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創作者的影像舞台——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
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WONDER FOTO DAY讀起來像是」wonderful day」,一天的展覽看下來,確實是一次非常愉悅的觀展體驗。不同於博覽會或攝影節,展覽最具特別之處在於,作為台灣首個大型的"Portfolio Review"形式的攝影展覽,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以120見方的桌面代替展覽空間,因而相比較其他大型攝影展會更為精巧,讓參展藝術家能與收藏家、觀眾們能夠以面對面方式溝通,更加強調多元與平等的交流方式。
2018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於3月16日至3月18日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第3、4號倉庫舉辦。展覽集結世界各地8個國家,共120位攝影藝術創作者於場中發揮創意。除了眾所矚目的主展區之外,今年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與T3東京攝影節合作,推出首度來台展出的東京攝影節特別展區。本屆同時邀請安藤菜穂子、小高美穂、德光健治、谷口純弘、ヒロ杉山、Pahparn Sirima Chaipreechawit、Ignatius Hermawan Tanzil、傅爾得、張雯、陳依秋、設計浪人、房彥文等多位國內外知名藝術家、藝廊經營人、知名品牌創意總監等作為評審,並最終評選出14個獎項。整個展覽年輕族群的攝影人居多。不可避免地,許多年輕創作者將拍攝聚焦於同樣的類別,甚至作品同質化,如在今年的展場上便看到許多關於身體及慾望表達的作品。但也可以看到許多非常優秀的作品,獲各個評審獎大部分為年僅20歲左右的攝影師或以攝影為媒介的未來藝術家,作品均呈現對該題材理解的深刻和令人驚嘆的完整度。作為年輕攝影師最重要的交流平台,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打破了美術館類展覽空間中將作品高掛於墻上的肅穆感。據統計,僅僅四天的展覽吸引了約2萬人次參觀,展覽最後一天的觀展人群更是摩肩接踵,因此如果希望預留耐心觀看作品與交談,選個合適的時間是必要的。觀展的過程有種類似於主客之間的強烈關系:攝影師是所在展位的主人,與參觀者依作品侃侃而談,如果交談甚歡,攝影師更會拿出作品之外的更多系列作品與觀展者交流。同時,展出的作品往往不只有一組,因而觀眾可以通過展位上的多組作品以及攝影師的對話更了解其創作脈絡。而筆者隨機采訪的幾位攝影師也認為,這樣的方式有利於將藏家對作品的認識,同時在與評審、藏家和觀眾交流的過程中對自己的作品有新的思考。曾彥翔的另一件作品《西西弗斯》(Sisphus),同樣試圖打破雕塑及攝影間的界限。一個水泥球體沿著真實的曲線面不停往下滾動,但被一根由照片製作的樹枝卡住,形成了物理平衡的靜止狀態。曾彥翔將這種物的狀態比喻為西西弗斯。在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每次到達山頂後巨石又滾回山下,永無止境地重覆著。曾彥翔幾組作品都呈現了輕重的對照關系,而攝影在這樣物體性差異中一直扮演著較輕的角色。這種輕的意涵是否指向對人們一直以來對攝影的媒介特性的堅持?
?吳依宣 吳依宣的作品同樣在突破攝影媒介的平面限制,提出了視覺經驗與日常經驗的關聯問題。在作品《等待墜落》中,照片在墻角依著重力滑落,同時墻腳裝有一面鏡子,利用鏡子強調照片中的物件存在,物件也隨著弧度產生動力,一同向下墜落。透過這樣的經驗,鏡子的反射延伸出空間,讓作品與空間有了更緊密的交流。另一件作品《質地的維度》,兩幅「照片」並置在墻上。但仔細一看,只有一副是照片,另外一副則有著較為立體的質地,仔細一看是照片所拍攝的沙子和布料,被固定在照片框中。有趣的是,我們觀看的距離影響了我們對所謂真實的判斷,這裡的真實是模糊的,吳依宣以此探討照片和物件之間的虛實問題。吳依宣認為,攝影之覆雜處在於「經驗」。影像中的形態不再只是原本真實世界中的形態,而是在視覺平面中自成一個新的存在狀態,一個等待被知覺的集合體。她的創作實踐,在於透過攝影展現實世界中已有的經驗與再次被經驗的詮釋,她的作品使影像在有形的圖像與無形的意向、意義與無意義、有機物與無機物之間,不斷的來回移動。影像藉此停留在曖昧狀態,在經驗的幹涉與本質間塑造出新的生命狀態。?台灣的在地觀看
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參展者比重最多的是台灣攝影師,其中有不少作品聚焦於台灣特殊的地域性,融入創作者個人對於生命、歷史、家族等的理解,通過攝影這一觀看媒介進行有效的藝術表達。?KRIS KANG台灣攝影師KRIS KANG此次他帶來的作品是《BONSAI/盆栽》和《劍山/KENZAN》,並獲得「安藤菜穂子評審獎」。作品在展場的呈現如同自然生命的延展性,從方桌之上沿著桌面一直垂落到地面。兩組作品都是以植物對照自身或者與母親的家庭關聯。KRIS KANG認為,時間非逝去之物,是沈積身體的物質。將原本觀者與被觀看體放置在同為被註視位置上,以直觀凝視人物及植物姿態樣貌與其時間經過遺留下之痕跡,反思自身從何來往何去。在交談中,他提到自己目前居住的地方在彰化,當地人多以種盆栽為生活樂趣或經濟來源,作品中許多植物的靈感來源於此。在攝影書《盆栽》和《劍山》中,以一種靜態蒙太奇的編排方式將植物、身體或肖像照片交織呈現,於是時間的意涵在三者交織中顯現。此外,無論是盆栽或者劍山(東方式的插花底座)所表達的不僅僅是普通的植物,而是人為的幹預而延伸生長,更在於強調生命自然生長中與他人的關聯。??陳代如
