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滁洲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譯文】 我愛憐那滁州西澗青蔥而又幽雅的春草,高高的樹叢里傳來黃鶯鳥的鳴唱聲是那麼地嬌妙。  

 [出典]   韋應物  《滁洲西澗》

註:

 1、       《滁洲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2、注釋:

   滁州:屬安徽省。時韋應物任該州刺史。

   西澗:滁州城西,俗名上馬河,至宋時此河已淤塞。

   獨:最。

   憐:愛。

   黃鸝:又名黃鶯,善啼鳴。

   深樹:樹叢深處。

   野渡:郊外的渡口,沒有固定的梢公。

  3、譯文1:

   我愛憐那滁州西澗青蔥而又幽雅的春草,高高的樹叢里傳來黃鶯鳥的鳴唱聲是那麼地嬌妙。

   黃昏時分的雨裹挾著春潮急速地漲滿了西澗。野渡口的小渡船,斜橫在黃昏的雨中,西澗顯得格外的靜悄悄。

   譯文2:

  我憐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澗上有黃鸝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著夜雨急急地湧來,渡口無人船隻隨波浪橫漂。

   譯文3:

   我特別喜歡長滿青草的澗邊閑行,那枝葉茂密的樹上有幾隻黃鶯在低吟。春雨挾著春潮到晚來更加奔騰迅急。荒僻渡口的小船兒悠閑地橫在水濱。

   譯文4:

   喜愛西澗邊叢生的細草,茂密的樹叢中黃鸝歡快鳴叫。黃昏的春雨使潮水漲得快,一隻小船橫漂在荒寂渡口。

  4、韋應物,公元737一約789唐朝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早年曾充唐玄宗宮庭「三衛郎」.後讀書中進士。一度辭官閑居。德宗時任比部員外郎,後相繼任滁州、江州、蘇州刺史。其詩多寫田風物,效法陶淵明;又受王維影響,語言簡淡。部份詩篇同情人民疾苦,涉及政事。有《韋蘇州集》。

   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著名詩人,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

   5、這是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詩寫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間。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區,西澗在滁州城西郊外。這首詩描寫了山澗水邊的幽靜景象。描寫了詩人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

  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詩,是韋應物最負盛名的寫景佳作。詩里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

  此篇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所作。作者遊覽至滁州西澗,(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

  詩的前二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是說:詩人獨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緻。「獨憐」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草,流露著詩人恬淡的胸懷。後二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說: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隻渡船橫泊河裡。這雨中渡口扁舟閑橫的畫面,蘊含著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引人思索。還令加說明韋應物寧願做一株無人關注的小草,也不願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職。

  韋應物先後做過「三衛郎」和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他深為中唐政治腐敗而憂慮,也十分關心民生疾苦,但他無能為力。這首詩就委婉地表達了他的心情。

  這首詩中有無寄託,所託何意,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它通篇比興,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認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託意」。實則詩中流露的情緒若隱若顯,開篇幽草、黃鶯並提時,詩人用「獨憐」的字眼,寓意顯然,表露出詩人安貧守節,不高居媚時的胸襟,後兩句在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中,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憂傷的情懷。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地流露出來。 表達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此詩在今人王兆鵬、邵大為、張靜、唐元等的著作《唐詩排行榜》排名第20名。該排行榜以「古代選本入選次數」、「現代選本入選次數」、「歷代評點次數」、「當代研究文章篇數」、「文學史錄入次數」、「互聯網鏈接次數」六個指標為統計分析,反映一千多年來的綜合影響力。其中古代選本入選次數排名第9名,現代選本入選次數排名第15名。

   6、「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出自唐·韋應物《滁州西澗》。憐:愛。黃鸝:黃鶯。這兩句大意是:我獨愛空曠幽靜的西澗,青草豐茂,碧色滿眼,夾澗的山上,不時從樹叢深處傳來黃鶯的啼鳴。 詩句寫詩人游西澗時的所見所聞。蔥蘢的豐草給西澗增添了勃勃生機,而黃鶯啼囀,空谷傳音,把西澗襯托得更加清幽,無怪詩人「獨憐」而流連忘返了。

   7、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初春時細雨紛紛,雨後的天空像是剛剛被清洗過一樣,十分明凈清洌。

