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奏與速度(實用小貼)

什麼是音樂節奏?

節奏本身指音樂中,音響節拍輕重緩急的變化和重複,具有時間感,在藝術設計和美術創作當中是指同一視覺要素連續重複的產生運動感。

節奏(rhythm)是音樂在時間上的組織。節奏是音樂的基礎。

音樂中的節奏概念是很寬泛的,從最宏觀的角度看,它可以說是音樂的"進行",這個概念包括了音樂中各種各樣的運動形態,既有輕重緩急,也有鬆散與緊湊;具體些說,節奏包括節拍和速度這兩個概念,前者是指音樂規律性的強弱交替的運動,即拍點的組合,後者是指這種律動的速率。

一、節拍(metre)

節拍是按拍號要求相隔一定時間反覆出現重音的模式,或者說,它是固定的強弱音循環重複的序列。每一種節拍都由時值固定的單位構成,這種節拍單位叫做

拍子(time)。

拍子的時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節拍通常用分數來標記,分子表示每小節中單位拍的數目,分母表示單位拍的音符時值,例如2/4,它的含義是 "每小節有兩拍,每拍是四分音符",或簡單地說"每小節有兩個四分音符"。下面是一些常見的拍子:偶數類,有2/2(每小節有兩個二分音符)、2/4、4/4、4/8(每小節有四個八分音符)等,這些偶數節拍是對稱的,帶有行進的特點;奇數類,有3/2(每小節有三個二分音符)、3/4、3/8、6/4、6/8、9/8等;它們聽上去帶有旋轉性,因此常常和舞曲有關。

樂譜上標記節拍的方法,除了上面這些2/4、3/4以外,還有小節線,這短短的垂直線,將音符隔成一個個有規律的強弱交替的單位,看起來很直觀。通常小節線後面的第一拍是強拍,如2/4,這是進行曲常見的節奏,它是一強一弱的交替,而3/4,如圓舞曲,則是一強兩弱的交替。假如拍數超過三個,則會出現兩個不一樣的強拍,如4/4,是強-弱,次強-弱;6/8,是強-弱-弱;次強-弱-弱。

以上我們說的這種有規律的拍子在音樂中處處可見。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節奏概念,音樂還可以不是這樣的,除去民間音樂中自由的形態不算,有許多作曲家為了給人以新鮮感,偏偏要打破節奏中的規律性,在該出強拍的地方閃過去不出現,而在弱拍位置卻重重地來一下子,讓聽者出乎意料。這在20世紀的音樂中十分常見,而實際上早在18世紀貝多芬就用過這種手段,還讓當時的保守人士感到十分不滿。這裡有個很好的例子--斯特拉文斯基作於1913年的芭蕾舞音樂《
春之祭》。這部舞劇描繪的是史前人原始祭祀的情景,其瘋狂而野蠻的音樂風格曾讓人大為憤怒,甚至引起了音樂史空前絕後的劇場騷亂,但後來它很快就成為20世紀的經典之作了。斯特拉文斯基在這裡的節奏運用相當精彩,這是他造成整體藝術風格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春之祭》中的第二段音樂《春天的前兆和青年男女之舞》,譜子上寫的是兩拍子,但由於人為地改變了原有的強音和弱音的位置,原來的古典式感覺被破壞了。

我們可以想像,這時候的樂隊指揮肯定不能根據兩拍子規律來舞動他的胳膊了,而是要按照實際重音來打拍子。

古典音樂中,只要樂譜開頭標出2/4、3/4或者4/4這樣的節拍標記,後面就基本上不再變化了,而在現代音樂中卻常常要改變拍子記號,比如《春之祭》中《春之輪舞》,它的第一小節是5/4拍,第二小節是7/4拍,第三至第五小節是6/4拍,第六小節又是5/4拍,如此頻繁的變化,給人以非常不穩定的感覺。而由於這裡的強拍不突出,所以給人的整體感覺是鬆散的,缺少推動力的。

假如同樣是這種頻繁變換的拍子,把重音加強,聽上去就會是另一種感覺了。如《春之祭》的最後一曲《當選少女之舞》的開頭一段。所謂"當選少女"就是在祭祀活動中被眾人選作獻給大地的祭品的少女,她要狂舞直到死亡,這就是祭祀儀式的高潮和結束部分。作曲家在這裡用了極為刺激的音響,節奏變化多端,差不多是一小節一種拍子,如開始的四小節,分別是3/16、5/16、3/16、4/16,而那些重音帶來的衝擊感相當強烈。

在這裡,非規則節奏的效果不同尋常,試想一下,假如換成古典式的有規律的節奏,那種瘋狂而野蠻的感覺是無法表現出來的。

背離傳統節奏概念的方式有多種多樣,除了上述的"人為改變重音位置"和"頻繁改換拍子"以外,還有複合節奏,比如在管弦樂隊里,弦樂聲部是三拍子,而銅管聲部則是四拍子,兩個不同律動的流層合在一起,形成了複雜的、多元化的音響效果。

二、速度(tempo)

速度是指節拍的速率。它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慢、快和適中。

速度術語一般記在樂譜開頭它大多是義大利語(也有時採用本國語)。

常用的速度標記如下:

慢速類: Large 廣板

Grave 非常緩慢莊嚴而緩慢

Lento 慢板

Adagio 柔板

中速類: Andante 行板

Andantino 小行板

Moderato 中板

快速類: Allegretto 小快板

Allegro 快板

Allgero molto 很快的快板

Vivace 活潑的、輕快的

Presto 急板

Prestissimo 最急板

除了這些術語以外,還有時採用比較精確的標記,比如=88,意思是一分鐘演奏88個一拍,=88,則是一分鐘演奏88個二分音符。在音樂專用的
節拍器上可以看到這些的速率,可以想像,這樣的標記對指揮家和演奏家的指令就比較確切了。還有些作曲家對速度的控制非常嚴格,他會給演奏者規定具體的演奏時間,例如在樂譜上標明「本樂章演奏8"55"」字樣。

速度是音樂節奏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樣是三拍子,用快速,會給人以活潑明快的感覺,而用慢速,就會獲得優雅、閑適的效果。通常快的節奏是比較令人興奮的,它和我們激烈運動時的心跳、呼吸相對應,而慢的節奏則使人心態平和,情緒穩定。一股地說,表現激動、興奮、歡樂、活潑的情緒,是與快速度相配合的;表現陽光明媚、春色滿園的大自然風光時則往往和適中的速度相配合,而宏大的頌歌、沉痛的輓歌、深深的回憶等則多與慢速度相配合。

推薦閱讀:

節奏

TAG:音樂 | 音樂節 | 速度 | 節奏 | 實用 |