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談幽默

幽默不同於講笑話。講笑話之只是講述令人發笑的故事,是一種靜態的傳達,而幽默則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能超脫地對待現實的態度,是呈動感地無時不在地體現在生活中。越是幽默的人,越是能夠輕鬆地對待一切,甚至能從自我中站出來,把自己和身邊的人與事溶為一體作為「搞笑」的材料。幽默的人能講笑話,能講笑話的人卻不一定都具備幽默感。

  和美國人(西方人)相比,不能不說我們中國人的幽默感非常遜色。我個人的印象是,我們中國人中具備幽默感的很少,而美國的情況則剛好相反:不具備幽默感的人很少。就拿上台演講的態度,就可以看出民族性的差別。中國人上台,不是緊張,就是一板一眼,神色嚴肅,而美國人上台講話,多是輕鬆自然,台上台下,笑聲不斷。

 有一個平時不太用功的老師在電腦面前一時間「迷失」了,尷尬之下一個學生衝上前,奪過滑鼠三五兩下幫這個老師解決了問題。照理說來,這個場面是讓人覺得「丟臉」的,但這個老師卻不慌不忙,彬彬有禮的對這個學生說道:真感謝你救我一命!於是大家哈哈一笑了之。

  美國的喜劇演員非常多。我們中國有相聲,美國有脫口秀。很多這些脫口秀的主持人都是靠獨自講笑話(stand up show)起家的。在美國沒有見過兩個人說笑的相聲似的表演,在各種酒吧夜總會都通常都是一個人上台唱獨台戲。每年的各種文藝大獎(包括奧斯卡)的主持人,都必須要具備非常出色的幽默感。不能引人發笑的藝人,決不可能當選為這些大獎文藝晚會的主持人。

  電視里美國人最愛搞笑的題材,一般都是政客或名人。如果說中國一年一度的春晚喜劇小品常常都會拿殘疾人開刷,美國一周一次的「周六晚間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NBC每周六晚上的著名的搞笑節目…的每次開場節目,都離不開取笑一番當屆的政治要人。柯林頓的性醜聞,布希的弱智,或者各種文藝體育界的名人的「事故」,等等,都是戲劇家們的好題材。所以在美國,越是地位高,越是有名的,就越是要小心翼翼。當然,再小心,還是要被創造力非凡的喜劇家們抓出來「惡搞」,所以名人們也不可能為此而計較。不但不能計較,還要呈現出瀟洒的完全不在乎的態度。比如去年的共和黨副總統競選人薩拉·佩林,被「周六晚間現場」的天才喜劇女演員亭娜·菲惡搞了後,還被這個節目要求親臨現場,和亭娜·菲同台亮相。布希也為了表現自己的大度,專門抽時間在電視里和模仿自己丑態的演員站在一起,讓人分不清真假,辨不出哪一個更「傻」。

  布希是以「低智商」出名的。美國人自己也搞不清為什麼自己選出了這樣一個「傻瓜」,導致政治經濟的諸多難堪局面。布希離開白宮以後,美國人評選十大21世紀最令人不解的怪事中,布希連續兩屆當選總統的事實被選上,還高居榜首,成為最為不可思議的事件。 在一個總統靠民選的民主國家中,這個自嘲的態度不能不說是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美國人幽默感的普遍存在。

  新總統奧巴馬就不一樣了,風塵僕僕,精力旺盛,帶給美國一個希望。還記得奧巴馬當選的第二天,著名藝人Bill Maher 就在電視上說道奧巴馬的當選實在喜劇界「不幸」,原因是奧巴馬第一長得英俊,不肥胖;第二還很智慧,不像布希那麼傻;第三個人生活也很高尚,沒有柯林頓似的性醜聞。總之太完美,很難被找到搞笑的材料,令喜劇演員們感到頭疼。

  生活中美國人的幽默處處可見,例子舉不勝舉。一個比較熟悉的美國朋友不知道怎麼就談到了脫衣舞,他順口就問道「這裡怎麼沒見過脫衣舞廳」,這美國人也順口就答道「那是因為你從來沒有來過我們家」……總之,不管是在親友同事之間,或者公共場合的陌生人中,美國人絕不放過任何一個令人捧腹的機會。不過,如果說好多這種「即景抒情式」的幽默會時過境遷,多半都被遺忘了的話,令人最難忘的一個「高居榜首」的幽默,當屬在報上讀來的發生在911事件過程中的一件真實的事:

  當時一個消防隊員衝到世貿大廈之一的90多層時,突然聽到旁邊傳來呼救聲,於是他停下來,在廢墟中救出一男子。此時樓上已經完全倒塌,消防隊員放棄了繼續上樓的計劃,跟這男子一起往樓下逃命。從90多層往下跑,跑到了兩人都氣喘噓噓,仍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感覺。於是著男子掏出一張名片,一邊跑,一邊遞給消防隊員,並說道:

  「親愛的,如果我們逃不出去,到了天堂,一定要保持聯繫。」

  據文章報道,這兩個人最後都生還了。即使他們沒有逃出來,他們的死也不會太悲慘。因為,一個具備這種幽默感的人,對人的生死,都是無所畏懼的。

推薦閱讀:

有沒有什麼曾經大家經常開的玩笑,現在不能開或是不願意開的?是什麼原因?
怎麼在與人交往中顯得野性又高貴?
如何糾正父母的的毛病?
當直男遇上警花

TAG:幽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