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龍:香港民眾為何不滿大陸客

予龍:香港民眾為何不滿大陸客

3月6日,針對香港不斷加劇的對內地客不滿的聲浪,即將繼任全國政協主席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對港澳政協代表說:「如果出現和中央政府對抗的力量,離心離德的力量在香港執政,對香港不好,對國家也不好」。他把香港與內地居民間的矛盾比作上海與國內其他省份的矛盾,把問題內部化,並繞開誰對誰錯的爭議,委婉但卻嚴厲地警告那些手持前殖民地旗幟、高喊香港獨立的人,稱之為歪風邪氣。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味值得深思。

不久前兩位香港朋友來訪,談到近來香港人對內地客的頻頻抱怨,有的到了忍無可忍,甚至要上街怒吼的地步。在諸多的不滿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被炒高的樓價、被佔用和濫用的公共空間及社會服務、被攪亂的市場和商業秩序,包括醫療、教育、消費品市場等等。

香港是個彈丸之地,資源極其有限。因延續原港英當局的土地政策,致使香港土地供應緊張,樓價高聳,且市場單薄。去年,香港大部分地區的樓價上漲了20%以上,兩年幾乎上漲了50%,其中近三分之一豪宅被內地客買走,成為樓價上漲的主要推手。自從今年9月美國宣布第三輪量化寬鬆(QE3),大量美元熱錢流入,香港面臨港幣升值和房價暴漲的雙重壓力,迫使香港政府大量拋售港幣以穩定匯率。近來港府又宣布針對非永久香港居民購房提高印花稅的新政策,以抑制房價,包括15%的買方印花稅,及更高的賣方印花稅(20%半年內賣出,15%六個月到一年內賣出和10%三年內賣出)。這些政策在短內使二手房交易量大幅萎縮,但房價依然矗立,說明仍有外來客前去力挺,或市場仍期待大陸客前去接盤。

由於中國商人的瘋狂搶購造成了全球嬰兒奶粉荒,最近港府出台了令人哭笑皆非的新政策,以限制內地客在香港搶購嬰兒奶粉,要對奶粉超購者(超過1.8公斤)重罰2百萬元港幣或獲刑7年以下,對旅客乘坐火車攜帶行李物品的重量也從32公斤減至23公斤,以降低內地客赴港搶購生活用品的數量。

內地人與港人爭利的事件遠不止限在像瘋搶奶粉等這些小事上。去年內地客開始瘋炒香港計程車牌照,一夜之間,牌照價格被抬高10萬元港幣,最高價居然被抬到400多萬元,令以計程車為生計的香港居民怨聲載道。內地客還遠遠不斷衝擊香港名校,包括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令香港學童的名校申請錄取率急劇下降至10%,甚至達5%。在羅湖口岸,每天都可以看到大批身著校服的內地學童排隊過關,由校車接送。

去年下半年,香港警方抓獲了大批以螞蟻搬家式的手機等電子產品水貨走私,不少老翁老太、幼童和穿校服的學生都參與其中。去年初,為了控制「雙非」孕婦赴港產子,香港警方取締了許多安置「雙非」父母來港生產的月嫂機構,同時大多數公立醫院決定減少或停止接收「雙非」孕婦的入院生產名額。去年還因內地客違規在公交車上吃東西,被港人責備而引發兩地口水戰和網路戰,內地學者孔慶東教授不適時宜地罵部分港人是英國的「狗」,港人回應內地客為「蝗蟲」。此外,珠三角地區的工業污染隨著季節性的北風飄入香港,帶去濃濃的霧霾,引起了港人的怨忿。

儘管港府和內地相關當局都在為降低兩地矛盾出台了相應的對策,但香人並沒有因此鬆一口氣,他們仍生活在極度不確定的氛圍之中,依然擔心內地客不會就此罷手,卻不知道下一波又會炒弄什麼。而對部分內地人來說,香港人似乎做得太過分了,「一國兩制」變成了一國兩種不平等的國民待遇,內地為香港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廉價的能源和飲水,以及農副產品供應。總之,港人可以享受到諸多的自由和權利,卻不知感恩。

這些事件以及認知上的差異,給兩地居民間的互信帶來了嚴重的損害。那些民間的矛盾看似與中央政府和特區地方政府都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卻被雙方媒體政治化了。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去年「十一」國慶節之夜香港南丫島發生海難,內地救援船參與救援,中央特派員先於特首前去看望受難者及其家屬,結果被看作是內地干涉香港事務。港府在推行中國國民教育課程時也遭到部分港人的抵制,迫使港府暫緩計劃實施。在最近的遊行示威人群中居然還出現了前英殖民當局的米字旗,甚至高喊「中國人滾出去」的口號。從指桑罵槐到直接羞辱中央政府和包括港人在內的全體中國國民。顯然,那只是極少數人在嘩眾取寵,卻也被內地媒體以危言聳聽的言辭,視之為「港獨」傾向,從而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關注。

