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了解什麼是太極拳和學習太極拳的好處

  陳發科陳式太極拳一路(83式)http://video.sina.com.cn/v/b/18560423-1250405281.html田秀臣陳式太極拳一路http://video.sina.com.cn/v/b/1844804-1463502804.html#17041954田秀臣新架一路http://www.56.com/u25/v_NzQ0Mjk2Ng.html陳正雷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YzNjg5Mg==/v.swf 

陳正雷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http://vhead.blog.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1&vid=8135887&uid=1323647311陳正雷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Y1NTUwNA==/v.swf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教學http://wwwtest.tudou.com/playlist/id/2500253/,http://www.cntaijiquan.com/newcstjq/ncstjqsp/1132.html,http://www.cntaijiquan.com/newcstjq/ncstjqsp/1131.html,//v.youku.com/v_show/id_XMjgzMjI2NjA=.html,//v.youku.com/v_show/id_XMTE0MTM4MzI=.html,http://wxr588.blog.hexun.com/19919403_d.html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拳譜詳解http://wenku.baidu.com/view/d0d20911cc7931b765ce15ae.html 陳正雷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v.youku.com/v_show/id_XMTY1NTUwNA==.html陳正雷陳式太極拳新架二路//v.youku.com/v_show/id_XMTY1ODgzMg==.html陳小旺老架一路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6S7KzBlJjw/,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vG6ARPfDoQ/,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cp-aB38vFA/,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rlWf9iCBpY/ 陳小旺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CCzWSgGayk/,陳小旺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分解教學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OYZqs2zq78/,陳瑜新架一路//v.youku.com/v_show/id_XMzE5MDY2MjQ=.html,//v.youku.com/v_show/id_XMTMzMDIzMjY0.html,陳瑜新架二路//v.youku.com/v_show/id_XMzE5MDM4MTY=.html,//v.youku.com/v_show/id_XMTUzNTkzNDUy.html,//v.youku.com/v_show/id_XMTUzNDg3ODg4.html  朱天才老架一路教學http://video.sina.com.cn/v/b/16242848-1398646103.html,http://video.sina.com.cn/v/b/16242848-1398646103.html#16238819 記陳發科早期弟子楊益臣 領會先學做人再說學拳http://sports.sohu.com/20100821/n274375243.shtml萬文德:怎樣練陳式太極拳http://bjchentaiji.blog.163.com/blog/static/4079199920094510251593/                   我學習太極拳一年了,對太極拳逐步產生了興趣,我又很想練好太極拳,但要想學好太極拳,就要首先了解什麼是太極拳。什麼是太極拳呢?我查閱有關資料的解釋如下(僅供自己參考學習): 

       天地之間,世間之上,萬物與機緣,無時不在變化。樹木花草,山嶽樓台,看似靜止,無不在漸漸老化。俗話說:只有「變」是不變的。太極拳就是要把種種變化,在拳演練出來,動靜開合,剛柔快慢,上下左右,順逆纏繞,勿隱勿現,虛虛實實,綿綿不斷,然後再輕輕啟動,揮灑自如,一意一念,一舉一動,隨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達到養生、防身的效果,這就是太極拳。

                          學習太極拳的好處

      學習太極拳有什麼好處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又查找了以下資料,從生理效益和精神效益兩個方面闡述了學習太極拳的好處,很富有哲理。僅供自己學習太極拳了解有關知識,以便更好地學習和練習太極拳,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一)生理效益:

          太極拳結合了傳統導引、吐納的方法,著重練身、練氣、練意三者之間的緊密調協。練習時一方面可鍛鍊肌肉,舒筋活絡;另一方面又能透過呼吸與動作間的相互配合,對內臟加以按摩鍛鍊,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好處一:增加神經系統的靈敏性——練太極要「心靜意定」,練拳時必先令大腦皮層休息(心靜),將協調全身內外器官機能的任務交由中樞神經系統(意定)執行,加強了神經系統的靈敏性。

       好處二: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循環系統——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運行順暢。 練了若干時間,會察覺有指尖麻軟發痹、關節微響、針刺、腹鳴等感覺。根據中國醫學理論認為這是經絡暢通的反應。透過摟拗屈膝絞轉等運動,動脈血管得到適量擠壓及放鬆,能使血液加速運行,增加氧氣的供應,也促進了淋巴系統的新陳代謝,加強了個人的抵抗力。

       好處三:改進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運行動作又多摟、拗、絞轉,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動如下勢、蹬腳等式子,能改善各關節的柔韌度。

       好處四:提高心肺功能——練太極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實,透過深、長、細、緩、勻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氣量及遞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數,確保氣體能充分交換,相對地提高了各器官的獲氧量。又因練太極拳時間較長(連打四次廿四式太極拳約需時廿多分鐘),此等帶氧性活動能訓練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處五:治療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練拳時各關節、肌肉、骨骼會相互牽引、絞纏、擠壓和舒張,內臟又因腹式呼吸(腹實胸實)而產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橫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對腸的蠕動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練拳時的舌頂上顎,唇齒輕閉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總之,經過中西方多面的科學化研究證實,長年修習太極拳能對各種慢性病,如: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消化不良、風濕關節炎、糖尿等等有著一定的醫療作用。這是無可推諉的事實! 

       (二)精神效益:

        好處一:消除壓力——練拳時因要「心靜用意,心無雜念」,又要體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極拳本身要求剛柔並重,呼吸調協,各器官的獲氧量相對提高,故練後使人頓感輕快,壓力盡消,情緒穩定平伏;又因練拳後血氣循環暢旺,精神亦抖擻起來,工作效率自然提高。這無疑對樣樣講求效率、日常生活緊張、精神壓力沉重的香港人有著正面的幫助。

       好處二:認識及體驗和諧協調的陰陽哲學觀(周昭和1996)——太極拳倡身心和諧調協,不強已所難,內外相合、虛實分明、剛柔互兼。正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這種講求明白陰陽對立統一辨正關係的哲學,就是太極拳之創作精神哲理之本。

        好處三:認識不以強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觀——太極拳論所說之「捨己從人」,彰顯了太極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獨特武學精神。太極倡借力打力,以小力勝大力,一切回擊純順應對方來勢,以靈巧的動作,較小的力氣加殊其上,使來犯者失准而落敗。故太極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發揮出來,其終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敗之地」罷了,絕無加害對方之意! 

       好處四:了解修身處世之道——修習太極拳要講求「中正安舒,心靜體松」,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最佳座右銘。透過練太極拳,學生可以體會到立身不正之弊:勞勞終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態;平日只要學會「心靜」,拋開生活壓力的負擔,就能體驗到「體松」之感。

       通過了解太極拳的有關知識,從弄懂拳理入手,就像前輩拳師講的:練拳要練明白拳,不練糊塗拳。拳打千遍,拳理自現。我因剛學一年,就像師姐玉樹凌風告訴我不要急功近利,急於求成,要把基礎打牢,打紮實。我要堅持每天學拳明事理,每天練拳愛自己。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招式要訣

