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讓你選你會選擇30歲失明還是先天失明?


又是一個超級複雜的問題,難度大到類似於:

如果讓你選,你是選生下來就是富二代,還是三十歲的時候才變成富二代。

什麼,這兩個問題怎麼可能相提並論呢?

是呀,看不見和富二代,一個天堂一個地獄嘛。

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還挺好奇,大家會怎麼回答。
以看不見是件超級糟糕的事情做為前提,來回答這個問題。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就跟出名一樣,在當今社會,失明要趁早,要選就選先天失明。

為啥子呢?

與生活變得糟糕相比,人其實更容易生活在一種穩態之中,哪怕這種穩態是一種糟糕的穩態。要不怎麼窮人自殺的少,富翁破個產就想死呢。
與其在看到了這個世界的浮華之後變得看不見,不如讓我一開始就看不見,這樣少了太多痛苦。
與其讓我得到後再失去,為什麼不是讓我從來沒有得到過。沒有得到過,就只有期盼,而不是陷入痛苦的回憶之中。
你千萬不要跟我講,與那些沒看到過這個世界的人相比,好歹我曾經看見過,這種想法。這種想法,根本安慰不了自己。只會讓你越想越恨,為什麼我就看不見了咩。因為人都是向上嫉妒,尤其是自己曾經站在上面過。
所以,我接觸的殘障小夥伴,難以接受自我並且無法走出來的,以後天殘障的居多,且年紀越大越難接受這件事情。不過過了退休年齡又會好很多。

同時,你有越長的時間來適應你的生活狀態,你能生活得更從容,也可以叫更麻木。
譬如窮人從小就學會了如何勤儉持家,一條褲子如何穿成補丁褲,再變成丁字褲,但是破了產的富人,嗯,這裡是理想條件,不算那種破了產只是搞得別人家破人亡,自己仍然有大筆錢可以揮霍的,他們只剩下了丁字褲了。
所以,你看不見的時間越長,你就越適應自己的生活狀態,越能突破周圍環境的負面態度,學會接納自我,有機會尋找自我內心的幸福與滿足。即使內心達不到寧靜,至少生活經驗上,你更從容,更自如。

比如三十歲失明,換以前,你學盲文,肯定來不及了。反正我十八歲時學的這東西,現在能摸懂,但摸讀速度之慢,與從小學盲文的同學,簡直是米粒之光,豈敢與日月爭輝。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從原點起你就看不見,會讓你的內心更純粹,不為外物所惑,但三十歲了,唉,想想都知道,你動不動就會想,如果我能看得見,就能巴拉巴拉,你的想像,是具體的,是真實的,是痛苦的。但一開始就看不見,你也會想像,什麼駕車帶你到處遨遊,輕輕地從背後給你個擁抱,那些就是想想而已,沒看見過,你都想像不出來,到底駕車帶你到處遨遊是個啥畫面,看不見一樣能給你背後來個擁抱。

說了這麼多,都沒離開一個前提,就是看不見這件事情是個人生悲劇哈。
就像,我們從來都是在告訴孩子,貧窮是自己的羞恥一樣。
要不,那個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 家的孩子換家庭生活的節目出了問題呢。

以開始爭奪視覺上的刺激來佔領我們的時間,以權利,地位,名聲和操控他人來顯示成功,為外在表現的我們的物質文明的飛速發展,究竟會把我們帶向何方,好值得思考。
我怎麼會想到這個話題,哎呀,真是不得了不得了。


如果讓我選,問這問題的傢伙,什麼時候失明都行。


我選擇,30歲失明。

30歲失明起碼說我活到了30歲。我先天失明未必能活到30歲。我家庭條件差,如果我一出生就看不見,父母有可能會放棄我的。先天失明對家人的負擔太大了。就算他們撫養我,父母一定會非常辛苦。還可能因為看不見出意外死了呢。

並且前30年,大部分是在學習的階段。盲人學習會更困難的。學習的成果也會決定你30歲以後的生活水平。學習階段能看見可以為將來黑暗的人生積累能量。

如果先天失明,你永遠不理解「陽光」和「顏色」……,永遠不知道父母和伴侶的長相。

我小時候看過一個紀錄片,一個女孩說,她x歲的時候,醫生說她將來會失明。那幾年父母帶她去看了很多很多景色,那些花兒,天空,一直在她的腦海里。我覺得她要比那些先天失明的幸運。

你來過這個世界,總得看一下眼世界是啥樣兒再走。

中國人均壽命70多歲,一般人老了眼睛也會不好,如果你30歲才失明,說明你有不到一半的時間是能看到的啊。人生短暫,什麼事物陪伴你都有一個期限。有的事物,你擁有過又失去了,結果不是你沒有了它,而是 「我擁有了它,在那段時光。」


推薦閱讀:

有個失明的小孩問我,星星長什麼樣?
盲人的世界到底是一片黑色,還是連黑色也不存在?

TAG: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