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里說脾胃虛寒的人要戒水果?

在豆瓣中醫組看到關於脾胃虛寒的人要不要戒掉水果的討論,說到中國古人也是很少吃水果的,強調五穀為養。

但現在滿大街的水果店,各種營養專家,醫生也都推薦多吃水果增加營養。貌似這和古人的養生之道不同。

不知大家怎麼看?


水果分怎麼吃.

比如梨, 偏寒涼, 潤肺傷脾. 如果煮梨水或者烝熟則技能潤肺, 又不傷脾.

但是現代人吃水果主要是為了維生素和果纖維.

那麼就要分清冷熱寒涼. 比如說蘋果富含碳水化合物, 性質平和. 多吃也沒啥問題.

但是你非要冬天吃冰鎮西瓜, 除非你上火, 否則竄稀也是非常可能的.


古代技術不好,好水果也沒啥,口感不行,和濕氣的感覺差不多。

還有很多差不多是糖尿病,但其實果糖……沒什麼影響……

現在的水果很少有那種口感了吧,那就多補充營養嘞……

吃生肉的答主和脂溶性的答主我不打擾,非要陰陽反作(冬溫陰暑)的人我也沒辦法。


脾胃虛寒的要去找個醫生調理一下了。

以下內容國家衛生計生委權威醫學科普傳播網路平台/百科名醫網提供。

脾胃虛寒,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脾胃陽氣虛衰,陰寒內盛所表現的證候。包括脾陽虛和胃陽虛(亦有認為單指脾陽虛),多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勞倦過度、或久病或憂思傷脾等所致。脾陽虛證可見納呆腹脹、脘腹痛而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溫、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胃陽虛常因天氣變冷、感寒食冷品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溫癥狀減輕。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冷痛不適,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後疼痛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胃陽虛證以胃失和降癥狀及陽虛證表現為辨證要點,脾陽虛證則以脾虛失運見症和虛寒證表現為辨證要點。

脾胃虛寒是病是病是病

偶爾一下子,不是病。

引起的原因很多。

另外(敲黑板),如果你的脾胃虛寒是由於水飲引起的,還是應該減少(下劃紅線)水果攝入量的。


中醫確實有提出「五穀為養」。但是這個需要結合上下文來理解,否則就是斷章取義了。

「五穀為養」出自《黃帝內經·素問·臟氣法時論》。原文如下:

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藏,病隨五味所宜也。

可見中醫並不排斥吃水果,而是認為五穀雜糧、蔬菜水果和肉類都是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需的食物,只不過要根據時令和個人體質選擇合適的進行食用。

那麼, 脾胃虛寒的人要不要戒掉水果 ?

很顯然,這是沒有必要的,只需注意盡量少吃寒涼的水果就行,而溫熱和平性的水果可以適當食用。

  • 偏寒涼的水果有:

西瓜、山竹、梨、蘋果、獼猴桃、柿子、香蕉、無花果、枇杷、甜瓜、椰子、火龍果、草莓、芒果、桑椹等。

  • 平性水果有:

橙子、葡萄、檸檬、菠蘿、橄欖

  • 偏溫熱的水果有:

?荔枝、桃子、龍眼、櫻桃、楊梅、大棗、榴槤、橘子、山楂、杏子、石榴、木瓜、紅毛丹等

至於營養專家和醫生推薦多吃水果,本身沒有什麼問題,關鍵在於「適度」二字,過猶不及。

對於健康人群來說,可以參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的推薦:

參考鏈接:http://dg.cnsoc.org/images/img_1_4.jpg


像上面舉例中,大棗龍眼還入葯呢(笑),寒性的水果還一堆煮水的呢。所以,這又是哪門子的中醫啊……


不吃感覺皮膚不好啊。


還好還沒研究出要絕食的病症


所有 你吃水果能吃到的微量元素維生素等 都可以在種子類主食里大量獲得。

所有廣告的唯一目的是讓你買。


推薦閱讀:

獨活寄生湯
在更高的層次上領悟中醫-徐文兵
李琳 | 不要用習慣性思維對待中醫
方玄昌:衛計委和張伯禮打架,中醫贏
黃褐斑四大形成原因

TAG:水果 | 中醫 | 養生 | 西醫 | 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