 1. 預備起式

立身中正,凝氣定神,內固精神,外示安逸。

立身中正「三才也」。立天一曰陰與陽,

立地一曰柔與剛,立人一曰人與義。

 2. 金剛搗碓

 金剛搗碓欽精神,太極渾然聚我身。

變化無常皆元氣,股肱外露寓屈伸。

練就金剛太極身,渾身上下力千斤。

勸君智力休使盡,留下餘力掃千軍。

 3. 攬札衣

世人不識攬札衣,左屈右伸抖精神。

伸中寓屈誰人曉,屈中藏伸識者稀。

襠中分崎如劍閣,頭上中峰似旋機。

千變萬化由我運,下體兩足定根基。

 4. 六封四閉

六封四閉履采變,順勢左履塌外碾。

上引下松隨敵意,跟步雙按閉中封。

 5. 單鞭

單鞭一勢最為雄,一字長蛇畫西東。

擊首尾動精神貫,擊尾首動脈絡通。

中間一擊首尾動,上下四旁扣如弓。

若問此勢妙何處,須尋脊背骨節中。

 6. 金剛搗碓

第二金剛面朝西,周身輾轉手足齊。

虛實分明君須記,莫教紛紛亂麻題。

前已言過金剛勢,今復重行得母衣。

彼則臉面端向北,此則後脊轉向東。

上接單鞭非無故,下勢白鵝格外雄。

能會此身轉移法,神機變化在其中。

 7. 白鶴亮翅

閑來無事看白鶴,右翅舒展又一波。

兩手引來樓風勢,系殊秋水出太河。

元氣何從識太和,兩手猶如弄絲羅。

沿絡纏綿神機足,亮翅由來見白鶴。

 8. 斜行

兩手平分再足開,右前左後護胸懷。

中間只要身法正,何怕周圍一齊擺。

眼神視看中指尖,四面八方任敵來。

 9. 摟膝

摟膝轉圈自然好,未知此圈十分巧。

前所轉圈猶嫌大,此圈轉來又覺小。

越小小到無圈時,方知太極神奇妙。

人言此藝甚無奇,自幼難以練到老。

練到老年自然悟,豁然貫通神理現。

 10. 初收拗步

渾身蝟王負縮似純陰,陰中藏陽任人侵。

徐徐引進人莫曉,漸漸停留意自深。

右實左虛藏戈擊,上提下打寓縱擒。

果能識得其中理,妙手空空冠當今。

初收轉圈自然好,提補棚法進為要。

初收原為老勢名,唯有兩手圈轉小。

一收能使精神聚,拗步向前人不曉。

一放拗步何天矯,右掌向前指朝天。

左手後采近亂邊,半虛半實誰能料。

撲鼠試看小靈貓,撲鼠先將身一縮。

聚全精神功夫到。

 11. 斜行

一氣旋轉自無停,乾坤正氣運鴻蒙。

學到有形歸無極,方知玄妙在天工。

斜行化拿左腳踹,步法平列轉身采。

右轉棚法無窮變,再用左肩側身靠。

 12. 摟膝

摟膝拳勢幾多現,此中自然有高見。

妙手空空從何來,太極圖中貴善變。

善變神機無滯形,功夫歸根在百鍊。

百鍊真金金有光,金光閃閃如放電。

日日細練太極拳,快樂勝過小神仙。

 13. 再收拗步

二次收來不須長,提收左足立一方。

上從下行開三步,下接掩手在前堂。

前堂拗步類斜行,轉向西北立中央。

右下合上精神住,足平踏地似鋼牆。

 14. 掩手肱拳

上打咽喉下打陰,左右兩助並中心。

上鼻下臁兼兩眼,腦後一擊要人魂。

掩手肱拳練手捶,左引右擊見肱拳。

前發後塌勁要松,發勁全在腰胯中。

 15. 金剛搗碓

第一金剛面向北,第二金剛面向西。

第三金剛仍向北,身法端正神收斂。

文像武像全顯露,此勢一用鬼魂見。16. 庇身捶

庇身捶式最難傳,兩足分開三尺寬。

兩手分開皆倒轉,兩腳合勁盡斜纏。

右拳落在神庭上,左拳叉住左腰間。

身似側卧微帶扭,眼神視定左足尖。

頂勁領起斜寓正,襠間撐合半月圓。

右肩下打七寸靠,背折一靠更無偏。

庇身捶式右下擠,手合步開右靠中。

因敵變化連環肘,左引右撥腰胯松。

 17. 青龍出水

轉腰輟胯右肘頂,右引變法纏絲勁。

用肘全在合住勁,驚擊一勢要真魂。

右拳撤回又一拳,仍為太極變中拳。

 18. 雙推手

轉身後履上步棚,以身雙推螺旋勁。

棚采履按雙推手,陰陽相濟腰盤龍。

 19. 肘底看拳

左肘在上右拳在下,胸有含蓄則身府塔。

左足虛點腳平踏,兩膝屈住襠闊大。

神氣十足有真無假,承上啟下形象古雅。

肘底看拳守門戶,有真無假形象古。

 20. 倒卷肱

退中有進用法精,采列肘靠退行中。

擊前顧後皆倒使,兩手車輪轉無聲。

車輪旋轉莫仰首,遙瞻莫須腿高懸。

仔細查看兩面手,真信太極十分圓。21. 白鶴亮翅

 倒卷肱下皆白鶴,履加棚采變化多。

敞開門戶伏左腳,右手再開亮白鶴。

 22. 斜形

斜行離合最有情,但看能明不能明。

天機活動妙自生,軀扭輾轉在一心。

果能識得拳中妙,三十六宮都是春。

 23. 閃通背

前人傳下閃通背,用掌劈下大轉身。

右腳抽回更新位,周身得式勝強秦。

自從閃通大轉身,一波三折妙如神。

東來東打原無定,只此一式定乾坤。

 24. 掩手肱拳

忽然有敵自東來,右拳即向東面開。

右足進步休遲緩,乘興來者仰面回。

舉足前進向東催,舉力如風又如霜。

問聲為何進一步,只為下勢伏胚胎。

 25. 六封四閉

六封四閉履采變,順式左履外塌碾。

上引下松隨敵意,跟步雙按閉中封。

 26. 單鞭

單鞭一式誰知曉,擊我頭部用尾掃。

擊我尾部回頭咬,擊我身軀首尾保。

 27. 運手

一來一往運一個,上下氣機不停留。

自古太極皆如此,何須身外妄營求。

 28. 高探馬

上下手足各相隨,後往前轉莫遲遲。

只分身法轉不轉,搏擊各有個新奇。

 29. 左擦腳

部位記清面難分,左足先橫右足蹬。

南橫左足不能忘,右手擊足要打平。

 30. 右擦腳

右足立定左腳飛,左手右繞更分明。

中氣貫頂神自現,全身蓄氣勁蹬整。

 31. 左蹬一腳

 身法端莊正無偏,左右齊舒列兩邊。

左足向東蹬一腳,全憑一木上衝天。

兩手忽聚右忽散,浩然元氣貫中間。

右足下踏如基礎,唯有左腳半空懸。32. 前堂拗步

前堂拗步腰肢健,深入虎穴用手探。

連三起步不容讓,隨機而變應八方。

 33. 擊地捶

擊地捶式在前堂,引打捶擊手抓襠。

下擊一捶至人命,然後回身欲飛天。

 34. 踢二起

左引右擊踢二起,虛虛實實應敵使。

不是平日空中躍,何來左右連環踢。

中氣提來勁力剛,連環兩起上飛揚。

若非先向東伏脈,西擊何能過鼻樑。

兩足連環起,飛身躍半空。

不從口下踢,何來血流紅。

 35. 護心拳

瞪眼握拳像最凶,機關靈敏內藏胸。

左足虛點先蓄勢,何人識此大英雄。

兩拳上下似獸頭,左足西往又東收。

護心拳里無限意,欲用剛強先示柔。

 36. 旋風腳

雙手擰轉左腳掃,十字手法擊為要。

踢一腳下旋風腿,旋轉變化右轉巧。

 37. 蹬一跟

旋風腳下蹬一跟,四面八方任人侵。

隨身旋轉右足蹬,就是神仙也斷魂。

 38. 掩手肱拳

第四肱拳面向南,入險出險防人欺。

肱拳須用腰膀力,一擊中人亂馬蹄。

振腳掩手意在先,右足轉落在一邊。

再將右足進一步,試看神力飽空拳。

 39. 小擒拿

後腳跟隨左足前,左足抬起再往前。

左手提起似遮架,右手一掌直攻堅。

咕嘟一掌苦連天,偷從左手肘下穿。

神仙自是防不住,何況中峰盡浩然。40. 抱頭推山

推山何必上抱頭,懼有劈頂居上游。

轉身抱首往前進,推倒泰山蓋九州。

兩手托胸似推山,恨不一下即推翻。

全身勁力需合併,還得留心脊背間。

 41. 六封四閉

 六封四閉履採用,反掌順勢腰盤龍。

虛實分清隨勢意,跟步雙按閉中封。

 42. 單鞭

 聲東擊西勢電強,此勢貴在善用方。

轉身靠肘按變擠,一字長蛇應八方。

 43. 前招

 眼顧左手是前招,上領下打把客邀。

任他四面來侵侮,陡然一勢逞英豪。

 44. 後招

 突然一轉面向東,無數敵來無數功。

不是此身靈敏極,幾乎腦後被人窮。

前招後招轉無痕,車輪飛轉轉無聲。

出手描畫太極圖,一開一合在我身。

 45. 野馬分鬃

 兩手擦地轉如飛,一線連環勢無奇。

千軍萬馬應在急,左右連環破敵欺。

野馬分鬃穿襠靠,雙手開合步輕鬆。

雙手擦地如風轉,留下古法世世傳。

一人獨入敵群中,將用何法御英雄。

唯有飛身披左右,巧取可以建奇功。

 46. 六封四閉

 勁力合住向右轉,兩手棚按閉中封。

閉後左轉順勢履,應急變換跟步封。

 47. 單鞭

 右足急踏向東方,右手一齊往東盪。

只要頂勁領得好,連身帶肘似鷹揚。

左手在左左兼顧,右手隨現日月光。

從下往上須斜勢,平地飛騰第一仙。

 48. 玉女穿梭

 右轉纏法雙振腳,兩手上托右蹬腳。

右足下落合住勁,雙足躍起掌擊進。

此勢平竄不在望,連環搏擊奇中奇。

轉引轉擊出重圍,好比織女弄梭機。

此身直進誰比速,一片神行自古稀。

天上織女弄金梭,一來一往織綾羅。

誰知太極拳中象,兔走鳥飛似如何。

 49. 攬扎衣

 玉女穿梭步向東,輕身直出眾人中。

雖有敵群來侵犯,中氣一擊判雌雄。

破圍全憑攬扎衣,屢次勝負識者稀。

即離即縱纏絲勁,會用此勢妙無窮。

 50. 六封四閉

 六封四閉前後封,隨敵變化左右中。

應敵貴在善運用,防敵全靠閉中封。52. 運手

 兩手運中間,左右如循環。烏雲滾滾中運手,偷天換日步法健。

 手中有形物,畫出水中仙。左右循環如日月,太極圖中有高見。

 53. 擺蓮

 擺腳一勢最為難,金雞獨立似嚴寒。一木能支廣廈傾,上括右腿一劍橫。

 豈知太極有妙法,用手平衡萬事安。左右兩手左右擊,先置死地後求生。

 54. 跌岔

 上驚下取君須記,左足擦地蹬自利。不是肩足能破敵,一足蹬倒鳳凰台。

右股屈住膝挨地,盤根之中伏下意。陰阻變化真無窮,只說英雄遇匪功。

右腳一擺已難猜,又為兩翼落塵埃。誰料妙計難預定,解圍即在一蹬中。

天下凡事皆如此,跌岔拳藝令人奇。

 55. 金雞獨立

 縱身直上手擎天,左手下垂似碧蓮。右膝通擋人不服,不料左膝又重出

金雞一勢成獨立,不防右膝暗中懸。不到真難休使用,此招一用令人哭。

一條金蛇拖玉堂,忽然飛起似鷹揚。牙與兩頜緊相連,最怕手掌往上端。

只說右手飛上天,誰知膝膝也難防。狂夫不識其中苦,管教一日廢三餐。

 56. 倒卷肱

 上勢接下倒卷肱,左手先回快如風。兩手轉來似螺旋,一上一下均衡玩。

左手轉畢右手轉,退行之中逞英雄。全憑太極真消息,四兩化動八千金。

 57. 白鶴亮翅

 第三白鶴羽毛豐,左旋向右勁力松。妙機本是從心發,敵人何處識龍蟠。

此是含蓄無限意,又是引入落個空。引進落空勁要棚,陰陽相濟善運用。

一勢更比一勢難,此勢迴旋如轉丸。欲抑先揚真實理,擊人內藏亮翅中。

 58. 斜行

 斜形勢子多出現,功成始悟不空談。太和元氣到靜時,不靜不見動之奇。

 59. 閃通背

 閃通右手御前敵,身後敵人摟住腰。豈知我腰忽彎下,臀骨上挑敵難逃。

閃通右棚穿襠靠,轉身劈打敵難逃。退步閃身滑摔法,雙手裹纏身要靈。

 60. 掩手肱拳

 一聲霹靂出塵埃,萬物群驚百里雷。右手自下往前擊,如周天上劈驚雷 .

