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血教出的不懂事孩子…

用心血教出的不懂事孩子...——孩子讀頂尖大學 卻老對我大小聲的優秀孩子...

久未見面的好友孟珺來找我,談到她的兒子,眼淚如決堤般湧出來,她的孩子現在就讀大學,各項表現傑出優秀,但不知為什麼就是和她不對盤,總是用尖銳傷人的言語和她對話,她不懂自己做錯了什麼?如此用心卻教出如此不懂事的孩子。「妳的兒子沒有問題。他用一個很獨特的方式,想要改變媽媽對他的管教模式。」男孩大概小學三、四年級,就會有明顯的改變,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給別人干預,想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希望自己是英雄或明星,能以他為中心,吸引眾人的注意力;但經常適得其反,惹得周遭眾人的討厭和反彈,有孩子會因妥協,修正自己「誇張」和「臭屁」的表達方式。有些男孩會用很強烈的方式,表達自己受屈和受辱的不平,力戰大人和同儕。笑笑就好vs.小題大作媽媽在這時扮演重要的角色。男孩在學校調皮和找麻煩,大人如何面對和處理,將影響未來的親子關係,因孩子發生的事通常都是一些生活的意外小插曲,可處理也可以笑笑就過去。大部份的家庭是由媽媽扮演管教孩子的主角,孩子在低年級時都是媽媽主導一切;孩子升上中高年級,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會在學校出些小狀況,大部份的媽媽都會順手就把事件壓下來,訓斥、說教一番,孩子就會回到常軌。而有些媽媽會小題大作,弄得孩子無所適從,讓孩子在學校變得特異,老師和同學會盡量和孩子保持距離,以致小事件變成大問題。許多男孩因為爸媽介入而讓自己嘗盡苦頭,從此學乖了,有事絕不讓爸媽知道,也不想讓爸媽與老師多接觸,影響孩子青春期以後的親子關係。有一些父母沒有警覺,不僅沒有放手讓孩子學習自主,反而干預更多、更主動參與學校事務,讓孩子在學校像一個透明人,爸媽了如指掌。別介入孩子世界太深,弄得他不舒服父母的強勢介入和干擾,讓孩子十分不舒服,只好用肢體語言或言詞,傳達他的不爽,讓父母也感受到不舒服。一般的父母收不到孩子的抗議,反而會更加地想教導和改變孩子。有強勢作為的父母,孩子能怎樣反應呢?「用更大、更激烈的言詞和行為,抗議父母的管教模式!」孩子長大,父母要調整自己的管教模式。小學中年級以後,照顧得少和保護得少才是好;國中之後,最好的照顧和最好的保護,就是別再照顧和保護,放手讓孩子學習為自己行為負責,否則孩子就會延緩成熟。就像孟珺的兒子,高中未學習獨立自主的為自己負責,上了大學也不知道自己已經成年,無法學習面對和處理自己的人際互動和情緒問題。現在有愈來愈多長不大的男人,沒有責任感,遇事指責謾罵,有錯都是父母的錯,都是別人不好,從未覺察自己才是問題的中心和麻煩的製造者,許多這樣幼齡化、長不大的孩子,結了婚、為人父母。「該怎麼辦呢?現在改變還來得及嗎?」什麼時候都來得及,關鍵是孩子逐漸長大,父母要跟著長大,否則教養危機會一直存在。父母如何該如何調整自己的角色呢?「一步一步的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孩子有能力注意自己的安全,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父母要有信心地放開手;如果真不放心,就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讓孩子不需扶持和保護,走自己要走路,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唸小學中高年級,父母學習做一個聽話的角色,孩子回家陳述他一天的遭遇,別急著教導或指責,習慣性的問孩子:這件事你學到了什麼?如果有類似的狀況,怎麼處理會得到你要的結果?「孩子都會瞎扯一些歪理,難道不用糾正他嗎?」