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公元後干支紀年和公曆年份的換算(公元前不考慮),除了網上搜集資料,有自己研究點滴內容

    這個是去年自己為了學習屠龍之術整理的,雖然網上有很多直接換算的工具,但自己強迫症的利害,當時還是急切想知道它的具體換算原理,所以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網上很容易找到相關資料,俺自己根據資料整理了一個自己使用的方式,感覺還是比較容易的,基本上可以通過心算求出來。以後也是類似半仙似的,可以掐指一算了,哈哈...

    =================================================

    干支紀年和公曆紀年之間的轉換有一個很基礎的問題:即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公元後干支紀年的甲子年是那年?目前通行的做法是把公元四年作為第一個公元後的甲子年,到底為何要把公元4年作為第一個公元後的甲子年有著很深的"學問",不是俺這個這個凡夫俗子可以考慮的...我等粗人只要知道公元四年是公元後第一個甲子年即可。由這個基礎就可以比較容易理解出公曆紀年和干支記年的轉換公式了:

    

    (1)公元後的已知年份換算干支紀年方法:

    (公元後年份-3)÷10的餘數對應天干

    (餘數出現負數,就從天干後面倒數編號,即從最後一位開始,依次為0、-1、-2、-3、……-9)

    (公元後年份-3)÷12的餘數對應地支

    (餘數出現負數,就從地支後面倒數編號,即從最後一位開始,依次為0、-1、-2、-3、……-11)

    

    例如求算1898年的干支年份:

    (1898-3)/10 得餘數5,得天干為戊

    (1898-3)/12 得餘數11,得地支為戌

    

    (2)從干支紀年推導出公曆紀年是需要前提的,因為同一個干支紀年對應著多個公曆紀年(一個公曆紀年僅對應著一個干支紀年),

    例如:以甲午戰爭為例,假設已知為1890之後的第x年,現在想確切知道其公元年份。

    由於甲對應的天干編號為1,午對應的地支編號為7,可知:

    [(1890+x)-3]/10 餘1   =>x=4, 14, 24,…

    [(1890+x)-3]/12 餘7   =>x=4, 16, 28,…

    綜合兩者可知,x=4, 即甲午戰爭所在的甲午年為公元1894年。

    不知公元年份的大概時間範圍,只知道干支紀年,求公元年份。例如:求甲午年的公元年。

    設甲午年的公元年份是公元x年,由於甲對應的天干編號為1,午對應的地支編號為7,則:

    ( x-3) /10 餘1 =>x=4, 14, 24, 34 , 44, 54 , 64, 74, 84, 94,…

    (x-3) /12 餘7 =>x=10, 22, 34,46,58,70,82,94,106,118,130,…

    綜合兩者可知,x=94,154,…(只要找出一個公元年份,其餘的年份都是在前一個年份上加60即可。)

    注意:干支紀年的某年份是從立春開始。如:2002年的干支紀年為「壬午」年, 2003年的干支紀年為「癸未」年。2003年立春之後才是「癸未」年,2003年立春之前應是「壬午」年。

    

    ===========以上內容內容大部得自網路,外加上點自己的理解=============

    ===========以下內容是自己思考所得====================================

    由於自己使用大部分都是需要有干支推算公曆,上面公式頗為複雜,難以心算,所以自己整理一個可以通過心算的方式,記述如下。

    (1)、首先熟記公元4年為甲子年開始的第一個60干支年份對應關係

        記住第一個天干年對應的公元紀年即可,其他地支判斷是第一個60甲子中的具體年份,具體查看此表,即可求出第一個干支年的公曆年。(實際上由公曆年求干支年亦可以用(年份/10)的餘數查此表,餘數為0,1,2,3的查60,61,62,63),重點是如何牢固的記住這個表格呢(一年多來一直用它作為電腦和手機的桌面,現在基本上算是記牢了....)

        出現順序表:

          +00   +10   +20   +30   +40   +50 

    4年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5年  乙丑->乙亥->乙酉->乙未->乙巳->乙卯

    6年  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

    7年  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

    8年  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

    9年  己巳->己卯->己丑->己亥->乙酉->己未

    10年 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

    11年 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

    12年 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

    13年 癸酉->癸未->癸巳->癸寅->癸丑->癸亥

    (2)、其他干支年份和第一個公元後的干支年份是模60的同餘數,利用公式:第一個出現干支年份的公曆年份 + n*60即可(n的取值結合年號來判斷)

    

    例如求算1898年的干支年份:

    第一步 :用1898/60得31餘38(心算即可,不需要筆紙)

    第二步 :查表 38是8年和+30交叉點,為戊戌

    

    

    求清朝戊戌年有那幾年(記住了那張表格,都可以心算):

    第一步 :找到公元後第一個戊戌年:查表,是8年和+30交叉點,即公元後第一個戊戌年是公元38年

    第二步 :清朝起始年為1644,n*60+38>=1644

    第三步 :清朝末年為1912年,n*60+38<=1912

    第四部 :結合2,3求得n為27,28,29,30,31,用n*60+38得到清朝戊戌年共有

    1658,1718,1778,1838,1898

    再想知道是那個皇帝在位的那個戊戌年,就需要大體知道他的在位年代,清朝諸位皇帝俺雖然記不住其在位的具體年份,但大體知道他們的在位年限,所以大體也能夠猜出來...

             
推薦閱讀:

TAG:集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