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激素補充治療專家共識

作者: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絕經學組

選自:中華婦產科雜誌2016年12月第51卷第12期第881頁-886頁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是一直被臨床廣泛使用的專業術語,指女性40歲之前出現閉經,伴有FSH水平升高(FSH>40 U/L)、雌激素水平降低等內分泌異常及絕經癥狀;意指卵巢功能的過早、完全衰竭。隨著病因研究的深入和臨床病例的積累,人們逐漸意識到卵巢功能衰竭是一組臨床表現多樣、病因複雜且進行性發展(包括隱匿期、生化異常期和臨床異常期「三階段」)的疾病。POF概念存在局限性,無法體現疾病的進展性和多樣性,僅代表卵巢功能衰竭的終末階段。因此,2008年,美國生殖醫學學會(ASRM)提出了「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的概念[1]。2016 年,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會(ESHRE)發表了最新的「POI 處理指南」[2],將POI全稱更改為「 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ovarian insufficiency,POI)」。2016年,國際絕經協會(IMS)最新發表的「中年女性健康管理及絕經激素治療的推薦」中提及POI的診治[3]。後兩個指南中將「 原發性(primary)」換稱為「 早發性(premature)」,且ESHRE 指南將FSH 的診斷閾值(40 U/L)降為25 U/L,旨在早期發現卵巢功能不全的女性,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為了使國內各級醫師更好地管理和診治POI患者,更新知識,並與國際接軌,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絕經學組組織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在參考國外相關指南及最新文獻後,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形成了「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激素補充治療專家共識」,以改變醫師及患者對POI、POF的認識,讓早期階段的卵巢功能衰竭(即POI)患者得到充分的重視和必要的干預。

01

相關名詞和解釋

1. 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insufficiency, POI):指女性在40歲之前卵巢活動衰退的臨床綜合征,以月經紊亂(如停經或稀發月經)伴有高促性腺激素和低雌激素為特徵。停經或月經稀發4 個月,間隔>4 周連續兩次FSH>25 U/L(ESHRE的診斷閾值[2])或FSH>40 U/L(IMS的診斷閾值[3])。本共識採取的是ESHRE的診斷閾值,將疾病的診斷標準「關口前移」。

2.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同「提前絕經(premature menopause)」,指40歲之前達到卵巢功能衰竭。閉經時間≥4~6個月,兩次間隔4周以上FSH>40 U/L,伴有雌激素降低及絕經癥狀。近年來,學界普遍認為POF不能體現疾病的發展過程,故目前更傾向於採用POI。

3. 卵巢儲備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reserve, DOR):輔助生殖領域中的常用名詞,尚無確切定義,常指雙側卵巢的竇卵泡數<6個,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低於0.5~1.1 ng/ml(1="" ng/ml=7.14="">

4. 絕經(menopause):指婦女一生中的最後1次月經,是個回顧性概念,一般需要在最後1次月經的12個月之後方能確認。絕經的真正含義並非指月經的有無,而是指卵巢功能的衰竭。

5. 激素補充治療(hormone replacementtherapy, HRT):對卵巢功能衰竭或不全女性在有適應證且無禁忌證的前提下,個體化給予低劑量的雌激素和(或)孕激素藥物治療。對於正常年齡絕經的女性,近年來更多採用絕經激素治療(menopausehormone therapy, MHT)這一名詞。對於POI患者的治療,本共識建議仍採用HRT一詞。

03

POI的診斷

(一)臨床表現

POI患者常以月經周期改變為先兆,主要表現為停經或月經稀發,也可出現潮熱、盜汗、性交不適、陰道乾澀、睡眠不佳、情緒改變、注意力不能集中、尿頻、性慾低下、乏力等雌激素缺乏癥狀,其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各不相同,年輕患者癥狀較輕。手術導致的醫源性POI患者通常癥狀較重、持續時間更長;但有些POI患者沒有任何癥狀。臨床醫師對月經稀發或閉經的患者應當問診雌激素缺乏的相關癥狀。除此以外,已有證據表明,與絕經者相同,POI患者也會發生骨質疏鬆、血脂異常、血壓波動及心血管疾病。

