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式太極拳內功修鍊的三個關鍵

 陳式太極拳內功修鍊的三個關鍵

                    作者:yilvfeng1986                     

一、松胯——練好陳式太極拳拳架的關鍵。

   「松、活、彈、抖」是太極拳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四大要領。只有「松」了,才能「順人之勢,借人之力」,達到「山重難壓我」之境界。

   而「松」並不等於「意不著先」。太極是一開合,人體本身也是一陰陽,「松」固然重要,《紀效新書》也說「又莫貴乎靜」,但「松」正是為了「緊」。《孫子兵法·料敵篇》云:「先戒為寶」,正所謂「拘意莫松」,也就是說要周身一家,勁力完整,松而不垮,緊而不僵,松中寓緊,緊中含松。太極寸勁的爆發力正是在這種鬆緊張弛之間集中產生並「點擊」釋放出的巨大能量。所以,楊澄甫先生才會有太極拳乃柔中寓剛,綿里藏針.的藝術」之言。   

   胯部是連接人體上下盤的樞紐,也是腎、肝、脾臟和生殖器等人體重要器官比較集中的地方;更是丹田、命門等重要穴位的集中地帶,是人體經絡的交匯點。在祖國傳統醫學中有「腰為腎之府」,「腎為先天之本」的說法,在《黃帝內經素問》中也說「腎主髓海」。所以,胯部的松沉對於練習陳式太極拳的意義尤為重要。

  1.松胯有利於血氣貫通,下盤沉穩。老架陳式太極拳對下盤的要求極高,不僅要求重心倒換是鍋底形,更有在八仙桌底下打拳之說。但下盤要穩而不滯,只有以意帶氣,以氣引力,要求周身氣血暢通,氣沉丹田,並透過丹田,直抵湧泉,十趾抓地,湧泉穴虛,這就不得不要求人體上下盤的交匯點、「氣海」之所在——胯部的松沉。

  2.松胯有利於內氣鼓盪,丹田內轉。丹田內轉是由於陳式太極拳講究周身內外立體螺旋而形成的獨特內勁功夫。胯部的松沉,盆骨的外翻及雙臀的翻沉無疑都有利於氣沉丹田,也增加了丹田容量。在這一基礎上,練習拳架時注意周身尤其是腰腹部的立體螺旋,這對於帶動丹田內轉,增加丹田內轉空間及活動能力,加強周身氣血的上通下達,增強內力極為有效。    

  3.松胯有利於延年益壽,人體保建。胯部的松沉增加了腰腹部立體螺旋的活動範圍和氣血流通對肝、腎等部位的按摩效果,並且通過這種活動和按摩進一步激活了人體各類生命腺體;從而起到滋陰補陽、陰陽調和的保健作用。在我國傳統醫學中腎屬黑水,歷來被認為是人體生命之祖,《拳經》中所說的「出腎人腎是真訣」也就是這個道理。這也是太極拳運動之所以風靡全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呼吸氣—練陳式太極拳內功的關鍵

   馬虹老師常說,陳式太極拳的拳架即內功的功架。這正如太極圖所表現的——陰陽交合互生,這種陰陽不斷轉化運動的辯證法增加了太極拳的無窮魅力。可見,陳氏太極拳中內外功是完全互通交合的。拳架的要領在無形中鍛煉了陳式太極拳的內功,而此拳內功的要求也正是練好拳架的基礎。

   陳式太極拳的內功也就是丹田內轉功,丹田內轉的主要動力之一就是逆腹式呼吸,只有和諧的呼吸配合才能達到內氣鼓盪的境界。呼吸是人體維持生命的基本活動,逆腹式吸主張吸氣時氣沉丹田而不飄浮於胸;呼氣時要氣發於四梢而不滯留於上體,反對呼吸時胸廓有較大的起伏。所以,逆腹式呼吸對胸部橫膈膜的上下運動要求就格外高。這也有利於對內髒的按摩和下盤的穩固,這與道家內丹功中把呼吸看成是養氣功夫,與煉內丹的「火」也是統一的。太極的真諦也就在一呼一吸之間,「呼吸」二字也就在「出腎人腎」之間,這種對於內外呼吸的感受、運用和研究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即使是在以外家著稱的少林武術《易筋經》中也格外重視呼吸問題,可見,天下拳理皆是互通的。

   至於如何在打拳時配合以逆腹式呼吸法,筆者認為應視具體拳式而言,既要順應自然,不可勉強為之,又要符合拳理,領會拳式的技擊含義,基本上與「開呼收吸」一致,這也就是最佳的「呼」與「吸」。如果能在逆腹式呼吸的同時配合以道家小周天內力的運氣方法,相輔相成,動靜互養則效果更佳。 

 

三、腹拳一練陳式太極內功的新思路.

   打腹拳,也就是用意念練拳,在以前武俠小說中也曾出現過,我把這種方法移植到太極內功的訓練中,自覺效果頗佳。通常,陳式太極拳中沒有靜功,只有動功,而且是寓於拳架的鍛煉之中的。所以,打腹拳就成為對陳式太極拳拳架練習的一種輔助和補充,但這種靜功又是外靜內動的統一,是周身內外的統一,這正應驗拳諺中所說的「有人若無人,無人人打影」。

   基本方法是:行功之初與道家小周天功的要求基本一致,以意引氣走過3個小周天后,雙手、背部應感微熱。這時,就意注丹田,周身氣息凝成一個立體旋轉的太極球,汲取天地精華,同時在印堂、膻中、丹田和脊柱二十四節也各有小太極球相和。意想自己百會、谷門成陽爻「一」,兩腎命門成陰爻「——」,周身形成一個離卦卦形。逐漸,所有太極球融會成一個太極球自大腦松果體沿中宮線降至丹田,溫養片刻,慢慢化成汪洋火海,誨中浮現一方綠地,有一人(也就是練功者本人)在丹田中緩緩打拳,方位面南。在打拳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拳架節奏和內外呼吸的一致以及周身氣血的運行與拳架路線的配合。打完腹拳後,再意守丹田片刻,以小周天功法收功。  

    練功時間以早(5:00-5:30) 晚 (21:00~23:00) 為宜,在練習拳架之前,也可先練習腹拳。

   在打完腹拳後練習拳架,可感內氣鼓盪,便於「出氣」,有利於內力的培養,晚上練習腹拳也將有助睡眠,治療失眠症。總之,「運用之妙,存於二心」。

   有道是:太極世間本無雙,內外兼修才是真,腹中乾坤天地寬,出腎入腎益無窮。以上就是筆者在練習陳式太極拳中的一點感受,衷心希望能與廣大武術愛好者


推薦閱讀:

李天金是連續多年的太極拳冠軍,太極拳是什麼?
黃帝內經養生精要——李鴻義解讀黃帝內經首篇上古天真論

TAG:太極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