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詩詞鑒賞「萬能公式」

一、特定形象解讀類

    所謂形象,在古詩詞中是指作者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既能充分寄託作者的主觀情思,又能激發人們思想感情的物象。包括詩歌的人物形象(作者自己的形象和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詠物詩中所描寫的形象,如《石灰吟》中的「石灰」、《蟬》中的「蟬」等)。解讀古詩的特定形象,要把握其內涵,也就是要分析判斷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

【設問方式】

    這種類型題目的常見設問方式,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點明了鑒賞對象的,如「XX的寓意是什麼?」「詩中XX的形象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認為XX圖景在作者心中的含意是什麼」等;另一種是未點明鑒賞對象的,如「詩人運用了哪些意象來表現其情感」,「詩中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等。

【萬能公式】

特定形象解讀=指出形象+說明形象的具體特徵+揭示形象內涵

(註:「點明了鑒賞對象」的題目,省略第一項。)

【公式闡釋】

    解答這一類型的題目,應包括三個要點:

1.閱讀詩歌,根據題目所指定的範圍,找出相關的詩歌形象。

2.結合詩歌內容,對這一形象的特點或具體細節做進一步的描寫或說明,使之詳細化。

3.揭示形象的內涵,即讀懂作者借這一形象所抒發的感情、表達的志向、闡明的道理等,或是這一形象的象徵意義、社會內涵、時代內涵等。

【公式運用例析】

2008年安徽卷II:

小孤山

[宋]謝枋得

人言此是海門關,海眼無涯駭眾觀。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

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

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

詩中小孤山的形象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題目中已指明要解讀的形象「小孤山」,故省略要點一。)小孤山是長江之中地勢險要的軍事要地(要點二:進一步說明這一形象),此詩托小孤山以言志,表達了詩人儘管身為孤臣,時處末世,也要勇猛堅毅、殺敵報國的壯烈情懷,以及自己能夠力挽狂瀾、取得抗元勝利的堅定信念(要點三:揭示這一形象的象徵意義和時代內涵)。 

二、詩歌意境鑒賞類

    意境是作品描繪的自然景物、生活圖景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諧統一、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問及「意境」的詩歌,必然是「景」「情」兼具的詩歌。

【設問方式】

這一類型的常見設問方式有:「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歌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等等。

【萬能公式】

詩歌意境鑒賞=描繪了什麼樣的客觀形象圖景+圖景的特點+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麼樣的感情

【公式闡釋】

如果說意境是「面」,那麼意象(形象)則是「點」,一個大的「面」是由一個個小的「點」組成,作者對意象(形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其主觀情感的流露,意象對於意境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此,鑒賞意境,就要結合詩歌中的意象進行合理的想像,把表現意境之「景」充分描摹出來。解答此類題,應包括三個要點:

1.結合詩中的意象,展開適當的想像,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

2.對這個圖景畫面做一個簡要的總結,常見的寫法有:自然清新、恬靜美好、清曠沖淡、雄渾壯闊、雄奇偉麗、寂寞冷清、蒼涼蕭瑟等等。

3.對上面的總結再進行外延的拓展,從中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公式運用例析】

2008年天津卷:

山居即事

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果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詩的後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解答:詩的後四句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要點一:結合「落暉」「嫩竹」「紅蓮」「煙火」等意象,展開想像,描繪圖景);這樣一幅恬靜美好的景象(要點二:對這個圖景做一個簡要的總結);表現了詩人悠然閑適的心情(要點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主旨提煉類

這種類型的題目,主要是要求考生通過理解詩歌的內容,來提煉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觀點態度。詳細分析作者的情感,是此類題的關鍵點。

【設問方式】

常見的設問方式有:「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該詩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趣」,「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等。

【萬能公式】

    根據題目的不同,有兩種不同的表達公式:

第一種:情感主旨提煉=抒發了什麼情感+內容分析(先提煉情感,後結合事實分析)

第二種:情感主旨提煉=描寫什麼+ 表達/寄寓/揭露什麼(先分析事實,後提煉情感)

【公式闡釋】

1、提煉情感的常用套語:「該詩抒發了作者的……情感」;「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志向」;「這首詩說明了……道理」等。

2、分析事實的方法: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句,闡述支持自己觀點的理由。

除此之外,考生需要熟記一些常見的詩歌情感主旨:

①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

②     反對戰爭,追求和平;

③     政治失意的苦悶,懷才不遇;

④     表達高潔情操,追求建功立業;

⑤     表達親情、友情、愛情、思鄉之情;

⑥     抒發個人憂愁、寂寞、苦悶、傷感、恬淡、閑適之情.

