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最近很多到了校招,和部分到了職業瓶頸期的朋友,問我關於offer選擇,及轉行轉方向可取性的問題。問得多了,索性寫篇文章,把我有限片面的職業經驗,以及城鄉結合部的價值觀,分享給諸位,也請諸位笑看便罷。

楊德昌導演的《麻將》里有句台詞:「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每個人都在等別人告他該怎麼做,你只要很有信心的告訴他們要的是什麼,他們會感激你的。」Well,我並不期待感激,我只想聊聊我所想的,或許能讓你更了解自己一點點,讓你更勇敢地去走自己的路,也算一份薄力。

電影《麻將》海報

1.關於城市

剛畢業準備工作或者工作小几年的朋友,都會遇到一個首要問題。我要到哪裡工作?是留在讀書所在城市,或者去省會城市,或者去一線城市,或者回老家?

這並不是一個很好去做選擇的問題。有些人目標明確,心中已有明確答案。有些人沒有定向,只是考慮哪個更適合自己,更符合自己的追求。

我的建議是,在沒有明確喜好的前提下,選擇去一個你資源人脈最多的城市。比如你親戚朋友最多的城市,比如你同學中最多選擇去工作的城市,比如你老鄉聚集發展最多的城市。因為這樣一個地方,至少你周末的時候能跟老友聚會,至少你可以很快通過熟人搭手迅速融入這座城市,站穩腳跟,結識新夥伴,至少,你還有一定的「圈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圈子與圈子的疊加形成你的社會地位。不管職業類型屬於技術型的還是刷臉型的,事業與生活總有自己的盲點與難處,多個朋友多條路。在職業考級,孩子就學,車輛違章等問題上,有些人需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能解決,有些人一個電話就能解決。這種差距與對比會隨著你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凸顯,你可以漠視,但差距始終會在那裡。

而熟人圈的作用在於你工作之餘,能填補你的休閑時間。工作到一定階段,總有疲勞期,厭惡上班。這個時候需要找到自己放鬆的方式,可以自我獨處,也可以聚眾狂歡,方式不一。然而在朋友多的城市,總會更好地排遣時間和脫單。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應該只有工作。

在一二線核心城市,會遇到另一個問題,是選擇留下還是回老家?問題的出現大部分歸因於城市的高房價。然而,既然你選擇到了高房價的城市生活,請盡量不要把買房作為你的目標,而是把目標是放在租一個環境好點的房子,過著比較舒心的生活,有不斷學習和提高見識的工作或者生活方式,能結交優秀的人群,體驗城市文明及豐富的精神活動。有了這些,你也不會羨慕別人的得,來放大自己的失。

如果你過得開心,請留下。如果你家鄉跟您現在的城市差距太遠,請努力留下。如果差距不是很遠又並非上進之人,請回去營造小富即安的簡單生活,也挺好。房子作為一種商品,自然意味著不是社會上每個人都買得起的。買不起就買不起,不丟人,開心就好。

作為一個開發商負責拿地的從業人員,我能很負責任地告訴你,我也買不起一線城市房子。

2、關於社會

社會是個大概念,不管是剛工作還是工作若干年的,社會對於個人,就是你的微信朋友圈。非常粗鄙地說,你的朋友圈內容能夠客觀說明你的社會地位,而你的聊天列表,是私聊還是微信群居多說明你的社會價值。

社會與個人而言是由利益連接,由行業類型及個人價值劃分。社會是有公共部分及個人部分,公共部分應該溫暖、合法、有序,文明。但不妨礙個人部分是以利益進行維繫,利益並不是洪水猛獸,每個人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都應該得到尊重。在此基礎上,人與人的交往,應該是成熟地交流,給予彼此合適的利益,可以是金錢、學識、關係、情感等有所付出和回報的內容。兩個熟人會因為沒有共同的話題而疏遠,而兩個生人會因為同一個目標而迅速拉近。這是社會的合理常態。

社會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糟,沒有人會去刻意欺騙,因為大多數人連欺騙的價值都沒有。也沒有人會去刻意幫助,沒有人有義務去幫助你。正如不是所有的邀請都要回答,每個回答也不是答主理所應當的。

電影《伊莎貝拉》有一句台詞印象很深:「在澳門一定要有塊金錶,沒有金錶人家不是看不起你,是看不見你。」

在這樣一個「看不見」的社會中,你應該怎麼做你自己?

