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客棧》這檔慢綜藝,把觀眾又拉回到客廳

《親愛的客棧》這檔慢綜藝,把觀眾又拉回到客廳

作者/淺度

若是你跟我一樣,從三個月前、第一期起,便一路看《親愛的客棧》走來,你便會理解,我將要表達的這最新一期內容,所給我帶來的百感交集。

為什麼慢綜藝在今年有如此亮眼的表現?很多人都已充分地發表了看法。而我,則在看罷這讓我久久回甘的《親愛的客棧》第十一期後,有了一個不知道是否算是獨特的看法。

今年,開機率整體下降了近10%。

觀眾真的離開了客廳嗎?觀眾真的不再需要電視了嗎?那為什麼在這樣的退潮中慢綜藝卻成為逆勢而上的一個熱點呢?

唯一的解釋是,觀眾還在客廳,觀眾還需要電視,只是很多在客廳、在電視、在大屏上的內容並沒有滿足在客廳、在電視、在大屏場景下,觀眾的心理訴求。

太多人,只看到移動端在蠶食、在掠奪、在侵佔觀眾的時間與注意力;太少人,會留意到移動端所帶來的虛擬場景對現實情感的割裂,帶來的現代人的焦慮、反思與回歸。觀眾開始需要電視所提供的合家歡的真實場景,去滿足他們在移動端陷於虛擬的、個人的、淺層的泡沫的情感缺失。

這,便是第十一期的《親愛的客棧》所給我帶來的思考。

《親愛的客棧》自始至終,都是在大屏端創造一個彷彿是家一般的場景。有愛情,有親情,有友情。它建構了一個理想的家庭、理想的生活應該有的溫度,有的態度。而在第十一期節目,當《親愛的客棧》即將迎來第一季的收官,當它逐一地回顧這三個月來的點點滴滴,每一個客人、每一個義工,這種感情的濃度便更加粘稠,其中有感動、有懷念、有不舍,所謂的百感交集。

而這,便是我以為的以《親愛的客棧》為代表的慢綜藝之所以2017這個檔口能夠火起來的緣由:在手機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之時,它也讓我們陷入了「淺社交」的窘境,真情實感、濃情蜜意才是我們真正嚮往的生活,尤其對於電視屏而言更是如此,一群朋友、一對戀人、一家三口,圍坐在大屏前和樂融融地沉浸在屏幕裡頭與屏幕外頭兩相交融的幸福感里。

慢綜藝在電視端的成功,無非「滿足了是家庭化場景下的情感需求」(語出未來電視CEO李鳴),而這一金科玉律,亦該成為更遠的未來電視創作者銘記於心的一個社會心理的基底。

以上,我們其實主要分析的是何以《親愛的客棧》能夠成功的緣由,而如何執行到位,卻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考量。

核心便在於,用心。請一些用心的人,做一些用心的事;用心地迎來送往,用心地體悟生活。

而第十一期的「用心」,則體現在,《親愛的客棧》的夥計老闆們,一起策劃著給此前來過親愛的客棧的所有住客們郵寄贈上一份禮物:

他們給第一批教會他們如何經營客棧的客人們,贈送了酒店經營所需要的床單;

他們給外號為「食神」的客人,贈送了名貴鮮香的特產松茸;

他們給名叫錢三金的插畫師,回贈了此前這名插畫師所贈以他們的繪畫作品,唯一的區別是,這次這幅畫上有了這幾個客棧經營者每一個人的簽名;

他們給擅長按摩的「新浪哥哥」,贈送了劉濤的拔火罐;

他們給號稱「大胃王」的住客,贈送了五大份的午餐肉;

他們給女攝影師羅小姐,贈送了她所需的拍立得;

他們給旅行家夏先生,贈送了老紀的帽子,因為旅行怕曬;

他們給捏麵人兒的麵塑夫婦,贈送了茶壺,因為他們喜歡泡茶;

他們給求婚情侶送了一個比翼雙飛的現代雕塑,祝福他們終成眷屬;

他們給年輕情侶送了一套杯子,祝福他們幸福一輩子;

他們還給大C夫婦贈送了摔碎了耳朵的貓咪擺件,特別的是,這份禮物是大C夫婦提出來的,因為這個貓咪的耳朵,是被他倆的小女兒小光圈打碎的,他們要這份禮物擺在家裡,提醒與教育小光圈凡事不能莽撞,做錯則應直面。

