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讀完:《烏合之眾》心理學大師勒龐經典名著

10分鐘讀完:《烏合之眾》心理學大師勒龐經典名著

來自專欄 每天讀書10分鐘

導讀:

作者勒龐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蔑視群體的人,同時也是最了解群體的人,他在1895年完成了本書《烏合之眾》,以驚人的洞察力,幾乎成功描述了此後一百多年間所有動蕩世界的大事件,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和民主革命和群眾運動,堪稱預言家!

有人指責勒龐關於群體與領先的理論曾被希特勒、墨索尼里等獨裁者政權利用。但戴高樂、丘吉爾、羅斯福也從中悟道了不少道理,時至今日,任何人和任何團體,處於任何目的希望了解群體心理和行為模式,本書仍然是不二之選!

勒龐認為,在群體中,個人的人性就會被湮滅,獨立的思考能力也會喪失,群體的精神取代了個體的精神,在作者眼裡,群體精神是低劣的,群體的智商是短缺的,群體的反應是非理性的,用我們中國人的一個成語「烏合之眾」正好完美詮釋。他首次闡述了社會心理學中的一些重要問題。研究了群體特徵和種族歧視之間的不同之處。指出了群眾運動的性質,分析了領袖與群眾、民主和獨裁的關係。

懂得群體心理學,就像擁有一道強光,照亮了許多歷史現象與經濟現象!

目錄

第一章:群體的概念:思想情感的集合體

第二章:群體的首要特徵:個性的消失

第三章:群體的感情:衝動又保守,輕信又極端

第四章:群體的道德:從不缺乏崇高榜樣

第五章:群體能夠接受的觀念:越簡單越根深蒂固

第六章:群體沒有理性

第七章:群體的想像力: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第八章:群體信仰的形式:崇拜和服從

第九章:影響群體意見和信念的因素

第十章:影響群體意見與信念的直接因素

第十一章:什麼樣的人可以充當群體領袖

第十二章:斷言、重複和傳染,領袖動員群眾的三大手段

第十三章:名望對群體的影響力

第十四章:群體意見和信念的變化範圍

第十五章:群體的分類與特點

第十六章:勒龐研究的幾種典型特殊群體

第十七章:最後的小結

第一章:群體的概念:思想情感的集合體

作者書中的群體,跟通常情況下在機場,地鐵和餐館裡面聚集的人群是不一樣的,而是指在特定條件下,聚集成群,感情和思想都全部在同一個方向,形成了一種集體心理的個人的集合體。

組成群體的人可以出現在不同地點,比如國家大事的影響下,大量孤立的個人也會獲得同一個心理群體特徵。影響群體心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種族、構成方式、組織程度等,他們都有非常明顯的心理特徵,本書只關注那些完全已經組織化的群體。

第二章:群體的首要特徵:個性的消失

組織化的群體的首要特徵是個性的消失,已經感情和思想的統一,無論群體成員什麼職業、背景、性格和智力水平,一旦變為群體的一員,個人的才智將削弱,個性將消失,異質化被同質化所吞沒,無意識的品質佔據上風。

群體中的個人變得不再是自己,他變成了一個不再有獨立意志的玩偶,群體會讓一個有教養的人變成野蠻人,變得殘暴而狂熱。

第三章:群體的情感:衝動又保守,輕信又極端

群體的衝動、易變和急躁

群體的行為變得和原始人類似,行為不受大腦控制,而是受脊椎神經控制。「孤立的個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應行為的能力,群體則缺乏這樣的能力。群體中的個人極易受到刺激因素影響,轉眼間就可以從血腥」,他們是衝動而多變的。

群體的易受暗示和輕信

群體通常總是處於一種期待注意的狀態中,很容易受人暗示,並在暗示影響下做出行動。無論這種行動是自我犧牲還是破壞環境。而且這種易受暗示性還有很強的傳染性。很容易因為一個扭曲的想像很快被所有人接受,同時在暗示的渲染下,群體很容易出現集體幻覺。