在筆者所認識和了解的香港人中,他們的愛國熱情絕不亞於內地居民。那些保釣人士的捨身登上釣魚島宣誓主權的愛國義舉,足以說明香港不乏愛國志士。每天早晨在香港中小學校園裡響起的《義勇軍進行曲》,學生和老師莊嚴仰望著徐徐升起的五星紅旗,還有那些右手放在胸前以表敬仰或忠誠的外籍老師。這些景象恐怕在內地的校園內都難得一見。絕大多數香港人都認同中國,並享有較強的公正感和公民意識。

那麼,港人與內地居民的種種衝突根源究竟在哪裡呢?只要細心觀察和分析,就不難看出,港人的不滿其實很正常,如果沒有反應可能會更危險,那是沉淪與麻木。表面上看他們只是對某些內地客的行為表達不滿,實際上他們是對內地社會醜陋現象的抗議,是對內地畸形的發展和內地客劣根性的反制,更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發泄。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理解為是內地社會矛盾和情緒的外溢。不難看出,內地客在港炒樓、炒牌照之類,相當一部分是在轉移財富或洗錢。在香港人看來,只有來錢容易或持有不義之財的人,才會如此不計成本。而搶購奶粉等民生商品,也是對內地食品安全和商品質量的一種抗議;搶佔香港學校,便是對內地中小學教育的失望;而走私、不守公共秩序等行為,更是內地各種社會和經濟亂象的一種外溢和反映;空氣污染內地人更是深受其害,香港人只是替他們發出了抗議聲而已。教育學童愛國、遵紀守法是學校應盡的責任,其實很多香港學校都在以各種形式做著國民意識教育,現在有人反對立法設置國民教育課程,是否可以理解為是對內地部分有錢人和貪官缺乏國民(意識和尊嚴)教育的抗議呢?

中國近年來高速的經濟增長,確實讓相當一部分人富裕起來了,但因缺乏公平的社會財富分配機制,也沒人教育他們如何對社會展示「愛心」,結果收入懸殊愈演愈烈,社會風氣令人堪憂。部分國民未能分享到應有的發展成果,卻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如高房價和惡化的環境。那些靠掠奪社會和環境資源發財的人活得並不安穩,他們知道自己財富中的含污量,承受著有形或無形的社會壓力,貪官及黑勢力就更不要說了,欲將財富轉移到海外以求平安。另一部分有錢人雖然財富中含污量不大,但卻對中國的發展缺乏的信心,為了分散風險,也把部分財富轉移到海外。對他們來說,香港是最便捷的地方,炒樓又是最便捷的方式。普通百姓消費者,對內地的商品及食品沒有安全感和信心,紛紛到香港搶購。

香港普通民眾當然歡迎內地客到港消費,為香港的經濟做貢獻,但炒作和濫用卻傷害了香港的經濟和大部分港人的利益,更傷了港人的心。高樓價降低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迫使許多跨國公司和金融機構遷出或考慮遷出香港,而選擇新加坡或首爾。港人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實際上港人所表述的不滿正是內地民眾所痛斥的社會弊端。在筆者看來,兩地普通民眾之間本無大矛盾,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對當前的社會現象所做出的回應而已,然而卻被描繪成兩地矛盾升級,甚至被「有心人」政治化和利用。從客觀上講,只要解決了內地的社會和經濟亂像,香港與內地的各種矛盾紛爭也就迎刃而解,那些依仗外部勢力的「有心人」也就無機可乘。

近來內地的學術界在熱議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問題,擔心人均收入達到4000美元時,因社會矛盾激化和經濟亂象叢生,會產生結構性阻塞,始終無法突破1.1萬美元高收入門檻。正如《瘋狂的信用》一書所指出的,這個階段會因社會信用的缺失和資源枯竭而喪失可持續發展動力,有錢人攜資出走,經濟與社會各方的互信進一步惡化,大量的經濟產出必將用於修復斷裂的社會和破損的環境。香港與內地的矛盾正是這一階段性發展的必然結果,最終的解決只能通過兩地的協商,但問題的根源在內地。

推薦閱讀:

《新聞1 1》今日預告:香港回歸20周年特別報道
香港十大景點,你都去過哪些?
如何看待「五一黃金周」訪港大陸遊客逾47萬人次增13%?
香港幾大購表區域及特點
英國人撤出香港前做了損害香港的事情嗎?

TAG:香港 | 大陸 | 民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