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日俄聯手遏制中國」論的地緣政治分析

對「日俄聯手遏制中國」論的地緣政治分析

 

鄭彪

 

據報道,最近日本國家安全研究小組組長、青山學院大學教授袴田茂樹多次在日本媒體中提出,俄羅斯與日本有必要聯手遏制中國,以「防止中國在亞太地區獨大」。此論很自然地引起國際輿論注意,也引起俄羅斯媒體的反應,日前俄羅斯《消息報》對袴田茂樹教授進行了專訪,談為何東京歡迎普京重返俄羅斯總統寶座、俄與日本在亞太地區面臨哪些主要問題,專訪的題目是《中國軍力激增不僅是對日本,也是對俄羅斯的挑戰》。《消息報》是俄羅斯歷史悠久的大報,報道的題目和內容都很吸引眼球。(1)這件事反映出日本外交政策的新動向,國際上也不免有人推波助瀾,故引起筆者的興趣,有必要加以分析評論。

 

一、「日俄聯手遏制中國」論出籠的基本背景及其實質

 

此論出籠的基本背景是日本愈來愈陷入深刻的地緣政治危機而不能自拔,而2011年3月11福島發生的這場特大地震,轉眼間演變成包括核危機在內的深刻的地緣政治危機,更加劇了日本的內外交困,重創了日本國運,故引起政潮洶湧,試圖在外交上找到出路。日本沒有戰略思維,只有戰術思維,故歷史上是東亞最大的搭車族,戰後至今一直被栓在美國的褲帶上,得過且過。但是觀察日本,不能沒有戰略思維。這裡不能全面考察,只能大而化之地做一點分析。

 

第一,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支持其崛起和成為世界強國的地緣政治潛力正在耗盡。日本在東亞,有些像英國在西歐,都是以島國崛起而成為世界強國的。(2)日本,中國古稱瀛洲。瀛者,海也,相傳瀛洲是仙人的居所,所以秦始皇很嚮往,並派出徐福率領由千百名能工巧匠、文化使者組成龐大團隊前往探訪,無意中為日本文明啟蒙;而唐大詩人李白雖也很嚮往,卻是一介書生,沒有資源,只能空想,留下「海客談瀛洲,煙波微茫信難求」的名句,也是惆悵。這些其實都是中國古人吃飽了沒事,飽漢不知餓漢飢,嚮往長生,將日本想像成「仙山瓊閣」。他們哪裡知道,日本領土狹小更兼破碎,地緣條件惡劣,故日本自古以來在東亞儒家文化圈中,是最具憂患意識的民族。中國先民自商周起,其文化中就形成深沉的憂患意識,但日本人的憂患又有不同:它孤懸海外,一直處於地緣政治經濟危機之中,惟恐隨時沉沒,或被別人滅掉,自古憂患,一直憂患,由憂患而生精明。日本島國,自古以來受海洋氣候影響太大,颱風太多,生命飄忽,不能不善觀風向,注重短期行為。表現在政治-文化上,就是缺乏原創,善於跟風,也就善於學習,故近代能「生於憂患」,及時轉舵,改換門庭,脫亞入歐,躋身於西方列強,成為東亞最大也是最成功的搭車族(先搭中國的車,從徐福起是兩千兩百年,從遣隋使起是一千五百年;後搭西方的車,從明治維新起是一百四十三年;現在中國的車又來了,日本也已經搭上了,卻要下車改乘)。而近代中國則盛極而衰,「"死』於安樂」,淪為半殖民地、殖民地,終經卧薪嘗膽,在痛苦中犧牲奮鬥一百多年,始有今日復興起步的局面。在東亞歷史上歷來輪不到日本做強國,歷史上朝鮮半島連著中國,也經常是中國的一部分,也傲視倭國。但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竟然能後來居上,將中國和東亞國家踩在腳下,這其中的地緣政治秘密在於,日本善觀風,轉舵快,搭上西方工業革命快車,抓住了近代西方崛起導致全球政治變局的地緣政治機遇,成功地打了百多年的時間差。而中國文明古國,船大掉頭難,費時一百多年始有今天。近代日本領先中國,主要靠工業,靠技術,最根本是靠政治制度改革走上了西方崛起的重商主義的資本主義道路。中國學習日本,也想走資本主義道路,但是在帝國主義列強的壓迫下,既定的資本主義世界格局決定中國只能走官僚買辦資本主義的依附道路,於是中國的現代化走了彎路,耽誤了幾十年,外戰內戰更耗費了無數生命和資源(包括精神資源、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源),直到新中國建立,才靠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革命,靠公有制基礎上的計劃經濟,以本國農村為工業化的主要原始積累來源(「殖民地」),本質上成功地模擬了西方崛起的重商主義道路(這裡指的是經濟發展道路的某些本質,但是與西方的道路相比,社會主義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來源不同,目的不同,理論基礎和意識形態不同,表述也不同),實現了初級工業化,並贏得大國地位,也為近三十多年的發展和改革奠定了政治前提、制度保障和無法忽略和抹殺的經濟基礎以及國防基礎。著名俄羅斯經濟學家波波夫教授說中國改革開放是錦上添花,根本上靠的是毛澤東時代計劃經濟條件下打下的基礎,這句話道出了一個基本事實和一個並不深奧但是卻被遺忘的道理,對中國的西化論者簡直是振聾發聵,釜底抽薪。(3)可以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六十多年的建設,正在將中國幾千年以來積累的全部地緣政治潛力(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地理等等)整合起來,調動起來,發揮出來,這是中華復興不可阻擋的根本原因所在。反觀日本,隨著全球地緣政治形勢根本改變,百多年以來的地緣政治機遇和對中國的優勢已經基本上不復存在,而其地緣政治潛力正在耗盡,此次大地震引發的核災難更加重創日本國運,進入21世紀的日本已經成為一個危險的島國。日本還老想搞核武器,其實根本沒有打核戰爭的地緣政治條件。不久前俄羅斯政治家日里諾夫斯基說「大和民族面臨消失的危險」,絕非危言聳聽。這方面已經不需要更多論證,日本社會不乏智者和有識之士,對此其實有更切身的體會,相信日本社會在很高的層面也早已經進行了許多深入的研討和切實的準備。

