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心理專業背景的人,如何成為心理學家或心理諮詢師?

非心理專業背景的人,如何成為心理學家或心理諮詢師?

「非心理專業背景的人,如何成為心理學家或心理諮詢師?」

這是前天我收到的一個提問。

有關心理學領域劃分不想多說,心理學家和心理諮詢師的概念差異也不想多說。僅就抱有成為合格的甚至好的心理諮詢師這樣想法的人而言,我的看法是:

第一,系統、廣泛、深入、持續的學習。

第二,不帶評價的觀察,不急於分析和下結論。

第三,多吃人間苦,且堅持走完每一次苦頭的全部心路並在其中細細品味。

第四,把自己奉獻出去。

在某個分支上學得專業精深一定沒錯,可心理學家跟心理諮詢師其實不同,心理學家要有豐沛而專精的理論和知識,心理諮詢師則需要有關生活和生命的智慧,心理學家不見得能做好心理諮詢,一個初中文化的掃地大叔也做不了心理學家,可是初中文化的掃地大叔卻真的有可能成為一名好的心理諮詢師。當然,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既有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術,又有生活和生命的智慧。

老實說,我還沒有遇到過發自心底覺得好得不得了的心理諮詢師(包括我自己),上述四條,尤其是後面三條,總有一兩條難以滿足的。

同時,諮詢師們愛學習倒是普遍現象,可也花了太多時間在理論流派乃至技術流派間的是非優劣爭論上,花了太多時間供奉朝拜自己流派的鼻祖、創始人。身為諮詢師的首要和最重要目標與功能是協助求助者解決問題,正如一個人肚子餓的時候首要是吃飽,而不是用筷子吃還是用刀叉吃還是手抓。

實際上,以我淺薄的經驗,我深深地認為:心理諮詢要想在深層、在人的心靈層面發揮作用,無法避開、無法掩飾它與神學千絲萬縷的聯繫。當然,如果降低目標,僅在行為和認知層面(但我認為也是很表淺的認知層面)起效,那麼的確還可以在科學與神學、唯物與唯心之間划出涇渭分明的界線。

但這本身就是個悖論,畢竟,當一個人過分相信他所信仰的東西而無法接受其它視角和可能性時,不論他所持的見解被標籤為理性還是非理性、是科學唯物還是有神唯心,他都已經陷入了非理性、非科學的立場。

同時,也需要澄清:神學是哲學,而不是迷信,甚至不是宗教。

而面向大眾,我們不可能繞開「神」。

語言是人類社會進化發展的助推器,卻也製造了大量阻礙、誤解。光是「神」這個概念,究竟什麼是「神」,即使說著同樣語言的人也肯定持著不同的理解,即使宣稱持同樣信仰的人也肯定有不同的理解。好歹我目前還是宣稱自己是傾向榮格分析心理學流派的,榮格在非洲考察時所記錄的當地土著人對太陽的描述也是到目前為止跟我對「神」的體驗和理解最接近的:「神」不是太陽本身,而是太陽從地平線升起的一剎那。可是,我想,即使是這個陳述也一定有許多不同的解讀,比如大概會有不少人覺得這是指太陽的第一縷光。可如果我們把自己儘可能轉變成一個沒見過現代文明、尚在草原狩獵為生的非洲土著人,就不難想像太陽升起的一剎那所帶給土著人的心靈震撼絕不只是一縷光,也不只是光所照亮的大地景觀,不只是它所代表的熱量、食物與生機,不只是它周而復始神秘的循環……「神」是太陽升起的一剎那背後所蘊藏的這一切以及這一切在看日出的土著人心靈上激發的全部感覺和聯想,它們像花朵綻放一般同步或層層激發,又最終統合於土著人的心靈——如花瓣再次合攏把秘密收藏於花心,這一切都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我的微信簽名「神是自己,是線索串起的一瞬間」也是想表達這個意思。

於是客觀講,「神」似乎的確是不可描述的,畢竟它真的不是某個具體的偶像乃至物體。由於它的不可描述和難以複製重現,於是它容易為人詬病。可如果能夠儘可能全面地思考和理解它,就會知道它絕不是老太太們燒香拜拜的某一尊神那麼狹隘的概念。

再回過頭來說以實驗、循證為基礎的科學心理學,當然需要大力發展,說到底,科學是人類試圖理解和解釋宇宙世界萬象奧秘真相的許多道路中的一條,且是近百年來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最快的一條路——但從給人帶來幸福感講很難說是「最好的」一條路。可是以做心理諮詢師來說,如果把科學理論咬得太緊,有可能在自己和求助者之間樹立起看不見的屏障。

人越是絕望、痛苦、迷茫乃至越衰老時,不會越渴望科學,而是越渴望奇蹟和故事,也就是越渴望「神」——不可描述的瞬間,即使使用科學的工具,從人們的內心來講也會把工具的作用歸結於「神」的指引和助力。前天去跟奶奶彙報我生病要住院治療,面對老人家「怎麼會突然想到去體檢」的提問,與其說「只是原本有這樣的計劃」、「偶然想起的」就不如說「反正我皈依之後莫名想去體檢」,老人家會因此更加覺得「真是太幸運了」、「皈依皈對了」,她的負面消極想法和壓力都會因此減小,會更樂觀地看待事情。其實,於我本身,我也願意相信這其中有關聯,因為這種「如有神助」的感覺真的會讓人更樂觀積極、跟醫院治療也更有配合度。

我們搞心理諮詢、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也就是讓一個人身心平衡、樂觀積極、心靈富有彈性、應對決策更有效嗎?若目的一致,花太多時間爭論唯物、唯心、科學、宗教、流派、理論、技術等等反而失卻了焦點。實際上,不論標籤貼的是什麼、宣揚和標榜的主張是什麼,以我的經驗,在每個群體里都會有一些人走偏門、走火入魔,也總有一些人不斷在質疑和求證,還有一些人只是圖功利性的好處。科學與「神」其實完全可以同步在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發揮各自相應的作用,而不是針鋒相對。當然,互不相容打起來的其實是人,既不是科學在喧囂,也不是「神」在執拗。

(作者微信:jasminetown2014)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血戰鋼鋸嶺中的信仰問題?
為什麼尋找聖杯呢?
按福音書所記,耶穌在受難前已明知自己會在三天後復活,那麼這種「死亡"對他而言又有什麼可憂傷、害怕的?
耶穌被為什麼被稱為救世主,他做了什麼來拯救世界的呢?
神是不存在的還需要證明么?

TAG:心理諮詢師 | 科學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