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7)[轉載]給今天浦發9.36元的股價拍個照留個影。。。

       剛才看了博友「融冰之旅寧波」對浦發今天走勢的評判,其實我的心態和他完全一樣。說實在話,我對這玩意眼前的漲跌看的不重,無論短期是漲也好,還是跌也好,都只是賬面好看與否的差別而已,漲了我能賣?我不會賣,跌了我能賣?我更不會賣。因為我看重的是自己選了一隻高產母雞,我看中的是這隻高產母雞未來能給我「雞生蛋、蛋生雞」。按融冰的估算,到今天浦發的每股權益應該在12.10元左右,那按現在的股價,其PB是0.77,按今年每股預期利潤2.50-2.60元算,PE是3.67倍,這樣超值的東西如果我不珍惜那是罪過!

      關於投資方面的事情,我家兒他媽從來不管,但有時我也偶爾和她說幾句。幾個月前,我和兒他媽閑聊:「如果有家公司,每年有20%的凈資產收益率,並且每年凈利潤增長15%,現在每股凈資產是1元,對方現在讓我按0.80元的價格參股,行不?」,兒他媽想都沒想直接告訴我:「怎麼可能有這樣的機會?你別開玩笑了」。確實,生活中這樣天上掉餡餅的機會確實絕無可能存在,但A股市場上卻偏偏就存在著。某次去修車,在休息室里和不認識的車主(寶馬車主)聊做實業的事情,對方說「累死累活干一年,毛利率5、6%,不幹不行,一大堆人馬在那裡,可干又沒勁,鬱悶死」,想到這些,我心理有點想笑,因為哥哥我開了三家銀行(浦發、興業和平安),每年凈資產收益率20%,每年凈利潤增速15%以上,哥開的這幾家銀行都由銀監會幫我管著,證監會幫我監督著,政府幫我控制著風險,每季度準時給我報表看,經營上的事情不用我操任何心,我這樣的股東真是大爺級待遇,我每天爽獃獃的下去遛狗就行了,多舒服?那麼生活中搞實業投資和在A股市場上投資實業有啥區別?其實大區別沒有,如果說有區別,就是A股市場上投資實業可以分分鐘變現退出,生活中搞實業無法輕易撤退,那我在A股市場上投資實業,可以品頭論足的挑選我最喜歡的企業來投入,投完後還不用我親自操心,難道不舒服?

      給浦發今天9.36元的價格留個影,因我知道未來幾年後,可能我無緣再見你9.36元的身姿:

      那麼我們投資銀行股究竟是要賺啥利潤?當然,可以賺短期的估值修複利潤,但還可以賺長期的企業成長帶來的成長利潤,這就看你自己看中的到底是短期的利益還是長期利益了。對我自己而言,即使浦發的股價短期漲了,PE從3.67倍回升到5、6倍又如何?如果生活中投資實體,我會因為它今年的利潤大漲,就把企業轉手賣掉?我不會賣的,這就好比說你養了一隻下蛋的高產母雞,你根據它的產蛋量認為這雞短期市場估價是20元,但長期養下去它下的一堆雞蛋蛋和它自身價值可以合計值100元,那短期有人出25元,你可以把雞賣掉,但我不會賣,因我25元賣掉它後,我還要找新的母雞來養,但我可能找不到其他更超值的新母雞來養,所以,我索性長期養下去,等它價格到100元後再考慮賣不賣的事情。