(二)診斷標準

POI以月經紊亂、高促性腺激素和低雌激素為特點。本共識建議:女性年齡<40歲,出現停經或月經稀發4 個月,並有連續兩次間隔4="" 周以上的fsh="">25 U/L,診斷為POI。AMH水平可間接反映卵巢內的卵泡數量,是卵巢儲備更直接的指標;但若月經規律,即使低AMH水平也不能診斷為POI。超聲、腹腔鏡檢查和卵巢活檢等在POI診斷中的價值尚未肯定[2]。

(三)POI的病因分析

POI的病因分析對臨床治療及隨訪有重要意義。某些性染色體缺陷及常染色體基因缺陷、自身免疫功能紊亂、感染或醫源性因素等均可導致POI發生。然而,接近50%的POI病因不明確。

1.染色體和基因缺陷:

(1)性染色體異常:研究表明,10%~12%的POI患者存在染色體的異常,其中94%為X染色體異常(X染色體結構異常或X染色體非整倍體)。1條性染色體全部缺失(45,X)或部分缺失,為特納綜合征;少數患者為多X染色體,往往表現為POI伴有智力低下;少數POI患者存在Y染色體,性腺腫瘤的發生風險會增加,應切除性腺,詳見性發育異常相關疾病的指南。

(2)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fragile-x mental-retardation 1,FMR1)前突變(premutation):FMR1 基因的三核苷酸重複序列CGG在正常人群中為8~50拷貝數的前突變,當CGG達到200~1 000拷貝數的全突變時可導致智力障礙,稱為脆性X綜合征。攜帶前突變為55~200拷貝數的女性一般不會有智力異常,但POI的發病風險增加13%~26%。

(3)常染色體基因突變:青春期前診斷的一系列疾病,如半乳糖血症,與POI發生的高風險性相關。一系列常染色體基因突變可能與POI的發病有關[4-5],包括卵泡生成的相關基因(如NR5A1、NOBOX、FIGLA、FOXL2基因)、卵泡發育的相關基因(如BMP15、GDF9、inhibin A基因)、激素合成的相關基因(如FSH、FSHR、LH、LHR基因)等。然而,目前並不推薦POI患者行常染色體基因突變的篩查,除非有證據支持的特異性突變,如瞼裂狹小-內眥贅皮-上瞼下垂綜合征(BPES)。

2. 自身免疫性卵巢損傷:自身免疫性卵巢損傷導致的POI 最具臨床相關性的是自身免疫性Addison病。

(1)自身免疫性腎上腺疾病:自身免疫性腎上腺疾病起源的POI 占自身免疫性POI 的60%~80%。21-羥化酶自身抗體(21OH-Ab)和腎上腺皮質抗體(ACA)對於自身免疫性POI的診斷具有高度敏感性。21OH-Ab或ACA篩查陽性的患者應建議行腎上腺功能檢查以排除Addison病。

(2)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與POI相關的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占所有POI的14%~27%。目前,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是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最敏感的檢測指標。對於TPO-Ab篩查陽性的患者應該建議其每年篩查促甲狀腺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

(3)1型糖尿病:目前還缺乏足夠的證據常規對POI 患者進行糖尿病篩查。對於結局不良的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已確診,遠在POI發生之前,因此不建議常規篩查糖尿病。

3. 感染因素:有文獻報道各種感染因素與POI的相關性,如流行性腮腺炎、HIV、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結核、瘧疾、水痘及志賀菌屬,但是僅見病例報告。因此,不建議感染因素的常規篩查[2]。

4. 醫源性因素:主要是放療、化療和手術對卵巢的損傷,因此當某項醫療措施可能導致POI發生的時候,需要與患者討論並取得知情同意。放療與POI發生的風險取決於放療的區域、劑量及患者年齡。具有生殖毒性的化療多數是有藥物及劑量依賴性的,並且與患者年齡相關。然而,烷化劑對兒童或成人都具有生殖毒性。目前子宮切除術對卵巢功能影響的證據有限,沒有研究表明輸卵管絕育術與POI的相關性。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手術可能影響絕經年齡,並與POI的發生風險相關。

