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發布大資管新規,或影響100萬億資金!

央行等發布大資管新規,或影響100萬億資金!

來自專欄 小白讀財經

今天(4月27日)下午,央行等四部委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文稱資管新規),預示著市場關注度極高的,涉及100萬億資金的大資管時代正式到來!

統一資管的意思是金融監管由分業監管向混業監管過渡。從頂層上看,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也就為了順應這個時代的到來而準備的,原來是證監會管證券,保監會管保險,銀監會管銀行。資產新規的推出則是從業務層面上規範金融機構、投資者的行為,兩者相輔相成。

金融機構主要包含銀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信託公司。根據央行負責人此前提供的數據,截至2016年末,銀行表內、表外理財產品資金餘額分別為5.9萬億元、23.1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資金信託餘額為17.5萬億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資管計劃、基金及其子公司資管計劃的規模分別為9.2萬億元、10.2萬億元、17.6萬億元、16.9萬億元;保險資管計劃餘額為1.7萬億元。也就是大資管的資金涉及上百萬億之多。

相比去年的徵求意見稿,這份正式稿最大的變化是在過渡期方面,原來要求金融機構必須在意見發布之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完成整改,而現在延長到2020年底。主要原因是:

1、資產新規對金融業、金融市場影響太大,時間太短可能導致金融市場動蕩。

2、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比去年更加複雜,比如中國貿易爭端、國內股市下行等,如今過渡期延長,對股市來說應該構成利好。

我們先來解讀下這份文件:

一、資產管理產品直接或者間接投資於未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的,應當為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並明確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的退出安排。未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的退出日不得晚於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到期日。

封閉式資管產品意思是單個或多個客戶把錢交給你(金融機構)打理,然後你投資到某個資產,你和客戶約定一個期限,在這個期限客戶不能提現。現在新規要求「未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的退出日不得晚於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到期日」,如果你是投資於未上市企業股權,你需要明確什麼時候退出,而且退出的時間不能晚於你和客戶約定的期限,這主要是為了規避期限錯配。

二、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凈值生成應當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及時反映基礎金融資產的收益和風險,由託管機構進行核算並定期提供報告,由外部審計機構進行審計確認,被審計金融機構應當披露審計結果並同時報送金融管理部門。

實行凈值化管理可能會壓縮金融機構的賺錢業務,什麼是凈值化管理?即金融機構不能承諾給客戶的到期收益,根據市場表現來定,比如客戶購買時的凈值是1,到期後凈值是1.3,那麼收益就是0.3,反之到期後凈值是0.8,則虧損為0.2。

而在原來未實行凈值化管理之前,金融機構可能給客戶的收益是4%,而他投資的收益是5%,那麼機構得到的收入是差價還有管理費,實行凈值化差價收入已經不存在,只有管理費,這對機構來說是利空。

下面是之前(徵求意見稿)的解讀,由於意見稿和正式稿基本一致,主要內容依然有效:

1、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

點評:這就是常說的打破剛性兌付,此前我已經介紹過了,為了方便閱讀和理解現在重複說一次: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保本和非保本,所謂保本即你去買銀行理財產品,銀行會確保你本金不受損失,然而現實情況下,銀行為了招攬客戶,即使是非保本也會存在隱形擔保,打破剛性兌付即銀行不再為非保本的理財作擔保,客戶風險自擔。

現在文件明確「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也就是未來你在銀行或者其他機構的非保本理財產品虧錢就是虧錢,銀行不會為你墊付了。

2、單只公募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單只證券或者單只證券投資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資產管理產品凈資產的10%全部開放式公募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單一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點評:這一點對股市債市影響就比較大,意味著信託、證券、基金等機構投資債券和股市比例會受到限制,比如你投資某隻股票的市值不能超過你這個產品凈資產的10%,影響就不小。

3、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資產管理產品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風險準備金,或者按照規定計提操作風險資本或相應風險資本準備。風險準備金餘額達到產品餘額的1%時可以不再提取。

點評:原來信託、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都有計提風險資本準備要求,但是標準不一,10%或15%不等,這容易引發監管套利。

比如A機構是10%計提,B機構是15%,B為了降低計提要求,在A那借了個空殼,享受10%計提,但實際上管理人還是B,這就是監管套利。

4、分級私募產品應當根據所投資資產的風險程度設定分級比例(優先順序份額/劣後級份額,中間級份額計入優先順序份額)。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3:1,權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2:1。

點評:喜歡看小白讀財經文章的讀者應該不難理解這點,因此我此前已經說過了!

我在11月11日《中國金融:兩大變局來臨》舉個例子(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可查看):

小白自認為是炒股能手,看好未來股市行情,但手頭只有100萬,小白覺得錢太少,於是向信託公司XX借錢,XX給小白設置單一資金結構化證券投資信託,給小白借了200萬資金,即小白炒股的總資金量達到300萬。由於200萬是借來的,槓桿為2:1。

信託公司XX會把300萬資金打包成劣後級和優先順序,XX是優先順序,無論未來小白炒股是賺錢還是虧錢,每年必須給XX8%的利息,小白是劣後級,如果股市給力,300萬入市獲得的收益扣除支付給XX8%的利息後都歸自己,如果股市下跌了20%,那麼在未扣除給XX的利息之前小白在股市虧損的錢為300萬×20%=60萬。

可見小白在加槓桿(向XX借錢)過程中可以放大收益,但同時也可能放大風險,所以未來如果降低融資槓桿率,那麼XX借給小白的錢只有100萬,即槓桿為1:1。

回到上面的文件,假如小白自有資金仍然是100萬,投資下面品種:

1、固定收益類不得超過3:1:一般指債券,即小白能借300萬;

2、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不得超過2:1:小白能借200萬;

3、權益類產品不得超過1:1:一般指股票,小白能借100萬。

5、【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金融機構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提供規避投資範圍、槓桿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

點評:這一點殺傷力就大了,什麼是通道業務?比如一般銀行是不能投資股票的,但是基金可以投啊!銀行可以借基金這個殼投資股票,實際操盤是銀行,而基金就起到通道作用,這實際上就是監管套利。

《錢去哪了:大資產框架下的資金流向和機制》一文中數據顯示,2016年通道業務中運用的資金是12.39萬億,投資的方向主要包括:

證券投資1.96萬億,信託貸款1.48萬億,資產收益權1.77萬億,票據1.56萬億,同業存款0.58萬億,股權質押融資0.47萬億、債券逆回購0.07萬億,其他2.77萬億。

可以看出,這當中佔比最大的是證券投資1.96萬億,主要包括債券和股票,如果未來券商資管行業持續去通道化,那麼對債市和股市行情的影響無疑是非常大,不過經過了幾個月的時間,利空已經消化得差不多了。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推薦閱讀:

央行發布報告,告訴老百姓六件事!(四)
人民銀行筆試面試
重磅!央行記者會傳遞出五大經濟信號
廣東省中國人民銀行面試流程?

TAG:資金 | 金融 | 中國人民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