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勸誦《金剛經》

勸誦《金剛經》

(2011-07-18 18:22:21) 

             

    禮佛燒香、供養三寶、捐款修寺、守戒放生、聽經持號……這一切,不過是結下個善緣,免得一念無明流落惡道,若要再重新修得人身、重聞佛法就比較周折。但這些福德,頂多能讓我們暫享一把人天福報——念佛得因果,敬花得美貌,誦經得聰慧,持戒得生天,布施得財富……然與佛說的解脫大道完全無關,縱使布施修福百千萬億恆河沙數劫,也修不出無上正等正覺。

 

    不妨問問我自己,學佛為什麼?學術研究、宗教信仰、哲學思辨、理論借鑒、心靈慰藉、潛能開發、厭世出塵、祈福求佑、求官求財、求生極樂、來世寄託、神通感應、成佛作祖、規範言行、清凈身心、強身健體、偶像崇拜、神靈迷信、附庸風雅、茶餘消遣、偽裝慈善……這些只能作為接觸佛法的機緣,如果停留在這些層面,終究是不解如來真實義。學者,學多久也學不成覺者;拜佛,拜多久也拜不出解脫。與其趕場做佛事、燃手指敬佛、求大師加持、拜泥佛磕破頭、斥千金塑金佛,不若靜心聽真佛講一課。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如若不解佛所說義,只是盲人夜行,枉落因果,因何得見佛性?迷人讀迷經,悟者悟真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喻為憑藉堅不可摧的金剛不壞之身和至高無上的智慧而到達解脫的彼岸。須菩提聞金剛經後涕淚悲泣,慧能聽金剛經當下開悟。《金剛經》不可說,不可思量,不可思議,不可解釋,只能引用原文勸讀。 

 

佛如是定義諸佛——

 

【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佛如是解釋佛法——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一切法皆是佛法】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佛如是說《金剛經》的意義——

 

【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佛如是說無上正等正覺——

 

【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佛如是說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佛如是說見如來的方法——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佛如是說菩薩道行者——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

 

【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佛如是稱讚讀《金剛經》的後人——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如是再三強調誦讀受持《金剛經》的功德——

 

【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泰山經石峪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推薦閱讀:

【引用】金剛經的十大要義
聖一法師:《金剛經》淺釋2
《金剛經》生活 - 第三十二品
.《金剛經簡注直解淺釋》中卷:總釋經題——第一部分:釋經題:第三篇:依五重釋題(之二)
如何理解金剛經中的「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啊?

TAG:金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