【公式運用例析】

2008年全國卷II: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日即事

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這首詩表現作者什麼樣的情緒?請進行簡要分析。

解答: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後的寂寞以及感嘆世態炎涼的情緒(根據題意,先提煉作者情感)。詩的一、二兩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從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緒;三、四兩句寫了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嗚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看出詩人對世態冷暖的感嘆(根據題意,結合具體事實,對這一情感進行深入分析)。

 

四、表達技巧分析類

    如果說前面三種類型是考查考生對詩歌「寫什麼」的理解,那麼這一類型的題目,則是要求考生對詩歌「怎麼寫」的分析。重點要理解好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三個層面的內容(下文會對此加以說明)。

【設問方式】

常見的設問方式,有:

1、未點明表現手法的。如:「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表現技巧/修辭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2、點明了表現手法的。如: 「請從『虛實』關係的角度賞析這首詩」,「請從『景』和『情』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等。

【萬能公式】

表達技巧分析=說出表達技巧類型+結合內容分析說明+表達作用

【公式闡釋】

    首先要明確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方法的一些常見內涵:

●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五種。

●表現手法:烘托(襯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徵)、借事抒情、寓理於景、借古諷今、虛實相生、動靜結合、對比、反襯、白描、用典等。

●修辭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擬、雙關、對偶、誇張、借代、設問、反問、頂針等。

了解這些背景之後,答題時要注意以下要點: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如是點明了詩歌採用了哪一種或哪幾種手法(如「請從『虛實』關係的角度賞析這首詩」這樣的問法),此一要點則可省略。

2、結合詩歌具體內容說明,作者怎麼運用這種手法來寫作。

3、此手法如何有效地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根據題目具體要求,有時可以省略)。

【公式運用例析】

2008年福建卷: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對這首詩作簡要賞析。

解答: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是借景抒情(要點一:指出是何種表現手法)。詩人從燕子落筆,細膩逼真地描寫了它們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點污琴書」、「打著人」等活動。這些描寫既凸現了燕子的可愛之態,又生動傳神地表現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昵(要點二:作者如何運用這種手法)。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閑之情(要點三:這種手法如何傳達出詩人的感情)

再如2008年四川卷:

[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吳西逸

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雁。人情薄似雲,風景疾如箭。留下買花錢,趲入種桑園。茅苫三間廈,秧肥數頃田。床邊,放一冊冷淡淵明傳;窗前,鈔幾聯清新杜甫篇。

這首元散曲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試作賞析。

解答:

①對偶,(要點一)如「秋月」句對「春花」句等;(要點二)

②比喻,(要點一)如將「人情」比作「雲」,「風景」比為「箭」等;(要點二)

③誇張,(要點一)將「風景」比為「箭」的同時又兼用了誇張的方法。(要點二) 

五、語言文字推敲類

    這一題型考查的是對古詩詞「鍊字(詞)」藝術的鑒賞。一般要求找出詩歌中用得最好的一個字(詞),說明其妙處;或直接要求說出某個字(詞)的妙處;或提供兩個字(詞),要求說出哪個更好。主要是對動詞、形容詞進行賞析。

【設問方式】

有兩種常見的設問方式:

1、未指定鑒賞字(詞)。如:「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指定鑒賞字(詞)。如:「『×』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請賞析詩中『×』字的妙處」,「『× 』字和『×』字哪個更好?為什麼?(比較鑒賞型)」

【萬能公式】

語言文字推敲=字(詞)含義+表現手法(如比喻、擬人、擬物)+字(詞)的表達作用。

【公式闡釋】

    答題時應注意以下要點:

1、指明哪個字用得好;比較鑒賞型則指出哪個字用得更好。(「指定鑒賞字詞類」可省略該步驟)

2、採用了比喻、擬人、擬物等手法的字(詞),須指出採用的是哪一種表現手法,然後解釋該字(詞)在句中的含義,並把該字(詞)放入原句中,展開聯想,加以描述。

3、說明在全詩中起到的特別的表達作用。如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等。

【公式運用例析】

2008年全國卷I: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

西山通虎穴,赤壁隱龍宮。

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

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第三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解答:「拳」和「退」(要點一指出用得好的字)。用「拳」字,是指「像拳一樣」,使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現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用「退」字,則是用擬人手法生動別緻地表現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要點二:回歸原句加以分析)。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動靜結合的畫面(要點三:說明其特別作用)

2006年廣東卷:

粵秀峰晚望同黃香石諸子二首(其一)

譚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紅,遠帆片片點歸艭。

橫空老鶴南飛去,帶得鐘聲到海幢。

簡析詩中「帶」字的妙處。

解答:詩人在此運用了比擬(擬人)的手法(要點一:指出用得好的字)。老鶴與鐘聲之間本無聯繫,一個「帶」字,把無形的鐘聲物態化,把老鶴擬人化,不僅寫活了老鶴,而且也寫活了鐘聲(要點二:回歸原句加以分析),從而使整首詩在動與靜、聽覺與視覺、實寫與虛寫幾方面有機結合,耐人尋味。(要點三:說明其特別作用)。


推薦閱讀:

佛教徒(出家僧&在家眾)是否可以喜愛搖滾樂?
昔來此花前,時聞步履聲。今日花自好,茲人已遠行。 ——歸有光《房東夾竹桃花》
蘇軾詩選(上)
如何提高「飛花令」水平?
入選與落選的詩

TAG: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