      對浦發每天的股價波動而言,我不知道它每天會漲多少、跌多少,那都是市場情緒所致的,我對其股價的看法很簡單:就是一把鋸子放在眼前,我不會去細究其每個鋸齒有多深,每個鋸齒有多高?我只在乎整個鋸身,如果過於細究每個鋸齒的高低,那股市很複雜,如果忽略每個鋸齒的高低,而只看整個鋸身,那股市很簡單。為什麼很多人持有多年期的國庫券可以安心拿5年,拿10年?那是因為他知道這東西原本是要持有多年的,並且他購買這國庫券時已經大體知道持有下去的預期收益率是多少。而買銀行股又何其不是這樣?雖然交易所沒發通告告訴我們長期持有銀行股的預期收益是多少,但我們自己可以算得出來,因如果我們明白了銀行業的業績高速增長根源是GDP持續增長帶來的,知道了中國銀行業的風險控制是全世界銀行業里最嚴格的,知道了所謂的利率市場化對銀行業的經營沒任何負面影響,知道了銀黑們唱空銀行業的不良率其實是非常安全的,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所以一切就都簡單了,如果銀行業未來10年的凈利潤增長分別按每年5%、10%、15%增速算,你認為哪個增速最有可能,那就按計算器自己算好了,這樣預期利潤多少你心理自然有眉目了,如此的話,長期持有你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有時,我看銀行股的股價走的不好時,如果我說自己看著開心那是扯蛋,但我心理有本賬,因我知道自己持有它的預期收益率,所以一切都坦然自若。話說即使投資新辦實業,你也甭想在投入後的第一年就立竿見影見到效益,因為這有個企業的培育過程。而現在投資正處於高速成長階段的銀行股,眼前階段你股票賬戶上的利潤盈虧不是企業眼前階段凈利潤高低決定的,只是其股價二級市場波動造成的,那這有何妨?你股票賬戶短期的盈虧會影響到這家企業的經營?長期持有一隻股票的過程可能有些枯燥,但清楚它會給我們帶來的預期收益又會讓我們安心持股,最近雪球里有球友用竹子的生長過程來比喻長期持有銀行股的投資過程:「拿著銀行股就好比是竹筍的生長過程,竹筍剛破土發芽時,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它可能每年只漲幾厘米,但到了第四、五年後,它可能幾個月時間就快速飆長到20米高,那眼前拿銀行股何嘗不是這樣?「,也許有人想:「那我等它飆長前再去拿銀行股好了」,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有這個判斷"什麼時候是第四年"的本領,完全可以這樣做,但我沒這樣精準判斷本領的,我只能提前先布局了」。確實,現在滿市場對銀行股這個被嚴重低估的金礦都有各自看法,但很多認可其價值低估卻遲遲不買的原因是因為銀行股的股價一直不大漲,持這樣看法的投資人對股票投資的理解是炒股票,而不是投資股票,因為他們看中的是股價短期的長跌,他們琢磨的是一把鋸子里每個鋸齒的高低,他們投資股票的目的幾乎都是寄希望於在這細微層面上博取每個鋸齒高低的價差,而對長線價值投資人而言,每個鋸齒的差異只不過是個細微層面的東西,這種微觀層面的股價騷動忽略也罷,因他看重的是整個鋸身的大戰略。為此,我個人對持有的這些暫時沒被市場認可的烏頭金礦,我絲毫不在乎它短期漲跌多少,我眼前只開心於A股的7年熊市給了我用不到4倍PE的價格買到銀行股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可以讓我在未來若干年內解決我選擇投資標的的麻煩,否則我要不斷的想自己該買什麼樣的股票?除非銀行股在一、兩年內暴漲,股價漲到相對凈利潤出現不合理估值的情況下我才會選擇階段性減持,否則我會長期持有下去。

      這階段我對自己選擇浦發、興業和平安三隻票做長線投資標的,我自認為這個布局是我23年A股市場投資生涯中最重要的時刻,2005—2007年的牛市裡,我搞中幾個翻了N倍的牛票,盈利20餘倍。但現在對比7年前那些讓我暴賺的那幾隻牛票,現在我對所持銀行股的信心遠超過7年前讓我暴賺的那幾隻牛股的持股信心,因為在一個正常有效的市場里,是絕對沒可能4倍PE買到高成長銀行股機會的。那麼此前市場無效,以後市場會否有效?會的,理性在A股市場永遠不會缺席,至多是遲到而已。滬港通的開啟會促成A股市場成熟化,現在很多人關心的是滬港通實施後到底能給A股帶來多少資金?其實這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滬港通的實施意味著A股市場開始向國際資本開放,最終會促成A股向全球全面開放,因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新興經濟體,人民幣必須走向世界並成為取代美元部分功能的硬通貨幣,那麼你不把上海建設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你能完成人民幣真正走出國門的任務?如果上海成為世界金融中心,而資本市場不對外開放,你能真正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其實A股市場的開放一直都在進行中,只是此前的步子邁的相對保守而已,12年前QFII制度的設立是A股實驗性開放的初始,4年前RQFII的設立是A股對外開放的進一步嘗試,而滬港通的開通是A股市場對外開放步伐加快進程的提速,未來A股勢必全面對外開放,當然,這還有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等配套政策的制約,但不用擔心,與之配套的金融體系制度改革都會隨上海自貿區的設立迎刃而解。