5. 特發性POI及其他:儘管POI的多個病因已被闡明,仍有接近50%的POI因找不到確切病因而被診斷為特發性POI[6]。此外,吸煙、飲酒及營養因素可能影響絕經年齡,但尚未確定為POI的確切病因。儘管沒有證據表明吸煙與POI存在因果關係,但是吸煙對卵巢有毒性,且與早絕經相關,因此,建議有POI傾向的女性戒煙。

03

POI的長期管理及轉歸

(一)骨健康

雌激素對骨健康有保護作用已是共識,所以,雌激素缺乏可因骨丟失而引起骨量減少、骨質疏鬆。雌激素缺乏引起的快速骨丟失在雌激素缺乏後早期(絕經10年內)每年為2%~3%。POI患者由於雌激素缺乏的程度不同,對骨的影響存在差異。大多數POI患者可以多年無癥狀,直到骨折發生時才被關注。POI患者有骨量減少及骨質疏鬆的風險,大量臨床研究證明了這種風險的存在[7]。大量證據表明,適當進行HRT,同時進行生活方式調整,有助於改善POI 患者的骨丟失狀況,而對於那些已有骨質疏鬆的POI患者,則應同時採用抗骨質疏鬆治療[3]。

(二)心血管問題

20世紀50年代末,人們已經認識到絕經前切除卵巢會增加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故此推測,POI患者因卵巢功能的提前衰竭和內源性雌激素產生不足,也將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有隊列研究顯示,40歲之前自然發生POI的女性有早期發生冠心病的風險[8]。特納綜合征是特殊類型的POI,發生冠心病和(或)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是普通人群的2倍,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健康婦女高4倍。相對於同年齡的個體,POI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更早且持續的雌激素缺乏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篩查POI 或特納綜合征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工具。要求對診斷為POI的女性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評估,每年至少檢測血壓、體質量、血脂、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對其他風險因素進行有針對性的評估。除此之外,所有初診的特納綜合征患者均應通過心臟科醫師進行先天性心臟疾病的專業評估。絕經相關的多項研究表明,絕經早期的健康女性使用HRT的風險可能更小,獲益更大。POI患者的HRT對血脂、血壓、胰島素抵抗、血管內皮功能均可發揮有利的作用。儘管缺乏縱向研究數據,仍強烈建議POI患者早期行HRT以控制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應告知POI患者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險性的相關因素,建議其改變生活方式,如戒煙、行定期負重運動、保持適宜的體質量。

(三)神經功能相關問題

目前,直接針對POI及其對神經功能影響的研究有限。有研究報道,特納綜合征患者與同年齡、同身高、同等智商和同等社會經濟地位的正常女性相比,在情緒識別、視覺空間、注意力、工作記憶力及執行力上均表現較差。與對照組相比,FMR1基因前突變的女性攜帶者,並不增加智力發育障礙問題。X染色體三倍體(47,XXX)和多倍體通常與學習障礙相關,如語言和運動(肌張力低下)發育遲緩、注意力、執行力及社會情緒行為問題。關於通過干預手段改善POI患者神經功能的研究結果不一致,有限的數據表明,雌激素治療是適當且必要的,雌激素可以預防自發性POI患者的認知功能減退或認知功能低下,但是對特納綜合征患者,儘管給予足量雌激素治療,其空間感知能力、視覺運動整合能力的改善相對困難,影響識別、視覺記憶、注意力及執行力。一些回顧性觀察研究表明,手術絕經的女性如不行HRT,其認知功能會急劇下降,患痴呆和帕金森病的風險增加[9]。2項隨機對照研究及1項短期小型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化療和手術導致的絕經使非文字記憶功能下降,可通過高劑量經皮雌激素或雄激素治療逆轉。IMS 2016年的「推薦」中建議,MHT不被用來提高絕經女性的認知功能,但對於手術導致的絕經女性,在卵巢切除後開始雌激素治療對短期認知功能有改善作用[3]。此外,在絕經後有抑鬱症的年齡較輕女性應用MHT對抑鬱症是否有改善作用,研究結果不一致;在絕經過渡期,短期雌激素治療顯著改善或緩解抑鬱症和抑鬱障礙的可能性增加[3]。在自然絕經年齡(即50歲左右)之前,沒有證據表明HRT會對大腦功能產生副作用,HRT應該成為

