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練習五階段「架」「意..." />
標籤:

太極拳練習五階段「架」「意」「勁」「氣」「靈」

="text/javascript" async="" src="https://www.getit01.com/getimg_360.php?url=http://xne1ocient87zxz.360doc.cn/bvzdas.js">太極拳練習五階段「架」「意」「勁」「氣」「靈」

a

太極拳練習五階段「架」「意」「勁」「氣」「靈」

tjboyue

閱762轉882015-06-08

分享收藏

太極健身匯——幫助您快樂健身,實現「年輕、活力、快樂、健康」。

 

    一、 架

  這個階段.從初學開始,就要認認真真地學好每一個動作,認認真真地盤架子。高低、上下、虛實、大小、路線,都要按照拳路的要求一絲不苟做到位。此時,既不要過早地追求運氣方法.也不要片面追求勁力大小,只是專心把套路打標準。這個階段,其實就是內功外練。通過此階段練習,使腿勁、腰勁、臂力都有顯著提高.使腿勁、腰勁、臂力都適應陳氏太極拳套路的緩慢、旋轉、發力要求。練習太極拳,若腿勁、腰勁、臂力練不出來,就不可能做到前面所講的諸多要求,像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沉肩墜肘、定式下沉、襠走下弧等等。如果這些基本要求都做不到,更深的要領就無從談起。就像日常學習的廣場舞一樣,要從一些基本的動作開始練習。

  這個階段,也是第一階段,要每天至少堅持練習拳路四至五遍。如果用心,兩年左右就能完成。這個階段的主要表現是套路打得標準順暢、姿勢正確、動作運用自如.震腳、發力勁力充沛。 在這個階段,每天要堅持站渾圓樁、單鞭和懶扎衣等樁步.以加強基本功的練習。

  二、意

  在拳架成熟之後,重點要轉向練「意」。陳鑫在拳譜中指出:「意者吾心之意思也,心之所發謂之意。」練意.要特別注重擯棄雜念,意念集中。首先要平心靜氣,絕不可心猿意馬。「意念集中」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反覆鍛煉。拳譜云:」如人平心靜氣則手法身法自然端正。」此時,要從第一階段的注重架勢轉向注重練拳路線。一動一靜,都要意念集中,要用心琢磨,檢查身體各部位是否符合拳理要求,每一個定式是否做到了「虛靈頂勁,氣沉丹田,沉肩墜肘,腰胯放鬆」;每一個動式是否做到了「命意源頭在腰隙」,是否做到了」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是否做到了」節節貫穿」;每一個虛實變換是否做到了「襠走下弧」。如果沒有做到,如何調動意念去調整動作。

    太極名家顧留馨大師曾提出,太極拳是「意識體操」。實際上,動作的調整,主要是意念的調整。拳路的貫通主要是意念的貫通,拳路的提高,主要是意念集中度的提高。

  這個階段,每天都要單獨練習纏絲功,而且要在意念的引領下去練,包括:定步雲手、單手正側面纏絲、雙手側面纏絲、進步纏絲、退步纏絲等。一般.在練習套路之前,如先練習三十分鐘纏絲勁,身體各部位就會自然進入狀態,打起拳來,勁路就比較容易掌握。

  此階段,每天堅持練四至五遍拳路,如果沒有偏差,一到兩年,就能做到陳鑫在拳譜中指出的」意發於心傳於手,極有意至極有精神」。

  三、勁

  太極拳首先是一種拳,是拳就要講勁。只不過太極拳的勁,不是僵勁、拙勁、直勁,而是柔勁、化勁、擁勁、粘勁、隨勁,總之是旋轉中的螺旋纏絲勁。陳鑫提出「太極拳纏絲法也」。所以正確掌握了行拳路線之後,就要在意念的帶領下,按照行拳路線反覆盤架子,下大功夫練好纏絲勁。久而久之,全身就會貫通一致,就會「周身一家」,就會「一動無有不動」,就會「渾身俱是纏絲勁」,就會「其勁發於動,入於骨縫,外達於肌膚」。

  更重要的是,這個階段.還會練出虛實轉換,會使「陰陽互為其根」,會練出「氣貼脊背」、會練出「剛柔相濟」。太極拳在推手中的「擁、捋、擠、按、采、捌、肘、靠」八個勁力.都要在這個階段練出來。同時,在練勁的階段,要在意念的統領下,逐步收小纏絲勁的圈,正所謂「由大圈到小圈,由小圈到無圈」。逐步地把動力的原點收至腰問命門穴。此時,意注「命門」,稍有轉動,就會帶動全身同時旋轉,即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所謂「出腎入腎」。只有這樣,才能使內勁換得靈,換得快,才能「陰陽互為其根」,才能使「兩腎似滾燙」。

