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國家對中國印象最好和最差

近日,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全球態度項目」調查報告,可以反映受訪22個國家民眾對中國的看法和好感度。在受訪的絕大多數國家中,大多數民眾對中國抱有好感,但是由於人權問題和意識形態問題阻礙了西方對中國的全面認識,周邊國家則擔心中國的民族主義傾向和軍力上升,因此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較高。

  對中國有好感最高的是非洲的肯亞,達到86%,因為中國給非洲的援助較多。最近為中國形象佳加分的是不久前中國無償援建肯亞的公路,充分體現了中肯密切友好的兩國關係。中國政府表示將繼續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支持肯亞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經濟的發展。肯方衷心感謝中國政府的援助,因為此項工程的建設不僅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將有效促進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而肯亞總統齊貝吉出席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也使遙遠的肯亞民眾看到了燦爛發展的中國和世界交流的深入,進一步增強了對中國的好感,因此在非洲大陸上出現了對於中國好感度的最高值。

  但是在非洲以外地區,中國的經濟援助勢單力薄,無法顯示效力,加上人權、知識產權等問題已成為國際問嚴重分歧的問題,西方發達國家於是扮演衛士角色,中國成為指責的對象。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西方一些國家連續多次提出譴責中國的決議案,雖然多次失敗,但這場鬧劇尚未終場,還有下一幕。西方政府和媒體的作用使得民眾缺乏對於中國的好感。中國一向把德國當作日本的道德偶像,認為德國人理性、思辨,但是德國民眾卻是歐美國家對中國缺少好感比例的最高的國家,為61%,對中國有好感的民眾比例為30%。

  中國有句諺語,遠親不如近鄰。中國也始終重視與周邊國家關係,提倡以鄰為善,與鄰為伴。但是在亞洲,日本受訪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最低,為26%,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69%。韓國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為38%,對中國缺少好感的民眾比例為56%。由此可見,亞洲一些國家民眾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甚至低於歐美國家。

  與歐美等國對中國缺乏好感不同,意識形態和人權不是亞洲周邊國家民眾關注中國的主要內容,主要是民族感情的分歧,以及對於中國軍力上升的擔心。88%的日本人認為中國提升軍力是「壞事」。在法國,這一比例是87%,韓國是86%,美國是79%,德國是72%。從戰略上看,44%的印度人視中國為「敵人」,和印度素來關係不好的巴基斯坦則把中國當作制衡印度的重要力量,因此84%的人視中國「更多是夥伴」。調查方法導致的數據誤差和中國民族主義情緒的上升可以解釋這種偏差。

推薦閱讀:

中國封建官職簡介
NBA解說的搞笑語錄:科比被瘋狂調侃,衛平布萊恩特偏愛科比
採訪 | 遍訪中國,我從未見過像中國人一樣如此好鬥的、自信的民族
第四章 中國傳統的制度文化
留學不是為了回國當高官拿厚祿,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風家教

TAG:中國 | 國家 | 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