生活方式改變的一部分。

(四)泌尿生殖系統問題

持續的低雌激素可引起外陰陰道萎縮,但是關於自發性POI患者的泌尿生殖綜合征的發生率沒有報道。研究基本證實,全身和局部HRT對緩解泌尿生殖綜合征有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歐洲絕經與雄激素協會(EMAS)和IMS 的相關指南均推薦雌激素可用於治療陰道乾澀。對於有HRT禁忌證者,陰道保濕霜或潤滑劑可以用來治療陰道不適和性交痛等癥狀。

(五)POI患者的壽命和生命質量

多數研究結果顯示,未經治療的POI患者壽命縮短,其死因主要源於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等因素;HRT可能降低其風險,但目前仍缺乏關於HRT對POI患者死亡率影響的長期前瞻性研究。因此,對POI患者除了HRT外,應該對POI患者如何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給予建議,如不吸煙、規律運動、保持適宜的體質量。研究表明,與POI相關的問題,如是否患有惡性腫瘤、是否有惡性腫瘤的高危因素、血管舒縮癥狀、不孕等都可能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雌激素治療可改善POI患者的生命質量已基本得到認可,但聯合雄激素治療是否可進一步改善總體幸福感尚存在爭議[10]。關於POI與性健康的研究較少,目前的資料主要來源於正常年齡絕經的女性。與自然絕經不同的是,POI對性的影響既有生理的變化,又有繼發於診斷之後的心理負擔、不孕等因素,手術導致的醫源性POI對性的影響還與其他因素相關,如陰道縮短、原發疾病的影響等。

04

POI的治療

(一)生活方式的調整

有許多可改變的高危因素可能增加年輕POI患者的骨折和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包括吸煙、缺乏鍛煉、缺乏維生素D和鈣、飲酒、低體質量。對於沒有骨折風險的POI患者,這些因素也會導致其骨密度降低。因此,平衡膳食、維生素D和鈣的充分攝入、負重鍛煉、維持適宜的體質量、戒煙是重要的干預措施[2]。

(二)HRT

POI患者行HRT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緩解低雌激素相關的癥狀,還需考慮對心血管疾病和骨骼的有益作用。目前的證據提示,POI患者行HRT可能對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起到一級預防的作用。POI患者行HRT獲益更多,風險更小。只要沒有禁忌證,POI患者應給予HRT。由於診斷POI之後仍有5%的妊娠率[11],在POI早期有避孕需求者可以考慮短期應用復方口服避孕藥(COC),但不宜長期應用。HRT與COC相比,對骨骼及代謝更有利。

1. HRT的總體原則

診斷和治療原則以及禁忌證和慎用情況參考《絕經期管理與激素補充治療臨床應用指南(2012版)》[12],其提供了評估和治療的框架。針對POI,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1)由於POI對健康的危害遠高於自然絕經,且POI的類絕經癥狀相對較輕,因此,一旦明確有雌激素缺乏的問題,在無禁忌證併兼顧慎用情況的基礎上,即可開始HRT,POI 本身即可視為適應證。在自然絕經年齡(50歲左右)前行HRT不增加乳腺癌的風險。

(2)POI 患者的HRT 應按照相應原則持續進行,並應持續治療至自然絕經的平均年齡,之後可參考絕經後HRT方案繼續進行。

(3)與正常年齡絕經的女性相比,POI患者行HRT需要更大劑量的雌激素。推薦的雌激素劑量是:17β-雌二醇2 mg/d、結合雌激素1.25 mg/d或經皮雌二醇75~100 μg/d。有子宮的女性雌激素治療時應添加孕激素以保護子宮內膜。在50歲前,有子宮的女性推薦雌孕激素序貫療法,以產生周期性的月經樣出血。

(4)治療期間需每年常規隨診,以了解患者用藥的依從性、滿意度、副反應以及可能需要改變方案、劑量的需求。POI患者需要HRT的時間更長,建議選用天然或接近天然的雌激素及孕激素,以減少對乳腺、代謝及心血管等方面的不利影響。