 

第二,戰後日本被迫追隨美國,近三十年來更追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不但沒有得到獎賞,反而被美國施以「廣場協議」的西方聯合制裁,導致嚴重的後果。現在的日本社會,經濟危機深重,中產階級消失,社會矛盾和政治鬥爭不斷激化,內外交困,對此,精明的日本人不是不懂得為今之計,只有擺脫美國束縛,實現脫歐歸亞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日本社會被精英綁架,精英被美國綁架,硬是做不到。所以,現在的日本是坐在火山口上,危險得很,也難受得很。

 

第三,於是日本只能再次向外尋找出路。環顧東亞,美國鷹雖遠在西方,卻是主子,惹不起;俄羅斯北極熊近在咫尺,雖說新敗復起,卻是威風不倒,爪牙尖利,也惹不起;似乎只有中國大熊貓憨態可掬,和平發展,又養得肥肥嗒嗒(GDP世界第二),全球列強都居心叵測,擁抱大熊貓,吃定大熊貓,甚至連蕞爾小國都忘記了兔死狗烹的古訓,也不顧遺禍子孫,幻想分熊貓一杯羹。日本在19世紀末原本是喝熊貓血而崛起,20世紀上半葉又是吃熊貓肉(佔領中國東北)而野心高度膨脹,上次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功虧一簣,那是力量不足,這次有美國主子撐腰,雖說中國國力今非昔比,但是也露出軟肋,怎麼看大熊貓也是個「軟柿子」。

 

「日俄聯手遏制中國」,其實只是日本人一廂情願,俄羅斯人不傻。從本質上說,這是日本內外交困,特別是在俄羅斯的強硬尖利的「熊掌」面前,沒有辦法的辦法,是走投無路而提出的下策,根本行不通。所謂「東京歡迎普京重返俄羅斯總統寶座」,更是言不由衷,「不歡迎」又如何?自取其辱而已。如前些日由北方四島引起的俄日外交風波。說普京在中國有很高的人氣,倒是真的,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對其樂見其成,用中國俗語說那是個「純爺們」。當然,袴田茂樹教授有一個日本國家安全研究小組組長的頭銜,作為日本外交政策的研究成果,「日俄聯手」,必有方案,包括暗盤交易,對此也不能掉以輕心。

