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的十二時辰和更點計時

在平時,我們需要掌握好時間。這就需要用到鐘錶,按照一天二十四小時制進行計時。

而在我國古代,沒有鐘錶,採用的是十二時辰計時。這種計時方法,是把一晝夜劃分為十二時,用十二地支(即十二辰)加"時"字來記時,所以又叫時辰。十二時依次是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十二時辰對應現在的二十四小時分別是:

子時:23時——凌晨1時

丑時:1時——3時

寅時:3時——5時

卯時:5時——7時

辰時:7時——9時

巳時:9時——11時

午時:11時——13時

未時:13時——15時

申時:15時——17時

酉時:17時——19時

戌時:19時——21時

亥時:21時——23時

其實小時這個名稱也是由時辰而來,因為它只有時辰的一半,所以稱為「小時」。

古人又確把一夜劃分為五個時辰,而晚上的這五個時辰,又稱之謂"更"。所以 一夜又分為五更。"更"就成了古代夜裡計時的專用單位單位。夜裡的時辰、更及時間的對應關係是:

一更,戌時,19時?21時

二更,亥時,21時?23時

三更,子時,23時?1時

四更,丑時,1時?3時

五更,寅時,3時?5時。

南唐後主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有云:「羅衾不耐五更寒」,可見說的就是大概凌晨四時前後這個時間段。

更的時間太長,兩個小時報一次時間的話,間隔長了點。於是,古人又把毎"更"劃分為五"點"。"點",也是我國古代夜裡計時的常用單位名稱。毎"更"分為五"點","一更"兩小時,"一點"算下來合二十四分鐘。

古時有一種樂器,形狀像小銅鐘,中間凸起, 兩邊有孔,可以用繩系在手上敲打,這種樂器也叫「點」。所以,古時一般是,報 "更"的時候敲鐘鼓,報"點"的時候敲擊點。


推薦閱讀:

古風到底是什麼?是一種流派還是意境,或是現代人對古代文化的愛好?
古代的燈籠有什麼用處嗎?
宋元明清時期的古人是怎麼熬過夏天的?
古代嫩草和老牛的典型有哪些?
為何古代名將難善終?

TAG: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