閃通背勢接肱拳,飛步撩陰足暗懸。左引右擊合拳理,羅漢堂前展肱拳。61. 六封四閉六封四閉前勢同,關鍵不忘閉中封。62. 單鞭東擊西打是單鞭,左右兼顧列兩遍。此力均由心中發,股肱表面縱纏絲。

單鞭勢子運轉奇,上虛下實急坎離。豈識剛柔無為懼,六子由來宗兩儀。63. 運手一來一往手再運,旋轉變化有分寸。勢從下棚右腳踹,出水芙蓉不染塵。

日月運轉旦復旦,左右手運形不亂。向左左右皆向左,左上右下氣爛慢。

向右右足專向右,左足在右意相貫。左右自由各當今,當今之時勢不換。

太極陰陽真造化,鴛鴦出水耀顏花。64. 高探馬上下手足各相隨,後往前轉莫遲遲。只分身法轉不轉,搏擊各有各新奇。65. 十字腳雙手柱橫被人封,十字腳下豈容情。提膝能使筋骨斷,松腰一靠靈又精。

兩面交手論長短,上下四方皆能防。唯有柱橫困我手,兵困營中勢難張。

豈知太極運有方,無數法門胸中藏。山窮水盡疑無路,俯肩一靠破銅牆。

不到身與身相靠,雖有珠寶難放光。元氣自然藏妙訣,飢急捉兔看鷹揚。66. 指襠錘指襠捶下靠為鋒,震腳轉身靈又雄。左引右擊襠內使,擊敵三節不見形。

眾敵連攻難出群,左肱右足掃三軍。轉身直取要害處,降得敵群亂紛紛。

能入虎穴取虎子,智莫膽大真英雄。67. 猿猴獻果指當捶下接獻果,指上打下步法靈。來脈轉關無痕迹,才懂太極真消息。

龍在水中自養身,如蛇先屈再求伸。天上一聲雷震疾,池中魚躍倍精神。

翻捶吊打進莫遲,如龍出水別春池。騰空一躍飛上天,五色彩雲身後隨。68. 單鞭單鞭人稱奇中奇,七子包羅更無疑。第七單鞭旨歸宗,長蛇一自勢莊重。

豈知啟下又承上,各因地勢縱孤峰。陰陽變化原無定,乾坤坎離盡包容。

東擊西打在單鞭,左右運行勢法懸。研究功力真太極,一動一靜欲渾然。69. 雀地龍左棚右擊雀地龍,上驚下取君須記。撲前顧後應敵變,勢行貼地古今稀。

未被人推身落地,如何下體埃地離。70. 上步七星上步七星雙手變,七星之前顧盼全。陰陽相濟身法健,勢勢克敵分寸間。

腳踢拳打下乘拳,妙手無處不渾然。任他四面全是敵,此身一動悉顛連。

我身無處非太極,無心成化如珠圓。遭著何處何處擊,我亦不知玄又玄。

總是此心歸無極,練到佛家一朵蓮。功夫到此仍不息,縱心所欲莫非天。71. 退步跨虎平分兩手勢輪丸,蝟縮身軀似嬰柔。右手上擎山嶺壓,左肱下跨虎身牢。

襠根大開貴劈勢,眼睛上視右手同。一實一虛足相宜,轉身一動功程到。

泰山壓頂據上游,乾錯坤卦載地球。乾卦中間又一變,重離火耀碧峰頭。72. 雙擺蓮右手上托倒轉弓,先御右肱讓英雄。再將兩手向左擊,左腳橫擺奪天工。73. 當頭炮開合剛柔順自然,一揚一抑理循環。當頭一炮人難御,動靜剛柔太極拳。

太極理循環,相傳不計年。收來名為引,放出箭離弦。

開合原無定,屈伸勢相連。太極分陰陽,神奇變無方。

天地為父母,摩盪柔與剛。生生原不已,奇正不尋常。

太極拳中路,功夫最為縣。若悟其中意,道理妙而懸。

會得真妙訣,此為太極拳。凡事都如此,不但在時間。

太極堅持練,就是活神仙。74. 金剛搗碓金剛搗碓先引棚,御肩化拿兼膝攻。妙在有形歸無形,抱捶震腳勢沉雄。75. 收勢還原千遍萬遍堅持練,招到熟時巧自生。招招揣摩漸悟勁,勢勢細研不放鬆。

拳技結合推手用,推手用到散手中。功夫不負苦心人,祝君身強拳藝精。

開合剛柔順自然,一揚一抑理循環。一腳收回氣歸丹,動靜行消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八十三式七言歌  陳式太極有淵源,王庭先祖傳在前,陳鑫品三留真傳,發科前輩創新拳。