陳代如展出的作品與家族記憶相關。作品《四分之一》將畫面切割為四等分,第一部分使用許多她與祖父的生活照,同時將白色顏料塗抹在部分舊照原本的環境背景上,只剩下人物的模樣,意圖能將當年社會環境的所有束縛給忽略。除了舊照生活之外,其餘的三部分則是廢棄眷村的面貌,包括廢棄的墻面、窗口、門等。陳代如的祖父由1949年隨著國民黨入台灣,而後一家人住在眷村。眷村是是祖父在台灣的家,也是陳代如兒時居住過的、因歷史變遷現在已不覆在的地方,是屬於她與祖父之間共同的記憶歸屬。作品同時呈現勳章、眷村等符號,和祖父為外省人、將軍等的身份關聯。四分之一的血緣關系,是再生的,亦是延續不斷的。在另外幾組較早前創作的作品中,陳代如將祖父過去的勳章別在自己裸露的背部,或將勳章在皮膚上壓印留下痕跡,使得象徵性的記憶物件與身體產生連結。作品獲得「Ignatius Hermawan Tanzil 評審獎」。?跨越地域的藝術表達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並不局限於台灣攝影師,現場有許多攝影藝術創作者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他們在彼此的展位上互相交流,也同台競「藝」,今年便有泰國和日本的攝影師獲得獎項。此外,今年參展有幾位台灣攝影師將創作主體跨越了地域,以影像探討更多國際化議題。?安木
今年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的主視覺為一張帶有強烈色彩的人物作品,來自台灣攝影師安木(翁辰瑋),作品同時獲得「Ignatius Hermawan Tanzil 評審獎」。安木的作品專註於「光與色彩」,由最初作品用色彩記錄城市,到目前展出的這組SERIES ABOUT LOVE,他藉由影像記錄情緒,代替了抽象的文字描述,讓觀眾體會故事。與安木的交談中,他談到創作緣起。安木由於抑鬱癥而結實的一位心理學家,也是一位以色列藝術收藏家,每年的見面他都會向她展示他的作品,這位心理學家告訴他,不要走過痛苦,只需跳開即可。不要試圖尋找幸福,拍照並將其製作成作品。他開始嘗試用不同的顏色在作品中輸入不同的燈光,釋放悲傷和抑鬱。在這組作品中,安木尋找不同性別、不同膚色的情侶為拍攝對象,在他們關於「愛」的對話過程中,記錄下不同尋常的情緒時刻。安木將對於色彩以及光的熱愛帶進人像裏,用強烈的視覺沖擊敘述現代人的情緒表象。?Pam Virada B.獲得本屆GRAND PRIX和「張雯評審獎」的泰國攝影師Pam Virada B.運用影像探討日常視覺和真實的關系。在作品《Windows(v.):查看並行位置》(Windows (v.): To See a Parallel Place)中,三個視頻裝置分別呈現「入口」、「記憶」和「真實」的影像畫面。照片中存在的每個窗口,即觀看的入口,都會讓攝影師回到拍攝時的特定記憶,通過它們體驗旅行或逃離的渴望。當渴望體驗曼谷之外的生活,能夠暫時在首爾生活的幻想可能因此變成了現實。因此,透過它們的行為可以讓他擺脫曼谷的世俗現實,進入想像力領域——首爾的並行地。此外,作品名字中Windows(v.)別有意涵。一個作為動詞的窗戶,不僅強調其移動性,更強調動作的主體性。這個窗戶可以類比為視窗,或者照相機帶來的邊框世界,我們的觀看並非完全由當下的視點所決定,更重要的是一個想像的入口,比如Pam Virada B.所提出的旅行或逃離的渴望。長期研究視覺圖像文化的W. J. T. Mitchell,在《風景與權力》序文談到,"風景"應該從名詞改為動詞。我們不能再將風景只當成一個觀看的物件,或僅做為一個閱讀的文本,而必須視其為一個形塑社會與主體認同的過程。Pam Virada B.的作品從風景,到視窗,最後到觀點的概念轉變,強調了我們在觀看過程的一種受慾望驅動的感官構成。
MEMORY CARDS
Phosphenes
Pam Virada B.的另一組作品《即時現實》,通過一個演算法來組裝照片,以覆制記憶的本質。他認為,我們永遠無法完全回憶起我們曾經體驗過的事物。然而這些記憶可能會以分裂和不完整的形式回歸。因此,作品以照片的方式呈現記憶的碎片化,同時附有一段視頻,通過時間閃回式的觀看使觀者能夠體驗到記憶召回和遺忘的速度。?內倉真一郎記錄家庭成員的照片已經成為日常,日本攝影師內倉真一郎卻用一種獨特的視角拍攝他的兒子。在作品《寶貝》自述中,他提到「我看著他,他同時也反過來盯著我看。這種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連接與交流,真是即神秘又美麗的事。」我們習以為常地將新生命或者孩童視為客體,家庭攝影中常常單一地記錄孩子們可愛的一面,卻忽視生命體之間真誠的交流。內倉真一郎則將自己的情感投射於照片的之中,用攝影完成與孩子之間關於生死、愛恨的生命交流。WFD官網文章:年輕創作者的影像舞台——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
(圖片由WFD提供。知乎可不可以不要自動加水印==)
作者 肖瑞昀曾工作服務於攝影藝術機構,現就讀於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推薦閱讀:
※2018《超強寶貝》形象代言人——文祖涵
※她僅用一隻自動鉛筆,就吸引了百萬粉絲
※喜歡書法行業,有沒有好工作?
※參遇話刺繡(五)工堅技精譽天下的蜀綉
※美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