  蓄水煮茶,采雨釀酒。我們所期冀的生活,無外乎是忙碌一天後回到家中,婦人做好了噴香四溢的飯菜,吃完晚飯後便閑坐在庭院中與鄰里說著日常閑話。黃昏時分的鄉村非常清靜,薄煙裊繞,間或能聽見歡快的鳥鳴。遠處,還有牧童騎在牛背上吹笛,老人牽著老牛抽著旱煙,慢悠悠地走在鄉間小路上。

  韋應物的山水詩風自成一家,閑雅清淡,含蓄高妙。這首《滁州西澗》字句隱秀,詩人用春日雨景來彰顯內心隱秘情分,層層布景,步步道情。又用無關痛癢的急雨意象,道出了自己內心一絲稀薄的感傷。

  整首詩打眼望去,極素樸尋常。但經過歲月文火的慢慢錘鍊打磨,畫面又極幽靜。幽草、深樹、春雨、野渡這些不驚不乍的意象點綴,充滿著雋永的韻味。溪澗邊青翠的野草以蓬勃的態勢生長,岸邊繁茂的樹林深處時不時傳來幾聲婉轉的黃鸝鳥聲,十分悅耳。

  韋應物唯獨喜歡這一株闃寂生長的幽草。春日的群芳百卉韋應物都不愛。他愛的,是生命力頑強的野草。山谷中的野草偏居一隅,性格孤高淡泊,不趨炎附勢於煙火紅塵中的繁華熱鬧,世俗名利。這株溪澗邊生長的幽草,它活在山水田園深處自持修行,修鍊好每一次春風吹來時的清雅綠意。

  山林中的野草不會與其他繁花爭媚鬥豔,因為名利終究會成空。只有恬淡高雅的曠然飄逸情懷才能生生世世流傳。所以,這株野草亦是韋應物高雅的自況。同時,在《高陵書情寄三原盧少府》中他還寫了「日夕思自退,出門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攜手相與還」,以此表明自己心中籌劃已久的歸隱情懷,想在深山竹林中過著簡單自足的幽居生活。

  薄暮時分,晚霞雲影。

  滁州城西邊,原本被捕魚人用柳枝系在樹上的漁舟,也不知怎麼地掙脫了束縛,兀自橫斜在河水中,隨著波紋輕輕地晃動。故而詩中「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最出彩、最獨樹一幟的妙句。

  「急」字喻明身處朝政水深流急,難以掌控,也常常是身不由己。而一個「自」字凝練得特別精妙。興許詩人托物言志,想表達內心渴望的無拘無束,不必聽從別人安排,能過自由自在的悠閑生活。

  雨水節氣過後,蜜蜂忙著采蜜,鳥兒忙著歌唱,花兒忙著綻放。河中的水流也愈來愈旺盛,像錢塘江漲潮時那般湍急。清人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評價韋應物的詩歌風格時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併入化機。」

  彼時,公元781年,唐德宗李適在位時,韋應物被封為滁州刺史一職。可此時,韋應物愈來愈厭倦官場上的明爭暗鬥,厭惡世俗里的鮮衣怒馬。他特別希望能得到解脫,得到山水清音的沐浴。故而這首詩不僅是對春日的喜愛,亦是借物抒情表達自己厭倦朝政的蠅營狗苟,渴望幽居田園,得到人生圓滿。

  我知曉,這世間的繁艷、輝煌、盛麗,你都不要。你要的,何其簡單,又何其奢侈。你是想與相愛之人攜手退步紅塵深處,對浮生世事不聞不問,當一個袖中藏清風、鞋底踏明月的山中閑人。可是身不由己啊,你憂國憂民,是廉潔清明的好官,你還要為百姓為社稷謀福祉。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想來陶淵明躬耕田園的生活,為韋應物心中的念想作了最好的解答。《滁州西澗》最後落筆所寫的春雨是清寂的、孑然的、哀戚的,因為他尚且處在朝政中,心想出世卻身不由己。韋應物篤信佛教,所以在他的思想中難免會有寂寂無為、獨善其身的空靜想法,認為繁華是鏡花水月的空,山水田園才是洗滌身心疲憊的良藥。歲月始終是恩慈的,終於,韋應物圓滿了心中的渴慕,過了一段半仕半隱的幽居光陰。

  佛家有言,說萬事為幻象,萬物皆空。想來也是,若我們以虛寂的眼光看待聲色犬馬的繁華,無非是翻手覆手都為一場竹籃打水的空,是抓不住的,只會讓自己的靈魂愈加渾濁不堪,在紅塵之中不斷地迷失自己。