松活彈抖剛柔濟,螺旋纏繞妙無比,動作舒展手法細,閃展騰挪無僵力。

預備起式雙足開,虛領頂勁呈自然,兩耳聽後立身正。雙眼平視心氣靜。

金剛搗碓精神斂,陰陽無偏太極現,全身纏繞螺旋勁,右拳搗碓頂精領。

誰人不識攬扎衣,左屈右伸最神奇,千變萬化由我運,兩足平踏定根基。

六封似閉周身合,合中寓開開中合,左足跟步虛實分,風吹楊柳天機動。

單鞭一勢最為雄,一字長蛇左右分,右勾左掌非馬步,上下四旁扣如弓。

金剛搗碓鬼神驚,心平氣靜把胯松,左手如鞭長空響,提膝震腳大地沉。

白鶴亮翅要分明,右翅舒展擊長空,兩手引來摟風式,右足開步左要跟。

斜行拗步氣要沉,手要摟膝身法正,左足斜行開一步,左手成勾右為掌。

初收提膝雙插掌,右腳摳地身不晃,渾身蝟縮似純陰,陰中藏陽任人侵。

前趟拗步抖威風,兩足平開兩手分,眼隨右手中指轉,轉到定式神可接。

接到斜行拗步時,圓轉隨意運鴻蒙,動中有靜靜藏動,乾坤正氣運周身。

再次初收精神聚,虛步點地手護胸,不收不見放中巧,靈貓撲鼠束其身。

又到前趟拗步來,心空腹實襠要開,只要中間身法正,何懼周圍有敵來。

掩手肱拳勁要整,勁力要在腰間尋,前沖後頂勁對稱,注意拳頭莫握緊。

金剛搗碓又一著,上打咽喉下打陰,震腳莫把雙重犯,沉肩墜肘要記清。

披身捶式最難傳,松活彈抖全體現,順逆纏絲步跟穩,蓄髮相變要松沉。

背折靠式不好練,左拳岔住在腰間,右肩下打七寸靠,背折一靠更無偏。

青龍出水鬼神泣,轉接靈敏無滯跡,右手撤回又一捶,此為太極變中拳。

雙推掌式腰要擰,右足上前左足跟,進步莫遲兩掌推,不頂不延妙手傳。

三換掌式彼難防,圓轉自如在腰間,雙手如運太極球,上輕下沉不倒翁。

肘底看捶葉底花,右拳藏在左肘下,左足點地右踏實,好似仙桃懸肘下。

倒卷肱式為退行,退中寓進步法精,左顧右盼車輪轉,首莫仰俯腳莫顛。

退步壓肘擊胸膛,敵欲能防非妙方,壓肘同時要撤步,右肘後頂把敵傷。

壓肘後面接中盤,上擊下打彼難防,向左滑步莫遲疑,左攔右按似斜飛。

又到白鶴亮翅時,一引即進開右步,敞開門戶虛左腳,右手再開亮白鶴。

斜行拗步最有情,但看能明不能明,天機活波妙自生,身軀輾轉在一心。

閃通背式用法精,上步穿掌一氣成,轉身頂肘右退步,雙掌下按氣要沉。

掩手肱拳又再現,渾身合下力千斤,勁源是從腳下起,主宰於腰達於手。

六封似閉履采變,以柔克剛強中強,上引下松隨敵意,進步雙按封中閉。

單鞭一式誰知曉,上下相合首尾保,擊首尾動精神貫,擊尾首動脈絡通。

雲手交替把門封,左右立圓護全身,腳隨手運從後插,上下相隨一氣成。

高探馬式最精神,探馬之前雙手分,目送右手中指甲,轉身擰腰胯要松。

探馬過後右擦腳,左腳蓋步雙手合,右腳上飛要過腰,右手擊足要打平。

左擦腳式要分清,右腳落步再擰身,單腿支地左腳飛,左手拍擊響徹雲。

左蹬一跟要轉身,右腳踏實基礎穩,只見左腳半空懸,勁力先蓄腳再蹬。

前趟拗步類斜行,唯有兩手是平分,深入虎穴用手探,斂臀圓襠膝要撐。

擊地捶泰山壓頂,手領眼隨身法正,左腳上步腿要纏,右手擊地腰莫彎,。

頂肘翻身二起腳,扣襠擰腰虛實成,右腳蹬地雙腳飛,騰空擊打右腳背。

獸頭勢樣形象凶,右拳護在胸當中,活腰圓胯腰要塌,兩拳纏繞右肘頂。

左腳掃出旋風腳,右腳插步腳尖擺,右手穿掌先蓄勢,雙手交叉右轉巧。

右蹬一跟先活步,兩手畫圓落腹前,蹬腿先須把勁蓄,右腳掌要往右蹬。

掩手肱拳發有聲,右手出拳腕要平,肱拳須用腰膀力,震腳掩手意在先。

小擒打勢真正絕,右腳插步左足前,左足抬起再上前,雙拳擰轉打左前。

抱頭推山莫看輕,兩手抱頭弓步成,左掌偷從右掌下,雙掌一推苦連天。

推山過後三換掌,先推右掌柔藏剛,左右連換如風轉,心氣一發四肢動。

六封似閉招勢奇,轉腰抱首封中閉,左腳收至與肩寬,虛步點地襠要合。

聲東擊西是單鞭,出腳邁步似貓行,往左一導虛實換,左手一分應八方。

前面有敵前招應,右攔左擊似偷營,勸君有力休使盡,要防滑敵從後攻。

後面來敵後招防,左攔右擊要分清,雙掌同時往右捋,右足後跟往下沉。

野馬分鬃難遮擋,左右分鬃把敵攻,進步側身用穿靠,一引即進莫遲疑。

六封似閉靜猶動,虛實兼到忽現藏,靜運無慌沿路纏,上下相隨莫空談。

單鞭一條神威凜,精神百倍中氣足,松襠活腰無滯跡,肌膚骨節處處張。

一條鞭後雙震腳,雙手畫圓到胸前,身端步穩兩肩平,左腳蹬地雙腳震。

玉女穿梭入敵群,雙足躍起掌擊進,轉引轉出出重圍,輕身直入眾人中。

攬扎衣獨擋一面,陰陽開合樂無邊,左手扎衣落腹前,我守我疆不亢卑。

六封似閉變無窮,棚捋擠按須認真,兩掌朝上過腹前,沉心靜氣雙手封。

右勾左掌單鞭成,兩頭捲曲備五弓,右手提勾如抽絲,人力運成奪天工。

雲手切忌頭膀幌,兩手轉環往左行,雙足插行步法奇,來回運氣恆不已。

擺腳跌岔四座驚,右腳一出掃千軍,落地還須把腳震,左腳擦地百會頂。

金雞獨立分左右,單腿支地哪敢敵,縱身直上手擎天,一手下垂似碧蓮。

左顧右盼倒卷肱,手腳纏絲退法精,活腰松襠兩手轉,四兩撥動八千斤。

退步壓肘發勁難,刻刻留意在腰間,腰不擰時勁難發,再講頂肘是空談。

中盤緊接壓肘勢,回首往後甩邊拳,左勾右掌向前攻,目中無人似有人。

白鶴亮翅羽毛豐,右腳內側擦地行,雙翅展開往上沖,切忌挺胸把腹收。

斜行拗步身法正,旋腕轉膀記在心,內外三合不能忘,下節不明顛覆生。

閃通背式用法奇,右手穿掌擊前敵,身後敵人如抱腰,頂肘翻身把敵襲。

掩手肱拳由心發,拳力如風又如雷,心如火藥手如彈,身似弓弦手似箭。

六封似閉前後封,氣聚於腕身手進,上動下隨中部應,百骸筋節自相通。

單鞭一條誰敢攻,一動全無抽扯形,只要頂精領得好,出手破敵如催草。

雲手雙手領雙足,一陰一陽互為根,一手一運一太極,抽腳撥腿犯大忌。

轉身翻掌高探馬,旋腕轉膀見真功,節節貫穿全身松,輾轉隨意見天真。

十字擺蓮上下攻,右腳撲步下盤穩,擰腰轉脊雙手纏,右腿一擺蓮花現。

指襠捶直取要害,承上啟下勁力整,左右逢圓運無方,右手一擊破銅牆。

白猿獻果禮不輕,雙拳護在胸當中,提膝莫忘內三合,步進身進意莫遲。

又到六封似閉時,來往屈伸寓化工,一開一合精神倍,園轉隨意運鴻蒙。

第七單鞭旨歸宗,陰陽變化原無定,勾掌對應胸微合,雙手一開誰能敵。

就地生風雀地龍,左腳鋪地左拳穿,雙拳纏繞陰陽明,一縷浩然往下行。

上步七星人人曉,丹田內轉有誰知,神以知來智藏往,渾身一動似彈簧。

下步跨虎更神奇,一實一虛足相異,足重手恭頭容直,塌腰合襠跨虎背。

轉身擺蓮似鷹揚,右腳單立原地旋,左腳里合如旋風,右腳外擺雙掌拍。

弓步發出當頭炮,雙拳一出奔敵胸,虛實倒換先蓄勢,拳由心發向前沖。

金剛搗碓世無雙,大捶一搗鬼也慌,莫道搗碓是小技,剛中寓柔柔克剛。

收式太極歸無極,身椿端正兩足並,心中一物無所著,平心靜氣雙手垂。

太極至理言難盡,練拳須把拳理明,明理還須從良師,口授心傳無弊病。

連貫圓活虛實明,陰陽開合記在心,松而不懈是關健.有弊須在腰間尋。

陰陽無紿又無終,動則生陽靜生陰,一手一運一太極,一動一靜互為根。

行拳須明纏絲勁,不明此理不明拳,勁以積日而有益,功以久練而後成。

至於身法原無定,無定有定在人用,勢雖不牟理歸一,手領身隨浩氣行。

欲知拳中奧妙意,早晚太極不離身,氣宜直養而無害,延年益壽健身心。     怎樣練好太極拳? 

  要想練好太極拳首先要有信心,有恆心,不能半途而廢。因為太極拳確實比其它拳術、健身術難度大,複雜得多。其次還要有一位好老師。這個老師不一定是名師,但一定要是明師,要能明示拳理,明擺拳架。三是要鑽研理論。太極拳是文化拳,不明拳理,只求形式是難於登峰造極的。 

  另外練好太極拳還要經過五個階段:一是學拳。現代各式太極拳的套路都很多,要想學會一個套路必須扎紮實實,一式一式去學習,這個階段對初學者非常重要。二是修拳。一個套路學完了並不等於學會了。還需要經老師一個式一個式的糾正動作,使之達到標準。現在許多練拳者不重視修拳,學完後就自己去練,往往練走了樣,結果造成了動作不標準,勁路不通暢。養成一些壞毛病後還不好再糾正。所謂「學拳容易改拳難」就是指此。所以修拳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階段。三是練拳。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一套拳已經熟練掌握並基本合乎規矩,達到標準,接下來就需要個人去苦練,俗語講「功夫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拳打萬遍自然精」。四是內外合一。學會了套路,依樣畫葫蘆地打拳是太極拳的初級階段,只有內外合一即內勁,呼吸和形體動作有機的結合起來,才進入太極拳的「懂勁」即中級階段。這個階段要把動作的開合、伸縮、起落和呼吸結合起來,讓丹田、腰脊發出的力達到四梢。使練拳者由「著熟」升華到「懂勁」。五是隨心所欲也就是「神明」階段。這個階段進入了太極拳的高層次,一套拳不僅從外形上打的舒展、漂亮,而且從內勁、呼吸上暢通無阻、一氣呵成。使人感覺如春風楊柳、行雲流水。 

  以上講的五個階段只是筆者人為的劃分,在實際練習過程中,分界線並不十分明顯,而且每個階段需要的時間也需因人而定。過去講「太極十年不出門」可能有些誇張。然而由於過去人們的普遍素質較低,信息量少,又加上封建保守意識嚴重,學習太極拳要想達到高層次、高水平是要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現在時代不同了,各門派的太極拳老師大多拋棄了過去的封建思想,而且各種太極拳書箱、刊物和太極拳界舉辦的活動越來越多,人們可以通過廣泛的交流和書、報、刊獲得大量信息,筆者認為本文所說的五個階段是可以通過五年的時間來實現的。    陳式太極拳系統化訓練共分為六個階段,這就是學架子、正架子、捏架子、順架子、拆架子、定架子。通過這六個階段的訓練,可使你能較系統地掌握正宗的陳氏太極拳。在練習時要弄清楚每個階段需要掌握什麼內容,需要糾正哪些問題,明白自己每個階段要達到什麼程度。 

  通過這樣一步一步的訓練,你就能較系統地掌握它的風格特點、運動規律、勁別用法等,為向更高層次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學架子(了解規律,熟練套路) 學架子階段是練習陳式太極拳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要先掌握簡單的基本動作。這裡的基本動作包括定步的手上纏絲動作和熟練後配合步法的協調練習,通過這些基本動作的練習來初步了解陳式太極拳對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確陳式太極拳的基本特點和風格。 

  掌握了規律,了解了風格特點,然後再開始進行整個套路的學習就容易多了。初學套路不能求快,要一招一式弄清楚每個動作的來龍去脈,了解動作的基本要求,明白每個姿勢的方位、角度和比較明顯的重心變換。使自己初學套路就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為以後打下基礎。「學拳容易改拳難」如初學時形成不良的動作定型,以後再去糾正就難了。甚至會使你越練越不感興趣,越練越彆扭,最後使自己失去信心,直至放棄練拳。古人講:欲速則不達。練拳和小學生寫字一樣,要一筆一划,認認真真地去寫。初學就要將字寫規矩,字的結構寫好了,再去寫行書、草書。所以練拳也要認認真真,一招一式地去練,不可急於求成。 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完了套路,這時就要反覆地多練使套路熟練並加強記憶。然後要求動作做到放鬆、柔和,自然大方,去掉自身的僵勁,最後達到自己能較熟練、自然地將拳架演練下來,這就完成了第一個階段。 

  二、正架子(掌握要求,體現特點) 第一個階段一招一式將動作學完,並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將動作熟練後,就可以進入正架子階段。 正架子階段是按照陳式太極拳對各部位的要求、大體將整套架子進行糾正,使較明顯的易出現的共性毛病得到糾正。並將陳式太極拳的基本運動特點表現出來。 正架子階段容易出現的毛病是立身不正,橫氣填胸,挑肩架肘,彎腰蹶臀等。如何解決這些易出現的共性毛病呢?這就要從放鬆入手。放鬆的目的在於去掉僵勁,使動作協調。然後再增強腿部的支撐力。腿部的支撐力不夠會導致很多毛病,如挑肩架肘,彎腰蹶臂氣血上浮等,也是造成上身僵硬,不能放鬆的主要原因。在容易出現的毛病之間互相都是有聯繫的,一個部位的不正確都有可能導致另一個部位的錯誤,這就要求我們掌握各個部位之間的協調配合關係及其尺度。如松肩,松到什麼程度,它和含胸塌腰有什麼關係。每個要求都要掌握得適當。不能顧此失彼,太注意哪一個要求都會出現偏差。如放鬆過度就成了丟勁,含胸過度就成了弓背。 另外,要搞清楚每個動作的重心虛實,手勢變化,方向角度,上下配合等。隨著腿部支撐力的增長,結合各個部位的自然放鬆,動作姿勢的基本正確,使體內的氣機升降協調,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大,前面的毛病就會自然消除。 還要將陳式太極拳的基本特點表現出來,如剛柔相濟,快慢相間,松活彈抖,螺旋纏繞等。使自己在演練時能夠具備這些特點,這就完成了正架子階段。