 

二、「日俄聯手遏制中國」論有辱俄羅斯人的智商

 

日本智者大前研一認為,新自由主義使得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進入了一個「低智商時代」。豈止日本,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導致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進入了「低智商時代」,這是西方借著推行全球化大搞地緣戰略欺騙的必然社會政治後果。再往前追溯,蘇聯修正主義思潮極大地削弱了社會主義國家的軟實力,特別是削弱了蘇聯的國際政治思維能力,也不能全怪西方國家(新中國前期對此有強大的抵抗力,後來捲入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既成為受益者,也成為受害者)。因此蘇聯改革終於落入了西方的地緣政治陷阱。俄羅斯學者格拉季耶夫教授痛定思痛,指出「休克療法」的實質是種族滅絕,這不僅在政治經濟學上,而且在地緣政治學上,都是力透紙背的深刻之論,對中國學術界應足以振聾發聵。

 

俄羅斯是有著悠久歷史和擁有燦爛文化的優秀民族,進入20世紀是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顛覆了世界體系,表現出極高的政治智商與革命和建設的操作能力。在經歷了蘇聯解體這場巨大的地緣政治災難之後,俄羅斯人從「地緣政治"休克』」中清醒過來,恢復了高智商,已然重建大國地位。對美英發動的這場新自由主義全球化運動的種族滅絕性質,環顧全球,應當說只有俄羅斯人認識得最深刻,而且學者並不避諱,而許多國家至今仍然懵懵懂懂。對於誰想要滅絕俄羅斯,以實現對百多年來垂涎已久的那塊廣袤富饒的歐亞大陸的佔有,俄羅斯人心裡比誰都更清楚。在這方面,無論西方人怎樣調撥離間中俄關係,大多數俄羅斯人其實有清醒地判斷。日前俄智庫有文章題目為《「說"不"軸心:"阿拉伯之春』讓北京與莫斯科成為不尋常的盟友》,作者提示西方國家需要弄清楚中俄兩國接近的真正原因。(4)俄羅斯從19世紀就有優秀的地緣政治學家,列寧斯大林更是世界級的地緣政治大師,20世紀80年代蘇聯科學院對美國對蘇的地緣政治圖謀也有研究,有成果,有預警,惜未受到最高層重視,遂有後來幾乎滅頂的國難。在地緣政治學方面,俄羅斯的研究總體上領先於中國,他們在理論上似應更深刻地了解中俄兩國在全球地緣政治中的共同利益,這與意識形態無關,而與生死存亡有關。日本乃東亞的一隻惡犬,與美國一樣,無信譽可言。百多年來日本兩次發動對華戰爭,似有「弒母文化」(中國是日本的文化母國,旅美華裔學者孫隆基教授有專著《美國的弒母文化》,日本是否如此,值得研究),至今不能認真反省。日本又兩次發動對俄國和蘇聯的戰爭,後來被蘇聯報了一箭之仇,「北方四島」實為割地,也是咎由自取。歷史昭彰,如在昨日,中俄兩國如何能夠忘記?又如何能夠在政治上信任日本?近年來俄羅斯地緣政治研究長足發展,對日本在全球乃至東亞的地緣政治地位衰落和國運日蹇洞若觀火。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引發核危機和地緣政治災難後,日里諾夫夫斯基立即向俄羅斯政府建議吸引日本地緣政治難民向俄遠東地區移民,是基於對日本的何種地緣政治判斷?是何用意?對此,其實日本人心裡雪亮。

 