  但我所理解的空,並不是一無所有,而是我們所抓住所擁有的事物是能讓身心恬淡澄凈的,或者說是一種內心清凈成空的屬性狀態,不把世間庸碌的瑣事掛在心頭,也不執念於已經過去了的事物。能以通徹沉潛的清空狀態來審視當下,珍惜當下。

  是了。花開無聲,白雲清寂,流水無言。這世間的喧嘩與清凈皆是我們內心所升起的對比,而禪一旦成為了對比化、概念化,則不是禪了。我們若是少了事事攀附對比的心態,以淡然的眼光來看待,自由自在,心中無對比後帶來的結果煩憂,興許身心會清涼許多。

  我問佛:如何才能成佛?

  佛說:佛就是我們自己,清凈心即是佛。我們要懂得感恩,哪怕是面對逆境,遭遇批判我們的人,仍要感謝他們提高了我們的修行。我們還要以清澈的目光來看待周遭的一切,讓內心如一面明鏡澄凈通透,如此才能照天、照地、照眾生。心中無掛礙,自有清風來。

  我問佛:貪嗔痴如何放下?

  佛說:是貪嗔痴構成了我們,也是我們的存在才有了這世間的種種慾望。我要你看破、放下、自在,以清凈蓮心來解開心中的結。而不是執念、掙扎、苦惱。

  我問佛:何為迷津?

  佛說:萬物皆空,本無迷津。你若內心貪戀浮華而放不開,便是迷津。佛不是你一世的普度者,自己才是自己的解鈴人。

  我們佛:塵緣當何解?

  轉自:

  佛說:所謂的緣分,是以奈何橋下的水作為照見。來是明鏡台,去是惹塵埃,一切隨遇而安,隨情而解。

  是的,我們心中要有蓮花道場、有禪、有清凈心,以水不斷滲透的狀態滋潤心中的淡泊無塵。若心中少了這些,縱然周遭都是清風明月,花好月圓,也只是庸俗無用的陪襯,因為你連內心的明月都尚未用清風拂拭乾凈。

  禪是一縷清風,亦如掬清涼之水,澆灌心中的俗垢,拂去苦惱的塵埃。於此世今生,我們每個人都要為生活而奔波謀生,別唾棄少許人的蠅營狗苟,因為人人都有身不由己的時候。淡然地看待這個世界,興許就不會有過多的憤懣埋怨。

  只願我們在面對世俗之事時,少一點兒浮誇之心,多一些淡定,別忘了靈魂是為什麼而出發,別忘了清醒的力量,別忘了參禪是為了感悟生命意義的本質。

  選自沈善書《時光印痕:唐詩宋詞中的節氣之美》。

   8、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瑰寶,它們是詩人嘔心瀝血之佳作,是各地風俗民情的記錄儀,也是後人學習寫作的典範。

    我在學習唐詩宋詞的同時,也開始雲遊四海。

    當我吟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時,彷彿看到了上馬河畔,幽草獨生,黃鸝高鳴,晚間春雨急落,渡上無人之舟獨停的景色,透出一種寂靜之色。

   當我念著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時,又彷彿來到了秀麗的西湖,看到了滿湖荷花在陽光下、在微風中輕輕晃動,猶如翩翩起舞的少女,嬌艷動人;看到了無數嫩綠的荷葉,映著明日,閃爍出明麗的光彩。

    當我讀著錢起的「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二十五弦彈月夜,不勝清怨卻飛來」時,又到了湖南的瀟湘河畔。河水碧如玉,亮如晶,兩岸綠苔叢生,月光下還傳來瀟湘女神輕柔的鼓瑟之聲,構成了一幅景音俱備的畫面,讓我覺得心靜如水,有種超凡脫俗之感。

    在飽覽江南風光之後,再看一看岑參的「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又讓人看到另一幅與江南截然不同的景色。正當江南艷陽高照,羅衣飛揚之時,塞外卻是八月飛雪,冰凍百丈,樹枝上都掛著冰條,猶如梨花盛開一般,讓人在觀賞到四季如春江南美景的後,再看看八月飛雪的塞外奇景,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新與奇特。

   再看祖詠的「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就看到了終南山頂積雪甚厚,雲霧繚繞,山間鬱鬱蔥蔥之色卻不減半分的奇景。

