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加拿大人崩潰 「都怪你們中國人」

   中國人可以不上館子、不進電影院、不去歌劇院、不購買圖書、不到體育館看球賽、不出去旅遊、不上健身房,一心一意買房子買房子,哪怕自己沒錢也要四下借錢去買房。

  預計將有來自亞洲買家的一萬億熱錢湧入加拿大樓市。

  中國式購房與歐美人激烈碰撞   

  近年來,海外熱錢大舉進入加拿大樓市,大幅推升房價,按房價收入比,加拿大房價一舉飆升至全球第二;按租售比來看,加拿大更成了全球最大的房價泡沫市場之一。

  在最受中國人歡迎的海外置業國中,加拿大排名第三;據統計,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50%的新房被外國人買去;在溫哥華和多倫多,50%的公寓大樓為外國投資者所擁有;溫哥華更有15%的房子長期空置! 

  加拿大樓市泡沫對當地人影響如何?先講一個小故事。

  我的同事麥克是個挺神氣的大帥哥,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是我所在部門的系統管理工程師,年收入7、8萬加元,比加拿大同齡人的平均收入高了一倍多。麥克6年前結婚,之後添了一男一女兩孩子,3年前買了一棟大洋房,生活可謂美滿幸福,典型的北美中產階級。

     

    可是,近來他像變了一個人,瘟雞似地時常唉聲嘆氣。按說在歐美不能隨便打探別人的隱私,但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之下,昨天忍不住開口問他:Issomething wrong? 

  沒想到他瞪了我一眼,說道:「都怪你們中國人!」 

  我一愣,不會吧,忙問怎麼回事兒。

  原來,多倫多的房價這些年一路飆升,已然大大超過了當地收入的增長幅度。麥克購買房子時,房價已經高處不勝寒,因為北美多年來,房價一直維持在平均家庭年收入一到二倍之間。而他買房時,多倫多房價卻已超過他們夫婦年收入的4倍了!按北美人的生活習慣,孩子大了必須分房而居,享受各自的自由空間,麥克只能硬著頭皮買大房。當然啦,收支相抵的日子過得緊繃繃。而且由於房價上漲了,政府收取的地產稅也水漲船高。最倒霉的是一年前他老婆被裁員,直到六個月後才找到新工作,但薪水比先前少了不少,家庭收入缺了一大塊。

  想想也是,麥克太太的收入只夠請人看孩子、伙食及零用;而麥克每個月稅後拿回家4千塊錢(稅前收入7萬多一點,稅後5萬左右,已屬高收入群體了),扣去房屋貸款、房屋保險、地稅、汽車貸款和汽車保險幾項大開支,再加上旅遊度假娛樂等等,每個月都有幾百塊錢的大缺口,日子過得入不敷出。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白人家庭,生活按部就緒,上學、結婚、生子,然後養孩子、養狗,工作、付賬、聽歌劇、看電影、旅遊、減肥、看病、吃藥……在他們的觀念里,人生就該如此這般。

  「但這和我們中國人有什麼關係呢?」我反問。

  麥克說,你們中國人,來到這兒有了一套房子還買第二套,買了兩套還想買三套,甚至四、五套,一門心思靠炒房子投機賺錢,一個新樓盤一開盤,70%的買家都是中國人;一套二手房一上市,中國人就爭先恐後拚命地搶;中國人可以不上館子、不進電影院、不去歌劇院、不購買圖書、不到體育館看球賽、不出去旅遊、不上健身房,一心一意買房子買房子,哪怕自己沒錢也要四下借錢去買房。多倫多的房價就是這樣被你們抬高了!害得我們都住不起了!我父母已經退休了,原本準備在老房子里安度晚年的,結果他們的房子也漲了,地稅也隨之漲了一倍多,搞得他們入不敷出,只能將房子賣了,多倫多待不了了,搬去了倫敦(安大略省的一個小城),害得我每次去看他們都不方便了!我今天的生活狀態全拜中國人所賜,逼迫著我像你們那樣生活。不怪你們我怪誰? 

      聽了麥克帶有偏見的情緒宣洩,心裡很不是滋味,從來都不曾想到,在當地人的印象里,我們華人的形象會如此不堪。本想立刻反駁,但看著平時溫文爾雅的麥克漲紅了臉說出這等重話,顯然是被逼急了。我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打了個哈哈就此打住。回頭仔細一想,麥克說得也並非不無依據。

  這幾年來,只要有中國人湧入的地方,如美國紐約、舊金山、洛杉磯;加拿大的溫哥華、多倫多;澳洲的悉尼、墨爾本等地,房價都高高吹起。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之際,偏偏中國人還在搶購房子,形成了一道「亮麗的景觀」。

  這種情況令歐美人開始無法忍受。因為傳統的歐美人用於房子的支出不超過稅後收入的三分之一,現在房價瘋漲得令他們買不起房子,或不得不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氣憤在所難免。