      A股市場的歷史結構特點一直是急漲快跌,造成這種市場結構特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不展開深入評述,我只說一點:1995年前後推出封閉式基金的初衷,原本是希望通過公募基金來引導市場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但當時公募基金成立後的實際投資行為卻完全扭曲了成立他們的初衷,當時各個封閉基金成立後致力於給成立他們的券商坐莊炒作後高位接盤,就是其券商股東坐莊後,由這些基金負責高位接盤,以及大量通過對敲操控股價及製作虛假成交量。2000年10月《基金黑幕》一文曝光了公募基金的醜行後,公募基金的投資行為才開始被進一步規範,但仍是與散戶遊資一樣熱衷於炒作為主。2002年QFII進入中國A股市場後,雖然當時QFII的資金額度很小,但QFII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同時,把「價值投資」的理念也帶給中國,從此公募基金才知道股票投資原來還有「價值投資」之說,為此當時的公募基金活學活用,高舉「價值投資」大旗,然後搞「抱團取暖」的齷蹉動作,就是在弱勢市場里,一幫公募聚堆進到某些票里,大家一起舉啞鈴,藉此維護凈值不跌。2007年5.30後,公募基金終於開始發威了,把中字型大小打頭的藍籌股爆炒到幾十倍市盈率,最後宴席散掉後留下一地雞毛。這幾年公募基金又幹啥了?我無需多說,看公募基金2014年第一、第二季度的報表就知道了:公募基金持有中小板和創業板小票的市值已經超過了持有主板股票的市值,很多公募基金持創業板小票的市值甚至占其資產規模的90%及以上,而創業板是60倍市盈率的市場,對這些公募基金如此瘋癲之舉,我唯一送他們的一句話就是:乳臭未乾的一幫瘋子在把自己推向滅亡之路!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來,對公募基金,我一直視其為反向指標。想通過這幫瘋子來促成A股市場向成熟化、健康化發展是不可能了。鄙視完無節操的公募基金後,再說滬港通實施後外資大量進入A股後會給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隨滬港通的實施,A股市場的行業定價權將逐漸由外資來主導,A股市場歷史上急漲快跌的市場結構特點也將逐漸向中長期穩健上行的格局來轉變。因資本的逐利性將驅使嗅覺靈敏的全球資本向A股這個價值挖地流動,因為現如今全世界最便宜的股票是在中國,外圍資本對A股的介入趨勢會持續到估值得到有效修復後。這個估值修復過程會有多長?中國經濟維持了30年的高增長,GDP長期保持8、9%的增速在增長,這在全世界經濟領域都是奇蹟,並且這種增長在未來若干年內仍將按慣性持續。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主要是靠投資規模增加來拉動,我們經濟的發展目標是縮小和美國的差距,甚至想超過美國。我們姑且不管這種GDP的增長到底是強大還是只是肥大(存在就是合理的),至少中國經濟繼續穩健增長的態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持續。新一屆領導班子在大力度反腐的同時,現如今已經開始對國企實施大力度改革,現已提出混合所有制經濟模式、及要對國企領導實施降薪加股權激勵等具體的獎懲舉措,其核心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國企效率。一直以來,國企的頑疾是體制問題,佔據中國經濟總量近60%的國企長期效率低下,如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凈資產回報率在5-6%之間,市場化的台灣中華電信的凈資產收益率則長期穩定在11%;石油化工行業的國企凈資產回報率普遍在10%,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美國石油企業普遍的回報率是20%。所以體制問題不解決,國企的效率低下頑疾根本無法逆轉,並且貪污腐敗行為也無法根治。如果國企改革實施成功,會使國企經營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即使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但企業盈利狀況改善後,也一樣可以提高這些國有大型企業的股票估值。根據經濟數據統計顯示,美國每1%的GDP增長可以拉動企業盈利增長8%,而一直以來中國經濟每1%的GDP增長只拉動企業盈利增長1.8%,差距極為懸殊。國企改革有效實施後,GDP增長對企業盈利的拉動效果會得到極大提升。所以,A股市場的投資價值會在潛移默化中進一步凸顯出來。瑞銀有篇報告,對比了日本、韓國和台灣等地資本市場開放後的演變過程,其共同特點都是引入海外資金後,市場的投資風格隨之發生很大變化,海外投資者介入後,引導市場交易的對象主要集中於大市值股票上。如台灣市場,引入海外投資者後,市值排名前10%的大市值股票成交額佔比,從市場開放前的20%提高到開放後60%的佔比;韓國市場上大市值的股票成交佔比也從30%提高到60%的佔比。藍籌股交易活躍度提高,其結果會促成其估值定價向國際市場靠攏。目前虎視眈眈瞄著A股的外資,注意力同樣是放在A股市場低估值的藍籌股上,因為原本已經被市場極度低估的藍籌股早已具備極高的投資價值,而國企體制改革一旦成功,占國民經濟發展主導地位的國企重新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後,其投資價值會更進一步提高。那麼藍籌公司內生增長的同時,加上外圍資本的配合,A股市場未來走出長牛趨勢的可能性就是大概率事件。