        三、捏架子(調整姿勢,準確到位) 捏架子即將整套拳的每一個定勢按照陳式太極拳對周身各部位的要求拿捏到位,使身體每一個部位都符合要求,並且能按要求將動作做得準確無誤。如虛領頂勁、含胸塌腰、松肩沉肘、屈膝松胯等要求,都要對照到位,恰當適中。 這個階段要使每個定勢做到姿勢舒展大方,身法中正無偏,重心及手法準確到位。也就是將每個動作精雕細琢,如機械加工一樣,由毛胚到粗加工到精加工,不差毫釐。將拳論中講的: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外三合貫穿在各個姿勢中。每個拳勢都按照站樁功法的形式去體會身體各個部位是否到位,用意念引導內勁貫於四梢,並通過這種靜止的勁力訓練來增強腿部力量,使下盤根基堅強有力,穩固紮實。 整個拳架經過調整後,使動作做到舒展大方,周身相合,開中有合,合中有開,動作圓 滿,氣行周身,勁達四梢,上肢輕靈活,下肢松沉穩,這就完成了捏架子階段。 

  四、順架子(順隨自然,突出風格) 順架子是將整套拳架在捏架子每招每式標準定位的基礎上,把每個定勢按照「行雲流水,連綿不斷」的要求貫串起來。 這個階段是將在捏架時定型的標準定勢動作按照:勁起於腳,行於腿,主宰於腰,通過肩肘,達於梢節的拳論要求將其連接起來,使每個姿勢在運行當中不用調整就自然松沉到位.定勢時通過松肩、沉肘、坐腕及周身放鬆下沉以達到氣貫周身,力達梢節之效果。在連接上要做到如環無端,環環相扣,節節貫串,注意不要出現斷勁,即使掌握不好,也要做到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連。 這個時期的演練風格要求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散,輕而不浮,沉而不僵」;符合「上下相隨,周身一家,以腰為軸,節節貫串」之拳理,達到手眼身法步協調配合,精神氣力功飽滿團聚的境界。 通過順架子階段的練習,使外形與內氣相結合,做到內氣不動,外形寂然不動,內氣一動,外形隨氣而動,演練時以意念引動內氣,以內氣催動外形,使動作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動靜開合,起落旋轉,無不順其自然。 

  五、拆架子(用法明確,變化自如) 通過以上學、正、理、順四個階段拳架上的練習,整套拳已達到一定水平,即練起拳來能夠做到一動則周身全動,一靜則全體皆靜,意念一到,身、手、步皆到。內氣貫注,力達梢節,每招每式掌握得恰到好處。 這時就可以進入拆架子階段,拆架子是在拳架工整大方,姿勢標準規範,功底紮實穩健的基礎上將每個姿勢動作拆開來進行剖析,也就是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道所以然。即要了解每個動作的意圖,知道每個拳勢的攻防含義和它在不同情況下的變化,還要知道每個用法的破解。實際上就是從技擊角度去分析太極拳的實用價值,使自己對太極拳有一個更深一層的了解,包括要進行太極推手和太極散手的訓練。 這個時期在對每個動作的用法有所了解後,就要開始進行對抗性的訓練,先進行太極推手的訓練,在推手中互相喂勁,互相拆招,使自己能真正掌握在拆拳時所學的東西。而後要將一些主要用法抽出來進行單式訓練,從而提高自己的實戰技擊水平。最後能因勢利導,避實擊虛,隨機應變地制服對方。 

  六、定架子(拳架定位,久練自成) 通過以上一步步地訓練,已較為系統、規範地掌握了太極拳架,最後進入將拳架定型的定架子階段。 這個時期是將各個階段訓練所掌握的東西進行規範,每個姿勢的標準動作在腦海中形成概念,使整套拳架在演練中能夠按照陳式太極拳的要求,不加思索地完成。將意念、呼吸、動作三者密切結合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基本上掌握了陳式太極拳內外要求和運動規律將拳架基本定型。這時就有了自我糾正動作的能力,在練習過程中有不順之處,就可根據拳論:有不得機,不得勢處,身便散亂,必致偏倚,其病必於腰腿求之的提導方針,將腰腿做以調整,使之順隨自然。定架後要下大功夫苦練來增長自己的功力,並且要增加一些輔助練習,如抖大杆子、單式發勁,及一些器械練習,還要多進行對抗性推手練習,來檢驗拳架、內勁和發勁,以及化勁的質量。 

  由以前練習只注意外三合深入到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最後做到周身處處相合。逐漸使自己形成: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間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合之的鞏固運動體系。通過持之以恆地刻苦練習,久之則自會成功。 陳式太極拳「纏絲勁」面面觀陳式太極拳「纏絲勁」又叫「纏絲功」,是陳式太極拳運動內纏外繞相結合的總稱,也是陳式太極拳的靈魂所在。 陳式太極拳「纏繞」一詞,是由陳式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在《拳經總歌》中首次提到;其中「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一句,集中體現了陳式太極拳運用纏繞運動的特點。 後來陳鑫在其所著的《陳氏太極拳圖說》中,站在一個新的理論高度闡述說:「吾讀諸子太極圖而悟打太極拳,須明纏絲精(勁)。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概括了「太極中分一氣旋」的太極拳理論精髓。 「纏絲勁」的本質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即是指「中氣」潛轉達於肌膚纏繞運行的外形體現,也是「以形導氣」的必然途徑。而「中氣」則是「纏絲勁」的靈魂與主宰,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動力所在。所以理解和掌握「中氣」的凝聚與潛轉,是練好陳式太極拳的必備條件。 「中氣」居人體正中央,上通百會穴,下通會陰穴,一線貫串。「中氣」之中,即是正中,中庸也,即不偏、不倚、不滯、不息、無過不及。「中氣」之氣,就是指以心意為主體行陰陽五行之氣。但氣又分先天與後天之氣,先天之氣即是人生的先天元氣,秉受於父母,居人體正中央;後天之氣則是指大自然之氣與水谷生化之氣,納進 人體內扶助元氣壯大充盈。其氣出入於命門,聽令於心神,驅使軀幹和四肢各依其「中」纏繞運行,形成了以「中氣」潛轉為軸線、形體運動走螺旋的「纏絲勁」運動網路。

「纏絲勁」在河南方言中又稱為「麻花勁」,取其纏繞象形之意,說明多股陰陽勁像麻花形狀擰繞在一起,它的運動模式則是根梢(節)擰轉,中節隨動。運動時類似「麻花鑽」原理,鑽頭工作時,沿其中 軸線螺旋下降,物屑卻反方向沿著鑽頭紋線軌跡同步螺旋上升;身體同時螺旋下沉,手臂旋轉上升的動作,在陳式太極拳盤架與推手較技中尤為多見,這就是在其中氣貫串中,身軀與四肢纏絲結合的一種具體表現。 

    「纏絲勁」俗稱太極拳內功,講究「氣功、勁功、意功」三者合為一體。尤其在陳式太極拳運動中,自始至終都貫穿著「纏絲勁」的訓練法則,在其訓練的不同功夫層次中,纏絲勁則有著不同的含義。 其主要階段是:「練精化氣,練氣化勁,練勁合神,練神還虛。」通過長期的「以意導形、以形導氣、以氣導體、以意導氣」的不同階段層次的鍛煉,其勁萌生於體內,潛藏於丹田內入骨縫循經走脈,外達肌膚螺旋運行,收放皆聽命於心神,達到驚、顫、彈、抖皆隨意,擒、拿、化、發於有意無意之間。與此相對應的「大圈」「中圈」「小圈」以及「無圈形寓圈意」的功夫會循序漸進。 「纏絲勁」的類別 陳鑫在《陳氏太極圖說》中講到「太極拳纏絲法也。進纏、退纏、左右纏、上下纏、里外纏、大小纏、順逆纏」。雖然陳鑫總結有六對纏絲法,但主要歸納起來卻是順纏和逆纏,其餘五對都是方位性纏法, 都是以順纏和逆纏相結合而形成的。所以,只要掌握了順逆纏法的練法,也就找到了練習纏絲功的捷徑了。 

    陳式太極拳要求以心運身,以身運手,以手領勁,足從手轉,身手合一,但不外乎順纏與逆纏,從內勁上來講,出勁為順纏,人勁為逆纏。從形體上來講,大致可分為上肢的出勁為「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手領勁」;人勁為「以手領肘,以肘領肩,以腰為主宰」。下肢的出勁為「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以足趾領功(出步時尤為多見)」;人勁為「以足領膝,以足領胯,以腰為主宰(收抬腿時尤為多見)」。腰勁的出入更為重要,注重兩腎氣滾動,催動兩腰眼(隙)互相傳遞,各領半身轉動。左腰眼出勁時右腰眼催,同時人勁,反之亦然。這就是陳鑫所論的「出腎人腎是真訣」。對內勁與外形動作總的要求是:明其陽而注其陰,知其前而注其後,梢節領,根節催,中節隨。如以第十四勢「掩手肱捶」動作的最後一動為例,在前腳把後腳蹬的同時,以腰擰為主,雙手同步以右(陰)手為主(運陽勁),以出勁(為陰中陽)的運動方式,向前猛然勃發;左(陽)手同時為賓(運陰勁),以入勁(為陽中陰)的運動方式,待勁力貫於肘尖時向後猛然一抖,以助右手的出勁。這就是說,其勁勃發的一瞬間,不要過多注意右手的發勁效果,必須注重後(左)手的人勁程度,促使其勁順著左大臂上串,通過左肩傳遞於右肩的「通背勁」以助右拳向前的發放動作。這即是注陰不注陽、注後不注前、注入不注出的典型拳勢和理法。 太極拳要求以手領勁,所以對手上的「纏絲勁」也不可忽視。手有五指,指含三節,而大指根節卻隱藏於掌內,像太極也,共十五節,雙手合數共三十節,又像每月三十日。手的靈活程度全憑手指配合運 用。大指雖然短粗,但可獨當一方,不可缺少,四指缺其一二,尚能持物,其相合之妙不假借、不強制,自有天然之妙。     陳式太極拳的手型,要求五指松直舒展,掌似瓦楞,氣貫指肚(以中指為主),對應於內五行。以人生先天五行指而論:中指主心,屬於火,為手掌指正中央;食指主肝,屬於木;無名指主肺,屬於金;小指主腎,屬於水;大拇指主脾,屬於土。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則必須遵循雙腰隙的虛實陰陽轉換規律及其「出腎人腎」的運動方針,驅使身體上肢利用雙肩旋轉·