    我一邊學習唐詩宋詞,一邊雲遊各地,由四季如春的江南水鄉到風沙漫天的邊關塞外,由炎熱的夏季到寒冷的冬季,由南至北,由東到西。學習唐詩宋詞,可以令我足不出戶就能看遍祖國的大好河山,了解各地的風俗民情,游盡四方。

  9、黃鸝為中國的文人所喜愛,可能主要是因了它的清脆的喉嚨,再就是它的美麗的羽毛和對我們古老的農業的呵護了。

    孫犁在散文《黃鸝》中讚美它「尖利的富有召喚性和啟發性的啼叫」,飛起來「迅若流星」、「一閃而過」,「金黃的羽毛上映著陽光,美麗極了」……讀著這樣的句子,讓我忍不住要到更遙遠的過去追尋黃鸝的影子。

    黃鸝在古人的眼裡是和春天分不開的,甚至可以說黃鸝同紅花綠草一樣是春天的象徵。「邊地鶯花少,年來未覺新」(唐·孫逖《同洛陽李少府觀永樂公主入蕃》),沒有黃鸝的啼鳴,哪有春天的氣息呢?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唐·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可愛的鶯兒正是春的使者。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生機一直陪伴我們走過春天,走向更加濃郁的季節,讓我們再讀一讀下面的句子吧: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絕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唐·杜牧《江南春絕句》);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宋·徐元傑《湖上》);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唐·王維《積雨輞川庄作》)……

    但是,悅耳的鶯啼也有無人欣賞的時候,「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唐·杜甫《蜀相》),連武侯尚且被人冷落,更別提一隻小小的鳥兒了,就算你叫得再動聽,又有誰解其中味呢?

     有時候,黃鸝還會給人平添愁緒。比如,「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唐·金昌緒《春怨》),可憐鶯兒不解人事,也許它本要為獨居的人掃去寂寞,哪想到會驚破別人的好夢呢?

    如果黃鸝落入浪跡天涯的遊子眼裡,自然更是凄楚,「客里逢歸雁,愁邊有落鶯」(宋·陳與義《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其實,愛與厭都是人們一廂情願的行為,黃鸝是不懂的,千百年來它一直是我行我素。那麼,就讓黃鸝永遠在春雨、宿露中啼叫,在朝霞、彩虹下飛翔吧,我們只要默默的聆聽和欣賞就好了。

   10、讀小學的時候,我就有一個理想,把鄉間幾種鳥的叫聲如實地記下來,又不準爾虞我詐弄虛作假,現在想來,難矣,若為古人,倒是可以毫無顧忌地此大志。想想古稀騷客,可以數粒如豆,一杯黃酒池邊五柳旁,舉杯對黃鸝,來一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或「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或「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云云,那該是大自然怎樣和諧的旋律!可惜現在有詩心也不有此樂,感嘆之至也只能像柳永那樣淺斟低唱。

   11、喜歡唐詩宋詞,「多情自古傷離別」,不知道是怎樣的一種情懷?每個人都好像有離別的時刻,但是現代人似乎沒有古人的那種離別的心境,快節奏的生活讓人變得都是匆匆忙忙的,登上即將離開的火車或飛機,只是輕輕地揮一揮手,留下的背影都是模糊的,時間之短暫很快讓人忘記這離別的一幕,交通與信息的發達使人失去了那種心境與情懷。



「曠野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唐詩的意境猶如純凈的天空,讓我們感受那種高遠廣博之美,體現自然純樸的人生,曾幾何時,我們對美的感知變得如此遲鈍而又默然,我羨慕唐代詩人,他們對美的認識和感悟以及抒發,是那麼的樸素自然。



品嘗書韻如同品茗一樣,品的是一種心境與意境,讀的品位全在一個「心」字之上,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我們的心變得麻木或者迷惑,那麼,當我們走進書中,一切都不同了,猶如瓊漿玉液般令人心曠神怡,人情各異,書韻綿長,曼妙的文字,展示著生活的真諦。

讀書,讀出一份淡泊,讀出一份恬靜,讀出一份成熟,讀出一份快樂,不管人生是苦是甜,讀書,就是點一盞心靈的明燈,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倘徉在書海中,聆聽心靈深處的迴音,沉積心底那份悸動,使自己在凡塵中獨守飄逸,在喧器中品味雋永。

我不得不感嘆,「良師益友」唯「書」也!