      A股市場向國際開放必然促成A股市場成熟化,這是無需質疑的發展趨勢,這不是任何人可以逆轉的。在滬港通真正實施前的這段時間,大批資金已經開始向香港流動,歐美日的基金經理在對亞太地區投資的調倉過程已經顯示出對中國概念股的青睞,目前QFII、RQFII和追蹤A股的ETF已經開始處於騷動狀態,外匯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批准的QFII額度和RQFII的額度總額為996.48億美元,而滬股通的初定額度為3000億元,規模是過去12年QFII和過去4年RQFII批准總額的一半。此前已經獲得RQFII資格的有數十家,包括滙豐環球、未來資產環球投資、安石投資管理、施羅德投資管理等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其中,貝萊德、富達、施羅德、道富環球等都是全球舉足輕重的機構投資者,摩根資產管理香港公司已經趁勢推出首隻主動管理型的RQFII產品,搶先布局低估值的A股。瑞銀證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上海表示:滬港通實施後,新增外圍資金的進入及QFII和RQFII的增倉,預計到2015年底,所有外國投資者持股的市值可以達到8500億元至9000億元的水平,將佔A股全部自由流通市值的8%至9%,而目前全部公募基金的持股市值是1.13萬億元,所以未來一段時間內,外資持股規模將達到全部公募基金持股市值的75%,對A股市場的影響力將非常巨大。而目前QFII的可投資規模實際上有4000-4200億元左右,但真正已經使用的額度只有2000億元左右,QFII的倉位可以提高到80%或者更高。而RQFII的額度現在大約是2500億元,目前用在股票上的額度實際約600億元。滬港通實施後,當A股市場有明顯的上漲趨勢後,QFII和RQFII的倉位會不斷提高,所以外資的流入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而對A股市場而言,長期持續的資金流入,對市場的影響不言而喻,將是一個慢牛持續走高的趨勢。

      相對於QFII、RQFII和滬港通實施後外資直接開立投資賬戶進行投資,三者之間在交易模式上有不小的區別,QFII和RQFII需要委託國內券商代為下單操作,這給QFII的投資操作帶來很大麻煩。滬港通實施後,外資可以直接開立投資賬戶,資產管理人可以直接下單委託操作。而此前QFII、RQFII在賬戶開立、額度審批、交易委託方面有諸多限制,但滬港通實施後,外資可以直接開立投資賬戶,交易委託自主下單操作,沒有個體的額度限制約束,對滬港通先期3000億元總額度的使用真正體現「先到先得、公開透明」的原則,也即對每個外資機構都體現平等原則,所以未來外資投資A股的方式會更傾向於使用滬港通的模式。當初(2002年)推行QFII制度,是政府對A股市場實行對外開放的嘗試,之所以對QFII實行額度審批,是因為我們的金融市場沒有實施人民幣可完全自由兌換的政策,在資本項目沒有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實行QFII制度是對有限度引進外資、實驗性開放資本市場的過渡性嘗試,而隨著QFII、RQFII及滬港通的陸續實施,A股市場最終向全球資本完全開放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並且這一趨勢的發展進程會很快得到徹底實施。

