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細說《論語》(十四)

音頻 | 來自教育禮包

圖片來自網路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0:33 論語節選(十四) 來自緣聚閣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者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選自《論語》

  【字詞注釋】

  是:代詞,這。

  處:接受,享受。

  去:擺脫,避開。

  惡:同「烏」,相當於「何」,如何,怎樣。

  終食之間:吃一頓飯的功夫。

  造次:倉促,匆忙。

  顛沛:原指跌倒,引申為受挫,困頓流離。

  【解讀評析】

  孔子說:「發財和陞官,這是人們所盼望的,若不是用正當方法得到的,君子不會接受。貧窮和卑賤,這是人們所厭惡的,若不是用正當的方法擺脫,君子就不會那麼做。」

  「君子拋棄了仁德,怎麼能成就他的名聲呢?君子即使吃一頓飯的功夫也不能違背仁德,匆忙倉促時也一定按仁德行事,顛沛流離也一定按仁德做事。」

  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觀。

  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這一段內容,似乎孔子主張人們只要仁、義,不要利、欲。事實上並非如此。

  大部分的人都不會甘願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安逸。

  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途徑去獲取,否則寧守清貧,也不要享受富貴。

  從《論語》中,學習教導孩子的好方法。

  建議: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告訴孩子這些道理的:

  1、在孩子的考試分數上,別給太大的壓力。

  作為家長要記住:孩子的德行比分數更加重要。

  如果孩子因為迫於壓力,想得到高分而去抄襲、作弊等,那麼孩子即使得到好成績,但卻失去了該有的誠實的品德。

  2、告訴孩子仁德很重要。

  要讓孩子知道:想要的東西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要得到。

  比如,想要的玩具可以通過攢零花錢的方式來得到,不可以通過去偷去騙父母的錢來買。

  另外,告訴孩子:仁德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即使他人在背後說壞話,您首先需要做的是反省自己有無過錯,而不能是一味去責怪他人,推卸責任等。

    ——內容素材選自傳統文化教育


推薦閱讀:

論語心得一點淺談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