互相催領傳遞,旋腕轉膀,令其骨轉,以達洗髓效果。引導肩井、雲門、極泉、曲池、曲澤、內關、勞宮等諸穴內氣機潛轉。促使雙手指在陰陽變化中隨勢做「順纏絲」與「逆纏絲」。其中小指領勁大指合,食指與無名指相吸相系,引導勞宮穴內氣機潛轉,手掌向身體內側旋轉纏繞為「順纏絲」,先天五行指稱它為「運水人土」。大指領勁小指合,食指與無名指相吸相系,引導勞宮穴氣機潛轉,手掌向身體外側旋轉纏繞為「逆纏絲」,先天五行指稱它為「運土入水」。 在太極拳訓練過程中,無論順纏絲或逆纏絲,都必須要求在纏到位的一瞬間,勁松於中指肚,意加停息,氣機一旋經勞宮穴纏回腰間與丹田。陳式太極拳對四肢運動總的要求是:腰為動力,以手領勁,手隨神往,足從手運。

    「纏絲勁」的訓練 

(一)纏絲勁的形體訓練 「纏絲勁」的形體訓練,是指肢體各部位在太極拳運動中得以「螺旋形」地纏繞鍛煉。正如拳諺所云:「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腰似蛇形腿似鑽,周身運動走螺旋。」同時也說明了太極拳的「以形導氣」階段必須藉助肢體外形的螺旋纏繞,來帶動身體內部氣機的運行與聚合。如此,才能漸悟「纏絲勁」的意義和內涵。軀體纏絲運動規律,可分三種表現形式。 

    1.軀幹部位:以身軀正中為軸線(上通百會穴,下至會陰穴一線貫串,即中氣之通道),腰為主要動力,以「套腰勁、花腰勁、螺旋腰勁」為訓練方法,同時旋脊轉腰,胸腰摺疊蛹動和以胸腰運化。 

    2.上肢部位:以胳膊正中為軸線(以中氣貫串),雙肩對拉拔長,鬆開似脫,互為催領,互相傳遞。同時旋腕轉膀,促使肱骨旋動,尺橈二骨擰擦翻轉,雙手做順纏與逆纏,雙肘松垂隨之同步旋轉。 

    3.下肢部位:以腿正中(以中氣貫串)為軸線,雙胯同時鬆開,爭橫前綣里合,襠勁撐圓,開膝合臏,雙腿里纏,雙足纏絲法,有了體會後再練兩手足和兩臂腿的同步纏法,及其身體一側的同步纏法, 逐步掌握身體各部和整體的纏法。在其纏繞的運動中,必須細心地體會揣摩「筋骨的對拉拔長,關節的接骨斗榫」,促使周身在松活柔順而又敏捷的狀態下,進行自然的纏繞旋轉。在一動無有不動之中,一動即纏,一運即纏。

    對形體纏絲的總要求是:從腰部纏至四梢,再從四梢纏繞回腰間,循環往複。其緊要者在於腰、肩、胯必須旋轉一致,互為傳遞並相合相隨。

    (二)內纏外繞 互為里表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較為難練,難就難在功夫,猶難者,長久功夫。陳式太極拳有一個大原則,講究處處皆有陰陽開合,隨處皆有圈。可見,周身纏絲運動應當始終在「中氣」貫串下協調一致、和諧完整。尤其要注意的是,氣由精變,由弱而壯,生於腎,養于丹田,發于丹田,出入於命門,順脊而行,循經走脈,充於肌膚纏繞運行,復歸丹田之中。正如馮志強老師說:「心為一身之主,腹為內氣之源,腰為發勁之機,胸為運化之府,脊為督氣之徑,肢為運動之道。其主要者,即氣不離丹田。」為此,在纏絲勁訓練中要加強內氣的凝聚能力,注意氣息的潛轉與運行。其氣由腎而發,自後而前,由襠中過來,沖長強(穴)順脊而直上,注意腧口納氣,必須松胯圓襠,下閉穀道,氣方不往下泄。氣升於頂,由百會穴進入泥丸下降,隨著兩肩一松,雙肘一垂,膻中穴微內涵,兩肋一束,乘其合腹,氣歸於丹田。同時腰勁向下松串,內勁除頭頂懸外,渾身之勁要全部松人腳底,以助腳底之勁上翻傳導。由於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使陰陽開合之機,消息盈虛之數,都寓於心腹之內,使氣勢開之則其大無處,合之則退藏隱密,其根本要義在於「氣由精生,勁由氣化,勁與神合,潛藏於丹田深處,變化於瞬息無形之間。不使用時浩然長存,靜若處女,一旦運用,抖然勃發,神形並茂,隨心所欲」。 「纏絲勁」的運用 通過纏絲勁的內纏外繞,體內氣息與肢體上起到了相應的變化,最主要的是身體內部氣機潛轉與運聚能力增強,促進肢體生長出一種靈活而又沉穩、沾粘性極強的掤勁。其勁不但韌性極佳而且彈性極強,尤其是運用推手較技中,即可權衡彼來勁之大小與長短,準確把握對方勁力之方向,角度,任憑對方變化神奇,皆能隨人所動乘勢而纏,纏得人背人不能不背,使對方雙腳如踩在球上而站立不穩。另外,纏絲勁在運用中能使自身由背轉順,我守我疆,觸處成圓,容易找敵方的邊沿與背勢,在無意中形成不拿而自拿和反拿敵方之效果。 

    陳式太極拳在推手較技中講究:上肢虛攏,下盤穩固,中間靈活。為此,借敵方來勁,虛攏詐誘,引入陣內,運用纏法,纏其梢節,制其中節,摧其根節。換句話來說,把握敵方舊勁已去新勁未生之機,隨招就勢制敵方肩部,令其出勁從手返回肩部,使肩部順其背串下,把腰勁串死,再令其腰勁經後腿部串至腳跟,使敵方重心腿加重不得轉換,胸腰不得運化,內勁受阻發滯,前腿空虛,令敵欲退不可,欲進不能,只得俯首聽命。在推手較技中稱此勁為「拿勁」,屬於慢勁之範疇,不是功夫深厚者很難做到。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在制住敵方根節的同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施用彈抖之勢,擊得敵方頭暈目眩,陰陽倒轉,精神失調,前(陰)勁升,後(陽)勁降的速度加快(陳式太極拳要求前降後升),令敵莫名其妙,拔根騰空跌出。 拳論中講:「氣洪濃,勢崢嶸,團團聚聚在中宮,隱而不發節節靈,忽然身依氣,氣依形,劈雷交加心火動,上下左右辨體形。」為此,必須細心揣摩,體會時機,使纏絲勁諸法隨心意而動,利用自身優勢,意在人先,後發先至,乘勢所纏,隨動所纏,即引即纏,即進即纏,身挨何處何處合勁,用驚顫彈抖螺旋勁,驚空敵方心意,令其心悸。 綜上所論,即陳式太極拳「纏絲勁」的奧妙所在。所以前人所論「不明纏絲勁即不明拳」即是此意。   太極說「法」(陳正雷)  --

        近幾年來,本人常在國內外傳播太極拳,「如何練好太極拳」是中外學生提及 最多的問題。現簡單歸納幾點個人見解。-

-

明確認識-

-

         練太極拳和做其它事一樣,首先要明確認識。對太極拳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 是練好太極拳的先決條件。很難想像,不清楚什麼是太極拳的人能練好太極拳 。太極拳是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九世祖陳王廷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揉入了其 它拳術精華,結合了古代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了《易經》陰陽學說和中醫經 絡學說的一種內外俱練的拳術。拳架的編排和設計既符合人體生理規律,又符 合大自然運行規律。它的特點是連綿不斷,快慢相間,剛柔相濟,松活彈抖。 太極拳具有技擊、健身和娛樂等功能,受到中外人士青睞的魅力所在。太極拳 有一整套成熟的理論指導整個修鍊過程。可以這樣說,太極拳是一項十分浩大 的工程體系,練好太極拳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根據前輩拳論和自己多 年的實踐體會,總結了三練三不練的練功法則,即練理不練力,練本不練標, 練身不練招。-

-

一、練理不練力-

-

        「理」就是太極拳的道理、原理。太極拳練的是大道,即太極陰陽轉換中陽極 生陰、陰極生陽的原理。太極拳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虛極生實, 實極生虛,虛實轉換。通過精神集中、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形隨的 練習,做到一動全動,周身相隨,內外相合。練功時循規蹈距,順其自然,不 能急於求成。練力指的是練習氣力,這種練習雖然將局部力量練得很大,但這 種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靈性,為太極拳家所不取。-

-

二、練本不練標 -

-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腎中元氣和下盤功夫。腎藏元陰元陽,為先天根本、 發氣之源。腎氣充足,則五髒得養,肝、心、脾、肺、腎各行其職,故能精力 充沛、力量充足、反應靈敏、身體協調。內氣充盈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 身放鬆的基礎上,氣納丹田,沉入湧泉,達到上盤靈,中盤活,下盤穩固,落 地生根。「標」是指以練習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和硬度為主要目的的局部練習 方法。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外兼修,以練內培元為主,「培根潤源」,「培其 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 -

-

三、練身不練招-

-

        練身就是練整體功力,招則是每一動作的攻防含義。初練太極拳的人,往往最 愛了解每招每勢的用法。如果單從招勢上去解釋和理解太極拳用法及內涵,不 可能得到太極拳之精髓。練太極拳必須經過熟練套路、動作正確、去僵求柔的 過程,使周身相隨,內外相合,內氣充實飽滿,把功夫練上身。太極拳主要是 訓練自身整體功力,在臨敵應用時則根據客觀形勢,捨己從人,隨機應變,並 不拘泥於一招一勢。內氣充實了,全身尤如充滿氣的球體,有感皆應,挨著何 處何處能擊。如拳論所說:「到成時,敵人怎來怎應,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

-

樹立五「心」-

-

        一曰敬心。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敬業敬師。著名太極拳家陳鑫在《陳氏太極 拳圖說》中首先講到敬心:「學太極拳不可不敬,不敬則外慢師友,內慢身體, 心不斂束,如何能學藝。 -

-

       二曰信心。信心包括兩方面含意,一是自信心,堅信自己一定能練好太極拳, 自信心乃練拳動力之源泉。二是待人接物真誠信義,信仰太極拳,信任授業之 師。如此方能安定身心,一心一意,不致朝秦暮楚,見異思遷。 -