  在澳大利亞已對外國人實施房子限購令。今年五月宣布,加大對外國投資者非法購房的懲治力度,不準購買二手房。這在號稱自由市場的西方國家實屬罕見;在溫哥華,這兩年,英文媒體時常大幅報道華人(尤其是中國內地買家)在溫哥華的搶購房產潮,已有開發商收到本地人士的抗議電郵,指房價過高遺禍下一代,且華人已太多,應該限制移民,有人甚至揚言要炸毀開發商的辦公室。前些日子,溫哥華市議員及市長候選人PeterLadner明確表示,鑒於溫哥華房地產價格飆升,政府應限制外國人,特別是中國人購買房子。他指出,大量來自中國的炒房者是導致房價高升的主要原因,「由於房價飆升,本地人已經大量遷出,同時阻止了新移民的進入。最後你得到的,已經不是我們曾為之自豪的城市。」 

  最近,多倫多居民布拉齊在網站上發起請願,要求政府規管外國人投資多倫多房地產,一下就得到萬人呼應,將由議員提交政府。

  順便提一下,加拿大自1995年開放的中國大陸人直接移民,父母團聚從原本3年拖至到當今的13年。記得前些日子,一個問卷調查的結果是只有9%的加拿大人喜歡中國移民,離開「黃禍」之說不遠了。誰能想到,千百年來中國人勤勞的形象,被投機取巧代替了。也就是說,中國人的「愛房」情結,與歐美人的生活習慣已經發生了激烈的碰撞,俗話說「入鄉隨俗」,身在異國他鄉,我們不能要求別人來適應中國人。假如有一天真把人家惹急了,也就不能阻擋別人反對中國人移民和限購房子的措施。

  來源:新浪網

==============================================================================

加拿大新入籍法全面實施  華人面臨難題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據《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調查顯示,在過去15年里,中國一直是加拿大永久居民最大來源國之一。對不少人來說,拿到楓葉卡後,下一步都希望能申請入籍,成為加國公民。而隨著新入籍法的全面實施,他們或將面臨入籍難題。

  籍今變難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日前,加拿大聯邦移民局宣布開始全面實施新的入籍法。新入籍法將全面調整公民入籍政策法規,其中包括延長申請入籍所需居留時間,擴大需要達到語言要求的年齡段,增加申請個人所得稅文件等條款。這都標誌著加拿大政府開始抬高入籍門檻。

  在數量龐大的加拿大華人群體中,新入籍法自然備受矚目。此前,加拿大一家中文網路媒體曾就此做過民調,調查結果顯示,只有7%的投票人認為新入籍法是合理的,有2/3的華裔投票人表示反對。不少華人認為,新入籍法增加了華人入籍的難度。

  有分析指出,問題可能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新入籍法對申請人的語言水平要求提高了,而且免試的年齡也由55歲提高至65歲。另一方面,新入籍法對申請人的居留時間要求也更為嚴格,由原來的4年內住滿3年變為6年內住滿4年,並且將「居留」明確定義為在加拿大境內「實際居住」,這必然會影響一些工作重心仍在中國的華人。

  應對各不同

  面對入籍難度的增加,打算申請入籍的華人反應各有不同。

  目前正準備申請入籍的加拿大華人廖康健就面臨著語言難關。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廖康健說:「我在加拿大的工作主要還是和中國人打交道,英語雖然蹩腳,但和當地人溝通還是沒問題的。現在,為了拿公民身份,還要再從頭學abc。」他說,如果實在過不了英語關,就只好放棄入籍了。

  同樣在等待公民身份的黃琳在加拿大已經快滿3年了。她告訴本報,移民局突然宣布從6月11日開始全面實施新入籍法,使她沒能趕上舊入籍法的「末班車」,不得不根據新入籍法在加拿大多待一年。「現在只能在這邊繼續熬身份了。」黃琳顯得十分無奈。

  不過,對一些原本就打算在加拿大落地生根的華人來說,新入籍法的影響並不大。跟隨父母一起移民到溫哥華的周薇目前正在上大學,她表示,父母已經在加拿大定居,自己大學畢業以後也打算在加拿大找工作,申請入籍不過就是晚一年的事。

  移民試金石

  新法案從出台就遭受華人群體的非議,不過也有不同意見。已經取得加國公民身份的馬煒先生認為,新入籍法如今成了一塊試金石。

  「新入籍法出台後,可以投機取巧的地方少了,耗費的時間、精力卻更多,這會促使人們反思是否非拿加國護照不可。」馬煒說,「身邊有些朋友,都是一邊想要加國的身份,一邊又捨不得在國內的發展,兩頭折騰得夠嗆。現在新法案一出台,不少人都打算先放棄入籍,安安心心在國內發展。」

  不過,馬煒也認為,對於打算在加拿大長期發展的華人,還是應該盡量爭取得到公民身份。「這關係到一個選舉權問題。沒有公民身份,就沒有投票權,華人的影響力只會更弱,以後再碰到類似的事件只會更無能為力。」

  馬煒說,希望加拿大華人能正視入籍,不要盲目跟風,急於得到一塊好山好水的「護身符」。「入籍成為加拿大公民,是華人在加國的一個機遇。我們既要積極融入當地社會,承擔責任,也要利用好身份,為華人爭取更大的權利。」他說。


推薦閱讀:

超級中國有多大影響力?
封殺中興後,再看2015年老專家質疑農業部2.8億儀器設備採購,為何國產只佔2.2%?
魯迅《熱風》|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 只是向上走 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劉濤崛起被認為潛規則是真是假?
中國單身人口相當於俄羅斯和英國的人口總和,這地方「單身成災」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