除了神話之外,歷史沒有多少保存其他記憶的能力,在中國受到崇拜的是佛祖,這與印度人崇拜的佛祖並沒有什麼區別。

群體情緒的簡單與極端

群體表現出來的情緒無論好壞,都是非常簡單且誇張的。通過暗示和傳染,會變得異常的狂暴,並迅速傳播。這種狂暴又因為責任感的消失而強化,他們因為可能意識到肯定不會受懲罰,以及因為人多勢眾而產生一時的力量感。同時會使群體表現出一些孤立的個人不可能有的情緒和行為。在群體中間,傻瓜、低能兒和心懷嫉妒的人,擺脫了自己卑微無能的情緒,會感覺到一種殘忍、短暫但有強大的力量。群體很容易做出最惡劣的極端行為。

同時群體也會表現出英雄主義、獻身精神和最高尚的美德。

群體的偏執、專橫和保守

在簡單而又極端的情緒驅動下,群體異常的偏執,對提供給他們的各種意見,想法或者信念或者全盤接受,或者全盤否定。同時,由於意識到自己的短暫強大,群體又給自己的偏執賦予了專橫的性質,使一起切都不容置疑。

群體對強權俯首帖耳,但很少對仁慈之心所動。他們喜歡英雄,永遠像個凱撒。他們被權力深深吸引,但權威又震懾著他們,讓他心存敬畏。

如果強權時斷時續,而群體又總是被極端情緒左右,它便會表現出反覆無常,時而無法無天,時而卑躬屈膝。

同時,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是,群體還具有跟保守的特質。群體雖有明顯的暴力傾向,但是其是短暫的,他們對一切有可能改變自身生活狀態的新事物有著深深的恐懼,群體具有深刻的保守本能。

第四章:群體的道德:從不缺乏崇高榜樣

群體的道德具有兩面性,如果說「道德」是指持久地尊重一定的社會習俗,不斷壓抑私心的衝動的話,群體不可能是道德的;相反,如果看某時候表現出捨己為人、自我犧牲、不計名利的品質的話,群體也算擁有很高的道德品質。

群體對個人有強烈的道德凈化作用。群體雖然市場具有原始的野蠻和破壞的本能,但同時,他們也不時樹立崇高的道德典範,做出孤立個人不可能表現出的道德境界。

第五章:群體能夠接受的觀念:越簡單越根深蒂固

觀念分為兩種,一種是人類文明都根深蒂固具有的基本觀念,宗教、民主都是屬於這類觀念,我們稱之為長久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觀念。另外一種是每天都在大量形成的,跟隨環境影響來去匆匆的,很少具有生命力,也不具有持久性。

不論什麼觀念,想要為群體所接受,必須是絕對的、毫無妥協的和簡單明了的形式。並披上形象化的外衣。當一種觀念經過徹底的改造,是群體接受並成為一種情感時,才能產生影響,這需要一些時間的發酵。

但是,當一種觀念深入到群體頭腦中後,想要與之對抗都是徒勞的。比如法國大革命時期產生的那些哲學觀念,花了近一個世紀才深入人心,可一旦它根深蒂固後,便不可抗拒。

第六章:群體沒有理性

群體就像個睡眠中的人,沒有理性,只有低劣的推理能力,他們所謂的「推理「也只是把彼此不同、只是表面上相似的事物關聯在一起,並立即將之普遍化,進而得出一個泛化的結論。

懂得如何操控群體的人,會根據群體這種簡單的推理方法予以量身定製。

群體沒有推理能力,因此它無法表現出任何批判精神,也就是說,它不能辨別真偽或者對事物形成正確的判斷。群體所接受的判斷,僅僅是強加給它的判斷,並沒有經過任何推理。

第七章:群體的想像力: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缺乏推理和思考的群體,不認為世上還有做不到的事情。其形象化的想像力變得強大而且活躍,並且非常敏感。

