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獲得念佛的真實利益:真為生死 中國佛教凈土網

  「真為生死」這句話說的是學佛的目的問題。

  我們學佛究竟是為了什麼?在我們佛教教徒中,不少人對這個問題是模糊的,有的甚至是錯誤的。歸納起來,一般人的學佛目的,常見的大概有這四類:

  第一類,求消災免難,保全家平安。這個自然也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好象小孩遇到危險了,自然只有求爹喊娘,而當父母的必然要幫忙。佛菩薩是眾生的父母,我們有災難,當然要求他。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切事情都可以念佛求保佑,求得到解決,除了做壞事。」我們看,這個範圍該有多寬?除了做壞事不能求佛菩薩,其他一切事情都可以求。《普門品》上說,求男就得男,求女就得女,還不是一般的男女,得到的是福德智慧之男,得到的是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敬愛,又有很好的品德。這絕不是隨便講的,只要我們認真求,都可以得到。《楞嚴經》上說:「求富貴得富貴,求長壽得長壽。」這都是真實不虛的。許多人正是這樣做,得到好處。消災免難,得到了利益。因此,對佛法生起了信心。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佛陀出世度眾生,他的根本目的不是這些,這個是教化眾生的方便法門。佛經上說:「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欲,就是五欲:財、色、名、食、睡,眾生都想得到。佛菩薩為化度眾生,總是先滿足眾生的正當的要求。「後令入佛智,」然後逐步引導他們進入佛的正知正見。也就是讓我們這些凡夫嘗點甜頭,得點利益,才會生起信心,才會進一步認真地學習佛法,逐步提高我們對佛法的認識,更進一步才會使我們的思想提高到要了生死,出輪迴,成佛道,度眾生的境界。我們必須弄清楚,要求消滅災難,保全家平安,並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把它當作學佛的目的,那就錯了!佛經上有一個比喻:就像把一顆價值連城的珠寶去換了一個糖來吃,這樣太不划算了。

  第二類,為了求無病無痛,健康長壽。娑娑世界的眾生,病苦的折磨是很厲害的。也有不少人因為病苦認識到人生苦惱而學佛、念佛;也有不少人因為念佛,疾病痊癒而增強了信心;也有不少人因為信佛、念佛,而得到健康長壽。這是什麼原因?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法身,就是「阿伽陀」葯。「阿伽陀」,意為「普去」,普去眾生一切病,是萬病總持,一切病都能治療。我們希望無病無痛,健康長壽,當然可以滿願。但這也並不是佛陀度眾生的本意。因為,縱然讓你活到120歲,也不能了生死,出輪迴。

  還有一層道理,學佛的人清心寡欲,飲食清淡,加上戒殺,放生,種了一些善因,自然獲得健康長壽的果報,但這只是學佛的付產品。我們學佛的人不應該去追求它,即使得到也沒有用處。我們學佛的目的是要了生死,出輪迴,追求健康長壽有什麼用?所以,求無病無痛,健康長壽,不應該作為學佛的目的。

  第三類,為了求神通。有些學佛的人,喜歡追求特異功能,拚命要學神通,認為這個才是學佛的目的。其實是錯誤的。因為神通只不過是修行的付產物,妄想去掉,障礙消除,業盡情空,心如明鏡,自能照天照地,無所不見。所謂「無礙之謂通。」心無障礙,便得神通。但是,得到神通,並不能了生死,出輪迴。邪魔外道,以及靈鬼,都有神通,依舊沉淪六道,無法出離。可是有些學佛得人,到處尋訪異人,追求神通,往往誤入歧途,甚至走火入魔,見神見鬼,如癲如痴,給自己和家庭造成種種煩惱痛苦。歷來許多有大神通的高僧,教化眾生,從不談神奇,總是從最平實處下手,持戒修行,凈化身心,才能了生死,出輪迴。同時告戒行人,縱使得到神通,一有貪著,便會受害。這是我們應該牢記和遵循的。