      說一千,道一萬,我想說的就是如果琢磨明白A股市場的機理後,如何投資、怎麼賺理性利潤其實已經一目了然。對銀行股的投資策略,我想的就是:有種你就繼續在低位呆著,我不著急,該是我的利潤它早晚屬於我。因為銀行股未來能帶給我的利潤空間我心知肚明,現在我所想的其實很簡單:按照最保守的估計,未來幾年浦發的凈利潤增速我保守按10%算,後些年凈利潤增速我保守按5%算,然後我再保守按10年後給10倍估值定價,我會有6.19倍利潤,那麼持有10年時間賺6.19倍值不?如果你認為值?那就OK,拿著好了。如果樂觀一點,10年後給15倍估值定價,有9.07倍利潤呢?是不是更值?如果你認為更值,那就更啥都別說了,安心拿著好了。當然,如果你認為自己未來10年買其他股票可以賺取到更高收益,那我支持您去搞其他牛票,但我就拿住銀行股基本不動了,除非它後期某個階段漲的離譜時,我也許會考慮做下波段,但總體原則我甘願長期投資銀行股。  

 

 備註:

1、上面我假設浦發未來利潤增速10%和5%的計算過程參見——中國A股白皮書——看這20年股市,兼談10年10倍股,賺看得見的利潤(第二部分)的節選:

 (2)、2014—2016年按國內主流券商預測的收益為測算取樣數據,2017—2024年假設浦發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先為10%,後幾年增速降為5%,則未來10年的主要財務指標如下表:

 未來10年股息收入扣稅後合計:14.47*0.95=13.75元;

a、到2024年,如果市場繼續處於類似目前的熊市氛圍,仍按5倍估值水平給其股價進行定價,持有10年時間的預期收益為3.30倍:

   5.57*5+13.75=41.60元

  (41.60-9.66)/9.66=3.30倍

b、到2024年,如果市場平穩運行,按10倍估值水平給其股價進行定價,持有10年時間的預期收益為6.19倍:

   5.57*10+13.75=69.45元

  (69.45-9.66)/9.66=6.19倍

c、到2024年,如果遇到牛市市場氛圍,按15倍估值水平給其股價進行定價,持有10年時間的預期收益為9.07倍:

   5.57*15+13.75=97.30元

  (97.30-9.66)/9.66=9.07倍

2、如果浦發未來10年股價長期不漲,那2022年我考慮對浦發銀行實行私有化收購,因為浦發到2022年股價估計為負數,我應該有機會零成本收購浦發銀行,當然,屆時我會連興業和平安銀行一起都收購的,條件是其他投資機構不和我爭搶控股權的話。

      參見:  《寧遠之尚的大作:感知藍籌股投資的未來》

      很多人會擔心,象過去幾年一樣,銀行股的盈利不錯又怎麼樣,要是它的股價就是不漲怎麼辦呢?投資要賺錢,到底是需要股價上漲才行啊。為了對未來股價變化有個較清晰的認識,需要根據相應的資料做一些假設,對應這些假設,看股價會是怎樣變化。

      假設條件一:浦發銀行在2013年收益的基礎上,每年能盈利增長15%,並保持有30%的分紅率,投資者均將分紅所得在除權後全部再買入浦發銀行的股票。

      假設條件二:假設條件一能連續維持8年的時間。

      在這兩個假設條件成立的情況下,第三個假設條件的三種不同的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人們非常擔心的),股價不漲不跌,股價除權後不填權: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只要第一、第二兩個假設條件成立,對於第三個假設的第一種情況,到第八年,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買下整個浦發銀行(因為股價已經0元以下),所以這種情況是不能成立的。也就是說,只要浦發銀行收益在以15%的速度在增長,股價無法長期維持不上漲。

 

 