在西方發起的這一輪全球本質上是種族滅絕的「文明衝突」中,俄羅斯和中國實際上互為地緣政治依託,唇亡齒寒,休戚與共。這種關係已經20世紀60年代以後中蘇分裂的地緣政治後果所證實,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絲毫不以俄羅斯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改變為轉移。如果中俄結成真正的戰略夥伴,那是美國最大的夢魘,美國將毫無辦法,全球和東亞地緣政治格局將根本改觀,那時候日本將可能不得不發生大的改變。目前,隨著全球地緣政治經濟重心加速東移,美國的戰略重心也在「向東看,向東走」,但是美國根本是西方國家,也無力拉這麼長的戰線,只好借力打力,其退回到西半球是遲早的事。歐盟不是東擴了嗎,現在好受了嗎?背了更多的包袱而已。而俄羅斯卻真正是歐亞國家,前途在東方,列寧早就看到這一點,所以將希望寄託於東方,「向東看」,並真誠地幫助中國。斯大林在中蘇關係的戰略意義上的地緣政治遠見了不起,雖然算盤打得精一些,但是抗美援朝戰爭一打響,對中國的一百五十六項經濟援助立即敲定和實施,至今中國人民仍對此心存感激。現在俄羅斯的地緣戰略加速「向東走」,正逢其時。關鍵是要認清敵我友,前番在西方認敵為友,吃了暴虧;此番在東亞,千萬小心,切不可再蹈覆轍。這方面中國也不是多麼高明,也有很多教訓。現在國際上又有人熱衷於談論什麼中美俄「大三角」,客觀上也存在這種關係,但是這種地緣政治遊戲很危險,並不好玩。狡兔死,走狗烹,自古而然,於今為烈,因為人類生存危機。現在美國為了實現其地緣政治戰略目標,正在全球範圍內圍獵,驅趕許多國家成為走狗,追逐狡兔,圍獵中國,日本即是美國在東亞的惡犬。一些小國,夾在中美之間,心裡明白美國雖然尚有走向衰落的強權,終歸是東亞的過客,中國卻是歷史上的東亞強國和搬不走的鄰居,迫於形勢,有的國家不免首鼠兩端,更有那利令智昏的,不惜飛蛾撲火。日本是一個沒有獨立主權和外交的國家,俄羅斯是地緣政治大國,有獨立的主權和外交,豈能上日本的賊船?所以,袴田茂樹教授代表日本國家安全研究小組提出的「日俄聯手遏制中國」論,拿俄羅斯人當葫蘆頭耍,實在是有辱其智商。

 

另一方面,此論畢竟在俄羅斯和國際上都有人感興趣,也吸引了《消息報》專訪,也必定有人推波助瀾,那是由於俄羅斯國內一直存在這代表俄美兩種地緣政治利益的政治力量角逐,普京執政以來,西方對俄羅斯的影響總體上在衰減,但其中多有波瀾,有反覆,雖然王車又將易位,西方的影響仍然不可小視。此外,說俄羅斯對中國完全沒有防人之心,樂見中國崛起,在東亞外交上絲毫不會利用日本來搞地緣政治平衡,也過於天真,外交畢竟是極其複雜的政治。但那畢竟是戰術層面的事情,這一點似可以斷定。

 

注釋:

(1)        參見《參考消息》11月26日報道《日學者鼓吹日俄聯手遏制中國》,原文載俄羅斯《消息報》11月25日

(2)        島國一般面積小,歷史短,移民多,難以成為獨立的文明發源地。所以英國文明史的根子在西歐大陸,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祖先要追溯到日耳曼人和維金人。近代英國崛起稱雄是搭了西歐大陸的車。西歐大陸則是搭了人類文明史上領先幾千年的「東方快車」,美國崛起則是搭了西歐的車。在一定意義上說,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文明擴散或搭車史。所以美國某教授不久前說中國發展是搭了美國的車,是由於免費「下載了西方的軟體」,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其八。

(3)        日前北大校長助理,靠鼓吹新自由主義爆得大名的張某某教授在一個顯赫的會上攻擊謾罵說毛澤東時代搞計劃經濟既是無知,又是無恥,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與義和團、慈禧太后一鍋煮,其通篇講話暴露了其思想的陰暗和其知識結構之狹窄,之西化,其腦子裡只是一些新自由主義和西方灌輸的知識碎片,對人類文明史、經濟史、思想史乃至對新中國歷史的真相和本質,真的很無知,也很無恥,這也是有著光榮傳統的北大的恥辱。

(4)        作者德米特里·特列寧,莫斯科卡內基中心主任,載(俄)inopressa網站2011年11月25日文章,參見《參考消息》11月28日報道。

 

2011年11月28日


推薦閱讀:

專訪走紅正義姐: 不認同中國人身份, 怎有資格在中國香港競選議員?
當今時代,為何我們不願乖乖上班?
中國最著名的4對師生戀(組圖)3 - 新聞 - 21CN.COM
中國四大名茶
外媒:通用在中國工廠引領製造變革 在華有17家組裝廠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