  第四類,為了修來世,想下輩子過好日子,享點福。這些人感到人生太苦,實在不想再活下去,想好好修行,積累福德,下世有好日子過。這種想法從根本上講,對生死的苦,輪迴的苦,還是沒有搞清楚。雖然他感到人生很苦,但並不想出輪迴,還想再來婆娑世界享福報。這些人遭遇不好,環境惡劣,感到很痛苦,這些當然也是苦,但並不是人生真正的苦,這些苦與根本苦(輪迴苦)比較起來就算不得什麼了。

  從佛法的觀點來看,眾生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生死死了無窮期,這本身便是一大苦!一般不懂佛法的人認為死了死了,死了就了了,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死了還要去投生。變人就很苦了,到三惡道就更不用說了。生生死死,在六道輪迴里轉來轉去,永遠出來不了,生死輪迴,既無起點,也無終點,輪迴不斷,永無止息。在座的人,在過去生中,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都去過了。當然也種了善根,今生才得變人,才聞佛法,這是很不容易的。再一轉下去,要哪一世才能變人,才能再聽佛法,就很難說了。從根本上說,我們今生學佛、念佛,當然就是修福德,修智慧,種下善因。如果我們不把它作為往生凈土、了脫生死的資糧,而用來求下世福報,雖然肯定求得到,但到了下世大富大貴,貪戀五欲,盡情享樂;殊不知福報越大,造的惡業也就越大。到第三世福報享完了,惡業卻造就了,就把自己送到三惡道里去了。所以,佛教叫做「三世怨。」

  蓮池大師有段開示說得很好。他說,他觀察歷來當大官的,又有學問,又有才華,多數都是過去生中修行的出家人,並且修持得很好。但他們沒有把功德用來求生凈土,就變成下一世的榮華富貴了。這些人中的十分之九的人入胎就迷了,盡惰享受。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夠保持清凈心,繼續修行。這說明投胎以後能夠不迷的人太少了。印光大師講過一段公案:清朝末年,有三位書生上京求名。參加殿試,江蘇彭蘊章,中了狀元;雲南人何桂清得第二名榜眼;陝西人張費得第四名傳臚。三人一見如故,成為莫逆之交。原來,彭還記得前生的事情,對他們說:「我們三人前生都是出家人,同在一個廟子參禪。」何桂清官運亨通,擔任了兩江總督,與太平天國軍隊打仗,為了保全個人性命,把精銳部隊調來保衛自己。當時,前線節節敗退,他就想跑。當地士紳苦苦挽留,他便叫衛隊開槍打死了十幾人。士紳們就告皇帝,立即把何抓去砍了頭。張費做過咸豐皇帝當太子時的老師,後來奉派為欽差大臣,與回族軍隊談判,被誘殺身亡。何、張二人都是凶死,必然墮入惡道。這三人前生中善因,但入胎都迷了,這一世沒有一人學佛,都是盡情享受榮華富貴,造了種種惡業,下一世,遭受惡報。

  上面講的四種類型的學佛目的,都是不正確的。那麼,人們學佛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只有「真為生死,」才是學佛的正確目的。

  真正為了了脫生死,出離輪迴,這是釋迦佛出世的大願,是佛陀出世的大事因緣。

  為什麼一定要了生脫死呢?因為生死輪迴太苦了。先說人生的苦,佛法說人生有八苦,實際上不止八苦。八苦是基本的苦,人人都免不了的「生苦--當嬰兒的時候,我們記不得了。但我們看新生的嬰兒都在哭,沒有笑的,可見那個日子不好過。還有一層很重要的道理,佛經上說:「生為苦本。」我們這個軀殼是一切苦的根源,病、老、死,種種苦難都因它而來。

  老苦--在座的諸位六十歲以上的同修都能體會到。

  病苦--不少人都有這種經驗,疾病對我們身體、精神的折磨,醫藥費用的擔負,都能體現出痛苦。

  死苦--雖然我們還沒有直接經驗,但從親朋好友死亡的情景,可以理解、感受到一部分。這是再有地位,再有金錢也免不了的。

  愛別離苦--我們的親人、好朋友常常會出現生離死別的痛苦。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也曾感慨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怨憎會苦--冤家對頭,你討厭的人,憎恨的人,偏偏要聚會在一起,想擺脫也擺脫不掉。從三世因果的觀點來看,你前世的冤家對頭,往往正是今天的親屬。