-

        三曰決心。練習太極拳須決心下定,方能立志。孟子說:志,氣之帥也。決心 下定,才能不為外物所動,堅定不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

-

        四曰恆心。恆乃持久之意。樹立恆心就是持之以恆練習太極拳,幾年甚至幾十 年如一日地堅持不懈。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淺嘗輒止的行為,都不能稱之為有 恆心。陳氏十七世祖發科公日練拳卅遍,幾十年如一日,功入化境,獨步一時, 足為持之以恆終於成功的明證。 -

-

        五曰耐心。具備了以上四心,如果缺乏耐心,仍不可能練好太極拳。一是太極 拳行功走架要求松靜、柔和、緩慢,如果沒有足夠的認識和思想準備,就不可 能耐下心來,心平氣和地練拳,極易產生急躁情緒,結果適得其反。再者太極 拳是一個長期的身心修鍊過程,不能急於求成。要求不急躁、不厭煩,心平氣 和,循規蹈矩,在行功走架上怡養浩然之氣,達到身心雙修,自然水到渠成。-

-

具備三要素-

-

        三要素即師資、天資和苦練。-

-

        師資為學好太極拳的首要因素。習文練武莫不如此,尤其是練習太極拳,老師 的作用是先決條件,無師自通的例子至今尚未見到。如果僅以習拳為娛,玩玩 而已,自不在此列。要想練好太極拳,必須有一位品德高尚、技術精湛、理論 精通、教學有方的明師,才能引導學生步入正確途徑,少走彎路,起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如果沒有明師指導,一旦誤入歧途,太極拳殿堂終難問津。-

-

        天資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因素。尤其是企盼有所建樹者,必須天資聰穎、接受 能力強、思路清晰、反應敏捷,能舉一反三。太極拳精奧之處不僅要靠老師指 導,還必須親身體驗,用心琢磨。只有天資好、悟性高,加上其它條件,才有 可能悟透拳理,達到較高境界。否則,雖有明師傳道授業解惑,自己又肯下功 夫苦練,可惜悟不透拳中精奧之處,也只能停留在二成功夫的水平上。比如上 學,一樣努力,成績不同,乃天資有別也。 -

-

        苦練是練好太極拳的決定因素。自己天資聰穎,又得明師指導,還必須有吃苦 耐勞的精神才能成功。如拳論所說:「理清路明而猶未能,再加終日乾乾之功, 進而不止,日久自到。」其間既非一蹴而就,又無捷徑可尋,只有苦練。於苦 練中蓄積孕育內功,由量變逐漸產生質變。所謂悟性,只能在苦練的基礎上厚 積薄發,才能及時捕捉靈性,體味太極拳之真諦。如果自負聰明,不願下功夫 苦練,恐怕到老也悟不出拳中精奧之處,只能徘徊於太極拳殿堂門外。-

-

        以上所談幾點並非絕對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其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比 如認識明確了,可促使和加快五心的樹立;有的人天資可能稍差一點,但是肯 下苦功夫,勤能補拙,在持之以恆的苦練中照樣能悟出拳術真諦。本文如能對 太極拳愛好者有所啟迪,吾之心愿也。

- 老架一路、二路結合學習,全面掌握陳氏太極拳核心技法

-

初學者為什麼要先學老架一路拳-

-

  學習老架一路拳是培養紮實基本功的階段。通過一路拳的反覆練習,加強人體下肢力量,只有根基牢固了,才能做到中節活 、上節靈,進而達到節節慣穿的目的。-

學習太極拳的三個階段分別是去僵求柔、柔中求剛、剛柔相濟。學好老架一路拳,儘快渡過去僵求柔這一階段。通過一路拳的練習,讓身體內外學會放鬆,把人在後天生活、生產中形成的僵力、拙力慢慢地去掉,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老架一路拳的練習也是養足內勁的階段。只有內勁充盈飽滿了,才能做到以意導氣、以氣運身。-

-

初學者學習老架二路拳的重要意義-

-

  許多人認為想學好陳氏太極拳,只要學好老架一路就可以了,而把老架二路看成是「選修套路」,可學可不學。實際上,老架二路的學習同樣重要,學好老架二路不僅彌補了一路拳發力不足的弱點,而且對老架一路拳技的提高也大有促進。-

  第一、老架二路拳加強協調性的練習,使身體更加靈活。老架二路速度快,對全身整體協調性的要求相對於老架一路來講更高一些,通過二路拳的練習,可以使手、眼、身、步法的配合由被動的思考慢慢地形成自然的條件反射,進而做到周身的協調一致,使身體更加靈活。-

  第二、老架二路可以提高老架一路的發力動作的水平。老架一路以柔為主,發力的動作不多,而發力動作是衡量陳氏太極拳水平的重要標誌。單純依靠老架一路的練習,發力動作尚不能得到充分鍛煉,老架二路恰恰彌補了這一點。二路拳發力動作較為集中,全方位體現了采、列、 肘、靠各個方向的勁別和松活彈抖的特點,練習過老架二路者,對老架一路中的發力動作會理解得更好,動作會更舒展大方。-

  第三、練好老架二路,真正做到柔中寓剛、剛柔相濟。剛柔相濟是眾多太極拳愛好者的追求目標,《太極拳十大要論》中指出:「用剛不可無柔,無柔則環繞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催迫不捷」。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只有柔而無剛,則太極拳失去了其實用價值。因此,要想真正作到剛柔相濟,兩路拳的學習缺一不可。-

  第四、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結合練習,全面掌握太極拳的八種基本方法。「棚、捋、擠、按、采、列、肘、靠」是太極拳拳架和推手中運用的八種基本方法。其中,「棚、捋、擠、按」為四正手;「 采、列、肘、靠」為四隅手。陳氏太極拳的各種套路和這八種方法是緊密聯繫的,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拳圍繞這八種方法各有側重點,其中,一路拳以四正手為主,四隅手為輔,二路拳以四隅手為主,四正手為輔。學好太極拳八種方法缺一不可,因此,只有老架一路與老架二路結合學習,才能更全面地掌握陳氏太極拳的核心技法。     陳式太極拳一路有多少「架」

陳式太極拳一路有多少「架」

我們現在經常能看到的有3種:大架老架一路,大架新架一路,小架一路。

大架有一路和二路炮錘。小架只有一路。

大架老架一路,74式。由陳長興定的拳譜。陳照丕第一次代表陳家溝帶到北京去教拳的是這一套,是陳發科教的。 58年陳照丕大師回鄉教授子弟的就是這一套。陳發科初到北京教授的學生也是這一套。就是說,陳發科陳照丕最初到北京和南京教出來的大弟子們和陳家溝的子弟們學的都是這一套家傳大架。這是陳式的經典之作。所以今天流傳最廣的是這一套。 好像有些老人叫72式的,還有人叫75時的,都是一樣的。

大架新架一路,83式。陳發科後期搞了一個大架新架一路,是陳發科在北京教拳多年以後,有創新加上去的好東西。他加了3個式子:三換掌,退步壓肘,中盤。而且,在原來的每一個式子上「加花」,就是為每一個老式子加上了預備動作和很多發力動作。在老架的樸實無華上多了錦上添花。沈家楨顧留馨1963年編的《陳式太極拳》一書根據陳發科的新架,定了83式,成為了國家標準而出名。但新架的的確確是陳家的東西,不是新派的意思。陳照丕去世後,陳照奎回去當陳溝教練,也精心地教了子弟們新架。兩套拳全都落葉歸根回到了陳家溝。這是天意。

陳發科之侄陳照丕和陳發科早期的學生們,以及陳照丕自己的學生們打的都是老架74式。 陳發科之子陳照奎和陳發科後期的學生們,以及陳照奎自己的學生們打的都是新架83式。陳家溝1958年以後從陳照丕陳照奎學拳的嫡傳弟子們兩套都精通。統統都是從同一個祖師爺陳發科一條線傳下來的。

小架一路,72式。原先的陳家溝是不分大小架的。同一套拳,一樣的打法,只有大圈小圈之分,沒有大架小架之別。老輩的人習拳,小時候入手時的劃圈的動作比較大,越到年齡大了,火候足了,劃圈的動作就越來越小了,就是小圈。據說,陳式太極拳的功夫是看圈,由大到小到無,無圈就是內圈,纏絲只是在丹田內纏,而不在手上纏。現在世上有陳式太極和陳式太極(小架)兩個支派,主要是歷史原因。陳發科教他的嫡系後代傳人們解放前都在溝外面的大城市裡。而自從抗日戰爭一直到文革,陳家溝打拳的人和習俗也越來越少了,幾乎近於失傳。陳發科功夫最好的兒子陳照旭,也就是陳小旺之父,在五十年代初由於「反對合作化」罪名被投進監獄,屈死獄中。陳溝村裡原來還有一位高手陳克忠大師,和陳照旭是同輩的,而且還直接跟陳鑫學過拳,是陳有本陳鑫系的嫡系真傳,嚇得只能在家裡種地,從不敢以拳示人。直到陳照丕回鄉,當時58-60年得到政府的鼓勵讓陳家溝的青年從新學拳,陳克忠老人家才出來,教了了幾個兒子侄子。陳照丕/陳照奎教的是陳發科的大架;陳克忠教的就是陳鑫的小架。同時,陳克忠的堂兄陳克弟也於1970年代在開封教拳,陳克弟也是直接就學於陳鑫的,和家裡的陳克忠教的是一樣的小架。陳式小架這一派人沒有大架的出名,但是實力也很雄厚,功夫也很深。主要在開封和深圳等地。

什麼是新什麼是老,世上還有一個混淆的地方。以前有的人叫陳鑫的小架為新架,陳長興的大架為老架,因為陳長興比陳鑫老。也有人說陳鑫寫書用的拳譜是真正很老的陳王廷老架,而陳長興的是新架。這是大架小架之間的新老的混淆。今天有人也還會提到,只是承傳上的命名而已。

什麼大什麼小,也很有些意思。大架的圈未必都大,小架的圈未必都小,網上有很多的視頻可以參考,大小新老都有。小架的新學生打拳時都在劃大圈;大架的「老到」們打拳時都在劃小圈。所以「大小」也只是承傳上的命名而已了。