2. 常用的HRT藥物

(1)雌激素:①口服途徑:17β-雌二醇、戊酸雌二醇、結合雌激素等天然雌激素。②經皮途徑:半水合雌二醇貼、雌二醇凝膠。③經陰道途徑:雌三醇乳膏、結合雌激素軟膏、普羅雌烯陰道膠囊或乳膏、氯喹那多-普羅雌烯陰道片。

(2)孕激素:天然孕激素包括微粒化黃體酮膠丸和膠囊。合成孕激素包括孕酮衍生物、17α-羥孕酮衍生物和19-去甲睾酮衍生物,其中最接近天然孕激素的是地屈孕酮。初步研究提示,HRT時應用天然孕激素或地屈孕酮與其他合成孕激素相比,可能具有較低的乳腺癌發生風險。

3. HRT的具體方案:

(1)單純雌激素治療:適用於已切除子宮的POI患者。推薦劑量是:17β-雌二醇2 mg/d、結合雌激素1.25 mg/d或經皮雌二醇75~100 μg/d,連續應用。具體劑量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調整。

(2)雌孕激素序貫治療:適用於有完整子宮、仍希望有月經樣出血的POI患者。這種用藥方式是模擬生理周期,在使用雌激素的基礎上,每周期加用孕激素10~14 d。按雌激素的應用時間又分為

周期序貫和連續序貫,前者每周期停用雌激素2~7 d,後者連續應用雌激素。雌激素推薦:17β-雌二醇2 mg/d、結合雌激素1.25 mg/d或經皮雌二醇75~100 μg/d(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個體化調整)。孕激素多採用:地屈孕酮10 mg/d、微粒化黃體酮膠丸100~300 mg/d或醋酸甲羥孕酮4~6 mg/d。也可採用復方製劑,連續序貫方案可採用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2/10)片(每盒28片,前14片每片含2 mg 17β-雌二醇,後14片每片含2 mg 17β-雌二醇+10 mg地屈孕酮),按序每日1片,用完1盒後直接開始下一盒,中間不停葯。周期序貫方案可採用戊酸雌二醇-戊酸雌二醇環丙孕酮片複合包裝(每盒21 片,前11 片每片含2 mg 戊酸雌二醇,後10 片每片含2 mg 戊酸雌二醇+1 mg 醋酸環丙孕酮),按序每日1片,用完1盒後停葯7 d再開始服用下一盒。由於序貫治療方案相對複雜,復方製劑的依從性明顯好於單葯的配伍,更鼓勵採用復方製劑。

(3)雌孕激素連續聯合用藥:由於POI患者通常較年輕,且需要的雌激素量高於絕經後女性,易發生突破性出血,一般不採用雌孕激素連續聯合方案進行HRT。

(4)陰道局部雌激素的應用:僅為改善泌尿生殖道萎縮癥狀時,以及對腫瘤手術、盆腔放療、化療及其他一些局部治療後引起的癥狀性陰道萎縮和陰道狹窄者,推薦陰道局部用藥。若全身用藥後陰道局部仍有癥狀,也可以在全身用藥時輔助陰道局部用藥。用藥方法:陰道用藥,每日1次,連續使用2周癥狀緩解後,改為每周用藥2~3次。陰道局部應用雌激素通常不需要加用孕激素。但尚無資料提示上述各種藥物長期(>1年)局部應用的全身安全性。長期單獨應用者應監測子宮內膜的情況。