因為只有形象能吸引或者嚇住群體,成為他們的行動動機。歷史上所有重大事件,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興起。宗教改革,法國大革命和社會主義的崛起。都是因為對群體想像力產生強烈影響所造成的直接或者間接的後果。

掌控了群體想像力,也就掌控和統治了他們。

第八章:群體信仰的形式:崇拜和服從

群體具有將所有暗示立即轉化成行動的特性、他們喜怒無常,對意見要麼全盤接受或者拒絕,對群體的信念有著盲目的服從、殘忍的偏執以及忘情的狂熱。這些都是宗教情感固有的特點,可以說,他們的一切信念都具有宗教形式。

群眾需要一個上帝,一切政治、神學或者社會信條,想要在群眾中紮根,都需要採用類似宗教形式,讓他們表現出偏執的崇拜。

群眾只有在崇拜和服從中,才能找到幸福和快樂,並為之赴湯蹈火。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只有在群眾的靈魂想讓它發生時,它才能發生。

第九章:影響群體意見和信念的因素

分為兩類:間接的和直接的。回望歷史,所有重大事件,都是這兩類因素相繼發生的結果。

間接因素是指能夠使群體接受某種信念並排斥其他信念的因素,也一種準備性因素。

直接因素是使觀念採取一定的形式並使它能夠產生一定結果的因素。比如一次騷亂的爆發、一個罷工的決定,都歸因於這種因素。

決定群體意見與信念的間接因素有種族、傳統、時間、各種社會制度和教育等,他們是群體一切信念和意見的基礎。

種族: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個種族的信仰、制度和藝術與其種族的特點有關。不同種族會表現出不同的信仰和行為。

傳統:它代表著過去的觀念、慾望、情感。它們是種族精神的綜合反映,支配著人們的行動。脫離了傳統。種族的文明和氣質都是不可能存在的。群體是保守的,往往會抱死傳統觀念不放,極其頑固地反對變革傳統的觀念。

時間:對於社會問題來說,時間是唯一真正的創造者,也是唯一的毀滅者。群體的意見和信仰形成需要漫長的時間,一些觀念未能持續,往往是因為時機未到。正是時間的幫助下,事物從無序走向有序。

政治:制度是觀念、感情和習俗的產物。而觀念、情感和習俗並不隨著制度一併改變。一種政治制度形成需要上百年的時間,改變它也是如此。制度本身沒有好壞,只有合適與否。決定著民族的命運的是它們的性格,而非制度。

因此不要在制度中去尋找影響群體性格的手段,制度與一個民族的偉大並不相關。

教育:教育有益於專業技能的發展和傳承,但不會讓人變得道德,也不會讓人感到幸福。它既不能改變人的本能,也不能改變人的天性。

第十章:影響群體意見與信念的直接因素

1:形象、詞語和套話

上面講到群體很容易受到形象所動,詞語和套話是激活形象的有效方法。經過藝術化修飾之後,他們能讓群體心中掀起可怕的風暴,當然他們也能平息風暴。

幻覺:自人類文明出現一來,群體便一直處於幻覺的影響下。沒有它們,人類不可能走出野蠻狀態,也使人類創造出燦爛的文明。

相對於真理,幻覺更適合於群體,因為科學不會撒謊,不敢做出過於慷慨的承諾,但是幻覺可以。群眾從來就沒有渴求過真理,但他們必須擁有幻想。

經驗:經驗幾乎是唯一能夠讓真理存在於群眾心中的有效手段。並且只有不斷重複才能一直生效。一種廣泛的經驗即便僅僅想成功地動搖群體的思想,也需要一代代的反覆出現。

理性:理性對群體幾乎沒有影響,即便是有也是消極的。一切文明的主要動力並不是理性,而是幻想引起的激情,激勵著人類走上文明之路。

第十一章:什麼樣的人可以充當群眾領先

群體有崇拜和服從的特性,一切群體都有著服從頭領的本能。

頭領,通常是就有某種「特質「的人。可能是最迷醉於那種適合於群體的強烈信念的人,也可能是以權謀私,巧言令色的無恥之徒。前者有可能是處於近乎瘋癲或者半瘋癲邊緣的人,強烈的信仰使他們積極說服力。後者因無力換氣民眾的狂熱信仰而只能是短暫的領袖。