綜上所述, 陳式太極拳武術拳種今天流傳於世的為主的有3個系列。我們叫做系列比較好,因為它們還不像其他種類的太極拳那樣成其為分支拳種。大架新架,大架老架,小架3個系列。拳理拳論都一致,理論上全都是陳家溝從陳王廷,陳長興,陳有本,陳鑫一脈相承的。拳譜大致相同,差異極小。有書為證的是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的拳譜。拳譜上列了64個式子,實際的大架小架都是根據這些式子的組合。只是陳發科加了3式,作為「繼承捍衛和發展了」。但是三個系列的動作,步法,手法和發力在很多式子上都有所不同。

就近代的陳式太極拳承傳而言,要記住的是:新老大架傳自陳發科;小架傳自陳克忠陳克弟。
陳式小架有一盤架,二盤架,三盤架,還有二路炮錘,目前流傳最多的就是這四套

 

如何鑒賞太極拳

 文/馬國相   我的老師 --"陳溝四傑"之一的朱天才先生,在提到他的成功經驗時說:"學練太極

克苦用功固不可少,提高技藝的關鍵還在於多鑒賞。"鑒賞,即鑒別優劣,欣賞品昧之意

。道理很簡單,學音樂的人要多聆聽古今中外的名曲,學書法的人要多瀏覽古今名賢的

遺迹,學太極亦然,同樣要從名家乃至愛好者身上汲取營養,充實豐富自己。通過鑒賞

,可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拳學修養及演練水平。怎樣進行鑒賞呢?筆者通過多年的學拳實踐

認為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 追溯歷史,認清脈絡

    每一個拳種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太極拳雖說只有三百年的歷史,並派生了不同流

派,但它的脈絡清晰,流派易辨。多年來,經過史學家們的嚴肅考證,目前社會上廣為

流行的楊、吳、孫、武等各式太極拳,皆源於陳式。

    明末清初,正是火器興起,並逐漸取代冷兵器的時期,武術也從軍旅走向民間。此

時,文武兼備的陳家溝第九代陳王庭,融諸家拳法之長,結合道家導引養生之術,嘔心

瀝血,創編了一種陰陽開合、虛實轉換、剛柔相濟、快慢相間、老少皆宜的拳種,即陳

式太極拳。陳王庭結合道家養生之術創造拳法,開創了武備與養生相結合,審美娛樂於

一體的新興武學,這是劃時代的偉大創舉。所以我們今天鑒賞太極拳,既不能單一從技

擊角度出發,也不能只從健身角度出發,而要養生技擊並重,審美娛樂兼顧來鑒賞,才

是完美的鑒賞。

    我們知道了太極拳的源,再看一看它的流脈。陳王庭創編太極拳一至五路,傳至十

四世陳長興時,他將五路太極拳由博歸約,精鍊為目前在陳溝一帶流行的陳氏太極老架

(也稱大架)一、二路(二路又稱炮拳或炮捶)。他第一個打破門規局限,將拳傳給外姓人

楊福魁。楊學成後,教拳於北京,因跟他學拳的大都為王孫貴族,難以接受陳氏老架的

高難動作,為教學需要,他大膽革新,將老架中的高難動作逐步捨棄,後經其子孫修改

定型,成為目前廣為流行的楊式太極拳,現在楊式太極拳中還依稀可見陳式老架的影子

。滿族人全佑跟楊福魁之子楊班侯學得小架太極拳後傳於其子鑒泉,並將太極拳再創造

,修改定型,自成一家,稱吳式太極拳。和陳長興同一時代的陳有本,在原有老架的基

礎上,逐漸捨去了某些高難度動作和發勁動作,變發勁為蓄而待發,架式與老架一樣寬

大,形成了太極拳小架套路。陳清萍學得此拳後,移居趙堡鎮,在師傳的基礎上,又加

圈纏絲,進一步發展成與師傳老架風格有所不同的小架套路。後人為區別之,稱師之小

架為"略",徒之小架為"圈"。楊福魁同鄉武禹襄,先隨楊祿禪(楊福魁字祿饞)學拳,

後又到趙堡鎮隨陳清萍學得太極小架,融而化之,自成一家,稱武式太極拳。其弟子郝

和將此拳傳給形意、八卦名家孫祿堂,孫將武式太極與形意、八卦合為一體成孫式太極

拳。趙堡鎮的和兆元,師承陳清萍,得太極真髓,又自發展,自成一家,稱和式太極拳

(亦稱趙堡太極拳)。陳清萍的另一弟子李景延,在師傳基礎上,又揉進了自己的心得和

其他武術精華,形成了與師傳太極不同的套路,稱"太極忽雷架"。陳氏第十七世陳發科

,在北京授拳三十年,桃李遍于海內。他結合教學實踐,於陳式老架招勢中,增加了不

少轉腕纏繞動作後由其子定型的套路,被稱為太極拳新架。太極拳由一而六,各自形成

了鮮明的風格特點。掌握各流派的風格,鑒賞者自可登高望遠,提高品位。

    二 掌握拳理,明確要領

    當我們鑒賞一位太極拳手演練的套路及太極功力時,依據是什麼呢? 首先要看他的

拳及拳味符不符合太極拳拳理,符合了是正品,不符合是贗品。太極拳是東方傳統文化

孕育的上乘武學,鑒賞太極拳不能不了解太極之含意。太極,即太虛。太者,有極其大

之意;虛者為空洞無物之態。太虛為空空之境,真氣所充,神明之宮,故為生化之本始

。動而生陽,靜而生陰,此乃太極陰陽之理,傳統文化以此來說明一切事物內部不同屬

性、對立統一與轉化的關係。在這一理論的培育下,產生了太極拳剛柔相濟,內外相合

,上下相隨,快慢相間,形意結合,內外纏絲等陰陽對立統一的拳術套路。在表現這些

運動特點的套路中,逐漸形成了縝密的規矩與要領,這些規矩與要領就是我們鑒賞太極

拳的試金石。不懂規矩不明理法,只能外觀其形,內迷其理,看看熱鬧。太極拳有森嚴

的規矩,拳論曰"動即是法",法從理中來,法中含理,明理才能識法,如果只是外觀其

形,或憑主觀臆造,就談不上什麼鑒賞。

    我們可以從如下的太極拳要領中來鑒賞一套太極拳的優劣。

1.立身中正,不偏不倚。

2.意氣為先,心領身隨。

3.虛實分明,呼吸順暢。

4.輕靈圓轉,中氣貫足。

5.螺旋纏絲,順逆分明。

6.內外三合,開合有序。

7.招招貫串,勢勢相承。

8.虛領頂勁,氣沉丹田。

9.含胸塌腰,松肩墜肘。

10.外似處女,內如金剛。

    能夠表現出,或接近這些要領的,才是真正的太極拳。

    三 以身試技 品嘗味道。

    鑒賞太極拳,不能僅從演練套路種去鑒賞,還應通過以自身試技的方式來品嘗太極

拳的味道,如推手、散手等。武術對抗是實打實作,不留情面的外家拳大都講以力抵力

,以肢體的相互撞擊重創對方。從力學原理看力的撞擊是相互作用的,雙方都各具痛苦

。而真正具備太極功夫者,擊人時,被對方"只覺如風摧倒,跌翻絕妙"(陳鑫語),一個

"妙"字,恰當地說明了太極擊人的特色。那種有驚無險的高超技巧,令被擊者心悅誠服

。筆者早年練外家拳,每有散手切磋時,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而同朱天才大師散手實

作時,被擊倒瞬間只有驚心動魄,而不知是何處所擊,嘆為神技。朱天才大師告誡我:

"不引不能進,不進不能化,不化不能空,不空不能擊。"太極拳擊人妙就妙在一個"空"

字。只有空才能乘勢借力,避實擊虛,一切是那樣自然,那樣從容,沒有咬牙切齒,沒

有怒目圓睜,更沒有主拉硬拽。這種被擊的味道,不經體驗是難以體會到的,您身邊的

為師者,有誰具備這樣的功夫?真假太極不是一目了然嗎?

    四 陶冶情操,提高修為

    套路是拳術風格的直觀體現。太極拳動作高低起伏,速度快慢相同,拳手根據自身

的神氣鼓盪,決定了套路演練的節奏,使之具有音樂一樣優美的旋律。楊式太極如靜水

緩流,吳式太極似溪流潺潺,孫式太極彷彿疊岩流水一梯一階靜流不息,武式太極則像

暗流陰河滔滔不絕,陳氏太極如彎多灘急的黃河急流猛旋。鑒賞太極拳不但得到了武學

的熏陶,我們還可以從演練者的形神兼備的招勢中得到美的享受。太極拳套路是由諸多

招式組成的,有的招式造型取於神話傳說,有的取自大自然的物象,有的取自動物形象

。這些優美的造型,決定了它的藝術價值。我們從"金剛搗碓"的端莊凝重,"自鶴亮翅"

的瀟洒飄逸,"玉女穿梭"的輕靈洒脫中,會得到一種餘味無窮的藝術享受。

    以上僅對太極拳鑒賞的幾個方面進行了粗略的探討,這些方面又是相互影響的,只

有不斷加強這些方面的修為,才能提高太極拳的鑒賞能力,而鑒賞活動的本身,又有助

於提高我們的太極境界。

我個人認為,學習陳式太極拳的順序是:陳式太極拳的基本功、老架一路、老架二路、新架一路、新架二路、推手(包括練太極八法,

練推手的同時可以接著練其它還沒練的套路)、單劍、單刀、小架套路、108式長拳、大桿、雙刀、雙劍、春秋大刀、太極槍、雙鐧、

最後練太極拳的絕招(此點要看你悟性如何,是否真的領悟到太極拳的核心(如聽勁),還要看你人品如何等等,師傅才能決定是否

傳授給你)。

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拳的套路還是器械套路每練完一個套路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捏架子。競賽套路 精要十八式二者可以在練以上套

路過程中,可以穿插的練習。還有推手也是分階段的,這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循習漸進的練不同階段的推手。

推薦閱讀:

《醉鄉民謠》是怎樣描述堅持的?
怎麼區分原理、定理、定律、理論、概念、效應這些燒腦詞?
(轉)學霸可以有多霸
如何寫一個反轉故事玩慘皮皮魯
哪些日語書籍比較適合日語初學者自學?

TAG: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