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農曆,陰曆,陽曆,公曆要掌握的知識

?農曆,陰曆,陽曆是農民必須要掌握的知識。民以食為天,農民伯伯種莊稼看的是農曆,而曆法分陰曆好陽曆,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中國的曆法源遠流長。歷史上,自黃帝開始,有古六歷:黃帝歷、顓頊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據考古發現,僅《顓頊歷》在考古中發掘到較為完備的資料,其餘五種曆法,至今只留存一些片斷。《顓頊歷》是顓頊時期人們根據天地運行的規律和日月星辰的變化,參照黃帝的八卦太陽曆,制定出的更為適用的曆法。它的制定,既傳承了黃帝歷的精髓,又進行了長時期的精密的天文觀測予以校正。現在是日期計算包括公曆和農曆兩種計算,生活中我們經常用的就是公曆,農曆更是指導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一種計算日期節氣的方式。那麼,公曆農曆轉換大家了解嗎?我們來一起看一看公曆農曆轉換是如何計算的。農曆,又稱夏曆、陰曆、舊曆,是東亞傳統曆法之一。農曆屬於一種陰陽曆,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但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一個回歸年,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周年運動)的變化特徵,所以又有陽曆的成分。 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於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採用設置閏月的方法使這幾年的平均日數盡

?農曆計算

農曆量的接近365.2422日。因1回歸年為12.368個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應設置四十六個閏年,但因為這樣設閏太過複雜,經推算,7/19最接近0.368,故一般的,在19年里中設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以利於農業種植等活動。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也叫舊曆。

農曆意義

人們因為二十四節氣對於農業生產有重要意義,因而常把夏曆稱為「農曆」,但二十四節氣應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而決定,應該屬於太陽曆部分。因此把夏曆稱為農曆是不恰當的。 我們現行的公曆,是一種太陽曆又叫陽曆,它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回歸年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其歷年近似等於回歸年。我國現行的另一曆法:農曆,就是用嚴格的朔望周期來定月,又用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相近,兼有陰曆月和陽曆年的性質,因此在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曆。由於它的制定是以月亮運動周期為主,同時又兼顧了地球繞太陽運動的周期,所以既能使每個月份基本與季節變化相符合,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與月相對應。

?陰陽曆換算,農曆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曆法,又稱夏曆,民間也稱陰曆。農曆固定地把朔的時刻所在日子作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即月初所在的日期是按太陽和月亮的位置來推定的,不是機械地安排的。這樣就使一個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義,即初一是無月的,十五左右都是圓月的。一個月就以朔望月為主,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約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稱大月;有的月份是29日,稱小月。12個月為一年,一個歷年共354日或355日。

什麼是農曆?

?

農曆,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被稱為「陰曆」、「殷歷」、「古歷」、「黃曆」、「夏曆」和「舊曆」等。農曆屬於陰陽曆並用,一方面以月球繞地球運行一周為一「月」,平均月長度等於「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曆原則相同,所以也叫「陰曆」;另一方面設置「閏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長度儘可能接近回歸年,同時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的變化特徵,因此農曆集陰、陽兩歷的特點於一身,也被稱為「陰陽曆」。陰曆和農曆的基礎不同:農曆是以二十四節氣為基礎的曆法,可指導農業生產。每個月有一個節,一個氣。陰曆是根據月球的運行制定的曆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個月。二、陰曆用初一、十五之類的表示,農曆不用。三、陰曆根據月亮的圓缺可判斷大致時間,農曆則有陽曆時間為據:根據月亮形狀判斷陰曆時間,民謠有初一一條線,初二看得見,初三初四眉彎彎,十五十六圓又圓」,詞語有新月、滿月、上弦月、下弦月等,具備一定生活常識的人,就可以根據月亮的圓缺等形狀,來判斷出今天大概是初幾還是十幾。判斷農曆的時間,有二十四節氣歌,節氣與陽曆時間的大致對應規律等四、陰曆有閏月,農曆沒有

?

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以及朝鮮半島和越南等國家,仍然使用農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 什麼是公曆?答:公曆是現在國際通用的曆法,又稱格列歷,通稱陽曆。「陽曆」又名「太陽曆」,系以地球繞行太陽一周為一年,為西方各國所通用,故又名「西曆」。我國從辛亥革命後即自民國元年採用陽曆,故又名曰「國曆」。為與我國舊有之歷相對稱,故又名曰「新曆」。1949年正式規定公元紀年。

推薦閱讀:

你有沒想過有一天你的信念超出你的想像?我相信那天不會遙遠。
我為知識付費過。
[經典]四柱八字基礎知識【25】---變格取用五:暗沖格
這些社會心理學知識你聽說過嗎?
科技史料:10月29日,科技史上的今天

TAG: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