只有那些自身亦想入非非的領袖才能激發群眾的信仰並將他們組織起來。這些領袖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那些一身蠻勇,但只一時擁有堅強意志的人,敢於帶來群眾冒死犯難,一夜成英雄,這類領袖往往不能持久。

另外一類是具有並保持著強烈意志力的人,他們具有極其罕見和強大的品質,足以征服一切,世界是屬於他們的。

第十二章:斷言、重複和傳染,領袖動員群眾的三大手段

當領袖打算用觀念和信念影響群體頭腦時,他們必須動用一些手段,即斷言法、重複法、傳染法。

做出簡潔有力的斷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證據,這也是群體不具有理性的特質。這是讓某種觀念進入群體頭腦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然後不斷重複,在群眾大腦中生根發芽,根深蒂固下來。如果一個斷言得到了有效的重複,就會成為所有的流行意見,強大的傳染過程就此啟動。

各種觀念,情感和信念在群眾中都具有像病毒一樣的傳染性,使之成為普遍意見。

第十三章:名望對群體的影響力

一旦一種觀念,信仰得到普及,就會具有一種神奇的、難以抗拒的力量。這就形成了名望。

名望包括先天的和個人的名望。先天的來自於稱號、財富和名譽,帶有個人色彩。另外還有一種名望是長期積累,重複的結果。巴台農神廟看起來不過是一堆非常沒有意思的破敗廢墟,但是它的名望使他與所有歷史記憶聯繫在一起。

名望阻止我們看清真相,讓我們徹底失去判斷力。

但個人名望與群體領袖的名望不同,個人名望具有一種個人品質或者精神面貌所生成的吸引力,與一切頭銜和權力無關。他們與其他人有著一樣的平等的社會地位,佛祖、耶穌、聖女貞德和拿破崙等都享有極高的名望,他們所取得的地位也是同種名望有關。

名望也可以來源於文明中各種不同的因素、比如科學、藝術、文學等。功成名就很容易說服群體,受人愛戴的英雄一旦失敗,就會受到強烈的侮辱。群眾往往把末路的英雄視為自己的同類,為自己曾向一個不復存在的權威低頭而進行報復。

第十四章:群體意見和信念的變化範圍

群體的意見和信念,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能夠保持數百年不變,持久的信念。例如封建主義、基督教和新教。它們形成不易,當然不易被打破。