  求不得苦--人生慾望無窮無盡,不可能完全滿足。求不得苦是人人都不可免的。報載有個美國富翁服藥自殺,說明金錢也不是萬能的,富翁也有求不得苦。

  五陰熾盛苦--「五陰,」就是五種覆蓋我們思想的東西,即色、受、想、行、識。色,就是物質世界,包括我們的肉體。我們的肉體,佛法里稱作:「色身。」受、想、行、識都是我們的精神狀態。人,就是五陰合成而成,就是精神、物質的結合體。五陰熾盛,即是身心的苦惱十分劇烈。貪、嗔、痴、財、色、名、食、睡,種種妄想,慾火燃燒,促使人們去犯下殺、盜、淫、妄的罪惡,要想罷休也難罷休。

  這八種苦是最基本的,人人都免不了,不過有輕重不同而已。

  學佛從哪裡下手?就是從觀察人生的苦下手。若不知道人生有這麼苦就不會想學佛。我們要通過觀察自己的苦,確確實實了解人生就是苦,這樣才會與佛法接近,佛法就是解決人生根本苦。讓我們出離生死苦海的學問。觀察了人生的苦,還要進一步觀察輪迴的苦。因為人生的苦與輪迴的苦相比較,人生的苦只是小苦,輪迴才是大苦。三界內有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是三善道。阿修羅有神通,有福報,但好鬥,他們是善惡夾雜,可以歸為善道,也可以歸入惡道。這三道以外是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

  六道輪迴出不了因果規律。修十善,造十惡,是六道輪迴的業因。而六道輪迴就是十善十惡應得得果報。它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這是客觀規律。因果貫穿三世,不要說我們凡夫,連羅漢以上的聖人,都要受因果規律的制約。

  在六道當中,得人身很不容易,失人身很容易。所以釋迦佛當年在地上抓起一把土起來,告戒弟子:「得人身就如手上的土,失掉人生就如地上的土一樣。」這絕不是隨便舉的比喻,這是佛以慧眼觀察的實相。這說明了「一失人身,萬劫難復。」若墮入地獄,動輒就是千年萬年。地獄的苦我們無法想像,從《地藏經》的敘述可以了解到的一點點,那絕不是寓言、神話,那是佛以慧眼親見並如實敘述出來的。畜生道的苦是我們可以看到的。修菩薩行的人,「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思念地獄的苦,發起救他們的心。地藏菩薩發起「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偉誓願,直至現在,仍在地獄普度眾生。所以三惡道實在是苦不可言。即使是三善道,天道享樂,壽命長,但福報享完還是可能墮地獄,並且正因為天道福極太好,只知享樂,不想學佛。佛經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沒有說:「天身難得」。說明了要知道人生的苦,才能生起學佛心,才能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願,才能成佛。佛陀是在人間度眾生,而不在天道度眾生。歷代修學的聖者,都是在人間修成的。說明天道修行很難,只是享福報,福報享完,必然墮落。人生當然是苦多樂少,所謂樂就是享福報,享福就是消福,就是造業。結果,一些人福報享盡了,惡業也隨之造就了。種了什麼因,就該得什麼果報。人生一旦醒悟了,可以修行,可以成佛,可以了生死,脫輪迴;如果,不醒悟,是極危險的,很容易墮入三惡道。至於阿修羅道,善惡夾雜,也很危險,惡因種多了,下一世也會到三惡道去受惡報。

  總的來說,眾生在六道輪迴中,生生死死,無有了期,這是最大的苦,所以佛陀教育我們:必須了生死,出輪迴,成佛道,度眾生。這便是諸佛出世的大事因緣,這便是學佛的真正目的。這一點一定要有明確的認識。

  為什麼凈土法門的綱領第一句明確提出「真為生死」?因為這是目標問題。如果目標錯了,南轅北轍,學佛就枉學了!所以必須把學佛的目的弄清楚,這是首要的問題。


推薦閱讀:

「都怪你們中國人」
中國90個導彈基地45分鐘內就被美軍鎖定,怎麼辦?
揭開中國富人的「移民地圖」
中國政府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無能和純潔,文章很精彩,看完很提神!
2018,中國旅遊什麼樣?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