   12、總習慣一個人獨處,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不可以不想,我就是我的,外面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鏡花水月,早晚都成空。努力構織於詩意般的生活,總是那麼多愁善感,不知不覺的戀舊,禁不住別離。長久以來都在包裹著自己,甚至不願意破繭而出,去經歷風雨,於是就習慣了用外表的沉默去掩蓋內心的孤寂。「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或許就是最好的詮釋吧。冥冥中的火,奈何與水有著不解之緣,或許前世是水做的吧。那麼喜歡雨雪天,一個人撐著油紙傘漫步,喜歡那種意境美,就好像走進了戴望舒的雨巷。或許是詩讀的細膩的緣故吧,不知不覺的就陷入了感時傷春的境地。或許這又是我逃避的借口吧。

    我試著努力的衝出去,用表面的玩世不恭來掩蓋內心的自己。此時好像什麼都可以不在乎,一些看似幽默詼諧的話語在我這裡脫口而出,那遊戲人生的態度越來越蓋過本來的自己。「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我沉醉其中,不願停下,更不願醒來。我怕,怕自己再把自己鎖起來。今時才知,我只是從消極出世走向了更深的消極頹廢中,並沒有衝出來,反而陷入了泥潭中。心中被太多物慾所掩蓋,最終又失去了本我,看似入世,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我還是回去吧,所謂的由本我到超我,原來錯啦,我並沒能做到,反而失去了本我。我已經不認識現在的自己啦。但是,雖如此,我也不知回去了,又能如何,只好一切隨緣了。

    好久沒去梳理自己的生活,現在似乎已經變的一團糟。轉念想想,又何必要再去苦苦地挽救黃昏,還是回身揮杖迎接東方新升的旭陽吧!望盡青山故園路,竟是走不盡長路,你也好,我也好,自尋道,向前找,自有人間道。佛道都倡導:以出世之情懷,行入世之事業。

  13、「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那二月才沒馬蹄的淺草,猶在四月長至齊腰,鋪天蓋地,歡笑著,喧嘩著,掀起草浪,一波又一波向天邊傳遞。「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春草雖矮小,雖樸實,但是她是對一切都充滿愛心的,對土地充滿了深情的,她一筆一划地抒寫著春天,抒寫著人類的歷史。龐德說:「準確的陳述是寫作的第一要素。」還有什麼會比春草的抒寫更真實、更準確呢?雖然她沒有鮮花那綺麗和熱情,也沒有高樹那麼具有俯瞰的壯志凌雲,但是她比任何一位作家和詩人都偉大。所以詩意的春草還是深得人們的喜愛的,「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鶯深樹鳴」,愛她的「紮根之處即吾家」的隨遇而安,愛她的在質樸之處的歡樂,愛她的忠於土地、忠於歷史,沒有任何的陰謀詭計單純的不渝之心。

  不用問「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了。今年的草事正盛,而明年的春草再綠時,我當和眾多的草根一齊再在春草上打滾,在春風裡賞草,不亦樂乎。

   14、品一杯香茗,讀一本好書,那充滿著愜意與舒適的生活總令人嚮往。

    悠悠的茶香,淡淡的墨跡,從婉轉輕靈的散文到朗朗上口的詩歌,從複雜曲折的小說到鏗鏘悅耳的歌賦,文學,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人,向世界展現著她的風采與美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誦讀著韋應物的《滁州西澗》,我似乎也陶醉於這美麗的春景之中,感受著大自然獨有的幽靜。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這一剎那,我又化身為文天祥,大義凜然,豪放豁達的天地正氣油然而生。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透過傷感的語言,詞人李清照的離愁悲緒也呈現在眼前,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愁苦又應向誰訴,不過是隱忍於心罷了。

    人們常說語言是蒼白無力的,但我卻在其中尋得了一個精彩的人生,一處世外桃源。朱自清的《春》描寫的不僅是美麗的景緻,更寫出了中國正在繁榮昌盛的新氣象。我從《吶喊》中看到了整個社會的黑暗,從《巴黎聖母院》中讀懂了美與丑的真正區別,亦從《駱駝祥子》中聽到了最底層人們的心聲……

   駐足遠望,那黃河上游漂來了《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和《元曲》;

   凝神聆聽,耳畔傳來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憂國憂民;

   閉目深思,眼前浮現出司馬遷受宮刑卻依然頑強著《史記》的感人畫面……

    有著春風拂面的溫柔,有著雨打清荷的乾脆,有著秋雨染葉的凄美,有著銀裝素裹的晶瑩。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讀不完的是文學,品不夠的是文學,憶不盡的亦是文學。有苦有甜,有悲有喜,有淚水亦有歡笑,文學為我的生活增添了無盡的樂趣,向我展示著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無可否認,文學,是美麗的!

