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厲國剛:生活要有儀式感,520你打算怎麼過

厲國剛:生活要有儀式感,520你打算怎麼過

來自專欄 微觀大道

厲國剛:生活要有儀式感,520你打算怎麼過

昨天一場發生在英國的皇家婚禮,吸引了無數世人的目光。皇家婚禮就是這樣,氣派十足,宏大壯觀,很有儀式感。皇家或者貴族有錢、有人、有場地、有時間,可以非常講究。那麼,一個普通人呢?一個普通人,顯然不能與他們相比;然而,一個普通人,同樣生活要有儀式感。

很多人的生活缺乏儀式感,非常不講究,婚禮可免,節日可略,生日不慶祝,就連正兒八經地吃個早飯也沒有時間。這樣的生活總歸是缺少點東西。

說起來,古人比我們要有儀式感,「沐浴焚香,撫琴賞菊」講求的就是一種儀式。其他逢年過年,老人過壽,小孩滿月,婚喪嫁娶等日子裡各種禮儀非常之多。那時人與人之間是非常講究「禮尚往來」的,不能失了禮數。當然,有些儀式是在封建社會出現的,現代文明下可能不太適合,如今需要的是具有現代感的儀式。可是,這些具有現代感的儀式去哪裡尋找?貌似還在缺乏方向感的情況下摸索、重建的過程中。

的確,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太多的繁文縟節,許多人是很討厭的,會覺得受不了,但是如果不斷地省略,省略,省略到一些基本的禮節也沒有,這樣的生活,就顯得非常馬虎了。並且,儀式感,並不是說就是那些繁文縟節。在《小王子》里,小王子問:「儀式是什麼?」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攝影:厲國剛)

可見,儀式是賦予生活以某種意義。如果一個日子或某個時刻,通過某種形式和舉動,具有了不一樣的意義,那就會成為我們難忘的回憶。一年中,有那麼些充滿儀式感的日子,這一年就過得充實了一些,就有了飽滿的情感,就不會發出這樣的感慨:這日子怎麼過得這麼快?又是一年了,卻不知道是怎麼過來的?

許多人的生活是平淡的。因為平淡,更需要讓生活多些儀式感。儀式看似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形式,但如果沒有了這些形式,生活就失去了內容。意義需要通過這些形式展示、賦值、傳播和凝固。

有儀式感的生活是優雅的。一個會生活的人,一定是個非常注重儀式感的人。每天能夠從容不迫,將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遇上重要的節日,總會安排各種「節目」。即便一個人吃飯,也會將精心烹制的食物擺上餐桌,拿出精緻的餐具,優雅地用餐。追求儀式感,是在認真地過日子,為生活刻印上值得回味的溫馨、快樂和幸福,而不是讓時光匆匆地流過,不留下任何痕迹。

(攝影:厲國剛)

儀式感讓我們的人生有更多的故事。許多人一年到頭加班加點,忙忙碌碌,為了生活而奔波,看似過得很艱辛,實則家裡早已有房有車有存款,並不缺衣少食,講起來是該追求生活品質了的。可是,一方面這是一個未來有著太多不確定性的社會,沒有保障,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則是我們總愛與同事、同學、鄰居等其他人比較,不斷滋長的慾望難以有停止的時候;更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我們沒有追求儀式感的觀念,為了賺錢,可以犧牲陪孩子的時間,為了孩子的教育,可以犧牲一家人外出旅遊的時間,為了各種各樣看似合理的理由,生活可以簡單、粗糙到沒有任何一點儀式感。

沒有儀式感的生活,不僅僅是平淡的,也是沒有樂趣的。沒有儀式感,人生不僅少了值得回味的內容,也失去了生活的意義。我們需要改變一些想法,以及一些習以為常的做法,適當地減少對權、錢、名、利,以及其他慾望的追逐,試著讓生活多一點儀式感,讓某一天、某一刻有些不一樣的意義,就如5月20日這樣一個日子。

(攝影:厲國剛)

嚴格意義上說,520不是一個節日,但在網路時代,這個數字的諧音具有特殊的含義,這個日子於是就逐漸變得不一樣了,加上商家的推波助瀾,520已是一個非正式的節日。這個節日適合用來表白。中國男女比例失衡,剩男剩女很多,除了情人節、七夕節之外,需要更多的日子為愛情提供表白的契機,因此,多出這麼個520節,其實很有必要。除了愛情,這個日子同樣適合用來表達我們對愛人、父母、孩子、親人和朋友的愛。這樣的日子,除了口頭的表達,應該藉助怎樣的一種儀式?你是打算怎麼過的?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然而,有人會說,如今生活節奏這麼快,哪有時間追求儀式感?於是遇上各種各樣的節日,唯一的選擇就是買!買!買!520隻是又一個購物節而已。如果真是這樣,你不會覺得生活缺了點什麼嗎?

(厲國剛 博士、副教授。微觀大道公眾號原創作品148號)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微觀大道。更多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推薦閱讀:

儀式感,婚姻穩定的基石
越愛你的人,儀式感越強
過有儀式感的生活,它是無關價值的「奢侈品」
生活是需要儀式感...
我們的生活,需要點儀式感

TAG:儀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