請父母以孩子為中心去思考,十歲、十幾歲的孩子,他的想法一定不可能和三、四十歲的父母一樣,接受孩子不成熟的想法和給予孩子試誤的機會,孩子才有更大的視野和胸襟,接受不同特質的人和不一樣想法的人。這樣會不會把孩子教壞?「難道是孩子不用聽父母的話?」父母愛孩子,但父母的想法未必是唯一的真理,容許孩子有不一樣的想法,那就是「他」的想法,可以和父母不一樣,甚至可以和父母想法對立。傳統的教育要求孩子規規矩矩、別做異端、不要挑戰傳統,團體生活怎麼規定就怎麼做、別找自己的麻煩,也別製造麻煩給別人。「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個聽話的小孩,我期待他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我信任我的孩子會在人己關係找到一個不給別人找麻煩,又保持自己獨特想法的立足點。教育不是生產線,做出統一規格的產品,教育是讓每一個生命都有不同的可能。「一定要準時嗎?一定要繳作業?一定要這樣嗎?」以我家為例,剛開始我的另一半很怕我會把孩子教壞。事實上,並沒有!我孩子很少遲到或缺課,作業也很少未繳,因為他很清楚知道,違反規矩的後果,不過他也不是一定會遵守規矩的學生和孩子,他清楚如何拿捏會讓自己好過,又不會太為難到別人。但大部份的媽媽是乖小孩或循規蹈矩,不能接受自己的小孩不聽話、我行我素,或叛逆不受拘束,還常反駁父母「我又沒有怎樣」、自我感覺良好,常會讓從小守規矩的父母抓狂。「半夜不回家,早上上課起不來,不用管他嗎?」如果孩子是小學生,我會介入了解,到底孩子是什麼想法。孩子上國中之後,我會努力裝著不知道。孩子到了高中,他沒回家,我會電話了解狀況,讓我安心睡覺。上大學之後,「他」是我的大學室友,「他」有沒有回來,是「他」的事,我會關心一下,如果孩子不願多說,我也尊重「他」,他已經成年,他有能力面對和解決自己的問題,父母只是他的室友,沒有理由干預或打擾他。父母靠太近,孩子豎起刺「真要這樣做嗎?」不然咧?孩子上了國中,父母如果靠太近、管太多,孩子如剌蝟般的「剌」,就會豎起來,把父母弄得滿身是傷。如果父母沒有警覺要再多靠近,孩子豎起來的不是剌,而是利劍,會讓父母更加受傷,身為父母的要自找麻煩和罪受嗎?「現代父母真難為啊!」如果父母的「愛」使錯力,會變成「礙」,輕輕一句話或小小一個動作,就弄傷孩子,也會讓掙扎的孩子傷到我們。沒有人天生會當父母,我比較幸運在法院工作輔導一群正值青少年的孩子,他們的父母犯了許多錯誤,讓我很有警覺地陪我的孩子順利度過青少年,我現在必須更有警覺,面對一個人生充滿不確定的成年孩子,走過人生最關鍵和重要的一段路。「有什麼方法可以像這樣不慌亂的陪孩子一起成長?」我拿出我們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編製的教材《成功父母手冊》送給孟珺,這套教材獨特之處不是讓父母知道,而是做得到。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很辛苦,孩子也很辛苦,不要因生活中的小事件為難自己,也不要製造麻煩給小孩。父母不僅要使對力,更重要的是在對的時機,用對的方法。這教材有七個父母關鍵的能力,一周的課程,聽一遍是沒有用的,一定要堅持聽三遍以上,讓我們習慣用正向積極的態度,面對孩子每天千變萬化的衝擊和挑戰。父母的智慧是學習累積來的,父母的專業是練習來的,每天練習保持最佳狀況,我很有信心,陪孩子一起成長的歷程,孟珺一定不會再有委屈的淚水,反而常會有成功父母的得意,分享給周遭的每一個人。「孩子一直很棒、很好,父母也很棒、很好,沒有情傷,更不會有什麼情結。」孟珺拿著教材開心地露出笑容,我也覺得今天做了一件好事。衷心的祝福每一個在苦難中奮鬥的爸媽,都贏在自己的學習,知道怎麼使對力,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作者:盧蘇偉
推薦閱讀:

取用
八字應用9
一圖讀懂:夏日實用清涼裝 露肩裙時髦又搶鏡
抗蛇毒血清,「啥時用」最講究
七、論用神

TAG:孩子 | | 用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