另一類:是一些短暫易變的意見,例如浪漫主義、自然主義和神秘主義。

偉大和普遍的信仰十分有限,它們構成了文明的真正基石,決定著各種思想傾向。只有它們能激發信仰並形成責任意識。各名族都捍衛自己的信仰,總是表現出不寬容且堅定的態度。

要形成一種普遍信念是非常困難的。在普遍信仰面前,理智者有著令人汗顏的局限性。普遍的信念從哲學上講往往是十分荒謬的,但這絲毫不會阻止他們獲勝。

第二類,在牢固的信念的表面,往往還會生長出一些短暫而易變的觀念、意見和思想。其中主要有幾個原因。

1:普遍信仰的衰落,為偶然意見提供了機會。

2:不受制衡的群眾勢力的不斷增長,使極其多變的群體觀念得以更多呈現。

3:有完全對立的意見不斷衝擊群眾,讓意見產生的暗示作用相互抵消,導致意見無法普及。

於是,政治越來越傾向於被群眾的意見所綁架。教皇,國王和皇帝也都同意接受採訪,彷彿他們的意願在某個問題上交個了群眾審批。

普遍信仰的毀滅和輿論導向的削弱,會使群眾的一切秩序都存有極端分歧的信念,

群眾對於一切不明確觸及自己直接利益的事情,會越來越不關心。

第十五章:群體的分類與特點

群體可分為不同的兩類:異質性群體和同質性群體。

異質性群體可分為:無名稱的群體,比如街頭群體;有名稱的群體,比如陪審團,會議等。

同質性群體分為:派別,如政治派別,宗教派別等;身份團體,如軍人,勞工等;階級,如中產階級,農民階級等。

異質性群體,種族的氣質具有決定性力量,它限制著群體的性格的變化。出來種族的因素外,相較於有名的群體,無名群體往往缺乏責任感,這使他們的行為有著很大的不同。

第十六章:勒龐研究的幾種典型特殊群體

1:被稱為犯罪群體的群體

群體通常處於一種純粹自動的無意識狀態。其犯罪行為往往是無意識的,和老虎吃掉人的行為一樣。群體犯罪的動機往往具有一種強烈的暗示,參與犯罪的個人往往事後堅信他們行為是履行責任,這與平常的個人犯罪不同。

2:刑事案件的陪審團

勒龐無法對所有類型的陪審團進行一一研究。他對法國刑事法庭的陪審團進行了評價,因為他們為有名稱的異質性群體提供了有一個很好的例子。

他們極易表現出易受暗示性和缺乏推理能力的特點,並主要手無意識情緒支配。

3:選民群體

選民群體是一個典型的異質性群體,他們同樣缺乏推理能力,沒有批判精神、輕信、易怒並且頭腦簡單。

4:會議

代表著現代文明的會議制度,是一群人要比一小撮人更可能做出明智而獨立的決定這種觀念的體現。雖然這種觀念從心理學上講是錯誤的。

會議也具有群體的特性,總是根據適用於一切情況的最簡單的抽象的原則和普遍規律來解決最複雜的社會問題。因此,會議更嚴重地代表著各種極端意見。

第十七章:最後的小結

最後,勒龐以群體為基點,對人類文明進化過程中的幾個共同階段,做了簡單的小結。

在文明誕生之初,因為移民、入侵和佔領等原因一群來源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這些混亂的人群有著十分突出的群體特性。沒有什麼東西將他們聯繫在一起,他們是烏合之眾。

後來,不同的小群體開始融化成為整體,形成種族,有了共同的情感和特性,種族在遺傳的作用下,逐步擺脫了野蠻的狀態。

經過長期的努力,不斷重複的鬥爭以及無數次的反覆之後。一個種族中的人會在感情上和思想上完全形成統一的思想,成為一個民族。

種族會在其緩慢進化過程中,形成一個種族的稟性。在這個階段,一種包含著各種制度、信念和藝術的文明便誕生了。

一個文明在達到一定的強盛和複雜程度之後,作為種族支柱的理想就會衰弱,在它的激勵下宗教、政治和社會結構開始發生動搖。種族集體意識會被自我個人意識和取代,同時伴隨著性格的弱化和行動能力的減少。他們有成為了獨立的個人,回到了自己的原始狀態--一群烏合之眾。

隨著古老理想的喪失,這個種族的才會也完全消失了,久遠的歷史賦予了它的文明外表或許仍然華麗,其實它已經成了一座岌岌可危的大廈,風暴一來,它便立即傾覆。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從野蠻的狀態發展到文明狀態。然後,這個理想失去優點時,便走向衰落和死亡,這就是名族的生命循環過程。


推薦閱讀:

你身邊有發生過關於前世今生的事嗎?
《我的世界去月球》中有什麼細思極恐的細節?
維度性抑鬱症心理諮詢與研究
網路遊戲竟然有這麼多好處,但重點仍然是?
框架效應

TAG:心理學 | 大眾心理學 | 烏合之眾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