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多說無益,不如選擇沉默

xjjk雅儒

多說無益,不如選擇沉默

類別:百家雜談 作者:袁木蕾朵 [個人雜文集] 日期:2012-7-21 20:12:17  編者按:適時的沉默體現著一個人的修養,顯示著一個人的容人之量。在說話時機未到的時候,保持沉默,有時候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古希臘有一句民諺說:「聰明的人,藉助經驗說話;而更聰明的人,根據經驗不說話。」其實,不管在我們的工作還是生活中,所有人都不喜歡口無遮攔的人,這樣的人最讓人厭煩。得體的語言,就是學會在該沉默的時候沉默。說話時機未到,沉默無疑是一種好的選擇,你也會收到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在我們與人打交道,最少不了的就是溝通,而語言就是最直接的溝通方法。我們都知道禍從口出,口不擇言害了不少人。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在我們說話一定要十分在意,凡事應該三思而後行,還要記住有時候「沉默是金」。在你害怕說錯話的時候,最好就保持沉默,用沉默來代替你的多話。有時候,事情不是我們可以隨口說的,不說的話,就一定不會錯,可是說了,就有可能說了不該說的。

  一個人總是滔滔不絕地講話,說的多了,你的缺點自然就暴露無遺了,話說多了,別人會感到不高興,話說錯了,還會讓別人覺得很受傷。話說得太多,還會讓別人覺得你很俗,很平庸,說錯話的幾率也就越大。適時地保持沉默,遠比啰嗦個沒完要好得多。

  沉默可以掩飾你心中的恐懼,也可以掩飾你心中的其他想法,喜怒哀樂,全部都可以化為無形,有時候適時的沉默遠比雄辯更具有說服力,也更有威懾力。

  當你站在一個很嘈雜的教室里,你想讓大家安靜下來聽你講話是很難的,你要喊破嗓子,用大過於眾人的聲音來說話,一個人的聲音想要大過所有人,的確有些困難,而且收到的效果可能還不好。這時候有人想出來一個辦法。就是站在講台上,什麼也不用說,什麼也不用做,不出五分鐘,絕對的可以收到效果。大家對於沉默的人都有一種恐懼的心理,和一種好奇心,想讓大家停下激烈的討論其實不容易,那麼你為什麼選擇沉默,用無聲勝過有聲呢?這樣的話還可以節省下來你的力氣。沉默可以引起對方注意,使對方產生迫切想了解你的念頭。所以你預期的效果也就達到了。

  說話並不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在很多情況下不說比說更適合,沉默才是最佳的選擇。與得體的語言一樣,恰到好處的沉默,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

  只要有人的地方,免不了會有爭鬥,這不是新鮮事。聰明人的做法就是「裝聾作啞」。要「做啞」不難,關鍵是「裝聾」在別人說出對你不利的語言時,你如果能做到「入耳而不入心」的功夫才是最好的。否則你之前的沉默將會功虧一簣。

  裝聾作啞除了能不戰而勝之外,還可以避免你成為別人攻擊的目標,習慣適時地沉默,也勝於多說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來的強。有時候,還可以將不利變為有利。

  其實沉默不是叫你不說話,而是一種胸有成竹,沉著冷靜的姿態來面對大家,在你的沉默中有一種勝券在握的感覺,讓對方先亮出底牌。

  有一天,宋政被上司叫到辦公室,上司指著一份文件問他:「這是你做的策劃案嗎?」宋政拿過來看了看,想,這個策劃案我可是下了不少工夫的,不可能會有問題的呀?於是,他很肯定地說:「是我做的,我花了整整三個工作日完成的!」上司看了他一眼,不屑地反問道:「是嗎?三個工作日呀?不短呀?可是,你怎麼還有遺漏呢?多麼重要的信息,都沒有記錄?」連續幾個問題把宋政差點給問暈了!他突然想起剛來公司的時候,一位同事對他說:「上司是一個愛發脾氣的人,做事情要小心,千萬別叫他抓住小辮子。如果被批評了,就保持沉默,沉默是最好的法寶。」於是,宋政就沉默不語。

  上司看到宋政這樣,以為他是認識到錯誤了,就語重心長地說:「做事情一定要穩重,一定要下工夫,所有的資料都要弄清楚……」最後,上司看宋政一直低頭不語,態度不錯,就放過了宋政,只是讓他找齊資料,重新做一份策劃案。

  在面對上司批評的時候,沉默要比狡辯來的更好一些,你保持沉默不與上司爭辯,上司以為你知道錯了,看到你的態度誠懇也就不再追究什麼了,可是一旦你和上司爭辯,上司本來就一肚子火氣,再加上你的狡辯,火上澆油,受苦的還是你自己,不要為了逞一時之快,斷送了自己的前程。當對方正在氣頭上時,惟一能使他平靜的辦法是:靜靜地聽他把話說完。此時的沉默會給對方留下寬厚、大度和尊重別人的印象,這樣,你很快就能與他建立起感情,問題也就好解決了。

  適時的沉默體現著一個人的修養,顯示著一個人的容人之量。話說得太多會讓人覺得你浮躁和輕狂,也讓別人覺得你的人品好像還差那麼一點點。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雄辯如銀,沉默是金」。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有些時候確實是沉默勝於雄辯。與得體的語言一樣,恰到好處的沉默也是一種語言藝術。在說話時機未到的時候,保持沉默,有時候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推薦閱讀:

裝飾畫的畫框應該如何選擇
先做三個月再說
選擇的思考
不同類型的牛皮癬,該如何選擇治療方式
如何面對人生中那些艱難的二選一

TAG: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