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800年前後兩次來華使團對開放舟山的要求

 

  18世紀晚期和19世紀初,英國政府先後兩次遣使來華,舟山無一例外地成為兩個使團的關注對象。1793年,馬戛爾尼使團要求開放舟山等口岸,被斷然拒絕。1816年,阿美士德使團再抵中國也提出類似的要求,但同樣被拒絕。這反映了中英雙方兩個世界的碰撞、兩種文明的衝突。

  中英雙方的禮儀之爭

  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以補祝乾隆八十大壽為名出使中國,這是成功抵華的首個英國外交使團。乾隆皇帝對於英國這樣遠在海外的國家能夠千里迢迢為自己來祝壽表示了極大的熱情,他不但准許英國使團從天津入京,而且下旨令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的官吏要高規格接待,並且護送他們入京。

  英使船隊離開舟山後,去了登州、白河、大沽、天津、通州、京城、古北口、熱河。這一年的9月14日,雙方在覲見禮節上發生了衝突。清政府要求英國使臣像其他藩屬國一樣行三跪九叩之禮,而英國使臣認為行單膝跪地禮是英國最高的禮節,拒絕行三跪九叩禮。最終,雙方在禮節問題上各退半步後,馬戛爾尼終於在熱河行宮裡的萬樹園覲見了乾隆帝,呈送了喬治三世給乾隆的書信。

  接見完畢後,乾隆認為英使祝壽的使命已完成,應即刻返回英國。但是,在將英使呈遞的國書譯出後,乾隆才認識到英國人祝壽的背後有著更多的企圖。於是乾隆以賜英吉利國王敕書的形式,毫無通融地回絕了喬治三世提出的通商和互派使節的要求。

  馬戛爾尼使團提出開放舟山的要求

  馬戛爾尼在收到乾隆敕諭的當天上午,又以文書形式向乾隆皇帝提出包括在舟山建立居留地的六項要求:

  1.開放舟山、寧波和天津為通商口岸;2.英國在北京設立貨棧,買賣貨物;3.將舟山附近一個不設防的島嶼讓給英國,以便英人居住和存放貨物;4.將廣州附近「一塊類似的地方」讓給英國;5.英商在澳門、廣州之間運載貨物免納過境稅;6.英商只按清廷公布的稅則納稅,不另納稅。

  第一條固然有開放舟山正常貿易的要求,但第三條租借舟山一處海島的要求則有明顯的殖民主義色彩。根據史書記載:在馬戛爾尼出訪大清帝國之前,接奉了英國政府的訓令,訓令強調指出,使團必須向中國政府說明英國對中國絕無領土野心,只有擴大通商互惠,為此要求中國政府划出片地或島嶼以作英商儲貨及居留之用。如果中國方面要求英國不得出口印度進口的鴉片,則應立即承允,切勿因此影響其他重大利益。至於重大利益,「最重要的目標,即獲取在廣州之北各埠貿易之特許」。

  可見,在當時,英國人的最大利益訴求是通商。但在乾隆皇朝的觀念中,是沒有國與國之間互惠交易之說的。於是,就有了10月7日乾隆致英王第二道敕諭,將英國的六項要求全部斥為「非份要求」。對於開放貿易的要求,乾隆帝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對於租借舟山島嶼一項,乾隆明確聲明:「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島嶼沙洲,辦必畫界分疆,各有專屬。」乾隆皇帝鑒於「英吉利在西洋各國中較為強悍」,多次下令「各省海疆,最關緊要」,下令各省「相度形勢,先事圖維,毋任英吉利夷人潛行佔據」沿海島嶼,如遇到英船到達廣州以外的口岸,「即行驅逐出洋」。

  阿美士德使團對舟山的開放要求

  1816年,英國政府又派出以阿美士德為首的使團抵達中國,再次經舟山北上到大沽口進京。

  臨行之前,英國外交大臣羅加士里的訓令中也包括要求開放廣州以北港口包括舟山的內容。嘉慶皇帝在上次馬戛爾尼使團來華時就親身領會過英國人的真實想法,而且聽聞近年來英國人在華的許多不法活動,因此一開始就對阿美士德使團的訪問非常抵觸,他給直隸總督訓示:「一聞貢船抵津之信,即行馳往照料,如該貢使向該督言及有懇請賞給口岸貿易,如上次請於寧波互市等等,該督即先行正詞駁斥,以天朝法度森嚴不敢冒昧奏請,絕其妄念。」這次同樣發生了禮儀之爭,英國使團拒絕行三跪九叩之禮。嘉慶皇帝十分惱怒,沒有接見英國使團。英國人這次連提出要求的機會都沒有就被遣返回國了。

  英國兩次來華使團對舟山的開放要求都以失敗而告終,英國來華原本希望通過外交談判的方式取得在華的貿易特權。然而,他們提出的「非份要求」不但沒起到改善兩國關係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彼此之間的誤會,使清朝統治者加深了對英國人的抵制情緒和戒備心態。在英國方面,隨著阿美士德出使中國的失敗,到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輿論開始「妖魔化」中國,那些來華使團成員不斷出書訴說在華期間的觀察和評價,也加劇了這種趨勢,而英國政府也逐漸改變了對華政策,放棄了外交談判的方式,而逐步形成了用軍事手段侵佔舟山的決策。

推薦閱讀:

舟山,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歷歷萬鄉 | 枸杞浪歌,來「東方小希臘」看一場海上日出
常年住在一座比較大的島上是怎樣的體驗?
從上海到枸杞島玩幾天,交通和住行方面有沒有去過的朋友給個攻略?
十一想去舟山旅遊,求攻略?

TAG:舟山 | 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