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前夕走進沙頭角中英街 這裡曾經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如今再看有何感觸?

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前夕,走進沙頭角中英街,這裡一半屬香港,一半屬深圳,發生在此的歷史故事說不完,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在上世紀80、90年代,中英街常常人山人海,經營的店鋪生意火爆。如今,這條街雖然已不至於水泄不通,但各類商品依舊琳琅滿目。

中英街不僅僅是一條街道,還在歷史演變中成為中西文化彙集的窗口,它見證了當地歷史變遷和深港兩方的進步繁華。在中英街看港方建築,露台上一位婦人抱著嬰孩看中英街的人潮。

中英街向來以邊境貿易為特色,這兒匯聚了世界多地的食品、日用品、藥品和服飾。圖為港方店鋪,主營包包服飾和藥品。

深圳一側店鋪經營日用品、食品,種類多樣,價格也合理。

說起歷史,在上世紀80、90年代的沙頭角中英街,在實惠、波記等知名老字號百貨商店內,常常被購物的顧客擠得水泄不通,顧客需要把籃子頂在頭頂在人潮中艱難穿行。如今,前往中英街購物的人潮沒有了當年的誇張,但老字號店鋪依舊生意興隆。

百貨商店裡選購商品的顧客數量不少。

波記百貨的收銀台設在出入口,購物可付人民幣或港幣,店鋪內騰出了更多地方擺放貨架。

邊境貿易繁榮的沙頭角中英街,隨處可見收拾貨物的身影。

在沙頭角鎮內有多處過境通道,一邊是深圳,一邊是香港。在顯眼位置有港方貼出的警告,遊客是不能跨越過去的。

深圳一側的老式建築,「實惠」百貨商店就在小巷子里。

在沙頭角鎮內,路邊一位老伯擺賣沙頭角特產蝦醬。

藏在沙頭角鎮內的一處祠堂。

短短的中英街濃縮了中國近現代史。沙頭角鎮內不少根據史實製作的銅像靜靜訴說著滄桑歷史。

沙頭角鎮內,圍牆後的建築物屬於香港,圖中黃色的小巴是跨境學童接送車。

中英街深圳一側的店鋪門口擺滿小拖車。

推薦閱讀:

MBA奶爸和女兒關於香港回歸的對話
民陣vs慶委會,下一站維園足球場~
你好,這裡是香港
祝福你,香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

TAG:香港 | 海水 | 感觸 | 香港回歸 | 祖國 | 回歸 | 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