  15、草色總是第一個躍入我的眼帘,在枯萎黃落的早年的枯枝敗葉叢,我低下頭蹲下來看,在枯死的草根處已經漸漸有嫩綠的草尖在潛滋暗長,不經意間露出欣欣然的頭腦。

   望著這星星點點的草色,這早春暖陽下開始匍匐的嫩綠色的草色,我不禁聯想到唐代散文家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是的,可以想見彼時的韓愈一定也是在早春的京城大道上行走,看到上空絲雨紛紛,像酥酪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才發出: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遠勝過綠楊滿城的暮春的感慨,興筆寫下這首描寫和讚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的。

   信步院子,猛然發現小區里朝陽的綠化帶里早已經是一片翡翠般的新綠了,那剛剛蘇醒過來的三葉草和芨芨草在陽光下打著呵欠伸著懶腰,彷彿在說,好睏,我要舒展一下筋骨。那麼打眼,那麼閃光,一下子令我神清氣爽起來,看來春天是不知不覺地到來了。在草皮的旁邊,一顆櫻樹和梅樹的枝頭,一群群不知名的鳥兒伸展著歌喉在鳴叫歌唱,鬱悶了一個冬天的花園,開始有了幾分春的氣息。此情此景,令我想到了南朝宋謝靈運的《登池上樓》中的千古絕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啊,這一定是作者在久病之後開窗眺望,忽然發現池邊已生出春草,樹上的鳥聲也變了。原來春天已經悄悄地來到,頓感春意盎然,生機勃發。無怪乎宋葉夢得《石林詩話》評論說:「此語之工,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藉以成章,不假繩削,故非常情所能到。」指出了它成為名句的理由。之所以作者能夠把春天寫得如此到位,離不開作者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對春草的熱外深刻的眷戀之情,才寫出了如此不朽的名句。唐代詩人韋應物《滁州西澗》中也有這樣描寫春草的詩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詩人表示在春天繁榮的景物中,只憐愛澗邊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樹叢中傳來黃鶯動聽的鳴聲,詩人卻似乎不以為意。詩中流露的情緒若隱若顯,開篇幽草、黃鶯並提時,詩人用「獨憐」的字眼,寓意顯然,表露出詩人安貧守節,不高居媚時的胸襟,後兩句在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中,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憂傷的情懷。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地流露出來。

   睹物思人,注目這滿眼的青青小草,我不僅想起了多年以前的那些親人,他們已經永遠地離我遠去了,只是每年這個季節看到春草,又讓我徒添幾分思念的苦澀和感傷。還有曾經與我一同成長一同求學一同共事一同患難與共的摯友,他們有的在遙遠的天空下為生活和理想打拚,有的竟然因為病痛和意外與我們陰陽相隔,就像春草一樣蔓延到我看不見的世界去了。面對春草,這讓人興奮讓人憂傷的媒介,我再一次悵然若失。聯想到南唐後主李煜的《清平樂》中的句子,「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是的就像作者詩中的意境,這景象怎麼能夠不引發作者的扼腕長嘆呢!此詩系後主乾德四年其弟從善入宋久不得歸,因思念而作。上片就己方落筆,點出春暮及相別時間,那落了一身還滿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還來;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說從善留宋難歸,托雁捎信無憑,心中所懷的離恨,就好比越走越遠還生的春草那樣無邊無際。兩者相形,倍覺愁腸寸斷的凄苦和離恨常伴的幽怨。歇拍兩句從動態寫出離恨的隨人而遠,尤顯生動,為人所稱。在春草中漫步,在古詩詞中穿行,我有想起唐代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的詩句又在我的腦海浮現,原句「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的人。白居易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借春草表達情意是古人慣用的手段。「青」,諧音「親」、「情」。春天是青草發芽的時候,也是人最思念親人的時候。青草年年長,思念也會年年加深。野火燒不盡野草,空間隔不斷友情。野草遮住了道路,你就不要走了吧?野草塞滿了道路,該有多麼難走!野草是那麼荒遠,你何時才能回來?我雖然不願意你離去,你卻不得不遠行。這莽莽的青草,見證著我們的友情。春草青青,就讓我們借這滿眼草色中擁抱春天的勃勃生機,思念遠方的朋友,寄託托無限的離愁別恨吧!作者簡介( 葛海林,筆名飆柯、海雨,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16、似乎與寒冬剛剛告別,就在這一瞬間,又要與晚春說再見了。