(三)POI患者的青春期誘導

當POI發生在青春期之前時(如特納綜合征),患者將自始至終沒有內源性雌激素的產生,從童年、青春期直至成年期,持續治療是必須的。如能早期發現,原發性閉經進行雌激素補充治療以誘導青春期是重要的。因大劑量雌激素可加速骨骼成熟,當骨齡片顯示身高尚有增長空間時,應結合患者的意願,從小劑量開始進行雌激素補充。同時,應與兒科醫師合作,必要時給予生長激素治療,以改善患者的終身高[12-13]。當患者無第二性徵發育時,建議從12~13歲開始補充雌激素[2,14]。一般認為,起始劑量可為成人劑量的1/4~1/8,模擬正常青春期發育過程,可單用雌激素,同時可聯合使用生長激素,促進身高增長,如17β-雌二醇,經皮給葯6.25 μg/d,或者口服微粉化雌二醇0.25 mg/d;根據骨齡和身高的變化,在2至4年內逐漸增加雌激素用量,直至15或16歲開始雌孕激素序貫治療以誘導月經。結合雌激素製劑和口服避孕藥因其部分成分不在人體內天然存在,不適合兒童使用。治療期間應監測骨齡和身高的變化,對於骨骺一直未癒合的患者,在達到理想身高後,應增加雌激素劑量,防止身高過高。

(四)POI患者的生育問題

POI患者並非一定不能生育,尤其是在POI診斷後的早期,約5%的POI患者可能自然妊娠,但大多數希望妊娠的患者需尋求輔助生殖治療。隨著生殖內分泌學科的發展,促排卵技術廣泛應用,許多臨床醫師嘗試採用各種促排卵方案誘發POI患者排卵,但尚無確切的證據表明其效果[15]。在HRT的基礎上進行贈卵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POI的適應證,妊娠成功率與常規IVF-ET者近似。對於年輕惡性腫瘤患者,可考慮在進行放療、化療前冷凍卵母細胞、卵巢組織或胚胎以保存其生育能力。有POI家族史的女性在目前還沒有可靠的檢查能預測卵巢功能的狀況下,也可考慮冷凍卵母細胞或胚胎以解決今後的生育問題。應告知POI患者自然受孕的概率較小,但POI患者無生育要求時仍需避孕。

(五)其他治療

部分POI患者由於各種腫瘤而進行的治療,可導致卵巢功能衰竭,對於不願意接受HRT或存在HRT禁忌證的女性,可選擇其他非激素製劑來治療絕經相關癥狀。

1. 植物類藥物:主要包括黑升麻異丙醇萃取物、升麻乙醇萃取物。國內外研究表明,此類藥物對於絕經相關癥狀的緩解安全有效。常用方法為每日2次,每次1片。

2. 中醫藥: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中成藥,在緩解絕經相關癥狀方面有一定的效果[16]。其他的中醫治療還包括按摩理療、葯膳、針灸及耳穴貼壓等,也可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3.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選擇性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雙重再攝取抑製劑、可樂定、加巴噴丁等輔助和替代藥物:現有的資料表明,這些治療對緩解絕經相關癥狀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效果和副作用與HRT不同,現階段尚不能作為HRT的替代方案。因此,對於長期使用上述治療的安全性和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

4. 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包括雙膦酸鹽類阿倫膦酸鈉、依替膦酸二鈉(其他名稱:羥乙二膦酸鈉)和利塞膦酸鈉,以及選擇性ER調節劑。雷洛昔芬和甲狀旁腺激素肽均能減少患有骨質疏鬆婦女椎體骨折的風險。

POI的簡要診治流程見圖1。

執筆專家:吳潔(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陳蓉(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參與制定本共識的專家(以姓氏筆畫為序):丁岩(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馬穎(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王世宣(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史惠蓉(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呂淑蘭(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朱瑾(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任慕蘭(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阮祥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陰春霞(長春市婦產醫院)、楊欣(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李佩玲(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吳潔(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學紅(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張治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張雪玉(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張淑蘭(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陳蓉(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林元(福建省婦幼保健院)、郁琦(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金敏娟(浙江省湖州市婦幼保健院)、周紅林(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徐克惠(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郭雪桃(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唐良萏(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符書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惠英(北京醫院)、舒寬勇(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謝梅青(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雷小敏(三峽大學仁和醫院)、穆玉蘭(山東省立醫院)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輯:沈平虎

推薦閱讀:

如何設計一個好的派單功能
虛幻引擎學習之路:粒子系統篇(二)
UC瀏覽器TV版有什麼功能?
與其他手機相比,鎚子手機有哪些獨特的基本功能?
閑聊丨讓人細思極恐的知乎新功能。

TAG:激素 | 治療 | 專家 | 功能 | 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