你會看到,《親愛的客棧》的成功之處,便是上文所說的「用心」。他們邀請到了五個「用心」的嘉賓,經營了一家「用心」的客棧以及一段「用心」的生活。這裡到訪的客人不是甲乙丙丁,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人性、獨特的特徵乃至獨特的「代號」,他們記下了每一個客人的喜好、才華、特點以及共同回憶中的閃光,所以,當這一期節目,以贈送禮物的方式,回顧了前面十期內容的點滴時,你不但看到了五名嘉賓真實的動容,你更感受到了在行將結束之際如此濃稠、細密而純粹的情感。

這,便是匆忙於城市生活的人們,冷漠於都市叢林的人們,終於在歇下腳的客廳中,如此渴望的情愫。

然而,一個作品,若只訴諸於情感,未必持久。我對一個好的作品的期待,淺層的是情感上的滿足,深層的是理性上的反思。

而我,之所以毫不掩飾地青睞《親愛的客棧》,正是因為它兼而有之。

在這個歷時三個月的故事中,在這個渡口上,有無數次的迎來送往,在這家客棧里,有數不清的入入出出。在這裡,有三種身份的人:

第一種,常駐者,也就是劉濤、王珂、陳翔、紀凌塵、闞清子這五個老闆娘、老闆、管家與客棧夥計,他們構成了一個最穩定的結構;

第二種,短駐者,也就是例如易烊千璽、楊紫、李菲兒、鄭佩佩這幾位見習員工,他們在這裡兩三天的時間,他們為節目增加了變數的快樂;

第三種,住客,他們就是真真實實的普通素人,有各種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愛好,他們僅僅停留一天或者兩天,共同拼湊了一副人間浮世繪。

而《親愛的客棧》所要展示的生活觀,便在這樣不同身份的人的或長或短的交集中,逐漸地呈現出來:

有一種生活態度,叫做劉濤。她就需要像陀螺一般不停地忙不停地忙,似乎只有這樣她才會活得心安理得;而還有一種生活態度,叫做王珂。他就希望生活有著理性而規整的安排,才得以享受生活的閑適與安寧。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觀念,當以愛情作為締結之時,便化為了理解。王珂說:「你知道他是一個陀螺,你非要讓她停,停了她就倒了呀,那你就陪她轉唄。其實這就是一種狀態,我覺得愛情就是,你明知道下次還是這樣,她還要去做,而你還要陪她去做,這就是愛。」這,便是兩種生活觀念,在十年的相濡以沫中呈現出來的溫潤。

而你還會看到更多人的生活態度:你看到默默付出、不事聲張的易烊千璽;你看到沒心沒肺、大笑姑婆的楊紫;你看到堅強至極、內心強大的鄭佩佩;你看到圓潤處世、成熟練達的陳翔;你看到一絲不苟、敬業愛崗的第一批住客;你看到相互扶持、熱愛生活的麵塑夫婦…

在看完《親愛的客棧》後,不少朋友表示也有一個經營客棧的理想,其中的一個緣由是,你似乎可以經營一個由各種價值觀、各種生活觀匯聚的「小千世界」。

結 語

我最喜歡《親愛的客棧》的一個設置,便是那個渡口。

在渡口,一次次的相迎,一次次的相送,彷彿一場人生的隱喻。即使是你我,又何嘗不是如此?

每一個人,都像一家客棧。有人來過你的生活,作為你一生的伴侶或者夥伴,共同經營一輩子的「客棧」;有人來過你的生活,作為一時的戰友,但又有各自的行程,各奔南北;有人來過你的生活,作為一刻的過客,卻亦有可能留給你一生的感動。你的人生,也是在一個個彷彿渡口的時刻,一次次迎來送往。

惟願,你用一生經營的這家心靈「客棧」,也是「親愛的」。


推薦閱讀:

綜藝節目《非誠勿擾》為什麼能成為綜藝節目收視率最高的節目?
《奔跑吧兄弟》第六季嘉賓有可能邀請誰?
如何評價爸爸去哪兒3中劉燁的女兒,霓娜?
如何評價綜藝節目《金星脫口秀》的金星?
《王牌對王牌》有哪些嘉賓?

TAG:親愛的客棧綜藝 | 綜藝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