生起身作揖說:「感謝青音仙子前來解惑,我已經知道了。」青音點點頭,便含笑歸去。

此後數載,浮生官運亨通,扶搖直上九萬里。當他官拜丞相後,權利已經是很大了,皇帝慢慢不能控制他,浮生便效仿其父,內平禍亂,外御國敵。短短几年,天下又恢復安寧。後來,浮生以權利相迫,逼皇帝將當年真相說出來,下召罪己書後,並令史官為盧相平反正名。書曰:

「 ······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樑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是以,天下英雄,無過盧相也。」

據說,此書過後當晚,青音便來相告,盧相心愿已了,魂魄已入輪迴之道。

後來,有過了大約一年時間,皇室在出宮祭山時經歷了一場刺殺,皇室核心成員都被絞殺了。浮生受萬民書與百官推舉,黃袍加身,自立為皇。浮生為皇后,時長登高山之巔而吹尺八,還自創了一首曲音為《浮世音》,百姓大為追捧,尺八在民間也因此被世人所習······

這是後話了,不表。

故事到這裡,你以為因因果果便就這般結束了嗎?

不然!

繼續看下去吧。

俗話說,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盧相和俠士,以及浮生在人間的風雨數載,在天上也不過是月余而已。

這日瑤池裡,王母和青音等一眾仙姬通過「乾坤鏡」看到浮生為帝後,王母便玉指輕點,乾坤鏡中的人間影像頓時隱去。

王母笑著轉頭問青音:「你可知為何你當日,不過是沾了路翁幾點血就能靈力大增?」

青音垂首說:「青音不知,還請娘娘示下。」

王母說:「你呀,還真以為凡人之血有那麼大靈效不成,能一滴抵百年修為?告訴你吧,那路翁乃天上文曲星下凡,其血可是實實在在的仙人靈血。」

青音恍然大悟,笑道:「原來如此。」

這時,另外一名活潑的仙姬接話說:「你可知道那俠士是誰?那賣唱女又是誰?」說罷不等青音回答,飛快地覷了一眼王母神色,見王母未有阻止,便伶牙俐齒地將天宮裡的一段不久前發生的新鮮事揭開了來。

終卷待續!

此外——

1、上文中史官重寫盧相那段文摘自李世民評價曹操的話;

2、文中浮生得青音所贈的「青玉簪」及地名「泣水」,都是有用處的。後面會專門針對這兩處寫個短【番外】。

3、本來是想寫個兩千字左右的小短文的,沒想到越寫越多。罷了,你們看著開心,坐在馬桶上娛樂一下打發時間好了。


推薦閱讀:

城市中的農夫
美娜的作品多以什麼為主?
86版《西遊記》到底好在哪裡?
漠然是對抗荒謬的武器——《局外人》
靈武帝尊這本小說怎麼樣?

TAG:文學 | 文化 | 短篇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