再論浦發銀行的機會和風險

作者:融冰之旅寧波   2014-08-28

    今日浦發銀行收盤價9.36元,為本次調整以來的又一個新低。

   浦發銀行6月4日的低點9.40元。雖然在6月下旬分紅了0.66元,但因為時間過了近三個月,浦發銀行的實際凈資產按照半年報數據測算,至今日,凈資產大致增加了約0.75元,所以,實際的估值水平和6月4日幾乎相當。

   應該說,浦發銀行目前的股價也差不多回到了剛剛除權後的9元一線。(時間又過去了接近2個月)

   當然,相比於3月中旬的估值毫無疑問顯得高了一些。但我個人覺得很難回到那個估值水平了(市凈率0.722倍)。

  將來半年之後,若再次回到0.72倍,但因為隨著凈資產的增加,股價也至少超過目前的股價了。

   

   我個人預計今年浦發銀行的實際收益大概率應該在2.50元以上,甚至超過2.6元。

   從動態市盈率測算,目前9.4元一線的股價市盈率約為3.74倍到3.6倍之間,實際市凈率為0.77倍左右,應該屬於浦發銀行的歷史底部區域,完全稱得上嚴重低估。

   當然,嚴重低估並非就表明一定就是不會再跌。事實上,最近今年銀行股的估值一直延續下滑趨勢。

   但我個人感覺,即便從中短期而言,目前股價也已經屬於風險極少區域。

  

   很多人覺得股價底部不可預測,這句話沒有錯。

   但作為理性的投資者一味的擔憂估值下滑,很難做到有足夠的勇氣建倉,會患得患失。  

   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市場充滿了牛市的呼喊聲,我向來不關注牛市的到來與否,因為在我的投資體系中,我關心估值便宜即可。

   牛市和熊市實在不是你我小散能夠判斷的。

 

   我只能按照最近一年來的估值去判斷浦發銀行的機會和風險孰大孰小。

   去年浦發銀行的最低估值為0.72倍市凈率,發生在去年的6月25日。但那是瞬間的只是出現了不到5分鐘時間。

   事實上,去年浦發銀行的最低收盤價為7.52元,相當於0.752倍市凈率。

   如果我們假設目前浦發銀行的實際凈資產為11.70元,加上最近已經過去的7月和即將過去的8月創造的贏利合計0.40元,那麼浦發銀行的凈資產應該在12.1元附近。

   按照這個凈資產計算,9.36元的浦發銀行市凈率為0.773倍,和去年最低點差距僅僅只有百分之2.8。

  

  對於有空倉資金的銀行股投資者而言,目前的浦發銀行已經到了非常值得重新建倉的機會。

   從長期而言,浦發銀行的估值優勢不是一般的明顯,當然,其他的銀行股很多也是同樣的道理。

   我的結論是浦發銀行的機會遠遠大於風險。

 

   未來2個月時間,我個人傾向於浦發銀行的底部區域應該在9元一線。因為到時候相對應的市凈率為0.72倍。

   (10月底浦發銀行的實際凈資產約為12.50元)

   而我不會傻傻的等待9元的到來,我會適時的主動出擊。如果真如我所言,2個月以後浦發銀行的股價到了9元,我唯一要做的就是把槓桿玩得最大位置。

   事實上,在我看來,把眼觀放得足夠長,幾毛錢的股價成本差距又有什麼關係?

小城:文章很好,很精彩。不過現在大勢不在藍籌而在新興科技,還需要一些耐心。現在類似複製上世紀末納斯達克指數,藍籌當時無人問津,為此,巴菲特還受到了質疑。幾年後,隨著納斯達克指數暴跌,巴菲特又回到了神壇。

對於中國來說,復星梁信軍說,四大行目前與房地產有關的貸款佔到貸款總額的 25.6%,這還不包括以房地產作為質押的。如果是房產的價格下跌到了首付的比例,就會影響銀行的資產,銀行的資產是高槓桿率的,所以房產對金融的傳導是一定的。所以,當房地產這個不確定性的事情落地後,銀行股春天才會到來。
推薦閱讀:

[轉載]食傷得用,技藝謀生(一)
[轉載]看相要看完哪些部位才算是真看相?
(2)[轉載]盲派技法3
十二生肖起名的忌諱(轉載)
轉載大六壬揭秘與現代應用研究二

TAG: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