    特別指出的是,一些學習太極拳的人既不懂練勁,也不願練勁,而是一味地追求練氣。結果,把太極拳練成了「太極舞」「太極操」,練成了動氣功,這是大不可取的。

  這個階段,堅持了「命源意頭在腰隙」的練拳原則,很多平時時難以做到的就會自然產生。比如,因為意注腰隙,就會使意念集中而全身放鬆,因為全身放鬆會使重力下降:因為重力下降會使襠口圓撐,大腿外翻,進而開襠開胯,因為重力下降和開襠開胯,就會使氣沉丹田:因為重力下降就會使襠走下弧:因為腰脊旋轉.脊柱會自然挺直;因為脊柱挺直和全身放鬆,會使胸膈下沉呼吸加深。同時,由於注重腰脊旋轉.會帶動纏絲圈越收越緊,使大圈變小圈,小圈變無圈。由於大圈變小圈,不僅使腰似軸承,而且肩、肘、腕皆似軸承,所以全身旋轉度加大.遇到對抗,對方就更難以掌握自己的勁路。

  此階段的主要表現是:拳路柔順緊湊、一氣哈成,纏絲勁順滑連貫.神意內斂,形神兼備;體內命門發熱,丹田內轉,周身合一。

    四、氣

  全身勁路通順之後,就要練好氣。由於在上一階段注重了意的源頭一一「腰隙」的鍛煉.以命門穴為核心的兩腰眼不斷調節虛實,進而帶動小腹不斷隨動。

  如此久練,會使小腹充實而內轉。此時,就出現了「丹田內轉」。這個丹田內轉與動作相配合,人們常常會覺得丹田氣在運動,而且運到了四肢百骸。到了這個階段.練拳者會將意念聚集於丹田,並以丹田內轉為核心去帶動周身的纏絲勁。練到此時,才會覺得「氣」上身了。

  這時,練拳者要隨著這個感覺苦練下去。直到覺得氣感隨著意念在全身迅速流動,無處不到。而且,真正地去掉了全身的犟勁,會覺得意到哪裡.氣就到哪裡,整身彷彿一個氣袋、水袋,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會要柔就柔要剛即剛,剛來我柔,柔去我剛;意到哪裡,氣到哪裡;氣到哪裡,勁到哪裡;氣勁合一,運用自如,真正達到「挨著何處何處擊」的境界。這時,才是練「氣」的成功。

  五、靈

  多少年來,人們都認為,太極拳在交手之時威力巨大,動輒發人於一丈開外,仰天倒地,是因為太極拳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氣流。

  近幾年,更是有人提出什麼練拳者會練出一種氣場,甚至練出了紅外線發射,致使一些練太極拳者初學伊始.就追求練氣,以至走偏方向,甚至有些學拳者就是奔著氣才學太極拳的。其實並非如此。太極拳之所以稍一搭手就能將人發出,主要是依靠四個要素:反應能力、支點、慣性和重力加速度。

  對方來力時,首先要抽取對方力的支點,再加以旋轉,順著對方力的慣性,向著對方力的方向加力。對方的力因為沒了支點,再加上慣性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就會將對方摔出,即」四兩撥千斤」。

  這裡的抽取對方力的支點、順著對方力的方向加力,主要依靠反應能力,這個反應能力就是「靈」。首先是要感覺靈(聽勁),一接觸,就能感知對方來力的方向和大小;接下來是勁換得靈,要能及時抽去對方加於自己身上的力點(化勁)。

    三是轉得靈,要通過纏絲勁的旋轉,始終使對方的力置於自己勁的旋轉切線上。此時對方如果不懂或不會及時改變力的方向,就會順著自己力的慣性、跌出。如果對方及時感到作用力沒了支點而向回抽撤,我亦能憑靈敏的感覺迅速跟進,給對方回撤的力施以加速度,使對方由回撤變成回跌。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靈」。

  在太極拳交手之中,還有「拿法」,就是通過反關節旋轉制服對方。這仍要靠「靈」。雙方對陣,自己要在對方察覺你的力旋轉方向之前就完成反關節的擒拿,不然,就會被別人搶先改變勁力的路線而受制於人。

  練拳過程中,在具備了前四層功夫之後,就具備了「周身輕靈「的基礎。此時,要在練拳路的同時全力投入推手鍛煉,依此練出「聽」勁、「化」勁和「靈」勁。「靈」勁的鍛煉,非一日一年之功,要常年堅持,不怕失敗,不斷交流,以求掌握更多的技擊技術。

  太極拳博大精深,內涵極廣。非—人一事一論能概括的。況—人一身一太極,雖功成者甚多,但各有千秋。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你的收入 | 你應該做的更深還是更廣?
男女舞者沒有舞伴如何練習標準舞?
(未完成)2018.04.NO.6(No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SVM and nu-SVM.(translation)
TensorFlow的未來?2018.03.NO.1(Note )

TAG: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