    春天裡的事情,到了季節的深處,一切都會按部就班的成就了。灰黃色的田野,被淺綠浸染,多了一絲生機。光禿禿的山坡,也披上了黃綠相間的植被。一些春花,抵擋不住春的誘惑,默默的綻放。房前的梧桐,屋後的老榆,也在晚春的一個黎明,分別吐出了桐咕嘟和鵝黃色的榆錢。周末,我正在園子里播種架豆角,來看望父母的晚輩領著呼喚著爺爺、老爺的孩子們,也都換上了夏裝,一溜煙的來到菜園子。

    每每晚春,人們或許少了最初的熱切與期待,因為這是季節之深處了。我總會透過樓群的縫隙,遙望春的靚影,與之一起放飛蜷縮了許久的心靈,貪婪的品味著晚春的包容和豐滿的神韻。

    細數流年裡的晚春,它的影像依舊的清晰如初。春,對農人而言,常有一年之計在於春之說,驚蟄剛過,春耕便從南向北,日漸火爆。你置身於犁鏵穿越的田野,一陣陣泥土濃郁的芳香,撲鼻而來,你會被土地的生香所醉然。到了穀雨,一場春雨過後,人們爭分奪秒,撒花種豆,把種子植入大地的同時,也就播下了一縷縷希望和期待。就果農而言,晚春時節風調雨順,就會收穫碩果累累,因為許多果樹在這個季節里開花孕果。要是遇上一場狂風暴雨,那些孕育幼果的花兒就會紛紛凋謝,這一年的收成就要大打折扣。

   鄉下的晚春,雖已不見季節之初的羞澀,也沒有夏日之張揚,倒是多了一份含蓄的時節之美。晚春的別樣之美,美出了經緯,是可以觸摸,可以浸染心靈的。置身於晚春,置身於晚春的山野,會讓你想到凋謝,想到凋謝過後何以去把握生機。會讓你想到蛻變,想到蛻變後的壯美。

    晚春,畢竟要與初夏牽手的,所以那一份夏的張揚也會稍稍流露。不過,晚春的日程依舊是淡定的,淡定的會讓人漫不經心的把縷縷希冀均勻的擺在前行的路上。

    就在這個季節的深處,只要你擁有那一份淡定,就一定可以品味到晚秋的況味。你置身於一片山林,那風兒的韻律是不同於初春的,沒有了季節之處的尖刻和輕浮,多了一份柔和與厚重。風兒刮過,那些花花草草隨風搖曳,留下縷縷濃郁的花香。偶爾也有春雷響起,那雷聲是那樣的清脆,宛若山歌般的動聽。那些還稚嫩,顏色淺淺的葉子,在晚春里,綠色漸次加深,神態也漸次老成,與它的桿枝默默的相守。葉子,畢生為果子擋風遮雨,最終成就了一種豐碩之美。

   有人說,晚春,是攜手前往的季節,其實也不然,那些默於奉獻的花兒們在完成果子蛻變之際,會在細雨飄落的黎明,悄然凋謝,留下一片壯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果。晚春,讓我們又一次領略了何謂蛻變之美,何謂大義悲壯。

    春尾夏首,在我的記憶里,春雨總是那樣的短缺,讓那些期待瘋長的物種乾渴難耐,且乾熱風輪迴的吹來,使那些纖細的植物變得粗壯起來。晚春的風兒是有耐力的,常常日復一日,流轉著一個季節的情愫和神韻,一個季節的包容和期待。

   今年的晚春,乾旱依然,那些「望天收」的田野,依舊是一片紫紅色,淺黃色,那樣的空曠和單調。風兒也依然,依舊的吹著,讓乾旱加劇,為耕耘者平添了一份無奈和對春雨的期待。這個時節,那些由花兒孕育而來的幼果,它們在接受乾旱洗鍊的同時,對艱難也有了第一次的認知,慢慢的,遠離了驚恐,因為最終成為豐腴的果子是離不開艱辛的。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晚春,一個萬物競發,旖旎相疊的時段。然而,回首滿地落紅,又不免是一個孕育傷逝,彰顯落寞的時節。無論旖旎相疊,抑或落英繽紛,都是一種美,美落大地,美藏心田。這大約就是晚春的況味。