你應該保持質疑的精神。對於社會的流言蜚語,你應該保持質疑,在沒有得到證實的情況下,不要隨便下結論。對於社會的雞湯和成功學,你應該保持質疑,沒有一個人生可以複製,沒有一句話可以概括人生。對於工作,你應該保持質疑,去尋找每項工作任務的原因及邏輯。是否每件事,都會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對於權威,你應該保持質疑,是否他們所說的所做的,就一定是對的。

質疑,並不是懷疑一切,並不是事件本身就是錯的,而是對待事物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慾,多問為什麼,了解所以然,找到說服自己的理由。這個過程這個結果,就是每個人成長的經驗和積累,從而附著在你的個人價值中,慢慢就累加成為社會價值。

社會上有一些定理,比如「做人要低調,做事要高調」。這種一言堂的所謂金科玉律,我始終保持質疑。只有當我確實在這樣的行為指引中得到收益或者教訓,我才會從內心上認可它。而不是因為它耳熟能詳,就迷信它。包括我所說的,你都應該去質疑,你應該在實踐中找到答案。

而到了一定階段之後,個人的社會價值的終極體現,是朝著改變社會的方向去奉獻及努力。比如大到修路建橋,興資助學,公益募捐,小到過馬路看紅綠燈等等。而這一信念的實踐過程,也是個人社會價值不斷加持的過程。

保持真誠,保持質疑,保持責任感,勇於嘗試,在法律的規則下,找尋自己認可的答案。

電影《伊莎貝拉》海報

3、關於工作

很多邀請,主要來自offer的對比,包含崗位內容,公司品牌,行業現狀。其實,我很認同竇文濤在《鏘鏘三人行》節目中說過的,大意是:「我們大多時候所面對的,沒有所謂最好的選擇,我們能做的,是做一個最不壞的選擇。」(緬懷一下停播的鏘鏘,這個我個人覺得是最好的工作,聊聊天就能把錢掙了。哈哈。)

誠然,知乎上的朋友大多是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或者是優秀學子,可以面對很多優質offer,分分鐘幾百萬上下。然而我現實見過的大多數人,都是沒有選擇,沒有喜好地從事各種工作各個崗位,但並不妨礙他是個有趣的人,善良的人。

所謂的煩惱主要糾結在兩個方面,一個太把打工當回事,二個太把自己當回事。

前者,尚未進入社會,總覺得憑藉努力認真地工作,就能得到充分的經驗積累和領導的賞識,一路策馬奔騰,成為行業新星,閃耀著年輕的光芒。

不潑冷水而是常識,任何公司,不管國企私企,不管大小,都有自身的體系和制度,你是要去適應裡面的遊戲規則,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吸納自己成長所需要的養分。

任何公司,都不是學校,任何工作,不是你坐在那裡學習就能學會,沒有人有義務教你任何東西。工作,只是讓你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一個平台。你需要經過很多年很多行業很多崗位的體驗,才會找到自己或者喜歡或者擅長或者可承受的工作,一步一步走下去。甚至乎,你工作了若干年,你的工作也談不上喜歡,只是能湊合。不要覺得可悲,大家都只不過是在挨世界,沒有誰比誰高貴。

所以不管是大公司小公司,國企私企,去體驗去嘗試,要有試錯的勇氣,才更有機會認識自己。一旦認識自己,你會發現眼前的路異常清晰。

後者,太把自己當回事。覺得自己是個正直勤奮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我要靠自己的雙手打造一片天。不要別人給我設計路線,不要按照他們的方式去走。

電視劇看多了人容易進入一直假想的情境。有資源有關係可以找到一個大平台去起步,為什麼不?任何莫名其妙的傲氣都是在無病呻吟。我們身邊已經盤踞著從出生就比我們優渥的各種二代三代,我們朝抵抗力最小的方向去追趕,何錯之有?就算錯了,大不了重新來過。我們比不了優秀,至少還可以比命長。

所以,不用糾結去哪裡。你應該做的是,找到目前看起來最不壞的一個選擇,儘快融入社會,認識自己,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做一個自信充實的人,懂得為別人著想,充分體驗慢慢長大。很多問題,並沒有想像中難,Just do it。

歸納了一下自己的幾個回答,形成這篇文章,暫且寫到這裡,有興趣以後還可以寫寫其他內容。上面提到的《麻將》的台詞後面還有一句:「你知道為什麼?因為每個人最怕自己做錯事的時候,還要怪自己。他們寧願到時候罵別人騙他們,也不要來怪自己。」

祝好。


推薦閱讀:

我們不是怪蜀黍,只是職業病犯了
不要靠興趣找工作
一位入坑十年從業者在擇業時的四點忠告
如何慎重的選擇第一份工作
聽說你也想辭職,做一個自由職業者

TAG:職業規劃 | 職業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