  17、日常生活的瑣碎,總會忽略一些細節,當匆忙地在馬路上走過,忽然就看到了一樹初紅。春天,無論盼與不盼,她總會如約而至,在嚦嚦細雨中,在一朵嫣然綻放的桃花里,纏纏綿綿地來。然後草長鶯飛,鳥聲如洗,乾淨的春,像那點初開的嬌紅。

然後然後,似乎有一支柔曼而溫婉的歌,帶著琉璃古典而精緻的質感,在雨落桃花輕輕顫動中,浮上一種透明的暗香。

如此如此,一幅雅逸的國畫般,厚重立體而浪漫靈動的季節,像畫一樣,展開在我們身邊。

只是只是,我們總是蜷伏和沉醉家居生活,讓稀薄的閑情磨蝕殆盡,縱是還有一點情趣,卻失去發現美麗的能力了。於是我提醒自己,即使再忙,也要忙裡偷閒,去拈草惹花,山水也自有其靈肉,虔誠地與之對話,享受一份大自然的默契。

詩人韋應物吟道: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在煙火人間,在自然面前,每個人的感覺是如此不同,而詩人的感覺和發現,更是這樣的形象纖細。我想,只有永遠不失去對生活對大自然親近的熱愛和情趣,才能保持這樣一種從一朵最樸素的小花,也能看到整個春天的風情。

詩意地棲居,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個美得無法形容的句子時,心裡恍惚了很久。至今也沒有足夠的智慧來實現,只能把它當作生命中最愛不釋心的一種境界。如何詩意地,在煙塵人間?後來又讀到陸遊的「一樹梅花一放翁」,才明白人是不可能分身乏術的,也許就是這樣,才會感覺著花草山水的感覺,無奈而不漠然,花謝而人還在,即使再想隨花而謝,最終還是那具靈肉合一的滄桑之身。

寫到這裡,不覺有些悲觀了。

最後最後,在桃花雨散珠濺玉的天地里,還有天籟可共鳴,還有萬物與人的情愛,我還要怎樣的感動和世界?

 

 

   18、光影中不停歇的東逝的潮水,挾帶著灑落的雨絲汩汩奔涌,愈加湍急,象是目的明確的匆匆趕路的旅人,心無旁騖。也許它帶走了應該帶走的憂愁,也許也帶走了保留不住的歡樂,這些只有不息的流水知道。沒有了白晝里掙搶渡河的喧囂,這時顯得清幽寂靜,也生動而有逸趣。凝視著渡船悠閑的橫靠在岸邊,在它自在洒脫舒緩的搖蕩中,猜想它見證記載了多少歷史以及頻繁過往的紛嚷與靜默。腳邊的綠草也佇立身旁一言不語的守望著,是在守望著連年好不吝惜的滋潤還是什麼別的,未曾可知。

   動與靜盪人心魄的統一著。

   我陶醉在此時的安謐中,心也彷彿為之而醉,醉得真真切切。世上還有什麼醉比心醉更令人難以自拔呢!醉意里聆聽著自己焦躁的心一點一點被融化的感覺,以至最後逐漸的翩然化解。暫時不去想那歷史賦予的沉重感懷,不去慮那憂國憂民的拳拳情思,更不去提醒自己眼前的境遇以及明朝這裡依舊會是一片喧鬧。只需讓眼前這一方寧靜交付與自然,交付與心靈並融合於天地間,在心中吟一曲古樸的歌謠,也可以哼一首蒼勁的野調,就這般迷醉著,是與自然同醉,與萬物同醉,與天地同醉。

    於是心中就湧來了無盡詩情唱響在這黃昏的曠野中。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綠野的芳香,鳥兒的歌吟,向晚的微雨,奔涌的潮流,還有空寂無人而又悠然自在的舟楫,抑或還有我舉手投足間的衣袂飄飄……都宛如美麗的樂章婉轉的回蕩在黃昏後的雨幕里。

    如詩如畫的意境漫過眼前,駐留心中,它超越百年的惆悵,承載著千年的執著,伴著我在暮野四合中迴旋迴旋……

 

 
推薦閱讀:

TAG:韋應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